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家园- 第3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今晚就下令把逃难的百姓全放进来。”抱着温香软玉他觉得内心充实无比。何必把送上们的丁口转给窦建德呢?双方之间的友谊远没到牢不可破的地步!

“郎君可以将他们安排在桑干河两岸按军屯的方式结寨!”萁儿快向四下看了看觉没有外人然后笑着在丈夫的怀里坐稳。

“对我拨一部分兵器过去让他们结寨自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后旭子的心思愈灵活“靠别人不如靠自己。突厥人不过是些牧民没什么可怕的。如果手里有刀还不知道反抗谁也救不了他们!”

“嗯!”萁儿点头脖颈弯成了一个曼妙的弧线。

那道弧线吸引了旭子的所有目光。他轻轻地低下头去用额头抵住妻子的脖颈尽情地从其中汲取柔情与温暖。

在风雨到来时两只鸿雁比翼而飞总比孤孤单单一只更容易冲破苍穹。

第七卷 逍遥游 第三章 扶摇 (五上)

第二天上午李旭命令所有在博陵的文武官员到大将军府议事。这是他自罗艺撤军后第一次兴师动众因此令很多人感到措手不及。

“又生了什么大事儿?”匆匆赶来的官员们面面相觑同时在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在这兵火纷飞的混乱年代即便是天上突然掉下石头来不足为怪。况且倒霉的六郡还夹在窦建德和罗艺两伙大强盗之间更甭指望能过上消停日子!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李旭开门见山先给了大伙一个惊喜。他宣布根据近期大伙在保卫六郡的战斗中的表现对吕钦、张江、赵子铭等一干武职以及和崔潜、张九艺等一干文官进行嘉奖。但作为奖品下来的不是金银细软而是大隋先皇时代开始试行可供拥有者光耀门楣的散官衔。

吕钦、张江赵子铭三人战功卓越所以被冠军大将军李旭推举为归德将军、元糜将军和怀化将军。这三个职位都是从三品名义上仅仅比李旭的冠军大将军小了半级。其下时德方、周大牛、王须拔等人依照功劳授予四品到七品五散职不等。

崔潜、张九艺二人先是毅然拒绝了幽州方面的拉拢后来又倾力帮助军中筹备物资参与防守城池。因此被推举为银紫光禄大夫和正议大夫荫一子为正九品儒林郎。其下文官二十余人被授予从四品到从七品文散职不等。

还有若干临战有功将士分别授予云骑尉、建节尉、御武尉等勋爵。如有疏漏皆可由其上司申请补报。

虽然这些赏赐需要上报江都等待朝廷斟酌后才能兑现。但众人心里都非常清楚所谓朝廷早已无力插手地方上的事务。裴、虞等人对罗艺这种自封的大总管都不敢否认当然更不会驳李旭这个“忠臣”的面子!

“末将多谢大将军提携!”升了官的武将们兴高采烈一起站出来肃立称谢。

“大将军提携之恩卑职永远铭刻五内!”文官们跟在武将身后长揖到地。

严格来说散官只代表着一种荣誉。博陵军和六郡中并没有相应的职务与其对应。府库中也不会再多支付一份俸禄出来给众人。但拥有相应的散官职位的人身份却不根据实际职务的变动而变化。如张九艺如今的正职为的博陵郡守散职为正议大夫。则意味着即便他不再做郡守也可以凭着正四品的散职与尚在任的郡守崔潜平级论交。一旦其家中有事地方官员必须小心翼翼地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上奏到最高职能部门备案而不能像对待平头百姓那样信手揉捏。如果张家觉得地方官员办事不公也可以凭着散官的告身求见大将军李旭甚至当朝的某位重臣将家族所蒙受的冤屈告到皇帝耳朵里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儿讨还一个公道。

更进一步对于博陵军中和六郡官府内很多像方延年、吴启岫这种寒门出身的士子得到了一个散职相当于改变了他们的门第。从此地方上的大户再不能对他们冷眼相看无论这些旧豪强们是否情愿都必须接受他们新晋士族的身份。

因此众文武对李旭的感激自内心。大伙都觉得为大将军卖命着实不冤枉虽然将来的前程尚不明朗至少眼前的利益大伙该得到的他丝毫都没亏欠。

当然也有极个别人觉得李旭过于吝啬只惠及了很少数他看得见的亲信。很多地方官吏虽然没有像崔潜、张九艺那样竭尽全力维护六郡但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一样也没少做!那些事情看似简单但非常琐碎。大伙忙忙碌碌好几个月没…功劳也该念一份苦劳。不能授个五品、六品散职乐和乐和至少也该授个八品、九品安慰安慰。总不能眼看着别人一路加官进爵他们却只能站在道边上吃土。

“散官之作用乃加文武之德声。涉及秩序尊卑所以李某断不敢滥授!”待众人都退回自己的原位后李旭从帅案后站起身笑着解释。

“理当如此眼下朝廷虽然式微我等毕竟都是正途出身凡事要遵循章法不能效仿那山贼出身的窦建德!”早就跟李旭暗中通过气的张九艺赶紧站出来高声响应。

虽然同为地方割据势力博陵六郡的官员们却非常瞧不起自己的邻居窦建德。后者目前已经自己封了自己长乐王河间大总管麾下大将军、国公、郡侯也是一划拉一大把。这种封官方式不但没有被大隋朝廷承认的可能也导致窦家军管辖范围内官员告身急遽贬值。当然如果窦建德将来能坐了天下那是另外一种说法。可从目前情况看这种可能并不比李旭成就大业的机会多多少!

“古语云励民以官爵可使位高者尽其心位卑者知进退。若恣意相授则滥也!”右司马、定远将军时德方也从队列中站出来赞同张九艺之见。

“说得轻巧反正你们两个都有散职在手了!”有人在肚子里暗自腹诽酸味从脚后跟一直冲到脑门顶。如果不是官帽的料子够厚其头上的烟都能直接漏出来。

但李旭显然没打算让他们失望待张、时两个把场面话说圆笑着点了点头继续道:“目前我六郡基础薄弱执政之重在于休养生息。所以战端不会轻启军功不可轻得。地方官吏终日操劳却难得升迁实在有失公允。所以本帅不得不想些其他办法!”

听到这话很多人心中的酸味登时烟消云散。无论大伙对李旭的态度如何却都相信他是个言出必行的磊落汉子。他说不吞没众人的功劳即意味着对功劳不显眼的人也将有所回报。只是这回报的方式与时机又令人牵肠挂肚了。

接下来李旭的话却让人刚刚热乎起来的心又直接掉到冰窟窿里。“然百姓与诸君接触不多不知诸位平素之劳苦。本帅若动辄授人以官未免让人觉得咱们是另一伙窦家军。”他苦笑了一下表示自己实在万不得已“因此本帅决定从今日起恢复汉制正六品以下文职散官可以凭捐献米粮而得。所出米粮物资皆用于赈灾救困。如此百姓可感念诸位之德本帅也可明示诸位之功!”

他的话音刚落底下立刻像沸油中溅了水一样炸了锅。顾不得害怕冲撞了大将军博陵县尉林全忠第一个站出来用颤抖的声音追问道:“大将军大将军可以保证此举能得到朝廷认认可?!”

以他的职务本没机会站在李旭面前说话。但今天早上李旭特意关照过要博陵城内所有文武参加议事。所以林全忠也捞到了一个位置旁听更捞到了一个做梦也想不到的好机会!

“我本来就有权任免地方之官况且这次所认捐的又是六品以下散职。不会费朝廷丝毫米粮又为朝廷招揽了无数忠义之士朝廷怎么可能会干涉?”李旭点点头非常有信心地回答。

“那敢问将军捐一个六品六品承议郎需要多少米粮?”林全忠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上去平静但所有人都现了他的紧张。

也难怪林全忠趁不住气放眼博陵郡内家业比他大者聊聊无几。但林家是商户出身祖上没有做过显官的所以像当年的徐茂功一样即便再有钱也与张家、崔家等世代錾缨的豪门无法相提并论。如果在县尉的位置上熬他再熬上二十年也未必能升到郡丞。但捐一个散职就方便多了只要李旭的胃口不太大林家即便拿出三分之一家产也不会放弃改变门第的机会。

“此事本帅曾经斟酌过门槛不能设得太高以免绝了人进身之路。从九品为两百石米正九品四百石以后每加一级米粮加倍!”李旭想了想非常认真地回答。

这个价格的确不能算高。可若想一下就捐到六品散职位却也是寻常大户承受不起得数字了。但自从汉代以来历朝卖官粥爵多为暗中操作像李旭这般明码标价并承诺将各买官者所捐献数字公开给百姓由他们再收买一次人心的行为却从没生过。

因此无论从那种角度算出资者都没有吃亏。相反他们再获得散职的同时还能收买到一份扶威济困的声望!对于已经把钱财看得很淡的林全忠来说这的确可谓一笔惠及子孙的好买卖!

不忍机会在眼前溜走的林全忠狠狠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急切地追问:“敢问将军此事何时可办理卑职要去找何人办理?”

“明日起便可在大将军府办理。由赵司马、方长史二人负责!凡我六郡子弟无论贵贱愿与六郡共进退者皆可捐财得官!”

李旭看了看众人抛出了准备已久的答案。

第七卷 逍遥游 第三章 扶摇(五下)

愿与六郡共进退者皆可捐财得官!此例一开无疑在科举之外又增加了一条选仕的渠道。对于已经习惯于彼此勾结起来把持地方的豪门世家而言这也无异于在他们的特权中又狠狠地割下了一大块。然而无论是崔家、张家、还是王家几个跺一跺脚能让六郡晃半天的豪门大户和他们的代言人居然没表示任何反对!

以崔潜和张九艺的聪明和练达他们不会看不出李旭隐藏在卖官粥爵名目下的另一个用意。但在看到了危险的同时二人也清楚地看到了这条政策中给自己家族带来的机会。放眼六郡能像林全忠这样一下子凑出两万四千八百石米的大富豪不会绝对过三家其中另外两家恰恰姓崔和姓张!这也就意味着李旭即将推行的粥爵之策受益者不仅仅是各郡的爆户。以那些人的家底顶多捐到价值一千六百石米的正八品散官自从七品至正六品这四个级别除了崔、张这些传统的大户外其他人几乎没机会也没勇气问津。

比起那些小门小院豪门大姓更希望有机会涉足官场。他们的子侄中的确不乏身居高位者但那毕竟是少数几人。对于一个拥有上千户口的大家族而言每代仅仅有少数几个佼佼者出去做官是远远不够的。而李旭的卖官粥爵之策等同于在他们面前打开了一条通往仕途的捷径。

散官没有实权但散官却可以通过活动、打点而转为实职。比起那些刚刚崛起的新锐传统世家的人脉远非他们所能相提并论。更重要一点是此刻李旭依旧是大隋的六郡总管他所授予的散职在法理上无懈可击。将来无论谁人取代了大隋为了证明自己的取代大隋的合理性同时也为了安抚地方必然会对这些散职保持一定范围内的认可。

当然如果将来李旭能登基坐殿现在买了他的官更为划算。那相当于从龙之功地位将随着一代人在朝廷中的地位而长时间辉煌。

所以对于六郡豪门而言。此刻买了李旭的官无异于一笔极具前景的投入。有最差情况下为不升不降也许会如夏天得烟云般扶摇直上直到高与天齐。

‘正九四百从八八百正八一千六……’不止崔潜和张九艺看得明白很多见多识广的地方官员对机会敏锐度一点儿不比崔、张等人差。自从李旭的话音落下那一刻起他们的手指就在背后曲曲伸伸。虽然没有将小算盘念出声音来却给家中的几个儿子早就选好的相应的捐获目标。

‘我家还有一个弟弟怎么看也不像读书的料!’方延年的眼睛不停转动算着自己干多长时间能攒够给弟弟买一个九品散职的收入。他现在为正五品长史年俸两百石。不吃不喝刚好能为弟弟买到最低级的从九品将仕郎。虽然没有俸禄但在等级相对森严的大隋哪怕是最低级的官位也能保证你不受衙门里的帮闲欺负。并且见官不跪拜的特权是平头百姓做梦也求不来的。双膝顶在地上说话无论如何也没有站直身体时说得痛快。

看到底下的官员们反应如此热烈。李旭和赵子铭、时德方三人相视而笑。昨天得到萁儿的提示后他们几个连夜探讨终于将一个不完善的想法扩展为一个切实可行的政令。对李旭而言此举并不仅仅是为了筹集安顿流民的米粮也不仅仅是为了…打破世家豪门对官场的垄断。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之所以要推行这条政令还是为了给六郡豪门一个下台之阶。

乱世已经到来双方不能永远同床异梦。如今的六郡离不开李旭和他的麾下的将士同样也不能少了那些豪门的支撑。如果双方继续保持目前这种虚与委蛇的态度除非李旭能狠下心来学习窦建德将治下所有大姓连根拔出否则他的内部永远不会安稳。

但那样做很难说对六郡到底破坏性大还是建设性大。豪门子弟飞扬跋扈同时他们以受过最纯粹的政务熏陶和最完善的谋略、武学教育。如今朝廷对豪门的吸引力已经不再了各家各姓正忙着找新的依附者。此刻若能把握住机会让他们全心全意地为大将军府卖命等同于给老虎添上的翅膀。

眼下李旭的幕府里边以寒门士子和军队悍将为主所以他不能像当年的刘备一样以三顾的姿态换取六郡豪强的支持。而出于先前对李旭漠视的惯性几大豪门即便被罗艺和窦建德逼得直跳脚也拉不下脸来主动到大将军府投效。卖官粥爵令一下双方之间便架起了一座桥。豪门子弟可以打着捐赠地方的名义光明正大地向李旭这里靠拢。李旭也可以凭着各家的捐献名正言顺地将一些闻名以久的人才揽入自己麾下。

“敢问大帅家中若有子侄想想捐个武职能能否通融一二……”人心永远不会知足刚得到获取文职散官的机会立刻有人把目光盯到了博陵军中。

无论是眼下的六郡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六郡武将肯定比文官吃得开。这是乱世乱世中掌握了什么都不如掌握了刀剑好使。这一点从窦建德和罗艺、李旭等人的崛起过程就能看得出。只是博陵军不像其他朝廷的军队无法凭借父辈的余荫混进去当官。博陵军内部的晋升标准完全以战功来算想当官容易提刀到沙场上拼。哪怕你出身比周大牛当年还低只要能在数年中连续你砍一百个以上敌人的级而自己不死就不愁无法脱颖而出!

“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