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窃汉-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厅内已聚了很多人,有的狄风认识,有的不认识,一个个分列两旁,瞧着坐在桌案后面的项梁。但见项梁阴沉着脸,环视着众人,半天都没有说话。看看人来召集得差不多了,这才站起身,朝众人说道:“昨晚吴氏被杀,究竟是你们谁干的?”

    众人先是一惊,继而把头都低下,做思考状。狄风知道,项梁所说的吴氏,就是那个陪她睡觉的寡妇。

    见谁都不言声,项梁一拍桌案道:“如此胆大狂徒,竟敢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杀人,真是十恶不赦。想我平日待大伙不薄,谁能出面查明此事?”

    “二哥,追查凶手之事就交给我吧,不出三日,我便把那个胆大妄为之徒揪到你面前。”

    狄风抬头去看说话之人,正是项伯,忍不住想笑,心说这个项伯,什么事情都想跟着搀和一下,这回有本事你就查吧,看看你能查到谁的身上。

    项梁看一眼项伯,又看一眼众人,之后说道:“常言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正用你们之际,如何只有项伯一人肯去办这事?你们为何都不说话,都哑巴了不成?”

    “叔父,你无需派人去查了,为我们的大业计,是我斩杀了吴氏。”

    众人循声望去,见说话的人是项羽,一时把头又都低了下去。再看项羽,大步走到项梁的桌案前,接着又说道:“现在天下已乱,陈胜吴广义军正势如破竹,攻城掠地,且听闻已攻入陈县,被部下推举为王,国号张楚。可叔父你却依然居于吴中,不思攻城掠地,那么我们何时才能划地为王?我要不斩杀吴氏,一旦人心换撒,难道我们还要继续逃亡不成?”

    “你……你……”项梁被项羽问的一阵脸青,一阵白,半天只吐出两个“你”字。

    项羽见项梁生气地指着自己,也有些愤了,大声说道:“此前你教我读书,又习兵法,为何却不明白总给女人泡在一起会消磨意志的道理?吴氏我不杀之,也许明日掉脑袋的就是我们,还有我们这些弟兄!”

    众人多纷纷点头,都颇为赞同项羽。项梁见众意难犯,况听项羽刚才所言,陈胜已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倘若陈胜做大,灭亡了暴秦,那么自己这个吴中之地,早晚也得归陈胜所有,不觉陷人了沉思。

    “张楚?楚?为什么陈胜称王,不单用一个‘楚’字呢?”项梁搞不明白,向陈胜这种布衣之人,起义还没有两个月,竟然也敢称王,并且还跟楚国的“楚”沾上了关系。那么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呢?看来籍儿所言很有道理,不可不听,为了一个女人,也太有所不值这样荒废霸业。如果陈胜夺得了天下,当然绝对不会允许项梁在吴中的存在,必要除之而后快!既然现今他还没做大做强,我不如在江南一带招募士兵,扩充军队,占领地盘,到那时不但可以与暴秦抗衡,也可与陈胜抗衡。

    这样想过,项梁就如同做了一个恶梦,忽然醒来,对众人说道:“籍儿所言不错,我险些误了大事!”随即,项梁吩咐狄风、项羽、龙且、殷通几个人留下,让其他人都散了。

    其他人离去之后,项梁让这几个留下的人进了内堂,等都坐下后,开口问道:“陈胜乃是一个布衣,缘何称王建国却冠‘张楚’之名?他是想恢复先楚基业还是另有所图,最后暴秦而代之?”

    对于这个问题,狄风不用细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不等其他人搭话,就首先说道:“项公,陈胜吴广举义旗是已逝诈以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号召天下人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的。只所以将国号冠为‘张楚’而不称‘楚’,主要是怕故楚的名门望在心中讨厌于他,不能获得楚人的支持。”

    “既如此,也就是说陈胜称王,他是对楚地的贵族有顾忌的了?”项梁问道。

    “不仅如此,吴广还假以项燕之名自冠之,目的就是看中项燕之名具有绝对的号召力。而所谓的‘张楚’,其意表明就是要扩张楚国的威势,因此出于这种形势的考虑,陈胜才将国号定为‘张楚’。依陈胜之见,这样一来楚忘之后的贵族也自会甘愿地帮助他,听从他的号令。”

    狄风说完此话,令项梁颇感意外,心想我是项燕之子,吴广竟然自称项燕,不可不仅仅是冒名顶替的问题了,他这岂不是在当我爹吗?真乃气煞我也!

    刚才这番话,狄风是有意说的,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只不过狄风想由此来激发一下项梁的斗志,不要再躺在温柔乡里做着复楚的美梦。此时一看项梁的脸色,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一定效果,便把话打住。

    可项梁的话却没有打住,且对狄风从史书上得来的这些事情深信不疑,接着问道:“狄谋士,你如何得知这些?因何不早说?”

    “项公现是一郡之主,非同他日,狄风自然不敢打扰项公的清静,故此没敢将这些说与项公。”

    “狄谋士,本公的确险些误了大事,今后如有所知,但说无妨,我绝不会怪你!”

    狄风要的就是项梁这句话,同时也想加深项梁对他的印象,以便日后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学。

    项羽眼见狄风与项梁说话他插不上嘴,有些发急,这时趁机插话道:“叔父,我等起兵已有多日,却仅得吴中之地,陈胜既能向外扩张称王,为何我们不能?只要叔父吩咐,我甘愿做前锋,拿下九江、淮南、广陵等地。”

    “项将军所言极是,如此立即战领这些地方,比为陈胜所占。”狄风附和道。

    狄风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史书记载,此时陈胜已分兵多路,吴广率义军主力去西击荥阳,想取道函谷关直捣秦都咸阳。而又以武臣、邓宗、周市、召平等人为将军,分别北攻赵地,南攻取九江、淮南,继而进攻广陵。那么等这些地方都成了张楚政权的管辖范围,自己在项梁和项羽的手下,可就真的没有用武之地了!

    但是,项梁虽然赞同向外扩张地盘,可他做事却有些磨叽,认为要想出兵,必须要再多招募士兵,还把粮草筹备充分,不能打无准备之仗。结果这样一来,便耽搁了许多时日,等要发兵攻取广陵时,却听闻陈胜手下的召平已率兵进攻广陵,令项氏军团失去了攻取广陵的机会。当时项梁的态度是:暂时按兵不动,如果召平率张楚大军拿不下广陵,他再发兵前去攻打。

    当狄风得知项梁这个想法,真想骂人,心想军阀怎么都会这样座山观虎斗,见死不救这个德性呢?

第十九章 意外收获() 
项梁虽然按兵不动要看热闹,但狄风可没有闲着,想自己既然已成谋士,那就要做出个样子来,即使不为项梁着想,也要为自己的生命着想。何况在这样已变成乱世的秦末,什么可能都会出现。

    当然作为谋士,首先就主要做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个也正是狄风的长项。但长项归长项,紧靠从书本上得来的那些信息,万一历史开个玩笑怎么办?到时候岂不得不偿失!这样想着,狄风便明白自己接下来要干什么了。

    “项兄,在忙什么呢?”狄风来到项羽的房间,他认为既然项梁按兵不动,那么跟自己年龄相仿的项羽,定会有急于扩大地盘的野心。

    “我能干什么,叔父如今还让我读这些烂书,真是烦死我了!”项羽朝一堆竹简狠狠踢了一脚。

    “竹简!”狄风显得很惊讶,“此前我怎么没有见过呢?”

    “这是昨日让几个兵士从旧宅搬运来的。”

    狄风“哦”了一声,便弯下腰拿起一捆竹简打开来看。只见竹简上面的文字其形偏长,匀圆齐整,字体优美,如同青春少女扭动着腰肢,在一个个被绳穿起来的竹片上翩翩起舞。狄风看了半天,却对这些文字几乎都不认识。可看字的笔势和形态,狄风便猜出这可能就是小篆。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深感此前诸侯长期地域割据,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书写形式很不一致,甚至一字多形的现象达二十多种写法,这将给秦国统一之后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不便。因此,秦国在统一货币、车轨和度量衡制度的同时,秦始皇又下令推行“书同行”政策,并命令由宰相李斯负责,故而李斯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其他诸侯国的异体字,而创制出统一文字秦篆,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这种书体更趋简化,线条圆匀,字呈竖势。是我国汉字的一大进步,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为后来楷、隶、行、草诸书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狄风之所以知道竹简上的文字是小篆,这完全归功于他在两千多年后喜欢读书之故,并且曾经为了弄清李斯所创的小篆是什么样子,还曾在电脑上百度过。

    但此时狄风深深感到遗憾的是,他虽知这是小篆,却对这些文字不是很熟悉,只有个别简单的文字,结合笔画与两千多年后的汉字去对应,这才识得几个出来,可也仅限于像“孙、吴、子、下、红、而、人、八、得、穿、云”等汉字,而且有的还要借助繁体字去猜想。剩下的,也就只有那些小篆认识狄风,狄风却不认识它们了!

    项羽见狄风手拿竹简看得好像有些痴迷,便对狄风说道:“你要是喜欢看,这些书就都送给你了。”

    “什么?都送给我?”狄风一时没有明白过来。

    “这些烂书都烦透我了,你拿去也省得我再看了。”

    狄风当时心想,这些竹简若是放在两千多年后自己可就发达了,也无需因工作不好找,去考什么公务员了!只要拿上一捆去到电视台的鉴宝节目,肯定令那些负责鉴宝的专家都会眼前一亮,不敢说自己递上去的东西是赝品或者仿制品!

    然而狄风刚高兴半截,他就清醒过来,明白自己如今身在秦末,这些竹简只能做学习之用,根本就不值钱。

    “项兄,那就多谢了!”狄风对项羽表示感激。

    “你我既然是兄弟,何须这么客套!”总算把这些烦人的竹简易主,项羽感觉心里一阵轻松。

    狄风让几位兵士把一捆捆竹简,从项羽这里又搬到他所居住的房间,激动的心情几日都没有淡去。在这几日里,他几乎将自己埋在了竹简之中,翻看完这捆,便去翻看那捆,最后有几捆被他视若如珍宝一样,不忍放手。

    狄风舍不得放手的几捆竹简,是一部《孙子》,忍不住在屋中独自手捧一捆竹简读出声来:“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阅读完《孙子》始计篇,狄风真感谢他在两千多年后,曾对此书是那么熟悉,几乎达到背诵如流的程度,现在这部《孙子》虽说是由小篆书写在竹简上面,可根据以往的熟知,读起来也颇感不难,同时对于这种小篆体文字,差不多又认识了许多。

    “收获,这真是一个意外收获!”狄风的心情再一次激动了。

    “狄兄弟,你有了什么意外收获,可否让我也来分享分享?”

    狄风回头去看,不知何时原会稽郡郡守现负责粮草筹备的殷通已走进屋里来,并正用探寻的目光看着狄风,脸上还挂着一抹微笑。

第二十章 有客来访() 
自从殷通把郡守让给项梁保住性命后,殷通时常跟狄风往来。他感觉项梁和项羽虽然也算有文化,但说话办事都是武人那一套,不像狄风对人态度和蔼,好接触,好攀谈。今天在郡署内堂,他见项梁依然按兵不动,心里也替项梁有些着急,觉得如果再这样等下去,根本就不是办法,既然响应起义,就应该出兵助陈胜一臂之力,打击秦军,即使不如此,也要派人前去与陈胜联络一下,以免陈胜不知吴中已经响应起义,派义军来攻,到时弄不好,也许义军与义军都会发生火并。

    可殷通也清楚他现在的处境,他已不是原来的郡守,况项梁现在越来越自负,也根本不将他这位前郡守放在眼里,倘若还把自己当郡守,给项梁提建议,定会引起项梁的反感,说不定什么时候找一个借口,把他杀了。

    殷通不是怕死之人,他所担心的是一家老小,万一项梁找借口把他咔嚓了,那么一家老小肯定也得被项梁剁了,来一个斩草除根。多年与项梁交往,他已经摸透了项梁的脾气,别的不敢说,在杀人问题上,项梁从来都不手软。这天晚上,由于殷通感到内心有些烦闷,因此这才来找狄风,想跟狄风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以解心中之烦。

    此时狄风见殷通到来,便把手中的竹简展给殷通说道:“殷公,今天在项将军那里得此兵书,对我来说难道不是意外收获吗?”

    殷通朝竹简望一眼,微微一笑道:“我当是什么好东西呢,原来是《孙子》啊!看来狄兄弟是少见多怪了,像这样的兵书,我也曾撰抄过几部,不足为奇,不足为奇!”

    “难道殷公也喜读兵书?”

    “狄兄弟你真会说笑话,我曾为一郡之首,若不知兵,如何负责管理东南这片吴越旧地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