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子现在只怪自己和袍泽们命贱没有人是大将军或者什么王公贵族的子侄。自从活着回到辽西后他特别理解为什么徐家要竭尽全力将徐大眼培养成家族的希望!特别理解为什么徐大眼的毕生志向是让家族崛起为真正的豪门!
每个人眼中的真相都和他所在位置和亲身经历有关每个人眼里都有自己认为的真相。
此刻旭子看到的真相便是:这世界是为世家豪门而设寻常百姓子孙的生也卑微死也无人在乎。
“旭子你得慢慢适应!”刘弘基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教诲。
“嗯!”李旭低声回答。刘弘基曾经说过这世上很多规则不合理但你没有力气去改变所以必须学着去适应。否则除了让你自己受到伤害之外不会有任何其他结果。李旭知道自己领悟得比较晚但既然领悟了自己就尝试着去做去努力适应那一条条看不见的规则。
“我只是心里有些难过!我会努力适应!”快到军营门口的时候李旭抬起头送给刘弘基一脸坦诚的笑容。
第三卷 大风歌 第一章出柙(四上)
第三卷大风歌第一章出柙(四上)
前几次来李校尉这里可只有冷水!”宇文士及咧了咧嘴又开始吐红舌头。
“去年驸马督尉来得不巧我的茶饼早就用光了。这次的茶饼是从老家带回来的估计能用上一、两个月!”李旭轻巧地给自己找了个理由把宇文士及的攻击化解于无形。
“那说明老夫有口福!”宇文述坐在马扎上品了口茶笑着说道。猛然间他皱了皱眉头端起茶水又细细抿了一口喉咙上下动了几次惊诧地追问:“这好像是南人烹茶的手段与北方大大不同呢。李校尉家里莫非有人来自江南么?”
“晚辈是按道听途说的方法烹制误打误撞希望还能合二位大人之口!”李旭自己也端起一只茶盏品了品微笑着回应。
“你总是误打误撞进入护粮军中是误打误撞。救了唐公李渊一家性命也是误打误撞。得来这身功名还是误打误撞。仲坚兄弟你这误打误撞的好运气什么时候能转给我一些呢?”宇文士及放下茶盏笑着打趣。
“以驸马督尉的身份和作为估计不会看上我这点儿好运!”李旭微笑着摇头。
“你没听说过欲壑难添这句话么?”宇文士及天生喜欢跟人斗嘴见李旭回应立刻开始新一轮‘攻击’。
“我还知道人力有所穷!”
“一人之力固有所穷何不假他人之手而攀之。况且路漫漫其修远长一个人独行未免孤寂!”
“请督尉大人恕我知而有限!”不想与对方无止无休地纠缠下去李旭很干脆地承认自己无知。
“知己之不足才能取人之长。人之患不在少知而在多知却无断……”宇文士及却不愿就此放过李旭继续吞吐着血色的舌头邀战。
宇文述饶有兴趣地看着儿子与李旭斗嘴不出言制止也不替任何人帮腔。小半年没见他突然现眼前的少年机灵了许多。如果说去年这个时候自己不经意把一块璞玉当成了石头的话今年这块璞玉已经开始放出宝光。任何人只要还有眼睛都能看出其中温润颜色。
只是这块玉却晾晒在了李家的楼台上这未免让人心有不甘。但如何不动声色地把它偷到宇文家来却是个非常有难度的挑战。万一把握不好其中尺度恐怕不但令宇文家和李家的矛盾会变得更深这块玉将来光芒四射的时候宇文家也难免被其锋芒所伤。
“只要生在世上就难免与人打交道。若总是特立独行自然难免疲敝。若能借力使力只会越行越远越行越轻松。所谓得道多助未必是道义之道而是通晓和人交往的方法与门径……。”宇文士及喋喋不休地说着今天的话不似往日般锋利与其说跟人斗嘴不如说试图旁敲侧击地来教育李旭。过了一会儿李旭自己也听出了其本意索性闭嘴不言任宇文士及说得天上地下落花如雨。(注1)片刻后三人都不说话了。非常耐心地端起茶盏一口口慢慢品尝其中春天般滋味。随着日影移动悬在火上的另一壶泉水又沸声如珠李旭走过去舀水投茶搅味将养默默地煮好了新的一壶春茶将两个客人盏中的旧茶换掉然后给自己也倒了半盏举盏于眉间相邀。
宇文述与宇文士及赶紧坐直了身躯在惊诧中举盏回敬。到了这个时候二人才突然感觉到此间主人应该是李旭而不是他们两个地位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的督尉和大将军。
主人家以茶礼相待客人若是再胡扯些世俗闲言未免污了这营帐中的气氛。父子两个以目互视除了惊诧之外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赞赏和了然。
对方这套烧茶待客之礼虽然做得有些生疏却于举手投足之间告诉来访者此间主人的独立与好强。“这块璞玉不属于李家这个少年一直在试图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知道答案的宇文述心里未免些遗憾但刹那间比遗憾更多的则是轻松和欢喜。
沉默了片刻宇文述放下茶盏笑着说道:““李公子不贪功自傲若老夫再强说什么报恩未免大煞风景!”
李旭笑了笑没有回答拎起铜壶在老将军面前的茶盏中添上半碗春绿。
“可老夫身负统帅大军之责这为国举贤的事情却是不得不为的。”宇文述笑着继续“此茶甚佳老夫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常常饮此滋味!”
“如有时间欢迎老将军常来我营中小坐!”李旭捧盏为礼。宇文述要举荐他这个答案他早就知道。但经历了今天交流之后的举荐与宇文述事先的初衷未必相同。
李旭知道自己把握住了一些东西他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
注1:落花如雨。佛教传说高僧在金陵讲经三天三夜不绝天上落花如雨。至今留下遗迹雨花台和雨花石。
第三卷 大风歌 第一章出柙(四下)
第三卷大风歌第一章出柙(四下) 我早知道他有志气却没料到他志向如此之高!”回营路上宇文士及仿佛还在回忆刚才的春茶滋味兴趣盎然地说道。
“年青人嘛有想法是好事!”宇文述盯着远方的流云双目之间精光流转。此刻流露在他半边有表情的脸上的却不是在李旭营帐中所表现出来的慈祥代之的是一种令人玩味的微笑像是欣赏又像是嘲讽。
坦诚地讲在辽东之战前宇文述并没怎么留意那个贫家小子。毕竟在宇文氏一脉树大根深有才能的门生故旧遍布朝野。这些人中随便拉出一个来都比李旭值得笼络。少年人的表现纵使有璞玉的潜质但这块璞也需要极其高明的匠人花费很大的耐心和时间来雕琢。已经绵延了数百年的宇文家族没那份耐心也没有付出那么大代价的必要。
况且此人出身极为卑微家世和眼界限制了他的反展。纵使将来能有小成其成就也终将被限制在固定范围之内。如果没有唐公这层背景宇文家族甚至都不屑去留意李旭。一个出身卑微的校尉表现再出色也不值得驸马督尉大人折节相交。但有了李渊的存在少年人的身价立刻变得不同。挖掉它对宇文家族未必能有多大帮助对已经势力单薄的李家而言却是不谛于重重一击。
所以带着几分玩闹的心态宇文士及找上了旭子没完没了地跟他纠缠。而正是因为这种纠缠让他一天比一天清楚地掘出少年人的价值。
他把自己的现汇报给了父亲宇文述却对儿子的见解不敢苟同。自古以来平民出身的人是草世家子弟是树草长得再高也抢不到树的阳光。
令宇文述始料未及的是辽东之战中李旭这块璞玉突然大放异彩。一下子不但宇文世家注意到了裴家、王家、独孤家以及很多无法于宇文家争锋的小家族也注意到了少年人身上的光芒。世家大族们不会瞧得起一个从底层爬起来的年青人但世家大族们不吝啬收下这样一个人才的效忠。据宇文述了解除了自己之外至少已经有了五个家族和少年人生了接触。
然而李旭却对所有拉拢不置可否。少年人这种执拗让宇文述有些进退两难虽然在他眼里李旭将来的成就依然有限但放任其在李渊麾下成长总会有一天此人将成为李渊这头蛰伏的老虎身上的翅膀。对于一向与李家有罅隙的宇文家族而言放任敌人的壮大就是给自己心头捅刀子。所以他们不得不未雨绸缪。
但是偏偏这个少年人对宇文士及有两度救命之恩。如果宇文家贸然出手相害非但会让天下英雄齿冷前来依附于宇文家的豪杰们也会觉得心寒。可放任他成长为李渊的臂膀又等于无视自己家族的未来。再三考虑之后宇文述父子决定折节拜访救命恩人一次。给少年人一个选择的机会也给宇文世家一个报恩的机会。
很高兴少年人虽然“不解风情”却以另一种方式规避了已经吹到眼前的风险。
“爹莫非还想向陛下保举他?”宇文士及轻轻笑了笑问道。
“当然你爹我身负为国举贤之责怎能视才不见呢!况且他是你的救命恩人我宇文家总不能让人说知恩不报吧!”老狐狸看着儿子左半边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嗯爹爹千万别保举他做得官太小!否则会让人家说我们宇文家有功不酬!”小银环咝咝吐着舌头眼角的笑容令人不寒而栗。
“是啊以旭子的才华放在李渊麾下岂不委屈!”宇文士及笑得眼角的皱纹都开了没有表情的右脸也开始不断抽搐。玉的质地再完美也是要卖给人把玩的。如果玉想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那大伙不妨就把它摆得高一些再高一些……。总有一天它会因为无所凭依而掉下来至于届时是将它纳入怀中还是任由其粉身碎骨就要看老夫届时的心情。
“阿欠!”李旭猛然打了个喷嚏吹散几缕水雾。营帐内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品着清茶少年人依旧在回忆自己刚才的应对。
“应该没什么不得体之处!”李旭笑着想。第一次与人斗心机他对自己的举止很没把握。但他相信自己已经给了宇文氏父子足够的暗示。
宇文氏父子并不像谣传中那么恶毒至少对自己他们没有表现出任何恶意。他不想把双方刚才交流的细节告诉给刘弘基因为旭子知道以刘大哥的为人他肯定不满于自己不当场拒绝宇文述的好意。
“选择宇文家绝对不如选择李家因为李家现在需要人雪中送炭去宇文家只是锦上添花!”当日刘弘基的劝告有一定道理。但是旭子希望自己能不依附于任何人而独立地存在。
已经被抛弃过一次他不想让自己和自己身边的朋友再被人毫不犹豫地作为弃子舍掉也不想成为世家们争权夺利的牺牲品。他想凭借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保护自己身边的人。他还想像罗艺那样从一个平民成长为一个英雄甚至建立自己的家族。
如果此时徐大眼站在身边他一定会指点李旭告诉他官场的事情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简单。置身于其中所面临的风险远远高于战场上的明枪暗箭。
但是徐大眼不在此刻的旭子只能自己依靠自己。
懵懵懂懂试图长大的旭子选择了通往成功的诸多道路中最艰难的一条。他很坦然因为他对周围风险一无所知。
第三卷 大风歌 第一章 出柙 (五 上)
危险来临前有经验的老狐狸总能从风中嗅出其味道。
“最近好像弘基和仲坚二人炙手可热!”唐公行辕素有李府第一谋士之名的陈演寿将一封信摆在书案上低声轻叹。
书案上放着很多大大小小的信札有的来自朝中看上去只是一些礼节性的问候。有的来自军中言辞中充满了尊敬。还有的用黑色木匣装着那是李家从特别渠道收集来的特别消息几乎每一封都关系到家族的兴衰。
此刻摆在陈演寿手边的是一封来自朝中同僚的回信。有一位关键人物礼貌地向唐公表示了收到礼物后的感谢。在洋洋洒洒数百字赞美了主人的家世高贵和为人仗义疏财之后于信的结尾毫不经意地提到最近有几位大将军先后上书给当今陛下保举护粮军中一名姓刘的车骑将军和一名姓李的校尉并恳请皇帝陛下将二人调入他们的军中为国效力。
“叔德兄慧眼识英才擢壮士于行伍辩珠玉自尘沙。小弟闻之亦为感佩……”短短几行字就让这封普通信件有了进黑匣子的价值。
“把这封信收起来吧找人把从靺鞨人手里买来的千年老参封一条给裴大人送去。顺便问问他陛下估计什么时候能到咱们好提前为陛下准备御帐!”李渊苦笑着摇头低声吩咐。
有人要把弘基和仲坚挖走去年的辽东之战中八百护粮军是黑暗的战场上唯一的亮点。大将军们都不傻他们知道自己麾下需要怎样的勇士。那些世家大族们也很聪明李家现在式微养不起千里驹他们正好过来把千里驹收归门下。至于拿了这匹千里驹后是拉车还是推磨那是拿到手之后的事情大小家主们暂时不会考虑。
不是弘基和旭子的错在座的每个人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但眼睁睁地看着两个前途远大的年青人被别的家族挖走而无能为力这番滋味实在令人不好受。
“弘基那里不用担心他已经是车骑将军。万岁即便有所封赏也不会将他拔得太高。怀远镇的粮草需要人保护所以万岁暂时还不得不将弘基留在唐公麾下!”马元规叹了口气小声分析。“需要想办法的是仲坚据底下人汇报自从他回到军营已经有五、六个大将军请他去饮酒。宇文家和薛家还亲自登门来拜谢他的救命之恩!”
“他的确对两家有恩这种明面上的往来任何人都无法指摘什么!”陈演寿皱了皱眉头点评。
“是啊即便仲坚施恩不望报。那些人也要做番样子给其他人看!”长孙顺德目光扫过李建成隐隐地透出几分失望。
“问题都出在世子身上!”长孙顺德默默地想。“如果当时他与刘弘基共同进退而不是胆小怕死地先带人跑回来此刻薛家和宇文家应该感谢的就是李家。即使唐公不主动向他们要求回报双方的关系也会缓和一些。在李家目前于朝野中举步唯艰的情况下多两个强援或少两个对手都能关系到家族生死。”
“但世子逃回来了还振振有辞地说这是刘弘基的安排。作为李家附庸武将刘弘基可能让少主深陷险地么?当时的情况下作为一家的长子就要拿出些勇气和决断来毅然选择和部属们同生共死。这样非但可以让将士们归心也会为他自己将来打出一条金光大道。”
“可惜世子不懂!”长孙顺德看向李建成的目光有些悲哀。“他不仅不懂最后居然连部属们的退路都没保住。那场火一起烧寒了多少人的心?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