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放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初放逐-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东家,我告知高掌柜之后,他只是问了我家中的安排,并没有什么异常行动,就连门都没出过。”王胖子见沈越出来,连忙上前低声汇报。

    沈越摇头苦笑,“亏我还自作聪明,想设局引他们出来,却没料到这不过是他们的一番表演啊,现在配角已经登场了,后面估计还有人在虎视眈眈啊,且看这场戏怎么唱下去。”

第四十三章 献宝() 
燕王朱棣的突然到来,让沈越感觉背后仿佛有一双眼睛紧紧盯住,虽然自己脑子里装着些明朝历史的事迹,但大多是些只言片语,而且知识并不代表智慧,一朝穿越便能叱咤风云的主角光环不过是自以为是的意淫,通过今日欧阳晨的态度就可以看出,自己以前之所以能够发展顺利,怕是其中少不得那些背后人物的推动。

    不过他们现在既然走到台前,便是放出了要沟通的信号,自己正想要借献上高产作物,帮沈家向朝廷做个交换,于是对王胖子叮嘱道,

    “你现在马上去大青山,找到平大山和平大勇兄弟,我近日就会带官府的人过去,叫他们做好收获准备。”

    “这倒不必去了,官兵前几日就把那里保护了起来。”一道青色身影闪出,低声说道。

    王胖子见来人神出鬼没,赶忙挡在沈越前面,

    “不用惊慌,他是我的朋友。”沈越推开王胖子,来人正是月前在大青山中见过的全真教凌飞。

    “是那个燕王殿下带人将你那两块地看守起来,后来又来了沐英将军他们,如今那里已是重兵把守,昨日我见燕王带人急匆匆的下山回城,担心你这里有事,便也暗中跟了过来,就在昨夜,你商号的那个高升还和他见过面,我听他们所言对你无害,所以没有提前通知你,以免引起他们怀疑。”

    沈越听凌飞讲完,心中大概猜出了事情的经过,自己偶然救出了被元兵抓住的暗探高升,他发现高产作物后,便暗中报告给朝廷,并跟随在身边查探自己的身份,直到沈香蕴出现,才对自己放下心来,并借着胡家前来抓人的机会,关键时刻方才现身,向自己伸出援手。此番心机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沐将军他们既已过来,那你应该见到岳灵儿了吧?她现在身体怎么样?”沈越想到自己现在势单力孤,急需像凌飞这样的高手,但自己与他不过泛泛之交,不好开口,便想托出救助岳灵儿的事跟他攀些交情。

    “岳师妹现在身体已无大碍,这次也一起过来了,不过”凌飞顿了一下,冷峻的脸上难得出现一丝苦笑,“她私下跟着你那些女眷出去了。”

    沈越心中抓狂,自己好歹救了她的性命,这等紧要关头她居然先去看那些日化用品,这女人果然天然呆萌到让人无语。

    “你既对我师妹有救命之恩,也算是我欠你的,不如我帮你把那个高升暗中除掉?”

    “千万不可,高升虽是朝廷的人,他只是奉命行事,而且对我也帮了我很多忙,我们之间还算有点情义,如果他死了朝廷照样还会派别人过来,反倒会坏事。”

    沈越可不想这么轻易就让凌飞做出了结,以后需要用他的地方还多着呢。

    “我怀疑你师兄他们或许与倭人有勾结,若是让他们得逞,则天下百姓难安,很快我就要南下,那里倭寇经常侵袭,你们不如随我一同前去,查个究竟,以免他们败坏了全真教的名声。”

    凌飞一听,愤然说道,

    “你这话当真?难怪小师妹遭到师兄毒手,我还以为只是那些白莲教的人从中搞鬼,没想到我全真教竟也会堕落到这个境地。这几日我们就先住在你府上,到时候一同南下,替先师清理门户。”

    沈越见他上钩,心中大喜,脸上却仍然同仇敌忾的样子,安慰一番,吩咐王胖子将他暗中安顿下来。现在府上还有燕王这尊大神等着自己,他虽说是前来看个新鲜,怕也是装个样子,等自己去主动表忠心吧。

    回到大堂,朱棣正兴致勃勃的试用背包,见沈越回来,连忙招呼道,

    “沈兄弟这背包果然不错,虽说在金陵一些大户小姐也用些挎包,但却不如你们商号所产的精致,尤其是这双肩背包更是别具一格,用在行军打仗上,真是如虎添翼。”

    “兄长过奖了,这些不过是随家里出海看来的新奇玩意,如今我族中面临困境,所以拿出来补贴一下家用。”沈越想把沈家之事暗示一下,听听他的态度。

    “你们家的事我也听说过,确实有些复杂,当初沈家为修建南京城出了大力,只是过犹不及,竟要插手****之事,惹得父皇震怒,朝廷里一些眼红之辈也落井下石,方才遭此不幸啊。”

    沈越见他直言不讳,语气也有些同情之意,看来应该得到了朱元璋的授意,对沈家的事已有安排,于是拜倒在地,恳切说道,

    “家祖也对当初所为懊悔不已,一直希望能有所补救,我族人近来于海外历经磨难,终于寻找到一些高产作物,据说亩产可达三百斤以上,我已带回种下,如今收获在即,希望能献给朝廷,以求免去沈家的罪责。”

    朱棣等的就是这句话,赶忙上前将沈越扶起,

    “你能有此心实乃百姓之福,父皇自起义之初,就对农事尤为看重,立国的第一份诏书就是大统历,如果那些作物真如你所说的产量之高,不光你沈家能度过此劫,朝廷还会另有封赏。你我如今已是兄弟,就不瞒你了,父皇已下令派重兵将那些作物看护起来,可见他老人家的重视,稍后你就随我过去,等收获之时,还要开坛祭天,以谢上天对我大明恩赐。”

    沈越一听还要祭天,明白过来朱元璋为何如此重视,连皇子都派过来。

    历史上对朱元璋有过分析,他是个放牛娃出身,自己得了皇位之后担心有人不服,于是创立了皇帝诏书的八字箴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宣称自己能当上皇帝是上天安排好的,以后的小喽啰们就不要惦记了。看来这次是想抓住高产作物,当做祥瑞昭告天下,再次巩固自己的江山。

    朱棣将沈越扶起后,重又坐回椅子上,自顾自的端起茶水,耐心的品味起来。

    见他这般守株待兔的架势,沈越心中苦笑,看来这燕王殿下这么热心跑来应该还另有所图,自己能被他看重的,就还剩那些火器技术了。

    这朱棣擅长军事,据历史记载,南京都城建造完工后,朱元璋与诸股肱大臣及皇子登临钟山,朱棣提出“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对准紫禁城”,称帝后还曾亲自带兵北伐,对这些军械自然看重。

    “兄长请稍等片刻,小弟还有一事请兄长帮忙定夺。”沈越回屋取来一本书册,说道,

    “这是小弟从海外泰西人那里得到的一些火器制作工艺,近来那些火器作坊给我引起很多事端,为防止被外族夺去,我想将这些都交给朝廷,既然朝廷能免去沈家的罪责,我想以后专心经营家中商业。”

    当初沈越想要从事军火也是因形势所迫,现在和沈家联系上,有了南下的方便,正好现在将这个烫手山芋交出去。

    “恩,你所说的情况确实紧迫,当初欧阳县令许你制造火器也是军情紧急,朝廷才格外默许,既然你现在无心打理,就由朝廷接管吧,不过以后若有急需,你还是要受命前来辅助。”

    朱棣接过书册,装作不在意的翻看了几页,这才站起身来,

    “你先准备一下,明日随我进山。那里我还有个兄弟等得着急啦。”

    送走朱棣,沈越久久伫立在门口,感觉自己如水上浮萍,被裹挟其中身不由己,这大明是否会因自己的所为冲出一条新的航道?自己又将何去何从?

第四十四章 内幕() 
傍晚时分,前去顾铭之家里指导工作的一群女人被接了回来,因胡家之事被朱棣火速解决,她们仍不知情,喜笑颜开的拿着些顾铭之赠送的样品回到家来,颇有后世女子逛街街血拼之后的快意,纷纷疲惫的坐在椅子上分享战果。

    听闻沈越说要明日进山收获作物,平兰如获重生,拉着沈越的胳膊撒娇道,

    “沈大哥,带我也一起去吧,当初耕种时我可是出了大力气的,不能白白让官府都收了去,我帮你向他们讨回一些来,咱们以后也要自己种。”

    “恩,由兰儿出面去说确实不错,我们小兰这么聪慧可人,他们怎么敢不给面子。”沈香蕴在旁笑道。

    柳若水也站出来助威,“就是,他们要敢欺负你,姐姐帮你收拾他们。”

    沈越被这几个姐妹团结一致磨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下来,除了平兰,沈香蕴是必须要跟去的,毕竟这次是以沈家名义献宝,但柳若水因旧明教的身份不便前往,被她好一阵白眼埋怨。

    第二天一大早,一行人赶着马车,到县衙会合了官府众人,浩浩荡荡的队伍便向大青山行去。

    刚到山脚,远远看见山下旌旗招展,一座座营盘将此处围得水泄不通,来往的兵丁四处巡逻,防守十分严密。守路的官兵是沐英的手下,对沈越已是见过,引领他们进到营中。

    “你小子倒过得舒服,拉家带口的这是要来秋游不成。咱们兄弟们替你在这山里守了这么多天,都快闷出鸟来了。”常茂得了手下通知,笑呵呵的赶了过来,他与沈越也算一起扛枪上过战场的战友,说话十分随意。

    “常大哥见笑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等收获之后,一定好好犒劳兄弟们。”

    “别闲着了,快去看看沐将军吧,自你走后他一直念叨你,我跟他十几年交情了都没跟我客气过,你说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提起沐英,沈越心里有些感动,多亏他暗中派出赵猛等人相助,否则光凭自己难以应付周彬父子的算计。自己虽与沐英相处不多,但对这个面冷心善的长辈却非常敬服。

    来到帅帐门口,亲卫士兵正端了粟米粥过来,沈越拦下轻声问道,

    “沐将军怎么每日都吃这点东西吗?”

    “将军他常奔波在外,脾胃不好,军中伙食大多粗劣,而且将军常说圣上在京城都是粗茶淡饭,自己也不能开小灶,要与士兵同食,伙夫们不忍心他太劳累,所以私下准备些粟米粥进补。”

    沈越心中动容,一个堂堂的国公大将,连吃碗粟米粥都是例外,这让后世那些大鱼大肉的官员们情何以堪。

    连忙从亲卫手中接过碗来,走了进去。现在并非战时,倒无需门前通报,沐英没有察觉进来的是沈越,依然聚精会神伏在案前查看地图,伸手接过碗来放在案边。

    “将军歇一下吧,不要太过劳累。”沈越于心不忍的说道。

    沐英这才反应过来,抬头一看,身边的是沈越,立马表情变得严肃,

    “你这孩子真不知轻重,有这等高产作物为何不提前汇报,不好好看护,还跑去打什么仗,幸好那些元兵意不在此,否则让他们夺去,如何向天下百姓交待?”

    “将军教训的是,这些作物都是我家族数人,历尽千辛万苦从海外寻得,归来时海船突遇风浪,就只剩我一人上岸,我无颜面对家族中人,所以才想要在此创一番事业之后再回家。”

    沐英听沈越说的凄苦,神色稍缓,娓娓说道,

    “你也是个苦命的孩子啊,想我年少之时,正是兵荒马乱,天灾频发,家父又早早撒手人寰,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那年我才八岁,庄稼颗粒无收,县里饿殍遍野,母亲带着我四处逃荒,把乞讨来的饭都分与我吃,她自己最后却饿死途中,当初若有你这些高产的粮食,何至于当年饿死那么多人。后来我讨饭到了濠州城,有幸被圣上和皇后收留,就是为了天下人都能有口饱饭吃,这才追随圣上南征北战,创下大明基业。”

    提起童年悲惨的遭遇,沐英坚毅的脸上淌下热泪,周围的兵士听了也都潸然泪下,他们都是从那段艰苦岁月中熬过来的,哪一个不是有亲人被活活饿死,谁不想过安生的日子,如果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何至与揭竿造反。

    沈越被帐中的悲伤气氛感染,哽咽安慰道,

    “将军请放心,现在有了这些高产作物,我大明百姓一定会丰衣足食,再也不会受饥寒交迫之苦。”

    沐英自觉有些失态,擦干眼泪,将众人屏退,小心查看门外无人后,把沈越拉到一旁,低声问道,

    “刚才虽然埋怨你没早日上报,但你能不急于求功,先将它们种下,此举确实稳重。不过哪些作物是否真如你说的高产?当年罪臣杨宪治理扬州市,曾用海外买来的几棵稻子冒充他治下长出的祥瑞,后来被人告发,惹得龙颜大怒以致身死,你可不要为了沈家脱罪,铸成大错,现在我还能冒险保你,若其中有隐情,你快些离去。”

    听沐英如此语重心长的关切,沈越感激说道,

    “多谢沐伯伯关心,我晓得其中的厉害,不会造假,这些作物确实能获得每亩三百斤以上的产量,之前未敢直接上交,也是担心朝廷不信任,现在马上就要收获,一验便知。”

    “这就好,另外我听说你将火器作坊和技术都交给了燕王殿下,虽然我行军打仗需要你的火器,但心底里还是希望你能过些平安生活,打仗的事少再参与的好,不要对燕王行事心有抵触,他也是为你好,据说当初朝廷知道这些作物时,有言官进言,说这些东西出于荒山野岭,若归于上天自然所赐,比归功沈家更有利于大明统治,最终是燕王力争,才把这个名头给你家保住。”

    沈越没想到其中还有这么多周折,自己之前确实对朱棣巧取豪夺之举有些非议,但听此一说,心里对他生出些好感,虽然不确定这些内幕是不是朱棣暗示沐英告知自己,但从他人口中说出来,确实比朱棣亲自讲要更能打动人心,怪不得最后他能当上皇帝,这份胸襟和心机远超常人。

第四十五章 南京() 
当沈越重回大青山的时候,南京城的晨钟已经敲罢,街市上熙熙攘攘,人声鼎沸。

    皇宫的御花园中却显得十分安静,与其说是御花园,不如说是假山花坛环抱的一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