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放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初放逐-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几只小鸡,二人便向家里走去。

    临到门口,平兰接过沈越提着的鸡笼,面红耳赤,扭捏着说道:“以后不许你再去那种地方。”言罢一溜小跑进到院中。

    沈越苦笑,却也意识到平兰对自己的那份情愫,在花柳巷时她也可以称自己为哥哥,然而却叫相公,这其中的暗示沈越如何不明白。自己自来到这明朝已经近一个来月,第一个接触到的,也是时间最长的人便是平兰,但沈越还停留在自己后世是个大龄宅男的心态上,当初得平兰母女收留,平书文临死前将她们托付给自己,只是想好好照顾他们,对只有十三来岁的平兰未曾有过其他的念头。自己对回到后世还心存幻想,初涉明朝一直战战兢兢,此时面对平兰的这份感情有些无所适从。

    带着满腹愁肠,沈越来到院中的厨房,这里油盐酱醋一应俱全,毕竟中华民族延续了这么多年,又经唐宋盛世,对吃上的造诣已是炉火纯青。后世在外漂泊也经常自己做饭,对此虽不精通却也自信拿得出手。当下忙活开来,一锅红烧肉炖豆角,一锅香菇鸡块,在炉火中咕嘟咕嘟的炖着。

    沈越一边烧着火,转头却见王氏和平兰早站在身后看着,对沈越书生模样却做的一手流利厨艺有些好奇。平兰见沈越看过来有些羞却,转身拉着母亲去准备其它的吃食。

    锅中香味散开,引得在后院喂马的平元及平大勇平大山兄弟都围在了厨房,盯着两口锅口水直流,如馋猫般坐立不安。临近正午,高升和关兴从官府回来,见正堂没人吃饭,也循着香味来到厨房。关兴笑呵呵的搓着手,冲高升打趣:“早知道沈兄弟有这手厨艺,咱们还贩什么盐,开个饭庄保管被挤破大门。”

    众人开怀大笑,连日来的劳累与苦涩在笑声与食物的香气中一扫而空,也不再转移阵地,直接蹲坐在厨房,每人端着大碗,就着米饭,上边再浇上几勺香气扑鼻的肉汤,大吃起来。两大锅菜完全不能满足众人的胃口,连汤都被搜刮的一干二净,若不是稍后高升、关兴二人要出城贩盐,沈越都要出去再买些肉继续做。

    吃完午饭,沈越拉着余兴未尽的几人回到大堂,地上摆一个大麻包,这是从官府办好临时手续,又从指定的盐商处领来的粗盐,约有百十来斤。这里的位置靠近渤海湾,有海边的晒盐场,产盐充足,但是由于元兵和盗匪横行,流通不是很顺畅,因而官府特批一些胆大的人可以带少量的盐到周边的乡镇贩卖。白花花的粗盐色泽上与后世相差不大,只是颗粒不那么精细,可见此时的工艺已是十分先进。

    高升又叫众人将大袋的粗盐称好斤两,分装到几十个小布袋中方便售卖,此行出城贩盐并不是挨家挨户的去兜售,而是直接卖给村镇中的大户和里长等人,再由他们分卖给村民,这样虽然会被他们赚去些差价,但胜在安全快捷,不过要跑周围几十个乡镇,路途遥远,即使骑马也要两三天才能回来。因此王氏又给二人准备些干粮水袋,将盐袋捆好放上马匹,又将干粮衣物用方巾包好系在肩上,高升二人便骑马出城而去。

    沈越对平兰的事一直挂怀,心念万一自己找到回后世的方法或是遭遇什么不测,不知对她们一家如何安置。但见到二人包裹干粮的方巾有了些灵感。送别二人,当即回屋开始谋划起来,不多时便带着几张图纸来到王氏母女的房间,招呼二人找来些布块裁剪,虽对图画上的东西有些新奇,二人却也心灵手巧,按照沈越的指导一番裁剪缝补。沈越这次要做的便是后世的背包。

    自打准备做些生意维持生计,沈越考虑许久,尽管脑中有很多创新实用,又在明朝能够实现的产品,比如肥皂,玻璃,香水等等,但这些东西却不适合眼下的环境,如今北方还不安定,人丁稀少,百姓贫苦,那些奢侈品难以推广,虽然转到南方的富庶之地,可能会有些销路,可几人还记挂着山中的玉米土豆等作物,只能等收获之后再做南下的打算。因此沈越计划的都是对当下实用或是急需的商品。虽然战乱使得百姓穷苦,但搞军需物资的话却正当时。沈越打算将背包也划入军需品中,卖给官府,或是周边村镇士绅组织的乡团。

    背包暂且设计了三个样式,双肩大背包,单肩斜背包,还有前胸包,只是现在没法生产拉链,但三人商量着在开口处做了几个钉眼,然后用细绳穿起来收紧,肩带上连接的金属扣结构简单,可以找铁匠打制。这样大明版的背包便诞生了,做好后平兰欣喜着逐个试背,对沈越不光做的手好菜,竟也在针线活上精通颇为不满,沈越自怨自艾的叹声走出家门,找老铁匠去定制金属扣。

第十一章 烽火商号() 
再回到家中时,还没坐稳,平兰便兴冲冲的钻了进来,偷笑着在沈越面前晃来晃去,原来她们二人在沈越走后又将剩下的布头拼接起来,做了一个小的手提包,内连一根长些的带子也可挎在肩上,提包的收口处却是用纽扣扣起来的。

    沈越有些傻眼,没想到女人对包包的热爱竟能激发出这样高的创造力,联想到后世女人对名牌皮包的疯狂,沈越对今后的男同胞们苦难的命运心中祷告,兄弟们不要怪我,我只想做军需品方便咱们自己人的,这可是他们自己作出来的!

    次日,沈越带着平元和平大勇平大山兄弟一行四人,来到官衙办理商号,既然决定要做军需供应,官府对供应的一方有资质要求,成立商号也便于以后的发展。

    从高升口中得知,明朝对人口管制非常严格,每个人都有对应的类似身份证的号牌,上面标注所持人的籍贯、体征特点、家庭情况,最苛刻的是上面还刻有身份,将士农工商分的很细致,若是一般平民则是不允许走出限定的地区,得知沈越没有号牌,高升也不在意,自称行商几年颇有些关系,主动接下在前几天进城之后,便帮他补办了一个平家庄村民身份。

    此时沈越来到官府便想转为商人。对有计划南下的沈越而言,办理商号必不可少,另外通过经商赚取些钱财,也便于将玉米等高产作物推广,一种新的农作物想要被广泛种植离不开朝廷的介入,但在没有自保能力之前,沈越却不敢贸然与朝廷接触太多,轻率的跑去献宝说不定跟着就献身了。

    平元等三个孩子年纪不大,在乡村中没见过世面,面对森严的官衙显得有些紧张。虽然沈越一个人也能过来办理,却是打算带三人多接触一下社会,锻炼下能力。

    县城的衙门虽然有些破旧,但面积很大。正对大门口是电视中常见的升堂审案用的大堂,在兵丁的带领下转至后面是几个办公用的小院落,最深处是县令的后宅。进来才发现这里很是热闹,一些军兵乡勇人头攒动,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不知何故。

    见到负责户口的文书,沈越本以为会有些麻烦,却看此人面带不屑,草草签押,给沈越登记了商号,重新发放了号牌,便急切地出门而去。沈越对这个时代的办事效率之快心生敬佩,若是后世不说连跑七八个部门盖上十几个章,稍有问题还需上下打点一些。

    感叹封建王朝重农轻商倒方便自己办事,明朝政策对此尤其看重,朱元璋也曾下令不许商人穿戴丝绸,而农民却是可以,这样的政策虽然对明朝初年的休养生息起到很大作用,但长远来看却抑制了民族进取冒险的精神,以致闭关锁国。如今已作为社会底层,沈越也不以为意,看向手中的号牌,心道若是有机会,定尽力扭转这个状况。

    新的号牌上地加了烽火商号四个大字,沈越将此作为对导致自己穿越的那场大火的纪念,也是觉得自己就像被命运放逐到明朝的一个小火种,虽然极有可能被熄灭,但未必不会烽火燎原。

    后世对明朝评价为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对于这个铁血王朝沈越已是十分热爱,至于说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以后无华夏,沈越一直心觉叹息,自己既然来到这里,定不让悲剧重演,便从这烽火商号开始。

    回到住处,几人开始收拾前院,沿街的几间房子正好可以做商铺,因目标是军需用品,不需要到坊市经营,只是选了一间屋子做各种背包展示之用,其他的房间用来做接待办公。又在院子里搭了几间棚子做库房用,临近傍晚方才收拾停当。

    几人兴致高涨,从当初沦落荒山一无所有,到现在能够吃饱穿暖都有些感慨。

    晚饭时沈越见平兰面带忧伤,才知道原来趁众人在前院干活,有老鹰将买来的小鸡抓走几只,地上一片狼藉,还有十几只身上带伤,看上去奄奄一息。沈越安慰半天方才将其劝住。

    私下选了十只受伤的小鸡拿到自己的房间,取出圣火令,想要做一个对比试验观察一下。

    对于圣火令的神秘功效沈越早想尝试,但其影响不太显著,估计是当生命微弱时才能感觉得到,几只鸡本就弱小,加上又受伤,应该能够反映出来。将十只小鸡按受伤轻重均分两组,分别安置在墙的南北两处,北墙的五只小鸡中间放上圣火令。

    沈越按耐不住心中的紧张,一直观察到半夜时分。其中南墙的五只小鸡已经不再动弹,而北墙放有圣火令的小鸡竟有四只还有动静。将其中两只活着的小鸡放到南墙,又过了两三个小时,南墙的两只小鸡只有一只还活着,而挨着圣火令的两只小鸡却精神活跃,竟然在能够站起来,在篮子里叽叽的叫着。

    沈越心想这个圣火令真有奇效,大概能够产生一种类似磁场的能量场,补充或是激发生命精气,只是效果微弱。倒有些像后世的一些磁疗方法。想到此,沈越又将圣火令放入一杯水中,临近凌晨方才取出,这次只是将浸泡过圣火令的水喂给南墙的小鸡。等到中午再来看时,这只小鸡竟比北墙的两只还要精神。看来这圣火令也有类似磁化水的效果。

    对这神秘的圣火令,沈越越发疑惑,究竟是什么原理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而这个所谓的圣火令又是什么人制造出来的?如果真有外星人的话,既然能有此技术,那么对于自己穿越这种事是否是外星人捣的鬼?也就是说自己还有机会回到现代社会。然而想到这圣火令来自西域波斯,不知道几百年前,心下又凉了一半。

    这天下午,高升和关兴却是提前回来了,两人提及外面现在聚集了很多人赶往山里去寻找宝藏,因此贩盐比计划的快些,二人担心发生意外也就趁早赶了回来。

    沈越回想昨日去衙门里看到的,估计官府也在准备,不过这浑水不趟为好,还是关心自己的事吧。于是和几人一起商量商号的事。高升对沈越转换了商人的号牌有些可惜,不过看到新缝制出来的背包却是喜出望外,几人试过都觉得十分方便实用。对商号的经营也一起热烈讨论起来。

    府衙之中,魏县县令欧阳晨有些焦头烂额,据探子回报,城外山下近来聚集了几百人,都是附近的豪强流匪,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县城中也出现了许多陌生面孔,在茶馆酒肆到处喧扬山中拼杀抢夺宝藏之事,出手十分阔绰。一连几天,军中几个百户过来请示要派兵过去镇压,连城中的一些士绅也组织乡勇要一同前去,这让他感到十分不安。沉吟半晌,欧阳晨叹息一声决定先按兵不动,先写信向上峰汇报异常,同时吩咐下人守好城门。

第十二章 军火生意() 
按照约定的时间,沈越从铁匠铺拿到了定制的滑轮组等零件,虽然材质和做工比后世差上不少,不过却也够用。高升等人看到沈越取出的滑轮弓弩的图纸与新制的部件,惊奇之下对沈越的身世询问起来,沈越只道是老家一位博学多才的先生所授。

    再次来到县衙,此行有高升陪同,他对这里比较熟识,而且涉及军事要务,得到了县令欧阳晨的接见。欧阳晨见沈越虽然年少,但举止成熟,谈吐从容,也没有轻视,加上这几日正为城防焦急,若是能够改进武器不失为一大助力,于是叫人到军中,叫来几个百户将领带着弓弩过来。

    沈越将滑轮组件安装到强力弓弩上,轻松上弦,试射一番,众人皆是惊喜。当下便被几个百户围住,夺过弓弩各自爱不释手。

    欧阳晨对沈越刮目相看,便要求烽火商号多多加工这些组件交于官府,但沈越却不只是想赚些银两,自己在明朝力量薄弱,总得有些安身立命的依靠,便忽悠众人说此前由于不便直接完整生产弓弩,所以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些零件,若是能够全部制作,则可进行更多的改进,那么生产出的才是更加强劲的滑轮弓弩。诸位百户听之大喜,叫嚷着要早日生产,好装配到军中,毕竟手下兵丁不多,尽是些老弱,这种武器操作极为方便,他们都是要上阵冲杀之人,保命的家伙当然多多益善。

    欧阳晨却心下犯难,明朝对武器管制严厉,自己区区县令不好做主,若只生产滑轮组件倒不犯忌讳,但要全部生产恐怕控制不住引起祸乱,但眼下形势正紧,众将士言辞恳切不好回绝,只道先生产组装弓弩,至于完整优化版的要先上书朝廷,等得到允准再做决定。

    虽然知道朝廷批下命令来,说不要等上十天半月,但毕竟也初见成效,沈越便欣然告辞,准备去组建兵器作坊。

    再次来到铁匠铺,见到屋中已是围了七八个人,老铁匠上前一一介绍,这些人不光有以前的几个能干的伙计,连他家里的几个子侄也一并叫来。

    沈悦见老铁匠的几个子侄都是十七八的青年,都老实诚恳,而且粗通文化,便安心留了下来。交给老铁匠一些银两算是将这个铺子买了下来,现在钱财不多,没有余力新建工厂,就先在此生产。目前铁匠铺主要是制作滑轮组件,另外还有些背包上连接肩带用的金属扣,这些人还忙得过来。

    一番商谈,沈越也将后世工业生产的流程化作业等经验讲给众人,立下奖惩制度。几人见沈越少年老成,对做工颇有经验,也不敢糊弄,都点头称是。留下高升在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