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了看近在咫尺的家门知道对方在说什么。“观音婢的确在病中!”他喃喃地解释然后毅然打马追上去与侯君集并络而行。
“公爷去哪里?”一个长相十分可人的婢女奉女主人的命令出来探听外边生了什么事刚好看到李世民的背影。
“去军营弟兄们还在等着!”李世民抖了抖缰绳战马飞一般远去。
随着清脆的马蹄声主从二人之间的隔阂如冰而释。“你这个没上没下的家伙居然敢当着那么多的人面数落我!”李世民一边行一边抱怨。
“你今天如果一脚踏入了家门弃你而去的人肯定不是我!”侯君集笑了笑满不在乎地回答。
李世民和自己的哥哥建成明争暗斗李府的幕僚和武将们自然也分成了两个派系。以前唐公没有明确表态制止所以很多人都混在李世民身边寻找出头的机会。今天唐公李渊当众力挺自己的长子那些功利心较重的家伙自然也会起改换门庭的念头。
如果李世民在这个关键时刻显示出软弱和慌乱来则会让更多的人以为他是个没有前途的阿斗。事实正像侯君集所说多数人追随李渊造反为的是谋取功名。他们不会将大好生命浪费在失去父亲宠爱又没有方寸的庸人身上。这样下去除了众叛亲离之外几乎没有第二个下场在等着李世民。
想到自己一时软弱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李世民不觉惊出了一头冷汗。“多谢侯兄救我!”他在马背上抱拳低声说道。“今天若不是侯兄点醒我几乎酿成大错!”
“是长孙无忌跟我商量好了的他做好人我做恶棍反正要把你从家中拉出来!”侯君集不肯一个人独吞功劳笑着向李世民解释。“其实二公子有些反应过度了。唐公今天的安排未必只是针对你。咱们右军看似力量薄弱但说不定会因此而得到更多的展机会!”
“此话怎讲?”李世民楞了楞皱着眉头追问。今天最令他难过的是父亲给右军配置的人选明显不如左军。那也意味着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会被大哥过。虽然事实上大哥根本不懂得如何打仗!
“二公子以为陈演寿到了左军会完全听命于世子么?”侯君集四下看了看然后微笑着反问。
此刻太阳已经偏西所以路上来往的将士渐少偶尔几个小卒匆匆跑过也绝不敢靠到敦煌公身边来听他在和侯君集二人的秘密交谈。
“不会!”李世民略作沉吟然后警觉地回答。“你是说父亲对大哥也不是完全信任?”这个答案几乎让他惊呼起来。一直以慈爱面目出现的父亲居然如此谨慎!他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大哥也不相信三弟。
刹那间李世民看透了今天父亲的所有人事安排。刚刚投入李府麾下没多久的刘文静成了军司马靠着贡献晋阳宫数百宫女劳军而取得父亲赏识的马屁精裴寂做了大将军府长史。这绝不意味着父亲非常信任二人!授予他们文官中最高职位一方面是因为李家需要通过他们来吸引更多的豪杰来投靠。另一方面恐怕只有把他们放在眼皮低下父亲才能真正放心。
同样陈演寿离开父亲身边成为左军长史并不意味着他失去了父亲的信任。而长孙顺德降职为右三营统军也不仅仅是因为失了父亲的欢心这么简单!
‘他只相信他自己!’李世民不敢说出口但这个结论让他感到脊背凉。自己一直小瞧了父亲总以为他像大哥一样优柔寡断做事拖泥带水。事实上隐藏在父亲笑容背后的却是一颗颗锋利的獠牙。那才是真正的权谋手段相比之下自己平素表现出来的狠辣、果决简直就是小孩子家的胡闹。
“属下不敢揣摩唐公的想法!”待李世民的脸色由震惊慢慢转为平和侯君集继续说道。“但唐公既然在人手安排上侧重于左军自然也不会对右军抱太大期望。如此左军打了任何胜仗恐怕都是理所当然。而咱们右军只要挥出与左军同样的水平谁人能不对二公子刮目相看?!”
第七卷 逍遥游 第三章 扶摇(四上)
大业十三年夏末准备了足足有三个多月的唐公李渊在太原打起了清君侧的旗号挥师南进。同月金城人薛举自立为秦帝。武威人李轨自立为大凉王。
与此同时江都通守王世充将江、淮劲卒离开北上救援洛阳。
英雄豪杰们河东、垄右、河南等地打成了一锅粥河北大地却难得地宁静了下来。窦建德、罗艺、李旭三家势力都偃旗息鼓竭尽全力投入到另一场战斗中去。
他们分头去抢收夏粮。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再厉害的英雄也一样会饿死!
战争带来的破坏是巨大的虽然罗艺在退兵时尽量保持了克制。但刚刚恢复了一点生机的涞河两岸依旧变得满目疮痍。夏天已经临近结束地里的麦子却还没来得及割。一些靠近水源的农田里野草长得和麦杆一样茂盛。数以万计的鸟雀在地里敞开肠胃大嚼每当有人经过腾起于半空中的翅膀可以硬生生遮住阳光。
有些身体过于肥大的野鸡、鹌鹑飞不了多远就会掉下来不仅仅是因为体重骤然增加而且是因为吃了过芽的麦粒。那种带有轻微毒性麦粒可以让人眼冒金星让牛羊四肢抽搐。对于比牛羊小上许多的野鸡、鹌鹑而言已经足以让它们像喝醉了一样东倒西歪。
刚刚在外边避乱赶回家中的农夫们对掉在身边的“肥肉”视而不见他们像了疯一样往地里冲尽一切可能从鸟雀和老天爷的口中夺取粮食。那些麦子却是他们赖以熬到下一个收获季节的救命之物如果抢收不上足够的数量来明年青黄不接时很多在今年开春刚刚建立的家庭就会再次支离破碎。
没有人愿意看到灾荒的生。即便是城里边的大户人家也派出了全部的力量加入了抢收行动。如果百姓们没有了吃食他们就会重新变成流民。流民和流寇之间仅仅有半步之遥万一博陵军弹压不住过去几年里曾经的危险就会降临在某些大户的身上。那一次很多高墙大院被一把火烧尽数万亩良田失去了主人。李旭后来之所以能在六郡找到如此多荒地来给百姓分就是因为田地的故主已经被流寇抄了满门的缘故。这一次幸存的大户们决不甘心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
留下一定数量的兵马维持治安后李旭把大麾下大部分将士都暂时遣散回家以免耽误更多的农时。在去年的授田中博陵军的将士名下都分到了一定数量的土地。为保卫自己的家园尽过力后他们有理由回去为自己的妻儿老小的分忧解难。
在一片霍霍的镰刀声中六郡的文职官吏们也不敢再如往年一样躲在衙门里享清福了。从没有品级的帮闲一直到四品郡守都装模作样地走到了田埂旁和百姓一道收起了粮食。他们虽然干不了多少活给民间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本朝又出清官了!”“老天开眼呢!”“有李大人督着哪个还敢游手好闲!”百姓们惊诧地议论着满脸兴奋。他们记得只有在先帝刚刚建立大隋的时候官员们才会跟百姓如此贴心。那年代差役们不敢讨要贿赂肯下地跟百姓一道开镰官员很快就会得到高升。只是那个年代过于短暂很快大隋的年号就从开皇变成了仁寿然后变成了让人倾家荡产的大业。
如果换做上一个夏天各地官吏们即便害怕李旭刁难也绝不肯放下身段与平头百姓为伍。但现在与往年不同了第一朝廷的力量已经影响不到黄河以北博陵大总管李旭虽然没有称孤道寡却是不折不扣的土皇帝。如果惹了他不痛快没人再会给自己找死者撑腰。第二去年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士子们已经渐渐掌握了日常政务运作模式无数双眼睛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为数不多的官职。如果在其位者不愿意谋其政世子们会争先恐后地为他代劳。
去年时李旭冒着天下大不讳试行的新政慢慢开始显现效果。没有被幽州军骚扰到的地域收获颇丰。一些已经是第二年收割的熟地产量可喜虽然缴纳了田赋之后百姓手中落不下太多盈余但拥有三十亩地的五口之家来年肯定不会再饿肚子。
随着战火的远离博陵和恒山这两个原地战场的大郡也日渐繁华。集市上的交易品明显增多每天开城时前来赶集的百姓都能排成长队。一些已经快消失了的行商又活跃了起来赶着牲口南来北往把各郡特产和盈余运到大集市上交换从中赚取养活一家老小的辛苦钱。
商号的增多随之带来的是税收的增加。大把大把的铜钱被送进府库里然后又被调往军中然后又像流水一般花费了出去。
刀甲器械、弓弩箭矢、这一切都需要地方上来承担。再加上抚恤受伤士卒的开销安置新一波流民的花费数量大到令人咋舌。每次看到帐单时李旭都拍着胸口暗自庆幸好在去年自己刚一上任就把均田令强行推广了下去。否则即便这次博陵军能顶住罗艺的进攻接下来也会被巨大的开销活活托拖垮。
其实也不是没有别的敛财手段王须拔和郭方就私下提起过劝李旭将各郡的大户找茬砍掉一批。那样不但能空出大量的良田来安置百姓而且能收获足够的浮财供应军需。这个提议让旭子怦然心动但转念想想自己近年来死在自己手下的那些大王、好汉们他不得不拒绝了这个诱人的想法。那种完全靠掠夺来敛财的手段无异于饮鸩止渴虽然短时间内能让六郡的府库充实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郡内的浮财总有被抢光的那一天。当劫掠成为习惯弟兄们难免会把刀伸向和他们一样的平头百姓。
没有朝廷约束的日子并不轻松。高官显贵们不能再对六郡之事指手画脚但李旭也要独自来面对一切挑战。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会偷偷骂他这个大总管的祖宗。官员们横行不法损害的也不再是朝廷而是他的威名。在被一大串民事弄得焦头烂额的同时他还不敢丝毫耽搁手中军队的建设。如果没有足够的武力相对富庶的六郡就是天下豪杰眼中的肥肉。试图扑上来咬一大口的不仅仅是罗艺和窦建德马邑的刘武周不会记得他当年跟李旭的袍泽之情甚至李渊这个名义上的盟友饿红了眼时一样会露出慈祥面孔后的獠牙。
而眼下的情况是唐公李渊的兵马被暴雨阻挡在灵石和汾西之间濒临断粮。留守太原的李元吉和马元规二人刮地三尺几乎搜光了每一户百姓的粮袋子。从河东逃往河北的难民络绎不绝稍有不慎就可能形成新一波匪乱。
“到了八月咱们还能收获些豆子和高梁!”崔潜翻着各地文官送来的文书一条条向李旭汇报。由于在抵抗幽州军南下过程中功不可没他重新回到了决策圈。虽然暂时还不能被所有同僚接纳但大伙不得不承认在处理地方政务方面他比所有人都娴熟。
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消息豆子和高梁吃起来都不可口总好过让士卒和百姓们饿肚子。如果略有盈余的话李旭还希望能拿出一些粗粮来到塞外换取战马。常年的作战经验告诉他步卒虽然适合守卫城池关塞但如果想彻底毁掉敌军的话能够用来迂回包抄的轻骑兵必不可少。
随着河南之战中分散撤往各地的博陵将士6续返回重建骑兵的工作已经提上了日程。比李旭事先估计的情况乐观四千失散在黄河南岸的兄弟如今已经回来了一千八百余人。还有一部分被各地郡丞强行留下来协助防守但也辗转送信回来向昔日的上司和自己的家人报了平安。对于流散在外暂时无法返回的将士李旭命令地方官员对他们的家人给予善待。战败的责任不在他们同时这些兄弟将来还可能弥补六郡在人脉方面的不足。
“但新归治的涿郡北方各地今年几乎颗粒无收!”崔潜的下一条消息立刻将众人的好心情破坏了个干干净净。“涿郡太守郭显和希望大人能尽快调拨一批夏粮去救急那些地方冬天来得早粮食到得晚了肯定有人饿死!”
“可以让他们以工代赈帮助新来的流民盖房子赚取过冬的粮食。桑干河两岸平地很多从河东地区逃来的流民刚好可以安置在那附近!”军司马赵子铭不忍看主帅愁低声建议。
与罗艺的战斗中博陵六郡重新获得先前被薛家兄弟占据的历阳山、怀戎、涿鹿一带。那一带因为靠近边塞的原因人口素来稀少。正是用作安置河东流民的理想场所。
“也许我们建设得越快越容易引起别人的窥探!”崔潜不认为治理一片曾经的荒芜之所像赵子铭说得那样简单“罗艺将那里归还给咱们就没安着什么好心他回到蓟县后立刻把步兵将军从塞上撤到了柳城。眼下从濡水到居庸关之间近千里除了咱们的弟兄外没有任何中原军队驻扎!”
第七卷 逍遥游 第三章 扶摇 (四 中)
虽然知道自己所说的话题不会让任何人高兴但是崔潜依旧将它继续下去。他刻意忽视李旭的脸色也刻意不看众人的表情。对于现在的六郡来说李旭是这里的最高主宰他是李旭的臣子。作为臣子的责任是为主公出谋划策并让他时刻保持清醒而不是巧言令色讨取对方欢心。
“据行商们说今年春天草原上绿得很晚。四月份时又下过一场暴雪冻死不少牲口。如果他们现虎贲铁骑已经把南下的通道让开肯定不会跟咱们客气!”
“来就来谁怕谁?!”崔潜的话音刚落王须拔立刻站起来表态。前些年被杨广邀请来的“塞上贵客”没给边郡百姓留下半点好印象能有机会跟他们打一架他正求之不得。
“最好来的都是骑兵咱们正缺战马!”郭方的话引起一阵会心的笑声。由于各地诸侯持续扩军民间的马匹价格已经被抬到了难以接受的地步。博陵军手头并不宽裕如果有数千匹良驹送上家门口大伙不会不欢迎。
但他们两个显然不清楚突厥人到底有多强的实力。甚至连前年突厥人曾经包围雁门的后又远撤的经过都不太清楚。在吕钦、张江等曾经与突厥狼骑有过交手经验的将领看来情形就不像王须拔想得那样乐观了。上一次突厥入寇大隋朝是集中了近半个中原的力量才将其驱逐出境。如今刘武周、梁师都等人都成了突厥人的附庸李渊也向突厥人称臣狼骑再度南下时博陵军最可能面临的情况是以六郡之力单独抵挡对方倾国之兵。
“弟兄们接连做战损耗很大!”看了看李旭的脸色赵子铭低声提醒。“咱们博陵军现在以步卒为主对付突厥狼骑那种战术的确有些吃力!”
“那也不怕他们不是有外长城可以凭借么?”听赵子铭说得郑重王须拔将骄傲的表情收拾起来笑着跟对方探讨。
“这不是怕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