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就这些。臣等不知道该不该让陛下陛下知晓?”裴矩和虞世基二人被萧后盯得脊背凉低着头有气无力地回答。
“还是还是别让陛下知道了吧!反正已经到了这般田地!况且你等已经瞒了他那么多何必不再多瞒一件!”萧皇后笑了笑命令。脸上的表情突然变得轻松仿佛顿悟禅机般瞬间放下了心头所有负担。
“但但凭娘娘做主!”裴矩和虞世基互相看了看然后迫不及待地回答。一件让人魂飞魄散的消息居然如此轻松地就能蒙混过关早知道如此大伙又何必自己把自己吓个半死!
“陛下刚刚睡着你们去处理其他事情吧。等他醒来后自然会召见你们!”萧皇后回头看了看醉梦中的杨广笑着叮嘱。
“臣等遵命!”裴矩和虞世基两人也心虚地向寝宫内看了一眼躬身回答。
望着两位肱股仓惶远去的身影萧皇后愣愣地站了片刻然后又缓缓转回了寝宫内。没有必要再去问吉儿的意思了丈夫所看重的人十有八九已经不在人世。这个曾经鼎盛的大隋朝也很快就要如园里的琼花一样落去。既然结局已经依稀可见与其清醒着忍受折磨还不如和陛下一同糊涂着直到路的尽头。
“外边有什么事情么?”龙床上的杨广翻了个身喃喃地问。
“没事园子里的琼花落了!”萧后笑了笑低声回答。
“嗯没事就好!你也休息片刻吧。别操心太多累坏了身体!”背对着妻子杨广梦呓般叮嘱。借着打哈欠的瞬间轻轻用手抹去了眼角上的泪痕。
—————————————————尾声——————————
四月的天就像上位者的脸谁也预料不到何时阴何时放晴。这种电闪雷鸣的气候最招人烦特别是在心神不宁的时候。监军御史萧怀静手里拿着一支笔坐在书房内沉吟。砚台上的墨都已经快凝住了一份奏折却写了再揉揉了再写半天也想不好合适的措词。
“反正姓李的已经兵败身死怎么糊弄都不会有人替他出头!”看了看对着窗口砸个不停的闪电他自言自语地替自己壮胆儿。但左右眼皮却一直跳个不停心里边也惶惶的仿佛感觉到今天要生什么大事儿般。
还能生什么事情呢?对手不过是个莽夫而已。自己和东都的那几位大人只是动了动嘴巴就除掉了他。虽然又让李密捞的个大便宜总比眼睁睁地看着他挑战大伙的底限来得好。况且会打仗武将多得是当年晏子二桃杀了三士后齐国不照样有司马将军撑起半边天么?
莽夫到最后关头依然有妇人之仁的莽夫。想到当日的凶险情况萧怀静至今还心有余悸。四万多郡兵从前线掉头向西当时大伙都以为捅了马蜂窝。谁料郡兵只是各回各家而已姓李的根本没有造反的勇气!
他既然到最后都没造反再牵强附会地说其心怀不轨就糊弄不过去了。不如把“功劳”全推给瓦岗军。想到这萧怀静终于下定了决心。既然如此秦叔宝和罗士信两个也不用在大牢里关着了许给他们些好处两个不入流的地方武将还不感激自己平反昭雪之恩。武将么就该是文人手里的剑指向哪里便砍向哪里最忌讳自己想东想西。
“萧大人忙什么呢?”一声招呼从门口传来打断萧怀静的思绪抬起头他看见裴仁基缓步踱进书房。
“在想给江都的奏折。裴、虞两位大人问李将军到底有没有反意我不太好回答!”萧怀静抬头看了虎牢关守将裴仁基一眼然后又将心思集中到奏折上。
“萧大人当日不说手里有确凿证据可以证明姓李的造反么?直接呈到东都不就行了么?何必费这么大的劲儿?”裴仁基看了看团在书案旁边的一堆写废了的纸张有些惊诧地问。
“当日当日我也是被东都所逼才不得不那么说。但现在看来越王殿下可能是误信了谣传!”萧怀静皱了皱眉头说道。
他最烦别人哪壶不开提哪壶!此事本来与姓裴的无干但此人偏偏多生是非。当日在自己下令封锁关门并派兵捉拿秦叔宝和罗士信二人以防走漏消息时此人就有些推三阻四。若不是有段大人事先有所准备特地送来了亲笔信和越王殿下的手谕说不定一个完美的谋划就要坏在姓裴的手里。
“哦原来反与不反俱在大人一张嘴!”裴仁基却没有半点不惹人讨厌的觉悟说出的话让萧怀静听起来直憋气。
“裴大人这是什么意思!”萧怀静本来就看裴仁基不顺眼将笔向向案上重重一丢厉声质问。
他是大隋皇亲后台硬度在整个朝廷中数一数二可不怕得罪一个裴氏远方子弟。况且监军的权力本来就比主将大双方真的翻了脸最后姓裴的肯定要吃不了兜着走。
平日只要萧监军一竖眼睛裴通守肯定忍气吞声。谁料今天所有东西都不对劲儿。听到对方的怒喝素有窝囊之名的裴仁基非但没有退让反而向前走了几步站在监军大人的面前冷笑道:“我也接到密报说萧大人蓄意谋反!”
“你你血口喷人!”萧怀静被裴仁基的举动吓了一跳身体后仰贴上了墙壁厉声叫道。
“放心萧大人死后我也会向江都上本申明这是一场误会!”裴仁基笑着拔出横刀扫起一片殷红的血光。
红色的血淌满整个屋子。
太原唐公府。处理掉朝廷派来的王威、高君雅两名隋将后所有人都长长出了口气。万事都已经具备只待建成和婉儿等人返回太原李家就可以放手一搏。虽然为了这一天付出的代价有些大但化家为国的机会毕竟已经来到了眼前!
也有人神色凝重唐公李渊的心腹爱将刘弘基就是其中一个。处理完了善后事宜他将二公子李世民拉到一旁神神秘秘的不知道嘀咕些什么。也许是出了什么误会二人最后竟然争执了起来说话的嗓门越来越大。
“二公子玩得好手段就不怕青史上留下骂名么?”猛然有一句话顺着风传开钻入了所有偷听的耳朵。
“今后的历史将由你我来写!”李世民笑着回转身大步远去。
第六卷《广陵散》卷终
第七卷 逍遥游 第一章 羽化(一上)
如果可以在死去的李大将军与活着的犟小子李旭之间任选其一的话黄门侍郎参掌朝政裴矩大人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虽然李旭的所作所为曾经让人甚感头疼但活着的李旭从没主动给他惹过半点实际上的麻烦并且一年四季孝敬不断。而死了的李大将军却把他推到了浇满了油脂的薪柴堆上稍有不慎便会被烧得尸骨无存。
已经常年不问政事的杨广很容易糊弄特别是在取得了萧皇后的肯的情况下裴矩和虞世基二人随便编造个诸如“被瓦岗军遣刺客所害”之类的谎言就能将李旭的死因搪塞过去。但文武百官的悠悠之口却很难塞自从李大将军战死的消息传到江都后那些以前跟其有过交情的没有交情的甚至早就巴不得这一天到来的家伙们突然都变得正义起来各类问责的奏折如雪片般向行宫里飞。两位参掌朝政的处理动作刚一迟缓河南就传来了荥阳通守裴仁基率部造反的消息。还没等裴、虞两位从震惊中回过神儿襄城通守郑勃又以“似有不轨图谋”的罪名剁了东都派去的监军王孝逸。紧跟着河东李渊借故杀了高君雅和王威彭城张芮斩了朝散大夫柳茂就连近两年刚刚被朝廷破格提拔素有“忠义”之名的江都通守王世充都按兵于淮北不奉号令了。上书朝廷说久领大军在外恐为流言所伤身死兵散云云。
裴矩被气得七窍生烟但拿借机生事的人却无可奈何。凭心而论东都这次做得的确太过。大伙看姓李的不顺眼找机会倾轧他一下是正常之举。但无论如何也不该将此人向绝路上逼。先前有这样一位盖世名将震慑着某些蠢蠢欲动的家伙还不敢明目张胆的造反。现在口实有了威胁尽去人家能不把握这送上门来的好机会么?
眼下唯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敷衍办法就是由江都下旨将背后陷害李旭的那个人揪出来当众处死借此平息一下各地军官们的愤怒。但这个替罪羊又实在难找。能调动王辩和裴仁基二人让他们放开虎牢关防线者的官职绝不可能太小此外在查无实据的情况下倾东都之兵堵李旭的后路也是个大手笔行为没有越王杨侗的肯虎贲郎将刘长恭自己绝对没那个胆儿。
“怎么着咱们也不能将越王殿下治罪吧他小小年纪又懂什么?”朝房里都不是外人所以裴矩也不怕有人弹劾自己诽谤监国皇亲。众所周知越王杨侗不过是个摆设东都的军政大权眼下实际掌握在光禄大夫段达、太府卿元文都、检校民部尚书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天逸、右司郎卢楚等人手里。至于这些人为什么非将李旭逼上绝路的原因不用猜他也能略知一二。
“其实这事儿不怪段大夫他们下手狠李大将军骁勇是骁勇但做事有些太不自量力了!”另一个参掌朝政的大臣虞世基也为李旭的死而深感叹婉。在他眼里李旭的死绝不是因为东都方面误信李家叔侄即将造反的谣言那样简单。即便没有这个谣言段达等人依旧会想方设法除掉他。而谣言的出现只是为东都提供了一个良机而已。
只是段达等人行事过于肆无忌惮并且落下了太多的把柄。其实即便他们不出手再缓个一年半载朝廷之中也有无数大人物跳出来用尽一切手段让姓李的身败名裂。这一切都是早已注定好的任何人改变不了。
“是啊有些东西先帝都浅试则止李将军居然一头就撞了上去!不头破血流才怪!”秘书郎虞世南对其兄的说法深表赞同。早在李旭未战没之前他就和很多秘书学士私下里议论过认为此人眼下名声虽然响亮将来必不得善终。因为其所作所为的那些事情已经远远出了一名武将的职权范围!
秘书学士们私下认为李旭必死之罪有三。第一擅开官仓沽名钓誉。第二擅更选士之道扰乱地方官秩。第三私分匪患区田产示私恩于士卒。
洛阳附近的官仓里装的都是朝廷为了战备而储存的粮食先帝早有遗训擅动官仓者处斩。但在李旭所犯下的三条死罪之中这一条反而最轻。毕竟他奉命督师河南没有理由让弟兄们饿着肚子和流寇拼命。况且如果管城被贼军攻克粮仓里的存储也会便宜了瓦岗众不如先给郡兵和饥民们分了反而断了贼军的念想。
但第二和第三两条大过却是罪无可恕。无论李旭当初的立意有多善良这两条政策施行起来效果多么好都于事无补。九品中正制选材已经是绵延了数百年的旧例以先帝之人望曾经想以科举完全代之尚不可得作为一个地方官员却敢比先帝走得更远不是自己嫌寿命长了么?至于分荒地给有功将士的举动更是主动撩拨世家大族们的虎须!特别是河南的千里沃土眼下虽然陷入流寇手里但没有一寸找不到原来的主人。李旭问都不问原主的意思便分了它对方能不恨之入骨么?
“唉――!”黄门侍郎裴矩长叹。
“唉―――!”内史侍郎虞世基以长叹声附和。
虞世南所暗示的理由他们两个何尝看不到只是那些借机闹事的人怎会听秘书学士们的解释?他们只看重眼前的机会和现实利益。大火已经燃起而肯救火的张须陀和李旭先后都倒下了尽力向火上添柴的家伙们却活得一个比一个滋润。既然如此众人干脆都做添柴者好了又何必做那费力不讨好地救火人反被烧得焦头烂额呢?
“大人如果觉得处置活人为难的话不如在李将军的身后哀荣上想想办法?”见两位肱股重臣愁得形容憔悴虞世南继续建议道。
这也是他和秘书学士们商议后得出的结论。“反正李大将军已死为了一个已经死去的武夫追究活人的责任甚至使得东都和江都离心实在得不偿失!”看了看众人的脸色虞世南没有现太多愤怒因此话说得更加顺畅“皇帝和皇后对此事不想深究估计也是看到了其中后果。河南的局面已经很乱了若是几位留守的辅政大臣再寒了心东都更是岌岌可危!”
“开始时我和裴大人也是这么打算但你没看到这两天都生了什么事情么?”虞世基苦笑着摇头。弟弟的主意不能不算高明但显然在此时行不通。据有人私下汇报掌管着江都一半兵马的宇文士及都在骁果营中私下摆了香案祭奠李旭在天之灵如果他和裴矩再不做出些壮士断腕的举措来造反者就不一定是千里之外的齐郡精锐了。
“那些借机闹事的家伙能跟李旭有什么实在交情不过是借机讨要好处罢了。无伤大局的朝廷尽量答应一些就是。待将他们安抚住后再寻找其他机会逐个击破!”虞世南笑了笑冷冷地道。“总之是无外乎‘漫天要价着地还钱’八个字慢慢拖着终能拖出个结果来。倒是李将军身后事不能办得太轻他既然死得委屈死得壮烈。朝廷就认可他的名分借机竖立一个忠义的典型来安慰往者在天英灵同时也能激励后来人以其为榜样!”
后半段话倒不失为一个缓和局面的权宜手段抓紧时间落实下去也能多少起到些给活人看的效果。但裴矩和虞世基却互相交换着目光一边听一边摇头。待虞世南把所有话都说完了沉吟了一下同时开口“唉——!”
两位肱股之臣居然都以叹息声作为话引。在官员们的记忆中这也不失为一道稀罕景了。“虞大人你先说……。!”裴矩尴尬地笑了笑谦让。
“还是裴大人先请对于武事虞某毕竟了解不多!”到了关键时刻虞世基倒懂得谦虚抬了抬胳膊做了个能者优先的手势。
“唉我曾这样想过往昔已以来者可追!但河东李渊那里恐怕已经不容我等讨价还价!”裴矩喟然长叹声音听起来带着股说不出的哀愁。
“莫非裴大人还以为李渊真的准备造反不成?”
“难道当初的流言是真的!”
众人被吓了一跳七嘴八舌地问。
“无论当初流言是真是假河东李家估计也不会善罢甘休了!”裴矩苦笑脸上的表情仿佛刚刚吃下一个大苍蝇般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东都此举已经充分说明了朝廷对李渊一直不信任。而李旭的治所博陵六郡又紧挨着河东。我听说李旭的一个宠妾就是李渊的庶出女儿两家本来就是同气连枝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如今女婿死了丈人刚好名正言顺地接管博陵。有大半个河东和小半个河北在手李渊还用再对朝廷继续忍气吞声么?”
换了别人一样会抓紧时机。非但李渊恐怕罗艺也会有所行动。以往李大将军就像一根钉子般钉在六郡既逼得罗艺头大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