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夫人为陛下生的太子,乃是大汉喜事一件,卫将军定能借助此喜旗开得胜,再建新功,但未央宫后宫之主空缺日久,这对我们强大的大汉来说略显不太完美,今大汉太子诞生人间,那么太子的母亲必定是上天派来的尊贵之人,可立为皇后,母仪天下,以让天下百姓安心,皇太后安心,陛下安心,自太子降临以来,臣就思索这件事情,并且已经写好了奏书,请陛下过目批示。”主父偃看着微微含笑的刘彻在认真的听着,自己就把自己心中的想法一口气说完,心想希望刘彻能够立卫子夫为皇后,这样也不枉卫青在自己最落魄的时候帮助自己走进仕途。
刘彻听了主父偃的话也颇有道理,毕竟后宫佳丽三千,没有一个主人也确实不是办法,就走走形式似的说道:“奏书拿来朕看。”
“诺。”谒者将主父偃手中奏书递交给刘彻。
刘彻翻看了一遍,奏书上写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用《易》《诗》《春秋》等经典语句,让人看了颇为舒心,刘彻看完后问道:“诸位爱卿对此提议有何高见。”
御史大夫公孙弘心中还在思索,主父偃真是爱出风头的人呀,想尽一切办法在陛下面前显示自己,此人真的是要小心对付了,和公孙弘一样心态的人也不在少数,但听到刘彻的问话也不敢表示出什么意见,只有随声附和道:“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卫夫人立为皇后,臣等没意见,请陛下定夺。”
球又踢给了刘彻,刘彻心中也没有觉得不妥,就答道:“好吧,既然你们都没有意见,朕向皇太后禀报一下,再下定论。”刘彻此言就表明事情就这么定了,你们这些人都知道这事就行了,从另一面也对主父偃不失时机的奏书表示赞许。
主父偃在殿下得意的扬起了头,感觉自己又办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心中别提有多么的美,在主父偃心中此事是顺水推舟落个人情,也是报答卫青举荐自己的恩情。
目前的皇太后王娡早已了解刘彻的脾气和秉性,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基本上已经不爱掺和朝政上的事情,刘彻向她汇报立卫子夫为皇后时,她没有多想就说道:“只要皇上心中高兴,就按照自己的意思办就行了。”
没多久诏旨下:“准予立卫子夫为皇后,决定三月甲子这一日册立卫子夫为皇后。朕听说天地不变,施化不成;阴阳不变,物不畅茂。《易》说:‘因势变通,人民的精神才会振作。’《诗》说:‘通天地之变而不失道,择善而从。’朕愿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为借鉴。现在大赦天下,与民更始。有的犯了罪畏罪逃亡及久欠官物而被起诉,事出在孝景帝三年以前的,都免予处理。”
自此空闲一年有余的未央宫椒房殿迎来了它的新主人卫子夫,所谓更始即是年号重新开始,此乃是刘彻首创,遇到大事重新起一个年号用以记年,来表示未来与过去的不同,众位大臣看到刘彻的兴奋尽头,都齐声说道:“请皇上赐号。”
“前面两个是建元、元光都已经完成了使命,当下皇子诞生,是朕的第一个孩子,关内侯又马上要带兵反击匈奴,要远征朔方,年号改成元朔吧,让皇子的到来祝福关内侯能旗开得胜吧。”
“皇上圣明,皇上圣明。”
全国上下庆祝了一月有余,卫青的军队也训练完毕,按照计划,整装待发,刘彻亲自到未央宫门前的点将台送行,看着广场前黑压压的将士,刘彻激动的对卫青说道:“仲卿此行漫漫,朕等着获胜的好消息,凯旋而归时,朕和仲卿要痛饮。”
“谢陛下,臣一定不负众望,取得胜利的结果。”
“好,出发吧。”
“诺。”卫青应答一声跨上战马,用手一挥,带领着队伍向长安城外走去,在灞桥的两边早已站满了送行的百姓,当见到走在队伍中自己的丈夫、儿子、父亲等亲人时,都不停的挥手,有的甚至跟着队伍小跑步的向前走动,尽可能的多看几眼自己出征的亲人,就在灞桥一个偏僻的角落,停着一辆马车,马车上端坐着一位贵妇,略施粉黛,俏丽动人,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灞桥的方向,卫青骑着战马走上灞桥的最高处,回首再望一眼长安城,然后再向四周环视,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就是那位坐在马车上的贵妇,这仿佛是平阳公主,只见那少妇也向卫青这边仰望,双方几乎在同时挥了挥手,这时卫青才确定,这位贵妇就是平阳公主,卫青心中瞬间又掀起一层涟漪,暗自下决心不辜负皇上的信任,不辜负平阳公主的关爱,一定要把这次仗打好,再次挥手后坚定的扭过头一催战马跨过灞桥扬长而去。
平阳公主望着卫青远去的方向不停的张望,直到大军从灞桥上过完,她都久久没有离去,心爱的人要奔赴战场,这种事情那里有不死人的呀,希望心爱的人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俗话说人上一万,无边无沿,何况卫青带领的是三万人马,再加上李息带领的一万人马分头从长安出发,真的是铺天盖地,动静是相当大的,藏在长安的细作早已拍马向匈奴军臣大单于报告,这场战争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第220章。长安巧遇()
卫青道:“师父的琴声,师父果然隐居到此,你等在此等候,待我向前查看拜见师父。”
“诺,舅舅你小心,有危险马上喊我们。”霍去病道。
“哈哈哈,我是来看我的师父的,哪里会有危险。”卫青说完就沿着山坡小道走了上去,路两旁五颜六色的花朵散发着阵阵芳香,沁人心脾,仿佛进入到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卫青轻喊一声道:“师父,师父,徒儿来看你了。”
琴声戛然而止,紧接着一阵咳嗽声道:“咳咳,是仲卿吗?(仲卿是卫青的字)”
“正是。”卫青边说边推开茅草屋的门,只见师父张佳扬屈膝而坐在琴前,面露喜悦,紫霞侍奉在一旁,一脸的微笑。
张佳扬道:“恭喜将军首战告捷,旗开得胜。”
“师父是在挖苦徒儿吗,要不是师父指点迷津,徒儿怎能会有今天的小胜,”卫青话锋一转道,“正在徒儿需要向您请教之时,你却躲到这里享清闲,真的是要让徒儿受苦吗?”
紫霞道:“仲卿请一旁坐吧。”
卫青顺势屈膝坐下,紫霞倒上茶水,卫青低头颔首对师母表示感谢。
“知道仲卿会来,师父在这里等候多时了,”张佳扬抿了一口茶水接着道,“师父离开长安城是迫不得已,以后你会理解的,至于仲卿以后的出征,尽管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办,战果将更加辉煌。”
“师父这是在安慰徒儿吗,常言道,战争胜败乃兵家常事,青既然已经进入到这战争的序列,打败仗也应该是在所难免的。”
“哈哈哈,师父不虚言也,希望仲卿以后能够忘记胜败,全身心投入到战争之中,为大汉的崛起承担起自己的使命。”
“师父言过了,徒儿最初到达长安寻找母亲,就是要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如今阴差阳错的成为当今皇上身边的宠儿,一定不会辜负皇上的期盼,但是要让徒儿无一败绩,恐怕是比登天还难呀。”
“仲卿所言也对,相信师父,只要仲卿能够牢记不辜负皇上的期盼,定然是战战皆胜。”
“借师父吉言,徒儿今天前来希望得到师父一些忠告,让徒儿不至于走弯路和死路。”
“既然这样,师父就增仲卿一句,”张佳扬说道这里略思片刻道,“对朝内事务要兢兢业业,以皇上为核心,以臣民为基础,对战争要牢记战术大于武功,硬拼必将受苦,对当今皇上要一颗忠心,敬而远之而按旨行事。”
卫青品味良久道:“多谢师父赠言,卫青牢记在胸。”
“师父教徒弟,是应该的,希望能够对徒儿有用,”张佳扬接着对紫霞道,“夫人去准备些餐食,仲卿长途而来,一定累着了。”
“师母不用麻烦了,徒儿带的有好酒好菜,马上取过来与师父师母一起享用,外边还有外甥霍去病带着它的几个玩伴,一会让他们在外边原地待命用餐。”
张佳扬一听霍去病的名字,马上来了精神道:“哦,既然如此,你我应该去外边潭边和孩子们共饮。”
“难得师父有此雅兴,那就请吧。”
说完三人走出茅草屋,清风吹来,心旷神怡,霍去病等人站在山坡下仰望,三人一步步走下了山坡,霍去病和几个玩伴一起施礼齐声喊道:“师爷好!”
“呵呵呵,去病,老夫终于看到传说中的去病了。”
霍去病一脸的不解道:“难道江湖上还有我的传说,不会呀,我还是一个孩子,师爷一定是老糊涂了。”
卫青一脸的不悦道:“去病,站到旁边去,怎能对师爷如此无礼。”
“哈哈哈,没关系,老夫忘了,现在去病还是个孩子,以后你会理解的,来吧,把食物摆上。”
卫青就让霍去病几个小孩子一起把马匹上的干粮拿出,但面对如此多的人略显的不足,霍去病是聪明的孩子,马上有了主意道:“舅舅,我们支起火堆,把这只老虎烤着吃好了,我还没有吃过老虎肉呢。”
“对了,好主意,那就动手吧。”几个孩子就忙开了。
卫青接着向张佳扬说了这只老虎的来由,张佳扬不由的赞叹道:“去病果然有战神气质,大汉因为他的存在而辉煌。”
卫青疑惑道:“师父的意思是?”
“去病的战绩可以与仲卿平分秋色,以后你会明白的。”
一堆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热闹异常,给这幽静的山谷增添了几多故事和传奇。
在日头逐渐偏西之时,卫青等人告别,走时还不免告诉师父和师母注意照顾好身体,以后会抽空时常过来看望。
卫青和霍去病等人顺利走出终南山,进入长安城时天色还很亮,这时长安城的大街还是熙熙攘攘热闹异常,他们骑着马径直向前走,突然在道路正中央围了很多人,一个个仿佛在看热闹一样,卫青对霍去病道:“去病,你去看一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诺。”霍去病说完就挤进了人群,不大一会工夫,从人群中带出一个穿着破履烂衫的人。
此人一看到卫青就跪倒在马前道:“原来是关内侯,小的有礼了。”
卫青下马仔细一看,认识此人,这人就是两年前拜见过自己的主父偃,自称精通《周易》、《春秋》和百家之言,自己向皇上进行了多次推荐,但都没有下文,今天在这里偶遇,没想到已经如此落魄,卫青就将主父偃扶起道:“你怎么在这里聚众闹事?”
“侯爷冤枉小的了,小的在这里传道授业解惑,这些百姓都在听小的讲道呢。”
“哦,果真如此。”
“侯爷,此人满腹经纶,希望能向皇上推荐,施展一下他的才气。”这时有站在旁边看热闹的百姓说话道。
卫青道:“仲卿这几年一直向陛下推荐,希望天下有才之人都能为皇上所用。”
主父偃道:“侯爷,这次在大街偶遇,说明我们有缘分,小的早已写好了一份上书,希望侯爷能够将之呈给皇上。”
“好的,拿来给我,这事不难。”
“多谢侯爷,希望能够得到皇上的召见,如若不然,小的就离开长安去他方看看有没有活路。”
卫青安慰他道:“相信有志者必有收获,就等着好消息吧。”
“谢了。”主父偃说完就挥了挥手,迈开大步头也不回的向远方走去。
卫青唉了一声将板牍踹到袖袋,骑上马沿大街向建章营疾驰。
第227章。再袭龙城()
在大汉的边关雁门郡,凤卷着沙尘和杂草漫天飞舞,空气中弥漫着荒凉的死寂,城头彩旗呼啦啦的作响,时不时的有三三两两的岗哨从城楼上巡逻走过,方有一丝生命的气息,几匹快马飞速到达了城楼下,被紧闭的城门阻挡在城外,只见城楼兵士高声喊道:“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卫青将军特使,前来拜见郡守大人。”原来卫青先派出了张次公和几个兵士快马提前来到了雁门郡。
城楼上的两个哨兵惊奇的相视一看道:“请出示腰牌。”
只见张次公拿出腰牌在空中晃了晃。
“稍等片刻。”两个哨兵说完就噔噔噔的走下城楼,城门上面的一个小窗门打开探出一只手道,“将腰牌拿来我看。”
张次公递上腰牌,片刻之后,城门吱呀呀的缓慢打开,张次公几个人拍马走了进去,哨兵说道:“几位官爷一路辛苦,请到西大街郡衙拜见我们郡守吧。”
“多谢两位爷指点。”张次公接过腰牌带领几个兵士拍马向郡衙走去,路两旁残破的危房,烧焦的痕迹证明了这里曾经被匈奴烧杀掠夺的场景。
没多久工夫就到达了郡衙,郡守一听是卫青将军派来的特使,立刻出门迎接道:“原来是卫将军派来的特使,里边请。”
“多谢郡守。”
张次公和郡守坐定问道:“最近雁门边关匈奴人出没还频繁吗?”
“甚是猖獗呀,雁门兵士这段时间经常受到小股匈奴人马的偷袭,死伤更是家常便饭,鉴于这边兵力不足,只有严防死守才换来片刻的安宁呀,听说皇上已派卫将军前来反击匈奴了,是不是会从这边过呀。”
“郡守辛苦了,卫将军率领大军稍后就到,这次一定要替死难的边关将士报仇雪恨。”
“这太好了,让匈奴野蛮人知道一下我大汉也并非软弱可欺,不过我大汉边关将士死伤无数,卫将军也只是偷袭过一次匈奴,不知道能否打的过匈奴强匪。”
“郡守多虑了,将军既然能胜一次,就能胜两次和多次,希望郡守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次卫将军派我提前到来是有要事拜托郡守。”
“请讲,只要是为赢得战争,我做马前卒都行呀。”郡守听到张次公的不满后不好意思道。
“将军让郡守准备五百套匈奴人的服装装备和仪仗旗,不知道可有难度。”
“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