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朱棣正值壮年说这些不太厚道,但为了长远考虑还是需要未雨绸缪的,更何况叶羽本身就是一个习惯未雨绸缪的人。
“朝中的武臣多是跟随陛下靖难的功臣,他们与汉殿下在靖难之中建立了一种旁人很难体会的友谊,说得直白一点,他们是战友。如果未来他们的战友可以登基成为皇帝,那么他们在朝中将会有更加稳定和牢固的权势。”
叶羽平淡的阐述着自己的观点,语气中似乎总是透着种让人火大的事不关己的感觉。
解缙皱起眉头问道:“驸马似乎一点儿都不着急?”
叶羽好笑的看了看解缙,道:“有什么可着急的?汉就算现在拉拢了大多数武臣作为自己的党羽,那也不足为惧。”
“这……驸马的意思是?”
“就算所有武臣都支持汉好了,那么朝廷是只靠这些人来运作的么?太子殿下所获得的支持,是朝中上下所有文官的支持,也包括那些表面并未党附但却从心底支持他的人。解大人,你是内阁首辅,可知道内阁所有成员都是太子的人?”
“什……”解缙怔住了,“内阁的人都是……支持太子的么?”
叶羽笑了,因为解缙的反应正是他的预期。没有人知道内阁七位成员在党争中支持谁,当然他们七个人互相之间也不知道,他们对外都保持着绝对中立的立场。
然而,叶羽却知道,因为内阁的七个人,全部都算是叶羽的门生。他们是叶羽提拔起来的,若是没有叶羽,他们就可能不会进入内阁,不会拥有议政权,不会离权力的中心如此的近。
所以这些人都和叶羽保持着一种默契,他们虽然表面上没有来往,但私底下却是心照不宣。
也因此,由于叶羽是太子太傅,所以这些人全部不约而同的站到了太子的身边,成为了太子一脉的中流砥柱。
对于更深层的意思,解缙是不清楚的,因为他并非玩弄权谋的高手,而叶羽却是。
“朝中还有很多人,他们表面上并未作出任何表态,但我心里却有谱,所以以目前的党争形势来看,解大人实在不需要太过担忧。你现在最重要的事,还是专心将永乐大典编好,其他都是多余的。”
解缙终于从叶羽这里找到了定心丸,一直忐忑不安的心总算是稍稍放下了。
看到解大学士一直紧绷的表情放松下来,叶羽只得在心里苦笑,这位大才子果然在朝堂权谋之上还是太嫩。
“对了,解大人,如果陛下问起你,言语中有询问储位这件事的话,请你记住三个字。”
解缙诧异的问:“哪三个字?”
叶羽又露出了狐狸般狡猾但貌似掌控了一切的笑容,“好圣孙!”
解缙先是一怔,但立刻反应了过来。叶羽口中的“好圣孙”是谁?解缙一下子就明白了,那个人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朱瞻基天生聪慧,深得朱棣的喜爱,叶羽太了解朱棣,他了解朱棣的所有喜好,包括可以左右朱棣选择的人。
朱棣喜欢朱瞻基,所以他希望有朝一日朱瞻基可以成为自己的继承人,而若要做到这一点,就一定要确保朱高炽的继承人地位,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隔辈亲吧。
“而且啊,还有一点解大人一定可以放心。那就是皇后娘娘如今还在世。”叶羽笑道:“虽然太子和汉都是皇后娘娘的儿子,但以我对娘娘的了解,她一定是支持太子殿下的。所以解大人放心,只要皇后娘娘还在世,太子殿下的储位就不会有所动摇!”
解缙终于放心了,他终于不再像来的时候那般慌张,而是一脸淡定的离开了靖国公府。
*****************
这之后没过几天,朱棣在早朝之后将礼部尚书金忠叫到了东暖阁中。
朱棣有些头疼,因为最近总是有靖难时立过大功的勋贵们来自己这里嘀咕,他们也不明说,只是细数汉朱高煦的功绩,还说什么汉是几个皇子里最像朱棣的,采用各种办法提醒自己朱高煦的好。
从私情上讲,朱棣确实更喜欢朱高煦,这虽然不代表他不疼爱朱高炽,但做父亲的人总是更喜欢和自己相像的儿子,而朱高煦就比朱高炽更像他。
然而,站在储位的角度想,朱棣又觉得朱高炽才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一时间,一向果决的朱棣也有些犯难了。
而且如今已经正式册立朱高炽为皇太子了,才过了一年就要变动的话,也实在于朝局不利。
所以朱棣想找个人商量,但他又不能找叶羽,毕竟叶羽是太子的老师,找他难免不太中肯。
所以朱棣找到了金忠,这个朱棣怎么看都是中立的人。
“最近,总有人跟朕提到汉的好处……金爱卿,朕想问问你,汉真的比太子要好么?”
金忠一听是这个问题,立刻郑重的向朱棣行了个礼,“回陛下,太子与汉都是陛下的皇子,臣作为臣下,实在不宜在这种事上插嘴陛下的家事。”
金忠的这个答案给的很好,至少在朱棣刚刚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这样的回答恰到好处。
朱棣对金忠置身事外的表现很满意,而且也对他更加信任了。
“没关系,你直说就好。”
“是。”金忠想了想,说道:“汉殿下性情刚烈果断,驰骋沙场时气势如虹,立有军功无数。太子殿下是长子,且一向性情仁善和蔼,虽不似汉殿下那般在前线战场拼杀,但于处理政务上却是沉稳干练。可以说二位殿下在各方面都能显现出乃父之风呢。”
金忠的这些话说得恰到好处,虽然看似两个人都夸了,但却是不着痕迹的表明朱高炽更适合太子之位的事实。
朱棣沉默了,金忠一向不在朝中与旁人多来往,所以朱棣绝对愿意相信他是中立的。
然而,让朱棣始料未及的是,金忠实在不是一个中立的,因为他背后有着另外一个人的支持。
那个人是叶羽。
在如今刚刚开始的党争之中,叶羽似乎从未有过任何表现,而且他正在休假,连宫里都很少进来,朱棣很难想到叶羽其实已经牵扯进来的事实。
金忠这个人,之前没有什么建树,不过是礼部的一个小官,在朱棣登基后,却成为了新六部的礼部尚书,仔细想想的话,这个人一定不简单。
一定要说的话,还要追溯到洪武二十三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叶羽连朝政的边儿都没沾上呢,不过他却因为机缘巧合和金忠认识了。
那一年,日本、朝鲜和朵颜同时前来朝贡,礼部奉命协助太子和燕主理三国朝贡的事,而叶羽也得到了朱元璋的旨意,从旁协助。
就是那一次,叶羽和当时只是礼部小小主事的金忠建立了联系,这个联系经历了洪武建文两朝,直到现在依然保持着。
叶羽这个人一向信奉多一个朋友好办事,所以当他重返朝堂之后,立刻动用自己的关系和权势,将金忠提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上。
所以,在永乐朝即将开启的党争中,看似事不关己的金忠绝对不是事不关己,他的真实身份是太子的人,不,更确切的说,他是叶羽的朋友。
金忠看到朱棣在沉默,于是趁热打铁的又补充了一句:“陛下若是还想知道关于二位殿下的事情,也可以问问内阁的几位大学士啊。朝中的所有奏本都是几位大学士逐一过目呈报陛下的,关于二位殿下政绩方面的表现和进步,臣以为没有人比这几位大学士更加了解了。”
朱棣点点头表示赞同,确实如金忠所说,如果想更加了解太子和汉的一些事,确实是问内阁的人更加直接了当。
不得不说,金忠的这个提议实在是高明。他诱导朱棣去询问内阁的成员,而此时的朱棣除了叶羽之外最信任的朝中大臣估计就是内阁的那七人组了,所以他引导朱棣去找那七个人,因为他也知道,内阁的人都和自己一样,站在叶羽的这一边。
叶羽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掺和进来,但他却确实是太子一脉的灵魂人物。靖国公如今在休假,只是每天在家里陪陪爱妻,侍弄侍弄猫狗花草之类的。但关键时刻他却总能左右关键的局势,让人觉得他什么都没做,但其实处处都有着他的存在。
暗中掌握着所有事情的进展,这才是如今的叶羽最可怕的地方。
永乐朝时围绕着太子朱高炽和汉朱高煦的党争,刚刚开始的第一回合,以太子的胜利告终。
第三百三十章 三大营
叶羽在家休了一个月假,一天到晚陪媳妇儿浇浇花种种菜,再和贵妃画师之类的厮混一下,日子过得也是十分惬意。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云南沐晟到了京城,也就预示着叶羽的假期正式结束。不过朱棣倒是好心的没有堆给他太多工作,只是督促他赶紧跟沐晟一起研究出明军新的作战方式。
沐晟既然来了,那么新的作战方式显然是围绕着火器的。
经过叶羽和沐晟的一番研究,终于大致确定出了一个作战方式的雏形。
叶羽和沐晟整出了一个新鲜玩意儿——三大营。
这支特殊的部队日后将成为明朝历史上最为精锐的部队,顾名思义,三大营当然是有三个部队,他们分别是:五军营,三千营和最为核心的神机营。
“五军营是骑兵和步兵的结合,编制如同缩小版的五军都督府,分为中军、左军、左掖军、右掖军、右哨军,这支部队一定要从各个地方抽调上精锐的部队,担任攻击的主力。”
叶羽将自己画好的布军图展现在朱棣面前,认真的讲解着自己的计划。
“嗯嗯。”朱棣一边听一边不住的点头,顺便说了句:“说起来沐晟才入京不到十天,你们就已经有了这么详细的想法?”
沐晟笑了笑,道:“哪儿有陛下想的这么快,不过是在臣入京之前,驸马就已经有了一些想法罢了。”
叶羽狡猾一笑,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在家无聊的时候会想一想。沐爷入京后我跟他整体的提过,他改正了许多不足的地方,整合修改后这才敢呈递给陛下看。”
“哈哈,难怪有这么高的效率。好,你们二位继续说。”
沐晟指着另一张布军图,解释道:“三千营则和五军营不同,全部都是骑兵,而且……都是由蒙古人组成的骑兵部队,属于突击时所用的突击部队。臣和驸马商量了下,不需要太多的人,三千营只需要从朵颜等地抽调三千精悍的骑兵入京即可。”
朱棣不住的点头表示赞同,他并不轻易出言打断二人的汇报。
“对了,关于三千营的编制,臣想向陛下举荐一位将军。”
朱棣看了看叶羽,问:“是何人?”
“朵颜卫指挥同知,渠达将军。”
“嗯?你认识这个人?”
“之前鞑靼围困朵因温都尔时,这位渠达将军表现十分英勇,臣对他很有好感,所以才向陛下推荐此人。”叶羽淡淡的说着。
朱棣点点头,道:“好,既然如此的话,那么等到组建三千营时便调他入京吧。”
三大营中,最为特殊的是神机营,是因为这支部队使用的武器是火炮和火铳,在明朝时候,人们称呼这些火器为神机炮,许多游牧民族的骑兵都是丧命于这些神机炮下,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这之后,叶羽和沐晟还向朱棣详细讲解了三大营的具体作战方式,朱棣听得津津有味,并且不住的赞同。
按照叶羽二人的构想,明军的三大营将成为日后大明纵横天下的最锋利的武器,这正是雄才大略的永乐大帝所最需要的助力。
这之后,朱棣命令叶羽和沐晟全权负责三大营的事务,从组建到调派军队再到训练,都由他们二人主理。
在这个基础上,朱棣还给叶羽派了另外一个任务:“对了三弟,训练三大营的时候,你带着太子一起去校场。”
“诶?”叶羽稍稍吃惊,“陛下就这么放心太子殿下?虽说只是训练,但臣和沐爷可是打算真刀真枪的干啊!”
朱棣哈哈大笑,道:“朕就是要你们真刀真枪的来!太子仁善聪慧,于政务上的处理也越来越让朕满意,只不过……朕总希望他还能再多点儿刚烈之气,也许多接触一下军旅生活能有些改善吧。而且……朕也想着要为他积累一些军功……”
叶羽明白了朱棣的意思,朱高炽在政绩方面绝对是没话说的,但于武将之中的声望却不如汉。
看来经过了前段时间若隐若现的党争之事后,朱棣已经开始警觉了起来。
朱棣他自己是从党争和血淋淋战争中爬出来的,所以他其实比任何人都不希望在自己在位时出现党争这种事,所以他要趁事态还没完全失控的时候把握住方向,至少保全自己的两个儿子。
党争是残酷的,其结果只能有一个,成功者成为帝,失败者则会身首异处,作为父亲,朱棣绝对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
于是,了解了朱棣的意图的叶羽,立刻应了下来,“既然陛下都这么说了,那么臣就只好遵命了。”
这之后,叶羽和沐晟一起开始着手组建三大营的事情。
五军营其实还好说,只需要下个圣旨,从各地选拔出精英出来,然后送到京城特准备出来的校场准备训练就好。
三千营相对稍微麻烦一些,不过叶羽写信给了岚琴和夜殇,让他们二人从朵颜军中挑出三千精锐,由渠达将军带领入京。由于叶羽和朱棣绝对信任岚琴,所以他们最后决定三千营的所有骑兵全部从朵颜军中调派。
最麻烦的是神机营,这是整个三大营中最关键的一支部队,全部武器由火器组成,不是火枪就是火炮,光是准备武器就要花上一定时间。
再加上军中的所有士兵都是需要操作灵活机动的火器的,所以士兵的挑选上则需要下更多的功夫。
沐晟虽然表示可以从云南调一些成熟的火器士兵过来,但那也只是一部分力量,神机营的组建还是需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
最后,叶羽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曾经是让他最头疼的敌人。
盛庸。
盛庸是靖难之战时朱允炆手下最得力的统帅,曾经让北军大吃苦头,让朱棣和叶羽恨的牙痒痒。
但靖难结束后,他十分识时务的归降了朱棣,并被朱棣任命为济宁卫都指挥使,镇守山东境内。
而此时,叶羽想起他,自然也有他的原因。
因为盛庸正是善于使用火器部队的将领,叶羽决定起用他,让他帮忙一起挑选神机营的士兵。
朱棣起先虽然很介意盛庸建文旧将的身份,但在叶羽和沐晟的劝说下,也就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