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紧,我已经让家眷做好了准备,你走之后,我也会携家眷逃离吴军大营,时不我待,奉常还是赶快逃命吧。”
“好,那就多谢了。”于是袁盎骑上都尉帮他准备好的马匹,连夜逃出吴楚军大营,算是捡回一条性命。
第79章。七国之乱(1)()
应高匆忙的返回吴国,来到吴王宫拜见吴王,刘濞正坐在床榻上饮茶,应高回报道:“大王,微臣已经联络了四方诸侯王,唯有庐江王刘赐、衡山王刘勃不从。”
“中大夫辛苦了,两个胆小怕事的小辈,战端一起不用本王亲自动手就可以消灭这两处弹丸之地,不用着急,哈哈哈。”刘濞信心满满的笑过之后接着说道,“本王已经派了使者到闽越等国进行联系,到时他们定然能出兵助本王成就大业。”
“大王英明,如果是这样,站在我们一方的将掌握了大汉一半领土,即使不能战胜刘启,也可以与其拥兵抗礼。”
“哈哈哈,事实就是如此,到时荣华富贵少不了你应高中大夫的。”吴王突然好像想到什么似的喊道,“来人呀。”
“在。”有一个谒者走到吴王近前。
“取黄金千两给中大夫。”
应高马上激动的谢道:“谢大王,微臣一定为大王大业效犬马之劳。”
“本王知道了,下去吧。”
“诺。”应高高兴的退了下去。
正在这时,一谒者跑进来报道:“报大王,派去长安的使者翁主刘欣、中朗官史老等人在门外求见。”
“好,他们回来的正是时候,快快有请。”
“诺。”
不大一会儿刘欣带领着史老、张佳扬、小诸葛、黑虎走进王宫,刘濞没等众人施礼就急忙问道:“欣儿,你们终于回来了,长安那边有什么可靠消息吗?快给本王讲一讲。”
“大王,据我们调查知道,皇上已经铁了心把削王国土地进行到底了。”
“何以见得?”
刘欣接着说道:“据可靠消息,晁错的爹爹听说他在长安提出并辅佐皇上执行削藩策,并且已经在楚王、赵王、胶西王身上进行了验证,所以晁错老爹急匆匆跑到长安劝说晁错放弃削藩政策,结果晁错不从,他老爹感到家族迟早要遭殃,于是就喝毒。药自杀了,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皇上在晁错的怂恿下大概要不了多久,削地诏书就会发到我们吴国的。”
“哼,刘启小儿真的一点面子都不留呀,本王就在广陵等着,看他那个敢削本王的土地。”
“圣旨到。”正在刘欣向吴王汇报长安的消息时,一个嘶哑的声音在王宫内响起,刘濞马上意识到皇上的旨意已经送来,看来自己抉择的时刻到来了,于是率领众人走出王宫大殿。
皇帝派来的传旨官接着高声喊道:“请吴王接旨。”
刘濞仰天哈哈大笑道:“哈哈哈,只管念来,是不是要削除本王的土地呀。”
传旨官不知吴王何意,展开圣旨自顾自的念道:“先帝孝文皇帝念及吴王劳苦功高,赐其权仗免于朝拜,时隔二十载,但吴王不念及皇恩,四处造谣生事……按律当斩,但当今皇上念及旧功,又有皇叔之辈,故削去吴会稽、豫章二郡,以示警告,请吴王接旨。”
只见吴王听到这个圣旨内容,脸色顿时变得铁青,气的胡须乱颤,传旨官依旧趾高气扬的接着喊道:“吴王还不赶快领旨谢恩。”
“领你个鸟旨,来人,都给我砍了。”吴王刘濞怒气冲天的喊道。
只见藏在王宫周围的刀斧手全部围了上来,将传旨官一行人围在中间。
传旨官接着怒喝道:“大胆吴王,你想造反不成。”
“本王就是反了又如何,给我全砍了。”刘濞接着喊道。
只见刀斧手象饿虎扑羊一样砍向传旨官,传旨官一行还没有闹清楚怎么回事儿就见了阎王,很是悲凉。
接着吴王刘濞又下令道:“砍杀朝廷派到吴国的两千石以下的所有官吏。”
吴国郡城顿时成了屠宰场,血流成河,清除异己之后选了个好日子,也就是在景帝三年的正月甲子这一天(公元前154年1月),正式誓师起兵,并迅速派使者通知结盟的王国,接着楚、赵、胶东、胶西、济南、菑川六国皆按照盟约杀了朝廷派来的两千石以下的官吏,举起造反大旗,烽火一时四起,另外东越国王派亲弟弟夷乌将军跟从吴王刘濞,闽也发来士兵助阵,让刘濞信心满满。
正在刘濞信心满满的高兴时,征兵的官吏走进来报道:“大王,小的去征收士兵,不知征兵年龄界限如何界定。”
刘濞想了想说道:“寡人今年六十二岁了,准备亲自率军出征,寡人的小儿子今年十四岁,也要身先士卒,诸位国民,年龄上和寡人相同,下和寡人小儿子相同的,全部出征。”
正当此时,刘欣来报:“大王,我们是否将那些古城运来的宝刀发放给兵士们,这样我们定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是该用的时候了,这件事欣儿你带史老等人马上去执行吧。”刘濞说道。
于是吴国上下顿时聚起二十多万人的部队,且武器精良,再加上闽越来的兵士,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出发了。
但是在和吴王的盟约国中,齐王刘将闾看到众诸侯国玩真的,有点后悔了,违背了当初的盟约而一意加强城池的防备。济北王刘志的城墙坏了,尚未修筑竣工,他的郎中便劫持了他,使他不能发兵反汉。淮南王刘安得到吴王起兵的消息,就把军队交给了淮南国相统领参与反汉,但国相得到兵权后,指挥军队据城防守叛军,不听淮南王的命令而为朝廷效劳。
正在吴王刘濞起兵的前夕,突然一个护卫近前报道:“报大王,原郎中枚乘来信。”
“哦,拿来我看。”
刘濞接过书简,展开认真观看,只见上面写道:今大汉定天下六十年有余,四海安定,百姓乐业,大王仅凭一时之气带领百姓征讨天下,实在非明智之举,大汉基业稳固,当今皇上是大王子侄,将事化小为家庭矛盾可以商议解决,何劳百姓于战乱水火,行不义之举,真的下策,请大王收回成命,向皇上道歉认错,造福一方天地,对社稷和吴国都是幸事,请大王三思,早日悔悟,枚乘。
刘濞看完气不打一处来,大吼道:“哼,刘启这小子要是还当我是他的叔叔,根本就不会削我三郡中的两郡,让本王变成事实的郡守,本王为这次起事准备了三十多年,今天非要给刘启一点颜色看看。”
然后对身旁的长史说道:“拟旨诏告天下,陈明起兵原因和方案,督促大军即刻出发。”
在刘濞的授意下写下了如此的檄文:
“吴王刘濞恭敬地向胶西、胶东、淄川、济南、赵、楚、淮南、衡山、庐江等王和已故的长沙王的儿子请教,听说奸臣晁错,对天下没有什么功劳,反而要侵夺诸侯的土地,各地诸侯派往朝廷的使者都被拘留问罪。
由此看来,晃错专以侮辱诸侯为能事,不以诸侯王的礼来对待刘氏的同胞骨肉,是想灭绝先帝的功臣,进而任用作乱的小人来惑乱天下,使国家陷于危机,而现在的陛下体弱多病,志气消沉,不能深深体察到这点。所以我想起兵诛杀贼臣,不知可否,本人谨听大家指教。
敝国虽然狭小,但也有土地三千里;人口虽少,但可募得精兵五十万。本人一向善待南越三十余年,他们的酋长都将派他们的兵卒跟随本人,这样又可得到三十万兵力。本人虽不才,愿亲身追随各位王侯。
南越临近长沙,因长沙王已平定长沙以北地区,所以他们可以向西到蜀、汉去。派人告诉南越王、楚王和淮南的三个王,同本人一同向西进击。齐地各诸侯王,同赵王一道平定河间、河内后,有的可以进入临晋关;有的可以同本人在洛阳会合。燕王、赵王以往跟胡人有约。燕王在北平定代、云中后,统领胡人进入萧关,而往长安进发,以匡正天下,安定高皇帝宗庙。希望大家共同勉励而为之。
楚元王之子、淮南的三个王有的不被重视已经很久了,痛恨得深入了骨髓,想寻机出这口气很久了。但本人没有得到各位诸侯王的心意,不敢听命。现在各位若能够使将要灭绝覆亡的国家继续生存下去,扶弱锄强,来安定刘氏,这是我们国家所希望的。敝国虽然贫穷,但本人节衣缩食,累积金钱,修治兵器甲胄,聚积粮食,如此夜以继日地努力,已有三十多年了。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此次起事,希望各位好好地去应用它。
凡能斩获敌大将的人,赏黄金五千斤,封万户食邑;斩敌列将者,赏黄金三千斤,封五千户食邑;斩敌裨将者,赏黄金一千斤,封两千户食邑;斩敌食禄为二千石的官吏者,赏黄金一千,封一千户食邑;统统都封为侯。那些率军队或城邑来投降的人,兵卒一万或城邑一万户者,如同得到敌大将一样奖赏;人户五千的,如获敌列将一样的奖赏;人户三千的,如获敌裨将的一样的奖赏;人户一千户的,如得食禄为二千石之敌的同样的封赏。那些小吏则从官位的差别接受封爵赏金。这种奖赏,所封所赐都成倍超过汉朝的常法。那些已有爵位城邑的人,只会另外增加封邑,而不会因袭旧封而酌予增加。希望各位明白地向士大夫们宣布,不要欺骗他们,本人的金钱在天下到处都有,并不一定要到吴来取,各位日夜来用是用不完的。有应当赏赐的人,只要告诉本人,本人将会亲自送给他的。很诚恳地希望大家都能知晓这些。”
檄文下打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各路大军闻风而动,大汉一时陷入战乱之中。'''agetent〃》
第83章。七国之乱(5)()
袁盎一口气向西跑出去几十里,直到临近梁国都城睢阳城外,遇到梁国巡逻的士兵才算脱离了危险。
梁王刘武也正在着急中,听说袁盎是从吴楚大营中逃离出来的,就走上前问道:“奉常袁盎,你在吴楚大营中见到吴王了吗,吴楚联军到底想干什么?”
“哎,梁王,恐怕吴王他们是铁了心要造反到底了,现在没有办法,只有用武力解决了,请速派将军护卫我回长安,我要面见皇上复命并上报这边的详情。”
“呵呵呵,奉常说的倒轻巧,现在吴楚大军围困我睢阳,我阻击他们还没有将领呢,谁能护卫你回去啊。”梁王想了想接着说道,“现在倒有一人可以带你回去,这次你真要感谢他了。”
“那位?”
“就是他。”梁王用手一指坐在旁边的一位休息的将领,年纪三十岁上下,昏昏沉沉的睡得正香。
“这位是?”袁盎问道。
“是朝廷从边关刚调过来的陇西都尉李广,走了几天的路,正困乏着呢。”
“哦,听说过,如果能得他护送,就能安全到达长安。”
梁王走到正在睡觉的李广跟前喊道:“李都尉,醒一醒,有任务了。”
“哦,那里,什么事情?”李广急忙睁开眼睛问道。
梁王说道:“你能否去一趟长安,把奉常护送过去,顺便告诉皇上我这梁国现在被吴楚大军围困,速派援军来救,否则凶多吉少呀。”
“诺,”
李广奉命护送着袁盎向长安进发。
长安的刘启在等好消息,突然从前线回长安汇报军情的校尉邓公拜见。
刘启让邓公免礼后问道:“你从前线来,他们那边是否知道晁错已死,吴楚军队撤军了吗?”
邓公回答道:“陛下,吴王谋反,已经准备了几十年了,为削他的封地而发怒,要求诛晁错,不过只是一个出兵的借口而已,本意并不在晁错,现在晁错被杀了,我恐怕天下之士从此闭口不言,再也不敢说话了。”
“那为什么呢?”
“晁错担心诸侯王国越来越强大,朝廷不能控制,所以建议削夺他们的封地,目的是为了加强长安中央的地位,这是对万世都有利的打算啊。计划刚刚开始施行,竟全家被杀,这样对内堵塞了忠臣之口,对外却为诸侯王报了仇,我认为陛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哎呀,你说得很对,这样一想,杀了晁大夫,朕有点后悔了。”
邓公正确的言论得到刘启的赏识,就当即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袁盎经过一路的艰难险阻,在李广的护卫下回到了长安,在未央宫匍匐到皇上刘启跟前道:“陛下,臣没用,事情没有办成,是从吴楚联军大营逃出来的,吴王反意坚决,目前只有刀兵相见了。”
“哼,袁盎,你先前的论断呢,都是什么馊主意,害的朕误斩了晁大夫的全家。”
“臣有罪,请求降罪于臣。”
刘启背着手踱了几步说道:“哎,你的主意也是为社稷好,敢冒着危险闯敌营,忠心可表,再一个杀了你也不能让晁大夫活过来,你退下吧,好好反思反思。”
“谢陛下不斩之恩。”袁盎匆忙退出殿外。
刘启仰天长叹道:“恩师,你为什么非要起名为‘错’字呢,难道就因为你的一生都是和错有关联的吗。”
“放开我,我要拜见皇上。”
“我还没有通报,你不能进去。”突然殿外边有人大喊大叫。
刘启问道:“谁在外边喧哗,让他进来。”
“诺,报陛下,是陇西都尉李广。”
李广走进殿内俯身参拜道:“末将李广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启看着相貌魁梧身板壮实的李广,不禁感叹道:“难怪先帝孝文皇帝赞许你的武艺,相貌真的不凡。”
“谢陛下夸奖,今末将前来就是梁王让我给陛下送个信,请陛下速派援军,不然梁国难以坚持久远。”
“哦,凭你的经验看,现在梁国都城有危险吗?”
“我看到梁国都城睢阳墙高沟深,短时间内应该能抵挡住吴楚联军的进攻。”
“哦,好,你马上返回梁国,一切听从太尉周亚夫的指派,告诉梁王,就说援军马上会到,让他无论如何要坚守。”
“诺,末将这就告退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