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黎老人所奏之琴曲清平淡远,好似一只孤高飞翔着的水鸟,时而在天空里上下翻飞,时而翩翩飘落沙洲,闲行漫啄与水泽之中,整个琴曲只是一派静穆气息,令人听罢,浑然忘机,心绪辽远。
太巫姬望所奏琴曲则颇有哀婉之音,如旅途征人,身背使命,不得不行,却又频频回首望乡,似在顾念牵挂亲人,整个琴曲显得沉郁忧思,仿佛是有千言万语都只堵在心头,而无人倾诉,只有将自己的一腔愁绪都只随着行进的脚步,抛洒在征程之上。
离开了九黎族的山寨,太巫姬望神情略显沮丧,若有所失。
姬孩问道:“伯父此番前来,可有什么收获吗?”
太巫姬望说道:“很有收获,我看到了我的一种归宿,如果没有公子姬昌对我的任用,我的归宿,就会是九黎老人这样的状况,但是,现在已经不可能了。”
姬孩问道:“伯父您是厌恶、还是羡慕这种归宿呢?”
太巫姬望说道:“说不清,这确实是我所羡慕的一种生活状态,但是我还想要为天下人的福祉而有所建树。所以,我也说不清自己的真实愿望了。”
姬孩说道:“你们所探讨的问题是不是都太长远了?好像是已经超出了一个人一生的生命长度了。”
太巫姬望说道:“是啊,人无百年寿,却怀千年忧啊!”
姬孩问道:“那伯父您这一辈子还想要完成什么心愿呢?”
太巫姬望说道:“我想要帮助公子姬昌完成他的天下之志。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姬孩说道:“天下之志?您是说我们周人要一统华夏吗?公子姬昌他有这样的志向吗?”
太巫姬望说道:“人的志向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随着一步步的强盛,我们周人也是到了应该有天下之志的时候了。”
姬孩又问道:“那我们一般周人可不可以也有天下之志呢?”
太巫姬望说道:“可以呀,那就是辅佐自己的王上和邦族不断地壮大,那譬如我的天下之志,就是如此。”
姬孩又问:“我是问人人是否都可以有像公子姬昌那样的天下之志呢?”
太巫姬望说道:“那怎么可能?那又怎么可以?要是人人都心怀了那样的天下之志了,那天下可就真的是要乱了。”
姬孩说道:“都一样的是人,只是地位的不同罢了,地位还都是可以不断变化的,人和人之间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为什么不可以人人都怀有天下之志呢?我觉得是可以的,只是能不能够实现的问题。而不是可不可以的问题。”
太巫姬望不禁皱起了眉头。说道:“哎呀。九黎老人可真是可怕,他只是坐在那里说出了自己的一番见解,就已经开始改变你的思想了,你已经是中毒了,这实在是属于犯上作乱的心念呀,孩子,以后再莫要提起这个话题来了,太可怕了。”
姬孩说道:“知道了。 姬孩谨遵伯父教诲,以后再不说这样有违礼法的话了。”
太巫姬望感叹道:“岂止是不能够说,连想都不要再想了,现实中行不通的事情,心里面就不要去想,礼法上讲不通的事情,你就千万不要去做。这样才能够保证你不至于走错了道路呀!”
姬孩和其他几个召平的青年听了太巫姬望的话,都默不作声。太巫姬望也不知道这些年轻人内心里到底都是怎么想的。于是不由得就发出了长长地一声叹息。
姬孩他们这些年轻人倒是没有太在意九黎老人和太巫姬望之间的唇枪舌剑,他们只是觉得老头儿们所关心的东西都显得是有些可笑的,好像是很不现实。离自己的生活简直是有八竿子打不到的距离。
此刻他们都在考虑着赶快尽可能多的开采出铜矿来,能够多带回去些铜。要不,自己的内心里是会感到很不舒服的,毕竟召平因为这铜矿死伤了那么多的乡亲,凭什么王城的人一来,什么忙都没有帮上自己,反而还平白的就拿去了自己的铜矿,这未免也有点太说不过去了吧。
这就是中国人地方势力和中央势力的一种对抗,自古皆然,谁的实力大谁说了算,这才是一个真理。这也是合久必分的一个重大因素。
当采够了十天的青铜之后,召平的人便装了满满的十辆大马车,准备要回去了,这个时候,公子姬昌就来挽留太巫姬望,太巫姬望则说道:“公子还是让我先回去吧,稳住了召平,公子您在周南一带才算是有了立脚的地方了,若召平的百姓不能够对您有感恩戴德之心的话,您要想经营南国,也就成为是一句空谈了。我必需要回召平去,去为您布恩种德,您明白我的意思吗?”
公子姬昌不禁感动的热泪盈眶,说道:“昌,年纪轻轻,有何德能,敢劳太巫您如此的厚爱,我内心里的感激,真是无以言表。”
太巫姬望说道:“公子不必如此做小儿女态,我是为了我们整个的周部族而去做这件事的,召平历来和王城关山远隔,要使人心完全拱卫我周人的核心领袖,这还需要做一定的工作,没有你们王族一脉的人来主持周人大计,周人势必如风中落叶一般,难以有所作为,这个问题,一般人也是不会去考虑的,我一定会助公子您在周南做出一番事业来的。公子就放心吧,我人虽不在你的身边,但是我的心却是时刻都没有离开过公子呀!”
公子姬昌擦干了自己的眼泪,对太巫姬望说道:“您老放心去吧,我一定会小心经营,不会出大的纰漏的,我也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是我唯一的一条生路了。”
太巫姬望和公子姬昌又交谈了一些话题,然后两人便分别了,太巫姬望同姬孩他们一起回召平去了。这里就只留下了公子姬昌带领着3000名开采铜矿的士兵,还有那个督采铜矿的太师巫丰。
这太师巫丰可不是个能够闲下来的角色,他已经开始在周南一带筹划着要设坛立教了,说是要为人驱鬼祈福,其实,谁也不知道他肚皮里面到底安的是什么心。
太师巫丰将周南地区凡是能够叫得来的大小部落酋长,都陆陆续续地召集到了青铜关,每个人都告诉他们说:“我们以后要和衷共济,彼此一心,周人绝不以势压人,只为天下人主持公道,凡是有什么纠纷和冤屈的,以后就来我这里,我给你们做主。我们周人是以礼教传国的,威仪所致,四方宾服,以后我就会为你们来主持大局,以免你们彼此的纷争和斗乱。”
那些个大大小小的部落首领们也都只得是个个俯首帖耳,惟命是从。
姬孩一行百十人,驱赶着十来辆满载了青铜器物和铜料的马车,人人都骑在马上,清晨出发,一路里心情舒畅地就回到了召平。
召平的人盼他们回来都已经是盼得有些着急了,建造房屋所需的各种物资,如木头直接进山就可以砍伐了来,而有些东西则是需要向其他的村寨和部落去购买的,被焚毁了的口粮,就更是要跑出很远去才能够买得到了。
当太巫姬望和姬孩与姬荀、姬武等召平的骨干们,坐在一起商议该如何重建召平的时候,粮食的问题便在房子、用具、城防之类议题之后,被实实在在的提了出来。
姬荀说道:“我们现在有了青铜,这倒也不是个难事,只是得有人带着车马出去跑远路前去购买,而这一路之上,又要路过数不清的各种部族的领地,有些是与我们友善的,会和我们做贸易,有些就只会收我们的过路钱。”
姬武也说道:“是啊,粮食,还有青铜可不比其他的东西,闹不好,粮食买不回来不说,还会要丢掉了我们一些兄弟的性命的,我们得好好的考虑的周全了,再说出去卖粮食的事。”
姬显就说道:“荀哥,武弟,你们都是经过风浪的人,怎么越活越胆子小了呢?我推荐一个人,只需他带领着三四十个人,就可以完满地将买粮食的活儿给办好。大家又何须在这里发愁呢?”
众人不由得都看着姬显,等待着他往下说话。
列位读者朋友欲知后事如何,且待写书人下回分解。(。。)
第二篇商周英雄录第六十七章重建召平()
第二篇 商周英雄录
第六十七章 重建召平
姬荀看了看姬显,便笑着说道:“我知道你是在说你自己,不是你拎着者穆赤威的脑袋来吓唬我来了吗?”说罢就促狭地笑了起来。
姬显说道:“我的哥呀,你可真就是胆子越活越小了呀,怎么?那天夜里我在你脚下撂了个人头,就惊着你了么?直到现在你还在记恨着你兄弟我呢,哥你说我行,那不是拿我在开涮吗?”
众人都憋不住的笑,姬荀说道:“哥是给你开个玩笑,我怎么会不知道你说的是孩儿弟呀,我也是这么想的。”
当众人都看着姬孩的时候,姬孩就说道:“只是我并未出去过,不知道该上哪里找谁去买粮食呀?”
姬荀说道:“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我会安排知道路数的人和你同去的。”
列位看官,你若是从头认真看了我这说书人的一路描述,你就会知道,这姬孩自从来到了周南之地,其实在自己母亲身边的时日,并不是很多,不是好男儿志在四方,而是那四方之事催逼着这好男儿难以守在家中,其实,中国人根本不在乎什么功名利禄,而只是希望能够安安稳稳地守着自己的父母,守着自己的妻儿,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只是那时势所逼,才不得不去做哪些所谓的经天纬地的什么大事业。这姬孩就是这样,他其实很不乐意一回到家中,就马上又要离开。
于是姬孩就问道:“是不是必须马上就得走啊?”
姬荀说道:“那倒不必。只是入秋以前必须要出去。否则秋后粮价就要飞涨了。所以还是趁着人们新近收获的时节。不太珍惜,粮价不是太贵的时候出去的好。”
姬孩说道:“好吧,我听大哥的安排,只是我好歹也要将我娘的房子给建起来了再走不迟呀,那样我的心里出去了,也踏实了。”
太巫姬望这时便说道:“言之有理,我们这里主要是麦子,其他地方还有种黍、稻等农作物的。很多都是入秋才熟,我看还是在白露时节再出去的不迟呀。”
众人也都纷纷表示赞同,姬荀也说道:“我也是这样想的,出去是一定要出去的,购买粮食,再沿途做些贸易,以备过冬之用。白露时节出去正好,远远近近的都跑一趟,也就到了寒露时节了,时间赶得正好。现在离白露还有四十多天,也正好将我们的村寨也修整一下。这次,那西戎人逃散的败兵还骚扰了左近的几处小村落,他们也纷纷要求要合并到我们召平来,我们经过了这次劫难之后,不是变得弱小了,而是变得更加的强大了,我相信,在这周南一带,我们召平的名气一定是大大地超越从前了。”
这时太巫姬望站起来说道:“是的,我们召平周人的名气是会远远地大过从前的,我们有着王城作为后盾,将来我们还要将召平建成为一座大城,就让我们的公子姬昌来主持这召平城的日常事务,所以,我就说,我们现在再重建我们的召平的时候,就不要再将我们这里再看做是一个小小的村寨了,而是要将我们这里以一座城的规模来建造。”
太巫姬望此言一出,众人都兴奋地鼓掌叫好,只有姬荀面色沉静,低垂着个视线,似乎是若有所思。
太巫姬望看了看姬荀,就问道:“贤侄,你在考虑什么呀?”
姬荀说道:“伯父所说当然是大好事了,只是要造一座城,我们召平又哪里来得那个力量呢?再说了,没有王城的同意,我们又怎好擅作主张地就去建造一座城呢?”
太巫姬望说道:“这个不难,只要将我们的打算报告给公子姬昌,再由公子姬昌向王城汇报并安排夫役,用不了一年的时间,我们这里就会矗立起一座不小的城池的。到那时方圆百里之内的人,也都是会络绎而来的。”
姬荀听着太巫姬望的话,只是有些提不起精神来,刚才还对一切都充满了信心的他,此时却好像是突然就有些犯困一般,不自觉地就以手掩口,打了一个哈欠。
这微小的举动也没能够逃得过太巫姬望的眼睛,他已经明显的意识到了姬荀对于建造召平城的抵触情绪,前有姬孩询问天下之志,后又姬荀对建城由公子姬昌前来主持的消极抵触,这不禁就让太巫姬望在内心里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太巫姬望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他知道姬荀肚子里的小算筹在算着什么账,姬荀是想着召平地处周南,远离王城,自己兼领召平族长和地方武官之职,也如同就是一个王一样,看来,姬荀是缺乏敦品励行的自我约束呀。而那也说自己要有天下之志的姬孩,就更是危言耸听了,这些孩子们,哪里像当年他们的父亲们那样忠勇呢?他们的父辈都是誓为王上的意志而死,也绝不倒退半步的人。怎么到了他们这里,竟然就会有这样的想法了呢?真是尊卑常变啊,那九黎老人所言,也实在是不虚呀。
太巫姬望决定阻止任何的分裂行为和分裂意识,而且还要做得圆滑,做到不伤害任何人,就能够将分裂的态势扼于未萌。
召平的大建设开始了,人们在原有村寨的基础上又向着东、西、北三个方向,将原有的村寨又扩大了有三四倍之多,周边其他小村和一些外来散户都被吸收进了召平,这个原来不到一千户的召平,在经历了劫难之后,竟然就扩大到了将近有两千人的规模了,而且新房子的建造还按照每三口人一间房子的标准来规划,姬荀反复强调着一视同仁的原则,要不分亲疏。一律平等。这种做法。赢得了大家一致的热烈拥护。
姬孩领着三百多人在日夜不停地夯筑着土围子,这土围子,是每隔两箭之地便修建一处垛子,可以上去十个人,便于防卫时射箭之用。墙高一丈,外面立陡,里面略有缓坡,墙上可以容下二人侧身通过。夯筑的时候。有人支模板,有人取粘土,有人兑水和泥,有人再将和好的泥倒入模板,有人就跳进模板里面赤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