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真人秀之血战甲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地真人秀之血战甲午-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的徐邦道快六十岁了,华夏人有言“人生六十古来稀”,他可称得上是老将了。他平过发匪,被清廷赐号冠勇巴图鲁,他还剿过捻军。比起连顺他算是知兵之人,这金州城据城固守只有死路一天。

    金州城城墙固然坚固厚实,城头还有一十三们大炮。但是徐邦道的拱卫军只有一千八百余人,加上连顺手下那五百名不堪大用的旗兵,拢共也就两千三百人。这金州城长七百米,宽六百米,这么点人如何守得住四面城墙啊?日军有两万余人,把金州城一围,部队四面展开来,清军就要在没一面城墙上面对自己十倍以上的日军。这如何可能守得住?

    只有把防线移到距离金州城外的石门子,占据有利地形,让日军在狭长地带展不开队伍。清军守军单位时间内只需和自己人数对等的日军交战,这才有拖下去的希望。

    然而,徐邦道的战术水平还是停留在平定太平天国时期那个水平,这场战斗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失败是注定的。

    只是,历史已经被某种外力给撬动了,麻三的口讯会改变石门子阻击战失败的轨迹吗?

第二十一章 勇将徐邦道() 
金州城外,一坐临河而立的小山岗上,直隶正定镇总兵徐邦道双手持刀而立。他注视着山下一只五十人的马队朝着北面疾驰而去。马队里有跟随他转战华夏南北多年的老人,此番出击任务是诱敌深入。

    徐邦道此次选择在金州城外四公里的石门子修筑外围阵地,实在是无奈之举。金州副都统连顺强烈要求他合兵据城防御,言称金州城城高墙固,城头还有十三门大炮,必可予倭夷痛击。

    只是徐邦道明白,困守金州城毫无胜算,两人合兵一处亦凑不足三千人马。这金州城长达近六里四面城墙,如何禁得起日军两万人的围攻。至于连顺说的城头上的一十三门大炮,更是个笑话。那些炮多数还是道光年间铸的铁炮,笨重不堪不说,发射的圆形实心弹威力有限,想依仗这些大炮守城,也就是连顺这不知兵的旗人才会闹这样的笑话。

    看着马队绝尘而去,徐邦道不禁黯然。马队里有好些跟随他多年的老兵,此战之后不知又有几人可相见。

    起风了,徐邦道轻轻咳了几声,多年戎马他的身体也大不如前,夜里身上的旧伤常常隐隐作痛。亲兵拿来披风,想给他披上,他摆手给制止了。

    前几日,一封夫人给他的家书,一再叮嘱他保重身体,切不可上阵浪战。徐邦道不知道百年后,就是这封妻子挂心丈夫的家书成了华夏喷子们诟病他胆怯避战的罪证。枉然不顾他石门子血战,退守金州城,再到土城子击溃来敌,最后协守旅顺,直至惨烈巷战的事实。就凭一封现代看来是“秀恩爱”的家书,把他喷得体无完肤。

    事实上,从旅顺陷落后,徐邦道一直退到了辽河下游的牛庄,田庄台仍在和日军作战,直至《马关条约》签订。清廷为甩锅,以封国人之口,革了大批武将的职,徐邦道就是其中一个。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后的徐邦道,悲愤交加病逝于军营中,清廷这次诏服原官。

    此时徐邦道担心的时候手下的这批新兵,拼凑仅三个月时间,手上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新式的武器装备不足,就拿抬枪、大刀、长矛来凑。

    对此徐邦道只有采取诱敌深入,给予其雷霆一击先拔头筹而振奋士气这一办法了。新兵疏于操练,假如士气再低落,那就是只有败溃一途了。

    徐邦道所站的小山叫台山,明朝时这里曾筑有瞭望台以防倭,故此得名台山。而他对面的那座小山叫狍子山。台山和狍子山遥相呼应,犹如门户般卡在了通往金州城的道路上,故而此地叫石门子。

    石门子已经是这附近最利于阻击日军的地方了,可是石门子离金州城有四公里远,不利于后勤补给。最致命的是假如绕道复州大道的日军赶来合围,此处将为绝地。

    摆阵于石门子,徐邦道早有以身报效清廷之心。只愿能利用此地之险峻,拖延日军进击之时日,为金州和旅顺的防御赢取时间。只是朝堂上帝党和后党仍明争暗斗,旅顺诸将仍相互扯皮,拖下去又能怎么样,他心里也没有底。

    金州大道上,日军乃木希典少将正催促一直一千人的日军部队出发,追击一直前来侦查骚扰的清军骑兵。

    事实上,乃木希典早在两天前,也就11月3日天长节当日就由花园口日军登陆点出发了,他们沿着貔子窝一线朝金州城进发。

    只是另一队日军,绕道复州,清军早已撤退,并驱赶了沿途的百姓,填塞水井。这一路的日军的后勤非常吃紧,占用了大量的骡马。

    复州大道上的日军占用大量资源,让乃木希典的突击计划不得不延缓,以待后勤的跟进。而他也不敢发表太多怨言,绕道复州的那支日军是第一师团的本部,由他的上级统领。

    磨磨蹭蹭地时间已经是11月5日了,乃木希典的部队终于和清军打上了照面。清军居然派出了一支五十人的骑兵来抵近侦察,憋了一肚火的乃木希典当即下令,由一支一千人组成的日军进行追击。

    清军的这种马队有序的撤退着,不时的朝追击的日军骑兵开枪射击。这支马队的清军骑兵用的是江南制造局造的快利步枪,这是一种奥地利曼利夏1888直拉式步枪的仿制品。直白点说,这种枪是有弹仓,就是当时俗称的连发枪。

    日军则是村田13式单发步枪,打一发,装填一次。在这种追逐游戏中,拿着快厉枪的清军着实占了便宜。火力被压制的日军不敢靠的太近。

    日军骑兵紧紧地咬着这支嚣张的清军马队,就这样你追我赶的,日军一头扎进了狍子山清军阵地火炮的射程内。

    袍子山清军阵地上的炮手,拽着拉发绳的手手心里全是汗,紧张地遥望着对面台山上的信号旗。等待着号令,只要收到信号,立即给追击的日军以猛烈的炮击。

    只见台山上,号旗挥舞,这边袍子山上的清军阵地炮声大作。两门格鲁森式钢快炮朝着日军骑兵不停的开火。

    金州大道石门子路段,是沿河而建,夹在了袍子上和台山之间。道路比较狭窄,路边又是山体石壁,一时间日军骑兵无处躲藏,不少人被弹片和飞溅的石子击伤。

    日军第二大队副官副官大野尚义被弹片击伤堕马,两个骑兵马上下马架着他往隐蔽处拖。收到突然的猛烈炮击,加上军官受伤,这支追击的日军很快就沿来路退了回去。

    台山和狍子山清军阵地上,欢声雷动。这些清军新兵因为这一场小胜二士气大涨。

    徐邦道看着完成诱敌任务归来的马队,默默地在心里数着人数,看到熟悉的面孔悉数都还在,这心才放了下来。

    日军折了一阵,但是很快又会卷土重来。新兵的士气和徐邦道预料的一样,已经得到了大幅的提高。至少不会有新兵因为战前听到的关于日军不败传言,连握武器的手都在发抖了。

    天空中,郝大建和李思锋哥俩正驾驶着北美野马在进行空中侦查。虽然穿越者基地这边也即将开战,但是没有一个人为这场战斗的结果担忧。赵之一已经押上了几乎所有地面重武器,一击必杀是肯定的,现在他们最担心的是清军在金州城外构筑的这个外围防御阵地一触即溃。

    毕竟,所有人都知道历史上辽东半岛的金州旅顺战役的最终结果,但是整个战役的具体细节,杨小东也说不出一二来。印象中清军都溃败,溃败,再溃败。赵之一只好让飞机严密监视这边战场的动向,以免这边穿越者集中了所有的兵力追击日军时,这边的猪队友已经完全溃败,把穿越者们的菊花完全露给日本人。

    北美野马的高清摄像系统清晰的记录了清军这场战斗。日军溃退的结果,李思锋随即通过电台告诉了指挥中心。

    得知这个结果的赵之一,心想这个徐邦道还是有点门道的嘛,起码敢打,还会占据地形,运用计策。至少目前来看不算是猪队友。

    这就是历史小白的优势,一点点惊喜总能让他备受鼓舞。要是让他知道清廷在这个辽东半岛上买了很多颗雷,安排了很多猪队友,估计他就开心不起来了。

    远的不说,金州城旁的大连湾炮台主将赵怀业,此刻正在大连湾马头上“自督勇丁运行李什物渡海”,一副拉开架势逃跑的模样。事实上,历史上他就是在金州城沦陷后,弃守炮台,日军不废一枪一弹占领了大连湾。

    日军军官在占领大连湾后,看着坚固的炮台和那些威力巨大的重炮,感慨道给我一个中队的兵力,我将抵挡住清军百万兵马的进攻。

    假如,赵之一在穿越前,有幸读到这些史料,恐怕他此刻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只是,此时的他也是无心估计其它了,他来到本时空的第一次战斗就要打响了。

第二十二章 行动代号:**(一)() 
当徐邦道初战告捷的时候,赵之一已经登上了M1A2主战坦克。按原先制定的作战计划他驾驶的坦克要作为进攻的第一梯队,带着一队步战车穿插到日军后方,对日军进行合围。作战的意图不是全歼日军,是要击溃这股日军,迫使其丢下重火力和辎重撤退。

    按赵之一他们推演,溃退的日军最多也只能撤退着复州,就要重整防线,否者日军花园口登陆点将有被攻击的可能。

    一旦日军失去花园口登陆点,不仅乃木希典有被合围歼灭的危险,而且日军在辽东半岛登陆的第二军将面临被切断补给线威胁。到时候他们只能通过鸭绿江边的渡口来运送补给。

    那将是可怕的灾难,冬天将至,华夏东北严寒的气候和恶劣的交通条件,能把补给运输的效率降至最低。

    等清军把战事拖到相持阶段,由鸭绿江至辽东河平原和辽东半岛的这两天补给线经过的大片深林,将成为清军进行骚扰战(此时还没有游击战的概念)的天堂。

    到了那个时候日军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兵力给补给线进行沿途护卫。而进行护卫的士兵和马匹又要消耗更多的补给,加重原本已经不堪压力的补给运输负担。

    实际上,此时虽然才是深秋初冬的季节交换时节,但是华夏的东北气温已经达零下。据守海城的第一军日军受匮乏的物资供应的影响,士兵们不少患上了各种疾病。疾病带来的非战斗减员远比被和清军作战中的日军伤亡要高。

    假如辽东半岛上的日军花园口登陆点失守,那里的日军还要从鸭绿江口这条补给线获得补给,那这条原本就不堪重负的运输线将如何应对?那是日军的运力完全无法同时负担第一军和第二军补给的任务。

    赵之一打的就是日军不敢再往后退的主意,钝刀子割你的肉,你知道要在复州大道一线相持讨不到好处,但是你又不敢走。被穿越者拖入消耗战的泥潭。

    由于“道具组”的杰作,整个基地周围都被清理成了一个空旷平整开阔地,四周三公里范围内都没有任何遮蔽物。穿越者们不能在基地外提前展开队形。

    所有的参战人员都挤在了基地里,有点人已经登上载具,有得人在自己的载具旁待命。

    第一进攻梯队由一辆M1A2主战坦克和一辆M2步兵战车以及五辆M1126icv装甲运兵车组成。他们的任务是从日军阵中直接突破,沿途击毁日军重火力,穿插到日军后方,配合第二梯队对日军形成包围。

    第二进攻梯队由三辆LAV…25‘皮兰哈’步战车、两辆悍马车,两辆M…ATVMATV防地雷反伏击车、三辆M35卡车以及一辆M1128MGS机动炮车和一辆辆M1127RV侦查车。唯一的一辆M1133MEV野战急救车跟随第二梯队。

    两个梯队攻击有作战人员总计310人,剩余人员处两个炮班在基地内操作迫击炮外,全部留守基地。以防有溃散的日军迂回攻击地基。

    空中的北美野马战机正在盘旋监视整个战场情况,实际上清军的石门子阻击阵地,距离穿越者预想的战场直线距离不到十五公里。北美野马OV…10D装备的先进观测和通讯设备,完全可以轻松地掌控两个战场的情况。

    现在第一进攻梯队正常等空中侦查的报告,等待日军的集结,只要日军个部队的距离拉得足够近,他们就发起突击。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按战术常理应该是趁敌军未集结时,发起突击,各个击破敌军部队,这样是最合理的。但是穿越者的部队非常的畸形,作战人员少,机械化程度高,重火力多。

    假如按常规战术进攻日军,日军在遭到重火力打击后,其它部队会先行撤退,反而不利于穿越者作战意图的实现。

    而让日军集结起来,各部队猬集在一起,更容易达到重火力的伤害最大化。

    日军在复州大道上的这支部队是第一师团的本部,由师团长山地元治和参谋长大寺安纯指挥。在小池俊一昨日的的溃败后,师团长带领后续的部队赶了上来。

    小池俊一把昨天的遭遇战描述成了一场敌人蓄谋已久的伏击战。当然,山地元治和大寺安纯都在官面上采信了他这一说法。保全了他家族的名誉,不过小池俊一被安排回到了花园口登陆点,准备搭乘运兵船返回日本,等待他的是前往预备役半退休生涯。

    虽然在各种官方报告上维护了小池俊一的名誉,但是不论是大本营和第二军指挥官大山岩大将都对这个纨绔子弟的指挥能力表示了质疑。

    虽然他们还是采信了他的一些说法,认为在复州大道上的这支敌人拥有了比格林快炮更轻便的速射武器,他们分析应是这些年马克沁一直在欧洲到处推销的那种武器。小池俊一的报告中提到的汽车,以及敌人把连射武器架上汽车上使用的情况,他们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军官无一例外地得出结论,那种架上汽车上的武器也还是马克沁机枪,小池俊一因为某种不荣誉的原因,跨大了这种武器的威力。显然已目前日军军官的知识水平是无法理解什么是机关炮的。

    一些有留学欧洲背景的日军军官提出了汽车目前的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