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腓特烈大帝- 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巴赞在望远镜里满意地看到,经过半小时的钢铁暴雨,腓特烈的营地已经被炸的面目全非,更别提人畜生还了。

    炮声停止以后,法国人甚至怀疑已经没有扫荡战场的必要,因为三百吨炮弹已经把那片高地淋得千疮百孔。事实上,直到弗兰大帝败亡之际,法国炮兵依旧是大陆上首屈一指的火力部队,稳稳地主宰着这个时代的战争。大家都相信,高地上只有烧焦的血迹和掩埋的残肢。

    但是元帅的命令下来了,第一翼还是得老老实实地推进。战斗任务从三个师部布置下去,数不清的列兵团组成密集的列兵线,像层峦叠嶂的海潮,一层一层地朝着高地涌去。

    而轰鸣挺进的蒸汽坦克,就像海潮中夹杂的漆黑礁石。履带碾压大地的震动能传递几千米。

    第二翼、第三翼奉命执行掩护任务,从东侧、西侧包抄过去。步兵虽然是中流砥柱,但是推进缓慢,所以需要统筹配合。

    辽阔的平原,史无前例地被层层叠叠的步兵线所覆盖。

    很快,第一翼就已经推进到了高地脚下。它训练有素地放慢速度,等待两翼推进包抄,从三个方向包围高地,然后同时冲上去扫荡残局。

    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场必胜的战争,剩下来的都是垃圾时间,毫无指挥乐趣。所以各师部的指挥官都有点索然无味——毕竟这个时代是炮兵的时代。

    “东侧第二翼已经就位。”五公里外,第二翼的两个师挥舞旗语,火炬在黑夜里划出流光。

    “西侧第三翼遭遇坎坷地形,将迅速就位。”西侧的部队相对更加密集,他们挥的旗语稍有不同。

    第一翼的中将指挥官已经迫不及待。他发出旗语,宣布主攻部队开始抢夺高地。

    在屡败屡战以后,法军格外珍惜这次空前绝后的胜利,以至于他们挺进的队形都充满阅兵的仪式感。第一步兵师的九个列兵营集结成整齐的方块,在悠扬的军笛和小鼓中,齐步向高地挺进,而轰鸣震荡的蒸汽坦克不断超越严谨的列兵方阵,扑向坑坑洼洼的高地。

    在这个时候,第一翼内部还产生了巨大分歧。因为炮兵拿了头功,剩下的军功屈指可数,于是抢占高地的功劳变成仅剩的蛋糕,遭到众多团长的哄抢。每个团都主动请缨,强烈要求担任尖兵和主攻,一度让中将非常难做。

    毕竟大家从境外且战且退,憋屈至今,好不容易破釜沉舟扳回一局,每个团都需要尝到甜头,来鼓舞士气。

    最后,中将不得不把功劳平均分配,他命令九个团成一字排列,同时挺进高地。虽然这样分配会导致队形的纵深密度不够,但是能够一碗水端平,堪称完美。

    法军将领都是官场老手。如何在必胜环境下合理分配军功,这个哲学命题被他们处理得堪称艺术。至少中将是洋洋得意的。

    于是前线部队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内部竞争,甚至连派上去的侦察兵都必须是正好九个。大家都是嫡系部队,一点亏都不能吃。

    侦察兵领先部队一百米,开始勘察满目疮痍的德军营地。他们看到帐篷和木墙的残骸都已经支离破碎,碎得不足以产生巨大篝火,只有满地野火,形成昏暗的视野。

    “哪里还有活人?”3团长已经按捺不住,咆哮着问侦察兵。现在,每一个活着的德国兵都显得弥足珍贵,因为狼多肉少,如果自己不抢先割几个德国耳朵,战友就把德国人的耳朵割走了。

    而且活着的德军里,很可能有高级将领,一抓到就是三倍功勋。

    “没有活人了。”前方的侦察兵嚷道。他们都不用旗语了,通讯全靠喊。

    团长们明显失望。

    “可是,”两百米外的第1团侦察兵迟疑地喊。

    “可是什么?”1团长突然亢奋。

    “可是也没看到死人。”侦察兵犹犹豫豫。似乎连他自己都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没有一个团长相信这句话。1团长更加恼火,他开始用粗话问候侦察兵的高堂父母:“一定是你没有仔细搜索!看看浮土下面,残肢烧黑以后就跟木头一样,你仔细看清楚!”

    “浮土下面只有战利品,没有残肢!再次确认,百米内没有残肢!”侦察兵的声音尖利起来,他和团长发生严重冲突。这让他意识到出事了。虽然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现场的异状让他的嗓音掺入恐惧。

    突然,一阵气势如虹的宗教音乐弥漫在寒风里,它带着金属般无坚不摧的厚重感,令一往无前的意志扑面而来。寒夜里的圣光像金星不灭,零星逼近;而弥撒进行曲的悲壮歌词,让法军有种被钢铁压过的渺小感,因为那首军歌,是德国人在进军——

    ——————弥撒进行曲——————

    紧张布满空气,大战即将来临。

    母亲滑下泪水,祖国危在旦夕。

    远方传来敌军的脚步,大地在颤抖。

    捍卫正义的时刻到了,热血在沸腾。

    闪电撕破黑夜,看啊,部队在前进!

    ——————弥撒进行曲——————

    那吐音锋利的歌词,渐渐逼近,渐渐清晰,法军甚至能看到,夜幕中浮出德军阵型的轮廓,仿佛怒海中浮起雄壮的幽灵船。然后,随着那婉转如唱诗的圣咏,雄厚的决心宛如笼罩在军队上的铁幕,威慑得一公里外的法军寸寸后退,只因德意志圣咏军在步步向前!

    腓特烈随身携带军乐队,并将左翼精锐编为圣咏军。爱国的热诚,教廷的信仰,效忠的心情,都让敌人心胆俱裂地感受到圣咏军慷慨前进的决意!

    法军空前高涨的斗志,竟然像狂风里的弯竹,濒临断裂。九位团长险些失去克制,纷纷声嘶力竭地交流情报:“怎么可能?德国人怎么可能有这么高的士气!”

    ,

564 瑰丽的斜击战术() 
“冷静一点!无论如何,他们还在两公里外,我军占据人数优势!”1团长保持理智。

    “全团三十秒检查枪械!发布旗语,报告敌军位置,命令第一翼、第二翼包抄敌人侧翼!”3团长表现超群。他迅速接受了现实,开始盘算新胜利——三个翼进入战斗位置,九个师阵型完美,本来就具备单吃敌军的条件,怕什么?

    其他七个团长在同僚的示范下,也迅速清醒过来,开始飞快传达命令,检查装备,调整队形,准备吃掉对面的圣咏军。

    然后,大地开始震动,铺天盖地的马蹄声从西侧传来。第一翼的法军面面相觑,他们看见战友的刺刀震动得像音叉。大地带来的高频剧烈震动,是阔别已久的体验,这是只有消逝的重装骑士团才能带来的体验——如果说坦克挺进时大地在颤栗,那么骑士团冲锋时大地就在**。

    法军有种不祥的预感。他们体会到震动越发清晰强烈,表明骑士团完成了迂回,正在迅速逼近。

    “信号兵!报告敌军骑兵位置!”8团长撕心裂肺地喊。他处于东侧外围,如果骑兵冲过来,他是首当其冲的祭品。

    “无法观测骑兵位置!”占领制高点的信号兵也很绝望。

    “变阵成刺刀森林!防御骑兵!动起来!动起来!”8团长听说过德国骑士团的冲击力。他决定以防万一。训练有素的第8团的阵型立刻融化,在蠕动中变成空心四方阵,刺刀一致对外,是经典防御骑兵阵型。

    紧接着,8团长发现自己闹笑话了——因为1团那边开始尖叫:“金色光斑出现在西侧平原!光斑迅速向第三翼靠拢第三翼!他们的攻击目标是第三翼!”

    搞半天,骑兵在西侧,8团长虚惊一场。

    听到骑兵的攻击目标是友军,大家首先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然后才郑重其事地严肃履行职责。嘶哑的军令不断传播,通讯兵玩命奔向制高点,向师部发送旗语。但是总体来说,高地边缘的9个团都原地没动——因为步兵推进慢,等他们移动到第三翼的位置,估计人家仗都打完了。所以他们的关注目标是正前方两公里外的圣咏军,对策是养精蓄锐以逸待劳。至于阵地的转移、推进问题,必须请示师部。

    这时候,第二翼也挥舞火炬,发来旗语,声称前方丘陵后面出现德军步兵,预计半小时后短兵相接。

    师部通过前线旗语,一总结,顿时真相大白,原来腓特烈的主力部队提前转移到了高地下面的丘陵后方,在火炮打击范围之外待命了一整夜。敌人显然听到了赛巴斯的枪声,所以有了防备。

    巴赞元帅收到总结汇报,眼睛顿时失望地眯起来。他觉得自己可能看走眼了。

    那个叫腓特烈的年轻人,显然是个有故事的选手,不然怎么会年纪轻轻就变得比老狐狸更多疑。“属于活不长的类型。”巴赞元帅眯起眼睛诅咒。

    现在,第一翼、第二翼、第三翼全部侦测到敌情,并且都声称“在半小时内不得不接敌作战”,决战一触即发。而碍于黑夜的掩护、碍于丘陵地势的阻拦,巴赞元帅无法观察腓特烈的兵力分布。这让他很伤脑筋。

    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法军兵力大优势。无论腓特烈如何分布兵力,他的士兵都必须承担以一敌三的压力。

    而且关键性情报同样很清晰:世界上仅存的贵族骑士团明确出现在西侧,正在急速逼近第三翼步兵师,证明腓特烈的主力布置在高地西侧——这个情报确凿可信,因为骑士团的盔甲会发出称之为“圣光”的防御性光芒,那光斑效应是无法掩盖的。

    既然情报如此清晰,就可以组织有效应对。根据斜击原理,应当命令西侧的第三翼军进入防守姿态,命令东侧的第二翼军为侵略姿态,再调动骑兵师向东迂回,配合东侧步兵完成包抄,迅速击溃东侧德军,然后从斜刺里杀向西侧,令路上的德军双面受敌,形成“斜击条件”,加速德军崩溃。

    这样一来,也能避免轻装骑兵师与德国重装骑士团正面接触,避免吃亏溃败。

    “这是斜击理论的完美运用。”巴赞元帅思考的时候,会高高地抬起下巴,面无表情地反复审核自己的策略:“只需要调动装甲旅支援第三翼军,形成堡垒阵线,就能有效压制西侧德军步兵师的推进。只要敌人西侧的步兵师无法推进,西侧阵线就能长效防守,就能等待东侧战线形成‘斜击’优势。而且,没有步兵撑腰的骑兵都是狗屎,如果西侧的三百骑士团胆敢强冲两个师一个旅,那他们就等着玉碎吧。”

    这样分配进攻任务,不仅有明确的攻击点来致胜,而且防守也很稳固,保守估计将于两小时内结束战斗,并且取得前无古人的巨大胜利,甚至可能结束突围状态,将主战场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巴赞很确定,自己会成为历史书的封面形象。

    他语气平淡、但是清晰确凿地把二十多项命令分配下去。通讯排的骑兵四散奔离,将元帅的决策传达到军队的四肢百骸。

    在漆黑的夜幕里,法国骑兵师举着密集的火把,在幽暗的旷野上匀速奔驰,浓密的火光逼退浓黑的夜色,迅速向东部移动。与此同时,东线的第二翼军也奏响军乐,踩着急促的鼓点,迅速向阴影里的德军逼近。这种进军,不仅杀气腾腾,更加有恃无恐。

    他们很清楚,东线的德军只是佯攻兵力,德军的主力其实在西侧配合骑士团作战。所以有骑兵师的支持,东线德军可以说是一触即溃。

    而斜击理论,强调的就是“击溃”速度。谁先击溃敌人侧翼,谁就能包抄向另一路,形成斜击优势。而这种优势能成百上千倍提升己方的士气、放大敌方的恐惧,让胜利天平迅速倾斜。

    斜击理论,是军事史上第一个能让精神优势堪与物质优势相匹敌的理论。斜击战术的应用,让战争成为了一门艺术。巴赞和腓特烈作为强权国家的军事首脑,对斜击战术都有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所以第二翼军的将校有必胜信心。他们不仅振奋鼓舞,甚至有点心急如焚,迫不及待想要夺下步兵首功,士气空前高涨。

    法军士气达到顶峰。

    ,

565 战场如地狱() 
根据巴赞元帅的英明策略,法军东侧的两个师高歌猛进,如狼似虎地扑向阴影里的德军。

    而西侧的两个师则配合装甲旅固守阵地,以逸待劳,等候贵族骑士团的玉碎突击。

    根据元帅的猜想,贵族骑士团应该大举压境,然后徒劳无功,继而在僵持中听到东线失利的噩耗,最后被包抄过来的法军所击溃。

    可是,前线传来的第一个情报就否定了元帅的判断:贵族骑士团在丘陵上停住了。他们阵型稀疏,成单线排列,像黑夜中的狼群,虎视眈眈地盯着猎物,却并不靠近。

    骑士团并不突击,两军隔空凝视,这让严阵以待的法军陷入尴尬境地。

    很明显,由法里纳上将亲自率领的贵族骑士团,绝不会做出盲目玉碎的蠢事。更何况,这位年逾七十的陆军大臣再次披甲上马时,承诺的不是进攻任务,而是骚扰任务。

    龙骑兵不仅会在一公里外待机,而且有待机的资本。

    因为东线作为战役突破点,马上就要一决胜负了。

    东线的两个法军师高歌猛进时,听见远方黑夜里弥漫的宗教音乐更加激昂高亢,那军歌雄浑厚重,至少有一万人!

    德军整齐的轮廓,也渐渐从黑暗里凸出来。而那气势恢宏的弥撒之歌,就像浓重的阴影,从夜色里弥漫出来,排山倒海地扑向法军。

    —————弥撒进行曲第二段—————

    白天与黑夜

    扑面的灰尘

    我们享受这乐趣

    伴随阵阵尘沙

    敌人露出踪影

    我将全速向前!

    生命的价值

    是为光荣的军队而战

    为国家而死

    是我荣誉的至高勋章!

    —————弥撒进行曲第二段—————

    法军从圣咏判断出敌军人数时,两军距离已经缩短至一公里。于是德军的阵型骤然崩散、融化,变成一线曲折凹凸的海潮,变成一道犬牙参差的锯刃,势不可挡地冲向法军!

    而此刻,法军也在以2/4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