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捕风捉影乱造谣!”杨广直了直身体尽量让妻子靠得舒服些。“如果造别的谣我还可以忍受有些事情我根本不可能去做他们却全像亲眼看到了一般说得头头是道!”
“谣言止于智者!陛下不去理睬日子久了自然会平息!”萧皇后展了展肩膀用全部的温柔去感受身边的坚实。
“他们说我是色狼淫棍沉迷美色荒废朝政还……”杨广无奈地摇头“还因为贪图张丽华的美貌不得所以杀了高颖!”
“噗!”萧皇后忍不住笑出了声来“这这些东西查无实据。即便陛下真的喜欢哪个女人也是陛下的私事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她笑的样子很好看虽然已经不再年青却依然让人感觉到帐篷里瞬间亮了一下然后大家的视觉又慢慢恢复如常。
“难道你一点也不生气?”杨广惊诧地追问。
“张丽华已经死了二十多年即便她当年没死到现在也是年过六十鸡皮鹤的老太太我没来由地跟她争什么风?至于宫中这几个姐妹陛下沉迷谁不喜欢谁没人比我更清楚了又何必听外人嚼舌头!”萧后望着窗外的流云幽幽地回答。
丈夫不是个好色的人如果硬说他沉迷美色的话可能最沉迷的就是自己了。自己说喜欢江南风光他就带自己下扬州。自己说在长安住不惯他就带自己去洛阳。自己不想与他分开太久所以远征高丽他也和自己在一起。也许这么做有些过分纵容可民间夫妻之间还讲究个你恩我爱呢大隋朝的皇帝对皇后温柔一点难道就一定是罪名么?
“你虽然是个女子却比那些官员们聪明得多!”杨广苦笑着夸赞了一句伸开腿用靴子尖儿将刚才尽力推远的那份奏折勾了回来展开推到妻子眼皮底下。那是曲阜孔家出身的一名小官写的奏折此人口口声声说不相信民间谣言却劝皇帝勤政爱民远离后宫为天下人做出道德表率。显然在骨子里此人已经将那些流言全部当成了事实。
“这是陛下的私事他们离得远自然看得不甚明白。念在其一片忠心上陛下就不要追究了吧!”萧皇后以最快度扫了一眼奏折微笑着提议。
“朕又怎么追究。真要是贬了他天下读书人都会以为朕不知好歹。可留着这糊涂家伙他过几天不知道又要怎样给朕添堵!”杨广将奏折再次丢向半空看着它慢慢落下慢慢飘到帐角。“若是朕真的少回几次后宫多上几次朝就可以让反贼偃旗息鼓朕倒也愿意答应了他。可就怕是朕这么做了反贼们却依然不承情!”
“有人造反自然是剿抚并重了。朝廷的兵马不到贼人怎么可能自己放下手中的兵器!”萧皇后摇了摇头微笑。大概也是觉得某些官员的想法过于一厢情愿眉眼间闪出了几分嘲讽。
“朕也这么说可是有人偏偏把没关联的事情往一起扯。说实话即便是国事有些人的见识也远不如你!”杨广亦跟着摇头顺手将刚刚整理好的奏折挪过来一份份在地上铺开。
“你看看他们这就是我大隋的官员。看看他们放着遍地的土匪流寇他们不操心却都在操心什么?你看看这份再看看这份……。”他的手指指点点一份份给妻子看仔细。“看看这么大一堆那边还有一摞有几份是谈正经事的。以一品官职极品名爵终日去纠缠一个五品郎将。朕也不知道他们是事情太少闲的呢还是觉得当官的日子太长了需要回家休息一段时间!”
萧皇后本不想干政却又不想让丈夫继续烦躁下去。只好半推半就地跟着杨广的手指扫了地上的奏折几眼一扫之下她的好奇心立刻被勾了起来。眼前被摊开的奏折有十几份除了一份说地方水灾请求朝廷赈济一份说匪患严重、官府征剿失败外。其余的居然全是围绕着该不该赏赐一个叫李旭的五品郎将而写。
“这个李将军得罪过很多人么?”萧皇后侧头看着丈夫诧异地问。
“他刚当上郎将不到三个月能有机会得罪谁?”杨广垂头丧气地回答。他觉得耻辱为大隋的文武官员令他在妻子面前丢脸而感到耻辱。
“他他出身于清河李家还是垄右李家?”萧皇后身上不愧流淌着南齐武帝家族的血脉第二句话已经接近了重点。
“要是出身清河李家或垄右李家就好了至少有人替他打点!”杨广继续摇头苦笑。朝中无人难做官这句民谚他曾经听说过现在看起来当真是金玉良言。
“那他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萧皇后继续追问。
“他在去年大军回撤时逆向而行于马砦水边救了薛世雄。几年朕又派他前往马砦水顺利接回了宇文述和三十万大军!朕刚想赏他可他突然间在群臣嘴里就变成了十恶不赦!”
“陛下这么说妾身倒有些明白了!”萧皇后的眼睛转了转目光灵动如水。
“你明白什么了!说来听听!”杨广一边收拾那些摊开的奏折一边追问。
“此人立得功太多诸臣拈酸防他专宠呗!”萧皇后特意用了一个形容女人的字眼来形容群臣的心思。这个词用得是如此贴切以至于躲在帐篷角的几个太监都忍不住笑出了声来。
“你们滚外边去!”杨广抬起头笑着呵斥。妻子这句话说得太解气了满朝华衮一个个看上去光明磊落实际上心胸开阔程度还真不如一群争风吃醋的女人。
“今天的话谁也不准外传否则别怪朕不客气!”冲着太监们的背影他又大声补充了一句。回过头伸开双臂将妻子揽在怀中一边笑一边问道:“那你说朕该怎么办?”
“不会不会没一个人替他说话吧!”萧皇后警觉地四下看了看现周围没有臣子出没的迹象身子一软舒舒服服地躺进了丈夫的怀抱。“他出身寒微你身边那些肱骨之臣肯定看他不顺眼。但这帮人向来不和睦不至于全都团结起来对付一个后生小子!”
“如果他们全都弹劾一个人朕还真不会太为难。大不了给他一个虚职然后让他回家候缺遂了群臣心思也省得自己麻烦!”杨广又拣出其他几份奏折在妻子眼前依次展开。“看这些是夸他的简直把他夸成了孙子转世吴起再生。朕要是不重用他就是不识英才昏庸糊涂!”
“此人真有这么厉害?”萧皇后不敢相信奏折上那些话。稍微坐直一些身逐次看去裴矩、裴蕴、王安之、杨敬德……一大堆自己熟悉和不熟悉的文官都在竭力证实李旭的功劳。
这些文官们几乎一致认为李旭在两次东征中都立下了功。特别是最后这次如果没有他三十万大军根本不可能平安西返。
“我明白了这是借势分宠!”萧皇后宛尔一笑又说出了一个后宫女人们的专用术语。
注:萧后即民间传说中的萧妃梁简文帝萧岿的女儿隋炀帝杨广的正妻。梁亡后萧岿投奔北周生下此女。隋亡后她被接到突厥后归唐被安置在京城八十而终。据正史记载杨广与萧氏感情甚笃导致杨广所纳的妃子极少与野史中那个花心皇帝截然不同。萧后在杨广十七岁时为他生下杨昭按女人生育年龄计算她归唐时年龄已过六十。所以野史说李世民纳之于后宫也纯属扯淡。
第三卷 大风歌 第三章 浮沉 (四 上)
所谓借势分宠是前朝妃嫔们为了争夺在后宫中的地位所使用的一种手段。如果现皇帝陛下总是临幸某个妃子而对其他人不屑一顾。被冷落的人通常就想方设法举荐一个出身低微但貌美异常的女子给皇帝。这样皇帝的注意力往往被新人所吸引转而冷落了先前的宠妃。而那个没有根基的美女很容易对付待大家把她弄得失势了所有的妃子就回到了同一般位置上重新开始新一轮角逐。
细品妻子话中意味杨广不禁抚掌。他一直没弄清楚裴矩和裴蕴兄弟两个怎么突然间转了性子为一个籍籍无名的后生小辈不惜得罪群臣。经妻子一点醒才恍然明白了裴氏兄弟的用意。原来这二人本意不在为国举贤而是想借着举荐李旭来分薄宇文述的功劳。
如果三十万大军全师而回的功劳都归到雄武营的头上自然说明宇文述不但劳师无功连平安撤军都全靠了一个无名小辈相救。再算上他去年丧师辱国之罪即便今年宇文述能顺利平定杨玄感的叛乱罪功两抵之后宇文家想再把自己的势力展壮大一步也是万万不能了。
“至于这几个附和裴蕴、裴矩的言官如果臣妾没记错的话他们都是进士出身吧!”萧后指了指其余几个文臣保举李旭的奏折微笑着提醒。
“你不说朕还真注意不到!”杨广将手边的奏折一一合起来信手丢到了御案上。一切都真相大白了弹劾李旭的只是怕他成长过快威胁到自家利益。而大力保举李旭的人也只不过是为了借此机会削弱他们朝廷中的对手。至于那些非士族出身的言官之所以大力保举李旭却是为了泄心中对世家大族长期把持朝政的不满。没有人真正出于公心也没有人是真心为国而谋。
想到这儿杨广不由得怒由心生。“这帮杀材当真连朕的女人都不如!”他大声骂道胸口起起伏伏就像一个正在鼓气的羊皮筏子。
“诸卿才华高出妾身百倍只是总是先谋自家然后才替陛下谋划!”萧后慵懒地伸了伸手臂叹道。
“朕这就下旨封李旭一个大大的官职!”杨广大声宣布他冲动起来往往就不考虑后果。“他不是没有靠山么朕就做他的靠山。看那些世家望族哪个大过我杨家!”
“那陛下可能就真的害了他!”萧皇后从丈夫怀中坐了起来郑重地反对。“从先前的奏折上来看此人不是个八面玲珑的。陛下猛然把他提拔到一个高位上群臣们明里必然反对不说暗地里也会把他当成眼中钉!陛下须知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有朕给他撑腰怕什么?”
“如果他成了众矢之的恐怕马上就有无数圈套在前面等着他。即便陛下再信任他如果他上当违反了国法恐怕您也难护得他周全。”萧皇后拽平了衣角端正地跪坐在丈夫面前。“陛下仔细想想自我朝开科举以来多少个寒门出身的才俊惨遭横死。加他们头上的罪名全是证据确凿么?恐怕陛下比任何人都清楚吧!”
杨广不由自主地将身体向后蹭了蹭和妻子一样跪直了身体。自从两汉以降士族和寒门之间的地位差距就如天壤。本朝虽然为了打破这种界限做出了诸多努力但得到的收获却聊聊无几。从先皇开始文臣武将里边偶尔出现了几个寒门出身的人为点缀但他们如果不找个世家依附很快就会在权力的争斗中被倾轧得尸骨无存。几个世家联起手来自己也没有办法与之硬抗更何况李旭这种无根无基的新锐。即便他被豪门大族暗地里杀了朝廷恐怕都无法找出真正的凶手来为其伸冤。
“那朕该如何是好?”杨广喃喃地问。‘朕还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么?那些拿了朕俸禄的领了朕官职的有几个真心替朕做事!朕想提拔一个青年才俊也要看世家们的脸色早知如此朕争这皇位何用!’
他越想越气越想越伤心不觉悲从心来。这么多年除了一个麦铁杖一个罗艺自己几乎没能顺利地提拔起任何英才。倒是在想杀人时那些豪门世家全力配合因为他们的眼睛一直盯紧了被杀者空出来的权位等待事后大伙瓜分!
“陛下也不必烦恼妾身闻听在南朝时世家权力更大但仍有寒门子弟脱颖而出。凡事总得一步步来陛下今年提拔一个寒门出身的进士明年提拔一个寒门出身的将军早晚能在朝中建立起士庶之间的平衡!”萧皇后见丈夫失望又温柔地出言安慰。
“就眼下这件事情你说朕该如何处理才好?”杨广想了想追问。妻子算是出身于南朝皇族想必类似的事情听说过很多。其中某些先例未必和眼前情况完全附和拿些相似的来借鉴一下总是比没有的好。
“陛下再升他的官职恐怕群臣中大部分人都要反对。既然如此何不赐他的爵位让他先脱离了寒门出身。过上三五年等他再立些扎实的功劳群臣对他的新身份也认可了。陛下自然想怎么提拔就怎么提拔!”萧皇后想了想建议。
“真是一个好主意不知道此计出自何典!”杨广拊掌大笑脸上的表情顷刻间转忧为喜。
“臣妾自己瞎想的臣妾出生在江北前朝的旧事怎会知道太多!”萧皇后笑了笑话语中露出几分得意。
前朝并非没有先例只是这个先例她不能跟丈夫说。当年宋武帝刘裕就是这样被南晋皇帝提拔起来的。如果自己实话实说肯定是害了那个年青人。况且此人还偏偏姓李。
想到旭子的姓氏萧皇后的眼神不觉一暗。“我今天主意出得对么?”她在心中悄悄地问。‘那些卦像巫卜之事还是不信的吧!天下那么多姓李的哪个不比他出身高贵!’
杨广没看到妻子眼中的阴影解决了烦恼他很久的一件无聊事他觉得非常高兴。无论这个少年和孙安祖有没有关系自己总算酬谢了他的功劳。想到孙九他心中又涌起了一股难言的滋味。当年为了给自己积累功劳自己的确对不起孙安祖。‘可这下封赏了他的弟子也算把欠他的功劳归还给他了吧!’杨广这样想着慢慢站起身走到书案前开始亲手拟定圣旨。
当他在第二天庭议时把准备封赏李旭和宇文士及两人的决定说出来后底下果然响起了一片争论之声。杨广挥了挥手命令众人肃静然后拿出了自己的折中方案。
“诸位卿家的话俱是老成谋国之言朕心里清楚。但国家现今正是用人之际求贤不宜过苛。古人千金买马骨朕今天不妨效仿一下。李旭有斩将杀敌之功也有纵容部属残害百姓之过功过相抵之后朕以为朝廷仍应嘉奖其勇。因此朕决定封其为三等忠勇伯策勋四转仍领雄武营任雄武郎将众卿家以为朕的处置可算公道?”
“陛下圣明!”黄门侍郎裴矩第一个出列赞同。虽然没能替李旭谋取更高的官职但为他谋得了爵位也算对得起他暗地里送来的孝敬了。况且封爵可以世袭给子孙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比升官还要实惠。
“陛下高瞻远瞩社稷幸甚国家幸甚!”御史大夫裴蕴上前唱和。皇上既然赐了李旭的爵位就等于注意到宇文述两度东征都劳师无功。这个小小的绊子使得神不知鬼不觉恐怕等宇文述老儿明白过来再呼痛已经来不及。
“皇上万岁!”几个低级文官大声欢呼。终于把一个寒门子弟推上了显爵大伙赢了第一步。第二步想必亦不会远。去年东征宇文述将兵败之责推到了文臣身上。这笔帐大伙早晚要跟他算回来。
见裴家兄弟和一些低级文官赞同皇上的主张一直全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