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为崇祯以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成为崇祯以后-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是谁?”

周闻听崇祯发问,刚才的惊喜化为乌有,神色有些惊慌道:“臣妾……臣妾……。”她无论如何没想到崇祯会说出这样的话。

我皱着眉头坐起来,摸了摸疼痛的伤口,心道还好,看样子没落下什么后遗症,否则变成刘阿斗,那就毁啦!

打量房内,除了身前脸色苍白的少女和那个太监,并无其他人,我把目光再次落到少女和太监身上,少女顶多十七八岁,此时虽然花容失色,但是仍然能看出她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弯弯的眉毛,闪亮的双眸,挺秀的鼻子,红彤彤的小嘴,如果脸上再丰满一些,那就更完美了,看她身上的服饰很是华贵,可能是皇帝的嫔妃;那个太监实在是有点瘦,很让人怀疑皇宫的伙食,不过精气神倒是不差,透着一股精明劲。

王承恩也觉察到不对劲了,崇祯皇帝竟然不认得周,这还了得嘛!他咽了几口唾沫,道:“陛下,陛下可认得老奴?”

“你是……。”我哪里知道他老大贵姓,话没说完便佯装头痛,双手捂住脑袋,脸上更是现出痛苦的表情。

王承恩吓的说话的声音都变了,急道:“快传御医,快传御医。”

四五个御医早等候在外面,闻听召唤都进来了,看到崇祯皇帝的样子,慌忙诊治。

我可不想入戏太深,见一个御医给我针灸了几下,就停止了演出,深吸了几口气道:“朕好多了,尔等退下吧!”

王承恩紧跟着御医们出了寝宫,把心中的疑问道出:“陛下……似乎不认得了,连我都不认得了,这……这是怎么回事?”

御医对此倒是回答的干脆,因为崇祯皇帝脑部受创,暂时头脑不清醒,记不得一些人和事是很正常的,多用一些清心凝神的药物就会好起来。

王承恩听了御医的解释,这才感到踏实一些,心说如果崇祯皇帝谁都不认得了,岂不糟糕。

“田妃呢?”

王承恩回转正好听见崇祯皇帝问起田妃,赶紧答道:“回陛下,田妃娘娘此时正在神案前长跪,为陛下祈福呢!”他觉得此次崇祯发生意外,担负首要责任的就是田妃,可他深知崇祯甚是宠爱田妃,他的身份地位,有些话也只能想而不能说。

“你是谁?”

王承恩心下长叹,道:“老奴王承恩,陛下真的不记得了吗?”

我啊了一声,没想到眼前相貌平平身材瘦削的人会是崇祯皇帝最为信任的太监王承恩,这个太监总管还真是不错,崇祯上吊的时候,身边只有这么一个人,而且还陪着崇祯上吊了,难得的很。

“陛下,这是周啊!”王承恩让出周。

周此时的神情甚是可怜,刚才崇祯重田妃而轻,让她觉得心像是被刀子剜了几下,那个滋味实在太难受了。

我没想到眼前的两个人都是崇祯皇帝最亲近的人,王承恩就不用说了,这周也是很不错的,只是她那个老爹很让人讨厌,以后一定要好好修理修理。

我装出头痛的样子,道:“朕觉得你们二人都很熟悉,可就是一时想不起来,真是愁煞人也。”

周闻听崇祯此言,脸色略好,“陛下切莫深想,当以龙体为重。”她可不希望崇祯皇帝又像刚才那样头痛欲裂。

我看着周,虽然跟她“头一次”见面,但是史书上说她体瘦弱,性严谨,并非悍妒的女人,田妃跟她争风吃醋,后来因为失礼而被崇祯冷落,还是她主动帮助田妃重新得到崇祯的疼爱呢!这样的女人可不好找啊!

周被崇祯看的脸色微红,目光不敢跟崇祯对视,在她的记忆中,崇祯还没有如此目不转睛的看过她呢!她的心儿都加速跳了起来。

我轻微的咳嗽了一声,道:“朕要与总管谈些事情,爱妃也受累了,先回宫休息吧!朕今晚去坤宁宫。”在我的记忆中,坤宁宫应该是居住的寝宫。

周听崇祯说今晚去坤宁宫,欢喜的嘴角禁不住翘起来,崇祯皇帝可有几天没去坤宁宫了,她得回去好好准备一下。

目送周离去,我又让王承恩命人把田淑娥找回来,大热的天跪在地上,还不得中暑啊!那个小美人可是俺的第一个女人,应该对她好一点。

我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了解情况,知道历史的进程,能给我详细解答的非王承恩莫属。经过王承恩的讲述,我心里有了大概的了解。

此时是崇祯元年六月,也就是28年,我不禁想到了那个“帖子”,还真是准啊!刚好是28年。

魏忠贤一党已经被清洗了,经过崇祯钦定逆案,算是肃清了七七八八,朝廷方面,仿造古时枚卜遗典,得钱龙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周道登、刘鸿训为大学士,入阁办事,罢免了施凤来,张瑞图等人,后经推荐,又召韩火广入阁。(火字加一个广字,打不出来,以后只能用矿字代替了。)

魏忠贤伏法后,厉年所有奖敕尽行收回,又经翰林编修倪元璐提奏,毁去《三朝要典》,将阉党所著邪议一律推翻,天启年间被害的诸位大臣,都被平反,概赠官爵,悉予嘉谥,罢免追赃,释还家属,经此一着,内外人心振奋,喁喁望治……。

听完了王承恩的讲述,我心中有些庆幸,如果我来的早一些遇到魏忠贤那个死胖子,就凭我,能斗得过他吗?还好崇祯有两下子,否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另外崇祯以神速和铁腕除掉魏忠贤一党,建立了极高的个人威望,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局面。

“朕昨晚不小心碰伤了脑袋,头脑有些不甚清楚,你今后要时常伴随朕左右,有些记不得的人和事,要提醒朕,知道吗!”

王承恩忙道:“陛下放心,老奴记下了。”

我知道历史上的王承恩对崇祯绝对的忠心,可以说跟崇祯如父子,如手足,对他,我尽可放心使用,至于其他的太监,那是一个都不能重用,否则我还不是走崇祯末年的老路嘛!

还有一件要紧的事情,那就是崇祯的内库之中到底有没有钱,对这个富有争议的话题,我终于可以亲自辩证一下了,“朕内库中还有多少银两?”

王承恩一愣,答道:“内府还有一千七百万两银子,其中七百万两是万历爷留下来的,另有一百八十万两是抄没魏忠贤家产所得,余下的,都是月前在养心殿外地窖中偶然所得,至于是什么年代何人所窖藏,则不得而知。”

“什么!”我听了王承恩的话,差点从床上蹦起来,乖乖!一千七百万两银子,那得是多大的一堆呀!

有传说李自成打下北京的时候得到了三千七百万两银子,还有说那时候李自成得到的不过二十万两银子,所以才会勒索北京的明朝官员,反正究竟多少没个准数。

一千七百万两虽然比三千七百万两少了一半还多,但是比二十万两可多多了,有了这些银子,我这个皇帝当起来还舒服些,现在又还是崇祯元年,除了辽东之患外各地还算平稳,大有可为呀!

手上有了银子,我的底气足了不少,原本还有些痛的脑袋也不痛了,马上让王承恩带我去看看,我还没见过成堆的金银呢!这次一定要好好看看。

从内库来到乾清宫,这里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处理公务的地方,坐在龙椅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虽然那成堆的金银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可压力却不是来自那里,而是来自自身,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做皇帝的材料,可是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那么为了生存也得搏一搏。

我想了许多“临死”前看到的那些资料,心中基本有了一个着手的步骤,之后我又想到了眼前着紧的问题——兵权。

第一步就是起用孙承宗为兵部尚书,令其整肃京营,第二步就是擢升大名知府卢象升为兵部侍郎,拨付银两令其招募新军,旨意是传下去了,不过两人到任恐怕还得一段时间。

我又想到一个可以倚重的人带兵,而且忠诚方面应该没有问题,就是后来被崇祯干掉的袁崇焕。

等手里有了“枪杆子”,权力和实力真正抓在手中,才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否则做起事来难免遭受掣肘,而且很可能出现号令不通的局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是政治上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王承恩见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之上一动不动,似乎在思考着紧要的大事,他轻手轻脚的倒了一杯茶放到书案旁。

我喝了一口茶,道:“传朕的旨意,召蓟辽总督袁崇焕,东江镇总兵毛文龙即刻进京。”现在是崇祯元年,等明年毛文龙那小子就会被袁崇焕先斩后奏,历史上的毛文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众说纷纭,不过毛文龙爱吹牛不会打仗倒是真的,长处是管理后勤或者做生意,应该把他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去;而袁崇焕在崇祯元年四月的时候被起用为蓟辽总督,挂兵部尚书衔,现在是六月,按照历史的发展他也快从老家广东来北京面见崇祯,那就一起见见好了。

正文 第五章 袁蛮子不蛮

时间到了七月,天气热的越来越像是闷在了蒸笼当中,使人喘不过气来。刚刚到任的兵部尚书孙承宗府邸前立着一人一马,叩打门环,让下人代为通传。

“元素,果真是你,我还有些不太相信呢!”

袁崇焕深情道:“老帅!”

在辽东问题上,袁崇焕和孙承宗的策略基本一致,而且又一同奋战在辽东那片土地上,所培养出的别样感情非言语所能形容。

孙承宗对这个手下爱将很是喜欢,忙道:“不必如此,一路之上很辛苦吧!快到里面去,喝碗凉茶去去暑。”

两个人叙叙旧,谈了谈别后的各自经历,最后就把话题转到了崇祯皇帝身上。

孙承宗因为家在河北,知道的消息比袁崇焕多很多,他笑着对袁崇焕说:“元素啊!有件事你可能不知道,皇上在没有推选阁臣的时候,就先起用了你,可见皇上对辽东多么重视,朝廷上下都知道平辽非袁蛮子不可,我猜皇上也略知一二哩!”

袁崇焕点头道:“有礼制曰臣不可议君,但是我也要说一说,皇上确实是难得的英明之主,不动声色的剪除魏忠贤一党,真是大快天下人之心啊!大明中兴,即在眼前。”

袁崇焕在魏忠贤得势的时候,没少吃苦头,屡立战功的他不但没得到应有的奖赏,还因为不跟魏忠贤同流合污而遭到阉党的打击,崇祯登基后一举剪除魏忠贤及其党羽,他也是心情大快,对年不及冠的少年皇帝深感敬佩。

孙承宗面带微笑,对明天也是充满希望。

自从万历初年张居正被杀以来,大明帝国就没好过一天,连续摊上了三个没有作为的皇帝,致使女真崛起,边患日益严重,帝国内部也是千疮百孔,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形势岌岌可危。

在这个时候出现一位英明君主是何等的重要啊!兄终弟及而登基的崇祯就像是上天赐给大明帝国的礼物,给了天下人一个希望。

金銮殿上,文武百官吵的一塌糊涂,起因就是崇祯想要免去山西陕西等几个边远省份的各种捐税,各种征派也一律取消。

礼部尚书温体仁头一个站出来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现如今岁入减少,边患严重,国库已经无力承担,再免去几个省的赋税,国将不国啊!”

温体仁说完,另有很多大臣附和,京官都知道国库没钱,崇祯还要免除赋税,难道要大家伙勒紧裤腰带过活吗?

坐在龙椅上的我当然知道国库没钱,免除几个省的赋税确实会使国家的财政更加举步维艰,但这是我经过反复思量才拿出的主意,事先已经从王家桢那里充分了解了情况,国家的赋税主要来源于江南等地,陕西山西等地完全可以刨除在外,反正是连年赤字,有它五八,没它四十,再说上述两地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一旦把火药桶点着了。什么都毁啦!

“朕主意已定,诸位爱卿不必再说了,朝廷免除几省的赋税,政策一定要贯彻下去,地方官有敢阳奉阴违者,严加法办。另外朕会从内库之中暂时拨付五百万两给户部。”内库中都是皇帝的私房钱,皇帝都把私房钱拿出来了,百官才不再言语。

内库中总共不过壹千七百万两,一下子花了六百万两,我不禁有点牙疼。

“陛下,袁崇焕已经在午门外等候召见。”

“宣!”

我知道袁崇焕是昨天到的北京,第一站就去了孙承宗家里,这都是锦衣卫的功劳,朝廷的密探真是无孔不入,可惜没用到正地方,使我首次有了改组锦衣卫,增设情报部门的念头。

对袁崇焕景仰已久,今天终于可以见到真人了,心情难免有些激动,以往的历史评价此时都是多余的,因为历史只属于历史,身临其境才是感受,是最真实的。

“臣袁崇焕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随着袁崇焕站起来,我仔细的打量面前的人,觉得袁崇焕确实有一种难得一见的气魄,一个读书人有了武魂,对,就是这个感觉,书上常说的儒将,可能就是这样吧!

“朕在登基之前就时常听人说平辽非袁蛮子不可,这袁蛮子说的就是你袁崇焕。”

“臣脾气不大好,才被人称为蛮子,让皇上见笑了。”

我大笑了几声道:“市井间有句俗话,有多大能耐才会有多大脾气,本朝如果多几个你这样的蛮子,小小女真焉敢叛乱。”

接着我把话题直指关键问题,“依爱卿之见,辽东如何平复?”

通过刚才的对话,袁崇焕对首次见面的崇祯皇帝有了直观的印象,也敢说话了,“臣以为,想要平复辽东,关键在三点,第一是练兵,第二是守城,第三是联防。

后金八旗兵个个勇狠好斗,弓箭娴熟,明军想要打败他们,必须要练兵,练辽兵,守辽土必须用辽人,辽人复土心切,又能耐严寒气候,战斗力比别处兵马高出许多。

八旗兵的强项是野战,萨尔浒以来,明军几次大败都是败于野战,所以跟后金交战一定要避免野战,凭借城关制敌,凭借火器和后金骑兵相抗衡。

再者就是城与城之间,镇与镇之间相互协调,互为犄角,只有这样才能使后金处处受制。”

所谓具有战略眼光,说的就是袁崇焕这种人吧!我以赞赏的目光看着他,“爱卿所言平辽三策,策策中的,朕甚感欣慰,企盼爱卿早日平辽。”

袁崇焕对视着崇祯皇帝的目光,头脑一热道:“上有明君,下有良将,微臣保证五年克复辽土。”

想起书上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