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帝系统- 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终,历经此战后,汉国可战之士,黑狮铁骑一千二百人,梧桐步卒一千一百人,甘宁所部一卫变成四百人,八旗兵剩七千三百人,合计一万人。

    其中核心兵力有两千七百人,附属兵力七千三百人,附属兵力中,被彻底洗脑的有两千三百人。其他的,还要利用福寿膏吊着,但依旧属于要快速消耗掉的那部分,毕竟距离鸭片成熟还要几个月,这部分人数太多,难免会暴动之嫌。

    当然,本次战斗,杀敌六千余,俘虏则高达八千余,其中一千余是自愿成为俘虏的,甚至因为绳子不够,自己用衣服将自己手捆起来,跟着回来的。

    这部分,张辽打算将他们送到辽东郡,直接进入审核阶段,在确认后自动成为汉家儿郎,这一部分人,日后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旗帜,告诉所有人,跟着汉国有肉吃。

    而他们的家人,汉国也会想办法弄回来,不过目前正在交战,难度很大,而且要慎重,以免给燕国口实。

    旋即,张辽安排了巡逻,以及设置了密码,天色已经蒙蒙亮,众人厮杀一夜,这才昏昏的睡过去,直到中午才被唤醒。在他们熟睡之中,各项物资有条不紊的运输,战报以及那一千人分别送往各地。

    待张辽醒来,巡视了一下营寨,听了会汇报,对目前情况有个了解,开始陆续下达命令,并着急甘宁等人,开始商讨下一步计划,要在燕国没有彻底反应过来之前,彻底掌握右北平郡,这样他们可选择的余地就大了很多。

    与此同时的山海营寨,诸夏看着手中四张纸陷入沉思。

    慈不掌兵。

    诸夏很钦佩军人,无论说多少次都不厌烦,用自己的血肉保家卫国。

    说句不客气的话,没有军人,张辽等人算得了什么?

    这就是军人。

    诸夏的感叹只是一时,将最上面的一张纸,也就是张辽战报移开,他在乎的是整个幽州的得失,一个土垠县就想让他喜怒言行于色,太小看他了。

    第二张纸,是关于那一千多个人的,诸夏不怎么在意,这些人本就是他拉拢的那大部分人中的一小撮,自然不无不可,诸夏也欢迎这些人成为汉家子民,毕竟,可都是青壮啊!

    第三张纸,是关于曹寒的。

    第四张纸,是一张记录本次战斗战功前五十人。

    诸夏扫了眼,前几名都被熟人霸占,唯有一个曹寒紧跟着他们,毕竟作为一军统帅,他们是直接分成属下战功的,而这个曹寒却能够以营正之位紧跟着张辽等人,让诸夏微微诧异。

    诸夏扭头,将第三张纸重新取回,开始逐字逐行的阅读。

    看完后,诸夏陷入沉思。

    按道理,这种天才,代表着汉国新一辈的崛起,太早冒头却是不怎么好,而且很容易引起他人对曹寒的猜忌、孤立,而且按照他这种升官速度,还只比他大一岁,如果现在封早了,以后会没东西封。

    诸夏想了想,并没有着急立刻下决定,而是决定见一见这个天才。

    这个比他大一岁的天才!

250、重视人才(1/2)() 
250

    第一更!加班+吃饭,耽误了时间,第二更五点前必出。

    历史上,多个王朝的经历都在告诉诸夏,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最大的难处就是人才青黄不接,新的利益阶层建立,垄断了帝国上下升迁渠道,占据了各种重要之位。

    一句话概括,就是机会没有战乱时多了,没了机会,再有才能也只能蹉跎一生,又或者原本有机会成为一块宝玉,却没有雕琢的机会。

    我华夏大地,地广物博,人杰地灵,人才更是层出不穷,绝非什么没有人才,高手在人间,这句话足以表明这个事实!

    诸如三国时期的三国,前期各种王佐、鬼才、神算等多智近妖的谋臣,各种刚烈、悍勇、忠义的武力超群的武将,各种领兵奇才,治政能臣。

    最后呢?

    真的是没有人才了吗?

    那么之前的那些人才哪来的?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无非时势随着英雄而去,英雄们凭借着赫赫战功,成为新的阶层,把持机会,尤其是古代那种大环境下,自然难有冒头的机会。

    汉高祖刘邦,怎么就那么巧合的在一个县城下,带出那么多的名臣猛将?更是还有吕雉这种女人,全都让刘邦碰见了?

    那以前怎么就没有冒头?

    这也印证了这一点!

    我大华夏人杰地灵,绝非没有人才,只不过不得时势二字罢了!

    前世,有一些人说他怀才不遇,一部分人认为,你若真有才能,人家自然会来请你。所以,部分人对那自称怀才不遇者嗤之以鼻。

    一部分人,是真的没有才能,自以为是,但确实有一部分人是真正的时运不济,没有时势助他,没有机会冒头,这个过程,或许是一辈子,也或许是几天的功夫。

    以史为镜!

    诸夏自知,虽然在他16岁生日时,得到了那种生日礼物,可以让他活的比较久,但张辽等人依旧会老去,下一代的培养已经列入他的计划之中。

    教育方面,诸夏实际上心里很没底,召唤出来的教师虽然可以教书,但毕竟人手紧张,不能因材施学,每一个学生,他的大脑发育时间是有落差的,但大体在五六岁,所以,哪怕那些孩子很努力、很珍惜的去学了,但他大脑尚未发育,各能力比不上,自然也就无法理解。

    但教师们人手很紧张,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给他们集体补习,或者让他们留级,重学一年,但这是懒政!

    诸夏也没办法,他不可能为了一小撮人,放弃大部分人,虽然会伤他们的自尊心,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相比成绩,诸夏更看重德育方面的教育,首先是必须要说标准语,不能骂人,不能打人,要懂礼貌,不得随便乱扔垃圾,以及交通规则,这些道德,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

    当然,这是对内的。

    对外,诸夏对他们灌输和他一致的思想:

    这个世界上,必然会有被剥削的一个阶层,被欺压的一个阶层,被奴役的一个阶层,那么,如果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家人被剥削、被欺压,被奴役,甚至不希望自己、所有汉家子民被奴役,那么只能去剥削异族,欺压异族,奴役异族。

    其次就是体育。

    如果诸夏召唤出华佗,倒是可以用五禽戏作为广播体操,目前没有那个条件,所以,只能选择广播体操,而体育课,则改为教习锻炼身体各项素质,以及木棍对抗、骑木马、游泳、射箭,以及部分医术。

    每天早上6点到学校,上午是静课,中午休息一个小时,下午是动课,动课12点开始,三点结束,开始兴趣活动,每月初到先生初报备自己的兴趣,以及阶段性目标,兴趣课到6点结束,期间可以去社团,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每星期汇报一次兴趣目标有没有达成。

    当然,由于人手不足的缘故,很大程度都要依靠自己的自觉程度。

    不过有此可见,诸夏对人才的培养的重视,一个国家想要长久,就必须要重视教育,争夺天下不仅仅是这一代的事情,更是百世,千世之事。

    就算最终汉国灭亡,他所教出来学生涌入各国,以及汉国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人的涌入,也必然会给后世带来深刻的影响,他或许会死,但是他的思想永存。

    诸夏召见曹寒的消息,随船送往土垠县,苏紘等人纷纷对曹寒投以羡慕以及慎重的目光,苏紘以其长官的身份再三嘱咐一些注意事项,说的曹寒直直露出不耐之色,这才送他上了船只。

    而曹寒心中很是激动,心中更是忐忑,以往灵活的头脑此刻一片空白,紧张的手足无措,他虽然早有预料,但万万没有想到诸夏会亲自召见他,也不止诸夏是否真的和他猜测的那般。

    到了山海大营,随行士卒亮出令牌,上面却雕着一只苍鹰,那苍鹰全身漆黑一片,目光锐利,棱角分明,全身上下通体都透着一股凌厉杀伐之气。

    曹寒瞥见,吐了吐舌头,心里更紧张了,这分明是苍鹰殿的人,想必此刻他的情报已经一览无余的放在诸夏的案头上,任其浏览。

    有苍鹰殿令牌开路,一路上畅通无阻的通过三道门营,在第四道上,曹寒由另外一支军队带领,又通过了两营,在最终停在最后一道门前,一名面容坚毅,神色平淡的将领站在他身前,语气不含丝毫波动的说道:

    “在下郝昭,乃君上帐前护卫,乃汉威卫卫正,君上此刻正锻炼剑术,不如请曹营正先行沐浴更衣,想必君上也锻炼结束了。”

    曹寒一听,立刻就知道这是委婉的让他卸下武器和甲胄,当即顺从的跟着郝昭前去。

    半个时辰后,曹寒终于见到了一直素未蒙面的汉国国君,他宣誓效忠的对象,而此刻诸夏身侧还有一个青年,正看着他。

    诸夏也看到了曹寒,忽然说了一句:“几几年来的?”

    “嗯?”正欲行礼的曹寒一怔,有些不解道:“君上,末将方才才进来的。”

    诸夏盯着曹寒许久,眸子里暗藏的杀意消去,微微吐了一口气,轻笑着道:“孤自言自语罢了,不必多礼,请起。”消去了心中的微不可觉的怀疑,诸夏恢复了正常。

251、召唤名将(2/2)() 
251

    冤啊!!!我昨晚三点钟写好了,上传写作助手,结果太困太困了,忘了再点一下发布,今天上班准备看一下错别字,吓尿我了!!!我不要剁雕,放开我!我不要剁雕!不!(79)

    “这位是骆卿,参谋部的。”诸夏指着骆谨介绍着。

    “见过骆参谋。”曹寒拱手行礼。

    “曹营正年纪轻轻立下如此战功,前途无量呀,日后说不得,还要请曹营正多多担待呢!”骆谨微笑着说道,旋即看了眼诸夏,恭敬地向着诸夏行礼道:“君上,微臣先行告退。”

    曹寒一听这话,心中顿时有底,骆谨这等君上身侧近臣,说出此话,八成是诸夏表过态了。

    “嗯,你去吧,我和他聊一会。”诸夏微微点头。

    骆谨告退后,诸夏看着曹寒,沉吟片刻,久久不语。

    曹寒冷汗刷地一下子冒出来了,低着头,任由汗水低落柔软的地摊上。

    “你的那番言论,孤听说了。你觉得,如果孤升了你的职位,那么原有的三位卫正,孤要如何处理?将其中一卫正贬为营正?”诸夏斜歪着脑袋,看着曹寒的表情。

    曹寒一下子愣住了,是啊,他升职了,原本的卫正该怎么处理?

    曹寒很认真的想了想,说道:“不错,降级,既然无法立功,那就让能立功的上,这才能激发他们的尚战之心。”

    “按照你的办法,那些将士,历经数次厮杀,结果还没做热就要被换下来吗?所有士卒久而久之,自然会不再听令,因为指不定什么时候,他会再次成为卫正。

    诸夏所说,只是曹寒所说的制度其中几个缺点,那种制度只是符合了曹寒自己的利益,却没有想到其他人的死活。直到这里,诸夏才彻底放下心,曹寒的眼光,依旧局限于这个世界。

    曹寒一听,无奈摊手道:“君上,您直说吧!难不成还是让末将当营正?”

    “当然不会,孤自然不会让你继续当营正,因为那太屈才了!至于所谓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呵呵,只不过是一些腐朽制度,不愿放弃自己利益、权利的托辞。

    汉国,孤说了算,不仅要升你的官,还要鼓励,让你当都指挥使,孤还要散播出去,鼓励你这样的年轻俊彦出头,展现自己的才能,多多立功,孤便让他登高位。”

    诸夏一番话,说得是神采飞扬,意气风发,他的国家,绝不能如此腐朽下去,这个世界是年轻人的,他们不断更替着汉国的血液,使汉国保持年轻强劲,而不是一帮只知道争权夺利的老头国家。

    要不断的给出机会,让新一代有锻炼、展现自己的机会,诸夏相信,汉燕之战,极是决定两国命运之战,但依旧是一大批新人才抓住机会展现自己,犹如过江之鲫一样踊跃于汉国舞台上。

    一番话,说得曹寒热血沸腾,果然,自己没有看错,只有这样的君王才能值得他地效忠,只有这样的君王,才能让他死心塌地的追随!

    “君上英明神武!曹寒愿为君上赴汤蹈火,死而无怨!”曹寒神色激动的跪拜于地,激动得眼泪落下。

    他虽然早慧,但一路以来太过艰辛,更卒营长官苦口婆心的说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几次三番的打压他,说是为了他好,直到长官压不住了,正好诸夏需要无衣弓骑,他立刻抓住机会,离开更卒营。

    之前他立功了,苏紘亦是认同所谓的风秀于林之说,这让曹寒满腹的怨念,和心寒,就因为他年轻,担心他年轻气盛,就要枉顾他的功劳?这是何道理?

    “那你之前认为,孤不英明神武?”诸夏玩笑似的说了一句,旋即面色一正,很是严肃的说道:“军职可以给你升,但是你要知道,你的长官以及苏紘他们,并非打压你,而是担心你骤得高位,忘乎所以,变得狂妄自大。”

    甘罗九岁拜相,结果没多久就死了,无他,骤得高位,忘乎所以,心态有些失衡。而中年人或多或少有些经历,成熟稳重一些,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诸夏虽然给他升了军职,但如果曹寒骤得高位,心态失衡,诸夏也只能将他调回身边,跟着他修身养性一段时间再说,什么时候性子稳定了,再派出去。

    “君上请放心,末将心态一直都很平稳。”曹寒自信满满。

    “那就好。汉燕之战如果顺利,孤会改革军职,扩充兵力,所以目前你先当着营正,毕竟也没有什么兵力给你,你看可好?你呢,也多多立功,好吗?”诸夏很温和说道。

    “诺!”

    曹寒下去吃饭,诸夏想着脑海里的构思。

    郝昭留在他身边,太过屈才。

    将士们立功后该如何处置。

    这些都需要他来决断。

    军制改革是必须的,用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