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回忆中还有宝生舅舅这样的慈爱长者旭子会对亲情看得非常冰冷。萁儿对上一代人的看法也和他差不多。在她眼里丈夫的亲戚虽然因为其家境贫寒而对他刻意疏远至少还没有想方设法地排挤打击。而作为庶出的女儿除了跟婉儿和世民的关系还稍微近些其他兄弟待她一直如奴婢。
少年时的际遇使得夫妻二人除了亲生父母外并不太看重宗族。但这次李旭却很认真地准备了一下。他要把萁儿作为正妻带到祠堂里恭恭敬敬地介绍给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无论那些人愿意不愿意同姓同族且是庶出的萁儿都是他李大将军的正妻也是他目前唯一的女人。
离着易县老远二人的车驾就被族中同辈和晚辈给接了下来。前呼后拥一直接到了数年前皇帝陛下命令地方官员在易县城中心给李家起的大宅院里。时间已经到了年根儿李府也和其他豪门一样重新换了门神和挂牌连门口的石头狮子都用温水擦洗过看上去焕然一新。由于李旭归来家中很少开启的大门、仪门、三门直到正堂瞬间全部恢复了使用功能。猩红色地毡被高挂在甬道两侧的灯笼串一照艳丽得就像跳动的火龙。
过分奢华的感觉让旭子几乎认不出这是自己的家。好在父亲和母亲模样还都没有变满是皱纹的笑脸中透着由衷的骄傲。当晚家中大排宴席老少男丁坐在十几个房间内把酒叙话。第二天也就是除夕所有李家男女在族长李懋的带领下结队到宗祠前祭拜。
李家的祠堂也是重新修葺过的上边挂有不知道什么年代由哪个朝廷重臣手书的匾额。因为重新金漆描画过的缘故上面的字迹显得非常遒劲。李旭记得其具体应该是“保境安民”四个大字说得是自己汉代那位跃马边塞的祖先李广。此人不是李家的始祖却是宗祠里边唯一留下雕像的人。但令人奇怪的是雕像上的李广却穿着一身文官衣服看上去笑呵呵的与世无争一点儿也没有弯弓射虎的英雄气概。
旭子记得自己当过经过蓟县时蒙恬将军的塑像也是这般慈眉善目。大抵那些古圣先贤对着自己的家人都提不起什么杀气来所以被画得失去了真容。摆放在李广将军的灵牌之侧是其从弟汉丞相、安乐侯李蔡虽然爵位和官职都远远高于前者却没有画像流传。二人之下依次是李当户、李椒、李敢。李敢之后为李禹李椒之后为李壑二人都开枝散叶家族绵延不绝。唯独李当户这支不再有人继承灵牌孤零零隐藏在一个高位的角落里。
五年之前唐公李渊特地派了人来认亲。两家祠堂虽然不在一处上谷李氏的祠堂里边却专门列出一个位置将李渊的祖父上柱国李虎设香烛供奉。两年前赵郡李氏也派了人前来合并族谱因而在李家的列祖列宗内也把赵郡历史的始祖续了一位在上面。与陇右李氏一样只标了分支的起源与继承并没有将所同姓族人全部列上。
当下族长李懋主祭李拓陪祭。李旭在同辈兄弟中虽然不年纪不算最长但最有出息所以负责捧香。众人以礼拜祭焚帛奠酒请在天的李家各位祖宗庇佑不肖子孙们平平安安福寿绵长。
进献果品的时候所有时鲜都先经过李旭之手。他将果品祭物捧给妻子萁儿然后由萁儿交给母亲李张氏再由母亲呈上供桌。族中不少人是第一次看到萁儿因此难免楞了一下。待有人耳语说那是刚刚打下长安被拜为唐王的大都督李渊之女时脸上立刻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我早就说过旭官是个有福气的!”再拜之后趁着族长李懋向列祖列宗“汇报”李家一年来的大事儿的“空闲”几个远房叔叔在私下里交头接耳。李旭自己做了大将军博陵郡王。又与权势第一的唐王做了亲戚这份福缘还不是大得没有边么?
“怪不得唐王听说旭子这边有难立刻派了两路大军过来。”有人恍然大悟般说道。李建成所部驻地飞狐关与易县相隔不足百里。那么大一支兵马驻扎地方上的头面人物早就打听清楚了其中缘由。先前还不明白李渊怎么会对李旭如此青眼有加看到了萁儿长房媳妇的打扮才知道两家的关系在不知不觉间又密切了一层。
“怪不得旭子不计较她庶出?”有人故意点明萁儿庶出的身份话里话外带着酸溜溜的滋味。
“远边凉快着去。什么正出庶出。现在是妻凭夫贵知道不你?”立刻有人跳出来捍卫旭子的声名。
这些私低下的无聊言语李旭当然听不到。他难得有时间将军务放在一边因此抓紧了一切机会休息。所以不但别人的小声诋毁和夸赞他都听不见连父亲向祖先汇报的内容他也都是左耳听完立刻从右耳朵冒了出去。好不容易熬到了祭奠结束照例又是一场欢宴。然后各房各回各家与自己最亲近的人围着火盆守岁。
难得能和儿子、儿媳坐在一道守岁老李懋心情极其舒畅。屈指算算这是儿子自十四岁出塞起在家里过的第二个年。上一次回来过年时儿子带着满身的伤。这次看上去却是英姿勃神清气爽。
至于跪坐在儿子身边不断给二老添茶倒水的儿媳在老李懋眼中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虽然做了博陵郡王的父亲他身上依旧带着与生俱来的质朴。看人只看行为不看其余。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自己至今还没能抱上孙子。但想想儿子今年不过才二十多岁心里也就不那么着急了。
“来来来都坐得距离火盆近一些想吃什么自己伸手去拿。就咱们一家人不必太拘束!”静静烤了一会儿火肚子里的酒气慢慢被烤了出来。老李懋仰着一张黑里透红的笑脸大声招呼。
“你就知道烤火也不问问别人觉不觉得燥!”李张氏下午时也被妯娌们敬了不少酒带着几分醉意嗔怪。萁儿就坐在她的腿边上从她的角度看过去非常顺眼。不像易县那些大户人家的女儿恨不得将头扎到脂粉缸里。在她看来儿媳的脸色是那种天然的白净和天然嫣红就像一朵静悄悄开放的梅花里里外外透着从容。
能找到这样的儿媳妇李张氏自然捧在掌心中都怕对方融化掉。凡事都优先考虑着儿媳的感受。先是嫌丈夫和儿子身上的酒气重然后又怪碳炉烧得过于旺烤得人口干舌燥。接下来又忙着弄点心瓜果仿佛多吃一点东西对方就能快点儿给她生个胖孙子般。一来二去不但让萁儿大为感动就连李懋和李旭父子也看得嫉妒。
“你们娘两个要是嫌乎热先到别的屋子待会儿。我和旭子刚好再喝几杯醒醒酒算算算算我们……”见婆媳两个处得热络李懋非常贴心地为她们找走开的借口。
“喝一壶吧我们娘儿两个去厨房瞅瞅让下人们再弄两个冷菜上来!”李张氏知道丈夫想必有话跟儿子单说拉着萁儿笑着起身。
待两个女人的脚步声渐渐去得远了。老李懋慢慢收起的笑容。他虽然老却没老到糊涂的分上。儿子戎马匆忙如果不是遇到特殊情况不会赶在年根儿底下才跑回家中来陪着自己祭祀祖先。那他一定是为了长城外边的变故。老人不懂兵法不通政务却知道自己该如何做。
“你准备什么时候动身!”酒菜上来后端起第一杯老李懋笑着问道。仿佛儿子只是去出一趟远门根本没任何风险般。
“我已经派了两万人去涿郡驻扎。其他将士十七、十八两天集结。十九号是个黄道吉日正式出征。”李旭也端起面前的酒盏递上去跟父亲的酒盏碰了碰一饮而尽。
这种父子对饮喝法不符合郡王家的礼节却符合上谷易县李家村东口老李家的传统。因此老李懋非常高兴地端起酒盏一口闷了下去。
“河东李家也派了兵马来届时一道北进。如果打得太激烈窦建德也会派人前来援助。咱们这边加在一起总计有二十万大军胜算应该非常大!”给自己和父亲面前的酒盏再度斟满旭子笑着解释。单论人数这是除了虎牢关之战外他所参与的第二大战役。只是那次他是攻击方这次他要凭借长城与占据优势的敌人周旋。
“李家那那个建成算是你的妻舅吧他和你齐心么?还有那个姓窦的大王他会不会真心帮你?”老李懋再次端起酒盏却没立刻向嘴里倒。皱着眉头询问。
“暂时应该没大问题。即便不看在萁儿的份上河东与河北挨得这么近建成兄也会竭尽全力避免兵火蔓延开。至于窦建德依我之见他是个有心胸的人。既然换了盟约就不会趁这个机会来捞便宜。并且我留了些兵马在信都万一有变他们凭着漳水也能支持一段时间。”李旭想了想非常认真地回答。
他不愿让父亲过多地替自己的安危担心。所以话尽量向轻松方面说。而做父亲的也理解儿子的心情抿了口酒笑着道:“那我就放心了。家里这边你也别担心。怎么说你现在也是个当官的赵郡李家和陇右李家又冲着你的面子才跟咱们认了亲戚。轻易没人敢惹我这个族长!”
如果不是因为李旭的崛起恐怕上谷李家压根儿不会被其他李姓认为是李广的诸多后裔中的一支。所以单凭这一功劳老李懋在族中就能活得很滋润。但李旭为父母考虑的远不止这些他没有把握完全赢得即将到来的战争。“萁儿父亲的意思是请您和母亲二老到长安住一段时间。算是族人相认顺便他也能会会亲家!”
“路太远我和你娘都走不动喽!。”老李懋放下酒盏轻轻摇头。
“我派人套车护送你们过去!”李旭不甘心继续试探。
“你没回来之前我和你娘哪都不会去!”老李懋将声音提高了几分非常坚定地拒绝了儿子的提议。“我和你娘虽然老了却不能拖你后腿。你在前方与胡人作战我们两个当老的却溜了弟兄们若是知道了岂会没任何想法!”
“爹…!”猛然间李旭心里涌起一股感动低低的喊了一声。他原以为自己可以瞒过父母却没料到两位老人对自己的心思洞若观火。
不待儿子再寻找其他说辞老李懋快将二人的酒盏斟满一边轻抿一边说道“前些日子人家说你可能有当皇帝的命儿。我和你娘两个就很担心怕你真的被人说动了心思不分青红皂白就往上冲。这皇帝啊听着是威风可要是福气不够也会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见儿子满脸愕然老人笑了笑继续道:“后来听说你岳父打下了京师又听说你为了对抗胡人接受了他的封赏。我这心里反而不担忧了。你小时候我不希望你去辽东。因为那时你和我一样是个平头百姓没必要替跑到辽东去添沟壑。但现在你既然身为博陵大总管六郡之中最大的官儿这天塌下来无论撑得撑不住总得上前撑一撑。否则那成什么事儿了平素吃着喝着百姓们的供奉看上去人五人六的!遇到该替百姓们出头时却掉屁股跑得飞快!咱李家可不能这么干!甭说李家放眼整个河北无论谁家中出这么一号孬种父母兄弟也几辈子都在人前抬不起头来!”
就这么简单个道理亏我先前还斟酌了很长时间!已经多年每在老父面前说过正经事情的李旭有些惭愧地想。父亲就是个小贩子没读过书见识也不如那些智者。和村子里边的所有普通人一样这辈子活得就像地里面的土坷垃卑微、松散并且毫不起眼。但春天到来时土坷垃中却能长出麦子和黑椒。冰天雪地中土坷垃也能像石块一样坚硬。
他无法表达对父亲的敬意只好一再举盏。做父亲的显然很享受儿子的尊敬喝干酒笑着询问“你知道咱们老祖宗李广的长子李当户那支为啥子绝后了么?”
在酒和血的交互作用下李旭的头已经有些晕楞了楞好奇地反问:“不清楚。是很奇怪。按道理其他几位先人应该过继个子嗣给他不至于眼睁睁地看着他断了香火吧?”
“其实咱们这位叫李当户祖先生了个非常有名的儿子。但不仅仅咱们上谷李家赵郡李家和陇右李家天底下只要姓李的都绝不肯让李当户的子孙入祠堂!”老李懋神秘的一笑继续道。
“为何?”李旭第一次听到这样古怪的说法本能地追问。
“因为他的儿子是李陵啊!”老李懋拍拍儿子的肩膀得意地大笑。
第七卷 逍遥游 第五章 无名 (五 上)
正月十九博陵军北上为国守藩篱。
由于一直奉着大隋号令所以博陵将士至今还保持了官军固有的黄甲赤帻。远远看上去就像一条绵延而行的黄色巨龙从刚刚解冻的大地上缓缓行过。
还是早春田里边却已经有了农夫在劳作。隐约听到了角鼓声他们都习惯性地丢下下了木锹、石镐等家什跑到田垄后藏了起来。片刻后当他们现自己没有面临什么危险又迷惑地从土埂下抬起头带着几分诧异的神色张望。他们看到了赤色的战旗还有黄色的铠甲。那是大隋官军!近些年在管道上曾来来往往多次却第一次让大伙感到如此亲切。
有人低声出惊呼目光中带着几分崇拜。“我看到了是李将军李将军骑的是黑马!”
“他身边的是周将军周将军脸上有疤瘌!”无论看得看不真切旁边的人随声附和。
“好人呐!老天保佑你们!”旁边一个更老的农夫捻土为香顶礼膜拜。他是个去年才分到土地的流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向对自己有恩的人表达敬意只好将最真挚的祝福送给对方。愿漫天神佛保佑好人们一生平平安安。
列队远行的将士们听不到来到田间的祝福也看不见百姓们这些虔诚的动作。他们只看到了渐渐变得整齐的旷野。那是去年或者前年大将军推行均田令时作为无主之地颁给流民们的。经过了一到两个夏天的辛勤劳作有些荒田已经重新变成了熟地。今年只要抢在第一场雨落之前将地表面刨开洒把种子下去秋天的时候就会有沉甸甸的收获。按每名成年男子十五亩地每亩地产粮二百斤计算不出三年这里将诞生一大批新的小康之家。
而属于士兵们名下土地每人至少都是五十亩并且距离河道更近引水更方便。即使他们无法从战场上返回来家人凭着这五十亩永业田也能平平安安过完一生。当然假如能活着回来就更好了按照大将军府去年颁布的尚武令有战功者将一举成为富人获得这辈子想都没想过的田产和钱帛。
如是想着弟兄们的目光也渐渐热切起来。虽然对即将生的战争依旧心怀恐惧但心中占据了更多位置的却是对如何在战后回来过好日子的憧憬。“打赢了这仗涿郡至少有几百万亩地好分!”临行前善于做鼓动的行军长史们早就将利害得失向大伙解释清楚。在他们的叙述中与胜利相反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