年来打心中未免有些不甘。
“都是你们这帮人笨在辽东城下耽搁了两个多月!”他怒气冲冲地向下扫了一眼心中骂道。想起当年挥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建康捉住陈后主迫使上游南陈水师名将周罗喉等人不得不投降的辉煌猛然皇帝陛下有了一个好注意。
“高句丽小丑欺骗朕朕也骗他们一骗!”杨广突然笑了起来大声说道。“如果朕带着七十万大军围而不攻你们说高句丽守将会怎么想?”
“高元小丑狡诈辽东城内估计早准备好了存粮。”群臣毫不犹豫地回答。从辽东城的外观上来看高句丽人就对长期坚守做了充分准备围城未必是一个可行之策。
“朕还有其余三十几万大军可尽选府兵精锐!”杨广轻轻摇头暗笑群臣鲁钝。
“陛下欲奇袭敌后!”宇文述第一个反应过来惊诧地叫道。
“然也!高元小丑必看不出朕之妙计!”杨广没听出宇文述话中的怀疑之意非常高兴地说道。“他既然不肯将辽东城交出来朕就围而不攻。朕马上一道圣旨给来护儿将军命其带水师去平壤附近登6。你等带精锐从6上绕过去与水师配合。待三军聚齐一举把平壤拿下来。高元小丑被朕擒获了其他蟊贼有何俱哉!”
当年大隋兵伐南陈就曾用过这样的妙计。如今高句丽小丑不过是另一个南陈耳!皇帝陛下高兴地想着双目放出热烈的光芒。
“陛下圣明!”文武们齐声称赞。上次在横渡辽河时陛下就折巧计地让守军受骗上当这次依旧是陛下自己率先想到了破敌之策。
“此策真的可行么?”宇文述的表情有些迟疑。他想提醒皇帝陛下高句丽和南陈地貌和气候的差异看看满朝同僚那热切的表情看看主君那志得意满的姿态。暗自叹了一口气把所有谏言埋在了心底。
第二卷 功名误 第四章 国殇 (七 上)
第二卷功名误第四章国殇(七上)
被雨洗过后的天空很纯净纯净地就像一整块宝玉。当然这块宝玉是蓝色的蓝得令人无法逼视。瓦蓝得天空下芦苇以肉眼可见的度窜了起来一边在微风中抒展腰肢一边从叶子间上喷出细细的水柱。如喷泉般将天空降下来的甘露再次还给天空。耀眼的阳光就在这层层叠叠的喷泉内幻化成七色、赤、橙、黄、绿……;每一种颜色都蕴藏着一种不同的意境。
李旭喜欢这种宁静的诗意战争已经远离一个多月了。虽然六十万大军包围在辽东城外每日还例行公事地摇旗呐喊几声但谁都知道他们在做戏大隋已经另遣主力甩过辽东城深入敌后。辽东城守将乙支文慧也知道但他送不出信去围在城外的六十万大军虽然其中精锐不多但凭借充足的人数绝对可以保证让辽东城内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一个多月前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亲自下令派遣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左骁卫大将军荆元恒等九军三十万府兵精锐绕过辽东直扑平壤。沿途村镇部落望风而降乌骨城守将高诩试图从背后偷袭大军被老将于仲文将计就计大破于马砦水畔。高诩小贼被阵斩所部一万余人全军覆没。
接下来远征军送回来的全是好消息。渡过马砦水的大隋兵马每战必胜前锋已经直指平壤。而从海路进攻的来护儿大将军也溯涀水而上在平壤以西六十里出大破高句丽军斩无算。
唯一令人稍感遗憾的就是东征大军放走了高句丽国相乙支文德。此贼跑到隋营来诈降宇文述和于仲文暗布武士准备将其生擒活捉。辽东慰抚使刘世龙却以两国交兵不杀使节为理由将乙支文德放走了。宇文述和于仲文两位老将军与刘世龙这位文职监军意见不和把弹劾奏折用快马送到了皇帝面前。大隋皇帝陛下怒骂刘世龙是妇人之仁已经派驸马督尉宇文士及带着圣旨前往军中申斥。
如果形势一直这么顺利的话一个月后大军就可以凯旋了吧!护粮军中很多人兴奋地猜测。能平平安捞一笔战功衣锦还乡几乎是每个人的期望。除了少数功利心极重的家伙没人愿意再在辽东耗下去。
让李旭更高兴的消息来自他的家乡。父亲在最近一封信中透漏因为教子有方他已经被族里推为乡老有资格参与族中大事决策了。族里几个主枝都说他见识卓越既然能让自己的儿子被当今圣上钦点为校尉肯定也能带领全族重现祖先的辉煌。舅舅的酒馆生意也渐渐有了起色至少官府的差役不敢再上门勒索。据父亲的来信中说县城西边某个无赖上门归还了三年前的欠帐痛哭流泣地请求宝生叔宽宏大量别跟他小蟊贼一般见识。酒馆渐渐恢复元气后一些多年不往来的亲戚也重新开始走动特别是张五娃的父亲张宝贵自从得知儿子去了李旭军中后忽然想起了自己还曾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接连到宝生舅舅家拜访了好几次还特地套上马车亲自到李家来接自己的妹妹回娘家省亲。(注1)“此皆赖唐公提携之恩我儿且不可忘!”在信中老李懋一再叮嘱儿子。他是个经历过风霜的人心里面更懂得感恩。突然回归的亲情起源于哪里老人比任何人都看得清楚。
“儿定不负唐公之德!”李旭在给父亲的家书中保证。唐公李渊一家对自己不错少年人知道自己不能辜负了别人的一番栽培。何况现在婉儿和世民两个还是他说得来的好朋友。
远处传来喧闹声将李旭的目光从周围风景中吸引开去。是护粮军中的几伙朋友在河滩上击鞠(马球)李家兄弟和刘弘基都是个中好手。自从远征大军出后百无聊赖的护军将校们经常在河畔找机会杀上一局。这个拳头大小的藤球在很多人眼里比辽东战事还重要很多人为之茶饭不思。其他各军也有将领们私下里以击鞠为乐皇帝陛下以为击鞠有助于将士们练习马术和战斗时的相互配合所以对此游戏一直持包容态度。(注2)二十名骑手在沙滩上往来奔驰场面十分热闹。在李旭看来刘弘基、齐破凝所在的一方大占优势李建成几次将球击出半路上都被刘弘基斜次截了下来。刘弘基每当截住球后旋即挥杖击给齐破凝齐破凝所在方位与王元通之间刚好是一击的距离因此他不用连续奔走即可把球交到王元通手上。接应王远通的是秦子婴他的动作以阴柔为主出招十分狠辣……。
李建成的一方最出色的骑手应该是李世民他的视野很好头脑灵活可以将所有人调度起来。但因为年龄的关系他的骑术和臂力都不如人所以挥不出致命作用。因此虽然有李婉儿在球场为替哥哥和弟弟擂鼓助威李家球队还是接二连三败下阵来。
“仲坚你怎么不去试试!”猛然间张秀的声音在背后响起吓了李旭一大跳。经过几个月的交往李旭现自己这位表兄特别有做斥候的潜质他几乎可以出现在任何你不期望他出现的地方并且能做到绝对地悄无声息。
“我不会!”李旭轻轻地摇头。这是一句实话论控马能力场中任何人都不能与他相比。但论起击球技术连李婉儿都高出他许多。
“有什么难的我教你!”张秀毫不犹豫地自荐看向李旭的目光中充满惊诧。
“要去你自己去玩吧我不喜欢!”李旭摇摇头转身走向自己的战马。他讨厌张秀那种诧异的目光同样的目光前几天他刚在李婉儿的眼中领教过。听说他不会击鞠李婉儿的眼睛当时瞪得几乎可比得上鸡蛋好像自己看到了一个跑得飞快的瘸子。
这种目光让李旭很受伤仿佛一瞬间就在他和李婉儿、李世民姐弟之间隔开了堵厚厚的墙。没有高墙的时候大家可以像朋友般肆无忌惮谈笑玩闹。有墙的存在立刻让人想起彼此之间的地位差距原来是那样的大。
“只有将校才有资格上场你又不是不知道!”张秀对着李旭的背影气哼哼地嘀咕。他不明白表弟突然间生哪门子气不就是不会打球么有谁天生会打来。哪个能下场的没在球杖上花过七、八月的功夫!
他佩服表弟骑术精良以为表弟稍为学习后下场击鞠便可以百战百胜。偏偏忘记了在离开易县前自己这个表弟骑的是匹青花骡子。一个家中连好马都备不起的人怎么有空闲和钱财来玩击鞠?
李旭不理睬张秀的抱怨骑着马慢慢走向军营。今天所有的好心情被张秀一句话给破坏了他现在只想回帐篷里去蒙头睡上一觉。可无论马跑得多快李婉儿在球场外的呐喊声还是缠绕在耳边怎么都挥之不去。
李旭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些喜欢李婉儿只知道自己绝对不可以对李家二小姐动半分心思。双方彼此之间家世相差太大况且婉儿已经与柴家有了婚约在先。
旭子还小他还不清楚即便没有那个该死的婚约在二人的性子也格格不入。此时的他虽然已经开始长大却没长大到足够明白男女之间的事。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成长环境就像一只鸟和一尾鱼彼此之间可能充满好奇但无论任何一方走进对方的天地都不会得到想要的结局。
“如果我能当大将军……”有时候李旭激动地想。但他的梦很快就被自己用冷水泼醒。已经不是在易县时那个脑袋里充满不切实际梦想的少年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已经知道了人和人生下来彼此之间就存在差距。‘功名但凭马上取’这句话乍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但辽东血战让他知道一万人个普通人家的子弟中未必有一个能活着达成自己的梦想。而那些世家子弟他们的功劳自有别人的尸体来堆积。
“即使成了大将军后又能怎样我来她的心思都猜不透!”李旭苦笑伸手拍了一下自己的后脑勺。年少的梦就是一个梦不会有任何变成事实的可能。李婉儿也许对自己很好喜欢和自己一起玩希望听自己讲塞外那些稀奇古怪的故事。但她对别人也一样好在刘弘基、王元通等人面前一样像个小妹妹。
“也许她走到我身边仅仅只是因为好奇!”李旭笑着自我安慰嘴里突然感到有些苦有股酸涩的滋味从心头一直涌上眉梢涌到眼底。
“呜-呜-呜!”四野里突然响起了号角声彻底打断了他的心事。‘唐公聚将议事!’李旭稍微楞了一下立刻意识到角声来自护粮军中。这可是很久不曾生的事情他用力一夹马肚子风驰电掣般冲入了军营。
注1:古礼女子出嫁后如果非娘家派人来接不得主动回家。
注2:击鞠古代马球。起源年代不详唐代最为盛行。比赛双方各为十人以攻门进球为胜。因为有利于骑兵配合所以在尚武的隋唐两代皇家、贵族和富豪之间非常流行。至今有唐代以击鞠为背景的铜镜花纹流传下来。
第二卷 功名误 第四章 国殇 (七 下)
第二卷功名误第四章国殇(七下)
自从唐公李渊升迁为卫慰少卿负责掌管三镇粮草军械后他已经很久不干涉护粮军运作。这次猛然在军中吹起号角来将士们皆大吃一惊须臾校尉以上将领聚齐立于帐下静待唐公吩咐。
“东征大军来信前日已与高句丽签订城下之盟。高元小丑称臣愿割萨水以北所有土地给大隋永不反悔!”唐公李渊朗声对大伙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护粮军众将校平素于李旭、刘弘基等人交往密切受对方的影响太重对于此番东征的前景都不抱什么乐观态度。猛然听捷报传来大伙悬在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登时落地彼此之间互相击掌大声欢呼。
唐公李渊脸上却未带出半点儿喜悦之色轻轻按了按手臂压下大伙出的吵闹继续说道:“许国公宇文述同时遣快马来信说军中粮食缺口甚巨请护粮军运十万石粮食到马砦水西岸接应!”
话音落下众人俱是一愣。许国公宇文述和唐公李渊彼此之间素来不合这一点人尽皆知。若是大军已经锁定胜局他万没有在这个节骨眼上把功劳分给唐公一半儿的道理。刹那间众人脸上的表情由喜悦变为困惑几个心思缜密如长孙顺德、陈演寿、马元规等眼中已经露出了一片忧虑。
“怕是军粮已经断了!”陈演寿第一个站出来忧心忡忡地分析道。虽然作为李府席幕僚他知道宇文述求援的消息却并不比其他人早。大军告捷的信使今天上午才到达皇帝陛下的御帐而宇文述的求粮信紧跟着报捷信使的马尾就追了过来。
“现在向马砦水送粮沿途还要防备乱匪袭扰快也得七天才能到!”唐公府侍卫长钱九珑低声补充。论谋划他自认不如长孙顺德等人。论行军打仗的经验在座众人却没有一个高得过他。
“若能送到还好最怕莫过于高句丽人言而无信!”马元规的话把众人的心情一同打入了十八层地狱。在辽东城下大伙已经充分领略过高句丽人的狡诈与无信如果他们假意求和待宇文述等人撤军时再衔尾巴来追沿途处处截杀没有粮草支撑的三十万隋军危在旦夕。
“宇文述这个老匹夫居然不早些告诉咱们他断了顿!”钱九珑的眼睛登时就红了起来。他从过军知道当兵的苦与难。如果真的战败了将领们被俘后还可以投降敌国或作为俘虏被对手拿来换取赎金而士兵们能剩下的只会是一个无头的身子。
高句丽集倾国之兵才凑了二十余万众。没有一个将军敢冒险收留比本部人马还多俘虏从秦将白起到楚霸王项羽对于人数远过本军的降卒只有一个处理手段。其中原因未必全是他们天性残忍更大程度是因为没有更安全的解决办法。
况且高句丽人开化未久性子本来就比中原人野蛮。
军帐中瞬间就安静了下来众将士面面相觑脸色比冻过的雪还要苍白。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刘弘基叹了口气第一个站出来说道:“如果事实真如陈大人所料恐怕没等咱们把粮食运到大军已经溃了。但无论如何咱们不能坐视大军灭亡不理。不如先凑两千匹战马轻装运送一万石粮食过去救急。然后唐公再禀明圣上调集民壮徐徐粮力争能救更多的人回来!”
“只怕圣上不肯相信大军会战败!”陈演寿苦着脸惨笑。
如果不是熟知宇文述的秉性李渊麾下众幕僚也不敢推测大军会遇到风险。眼下皇上正沉浸在伐辽功成的喜讯中。这个节骨眼上有人跟他说宇文述可能大败而归不被他当做故意搅人雅兴才怪。
唐公李渊在皇帝陛下面前本来就不受宠平素跟宇文述又不和睦他去提醒大军已陷入危急即使不受责罚也没有人会相信。想到这大伙脸上的表情更苦真的是任你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个既让皇帝陛下相信唐公的忠心又能及时把粮草送到宇文述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