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放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初放逐-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旧明教这些族人,沈越见他们和平常汉人氏族一样,已经看不出什么宗教特征,柳若水这个圣女也是三位长老在流亡时,为聚集人心临时选出的。以后朝廷安定之后,对这些人应该不会再继续追查下去。

    有了这近两百人,沈越打算组织一次移民,为自己这些人安排好后路。明朝百姓一般难离故土,但这些逃亡之人,能够为自己作用,为日后开辟一片稳定的根据地。

    与柳若水所说的出路,南下,便是去台湾岛等附近岛屿,此时朝廷还不太重视那里;北上,便是东北三省,煤铁资源丰富,有利于沈越发挥后世的优势。

    沈越心知自己不是腹黑搞政治的材料,光是靠对明朝一些事件的预知,难以应付复杂的局势,需要有块能发展自己理工技术优势的主场。

    天亮时分,因解除危机沈越睡得正有些香甜,却被院中一阵读书声吵醒,起床观看,见平兰手捧一本书认真的读着,声音柔软动听,平元与十几个买来的孩子一起摇头晃脑,一句一句的跟着读。

    见沈越走过来,平兰笑着说道:“沈大哥,打扰你了吧。我们白天还要做背包,屋子又都占着,所以才趁早上空闲带他们在院子里读写书。”

    “你怎么想起当先生了?”

    “早先在家时父亲曾教过我读过几本书,他临走时嘱托平元不要荒废学业,所以我想先带着平元读一些,以后有机会再拜师入学。这些孩子看见了,就也找我来教他们。”

    听到平兰解释,沈越面有愧色,自己这几天只顾着保命赚钱,有些像连童工都要压榨的黑心资本家了。

    倒是平兰,虽然年少却细心对待这些孩子。看着他们怯生生的目光,沈越心感自责,连忙找人收拾出一个房间供他们早上读书,又买来些笔墨纸砚。

    经早上一事,沈越想到教育的重要性。自己一人之力即便带着几百年先进知识也难挽狂澜,只有将知识传播出去,才会有更多的人站到自己这一边。

    但眼下也不能建立一个大的学院去推广,烽火商号还局限在小小的县城,难以在经济上支撑,自己穿越的年代也太晚,不能利用唐诗宋词来刷些声望,而且古人云,仓廪足而知礼仪,现在明朝刚刚建立北方还不安定,外界条件也不允许。

    不过可以先组织商号内部的人做些培训,进行文化思想和技术工艺的学习。这样不光传播一些后世的知识,也能加强烽火商号的内部团结。

    想毕,沈越便安排众人筹备“商号学习班”。从铁匠工坊和背包工坊分别挑出几位经验丰富的师傅,由他们每日召开现场教学,商号提供教学津贴,另外带出合格的徒弟来也有奖励;

    沈越又设立高额悬赏,鼓励众人做些发明创造,同时也担当起技术骨干的讲师,将后世的一些技术经验讲给众人。

    旧明教三位长老都读过诗书,由他们负责文化课程,这些人毕竟是有一些宗教基础,对教育工作十分适合。

    平兰仍旧负责那些孩子的基础知识学习,沈越对这些人寄予厚望,之所以没找师傅来教,是因为想讲授一些数学,物理知识,这些东西过于超前,不好向外来的先生解释。

    平兰对自己一向信任,对于这些课程也听得津津有味,接受能力极强,以后就给她私下补课,以后接起上课的工作。

第十九章 不速之客() 
然而沈越心想,光靠这些安排还不够,自己要想在这大明立足,并改变历史上的遗憾,需要带动更多的人进来,否则随着烽火商号的发展,会连续遭到别人的嫉恨和猜疑,也需要将自己的影响从这个小县城扩散出去,这样才能有烽火燎原的一天,使得明末的悲剧不再上演。

    烽火商号大堂,此刻已聚满了商贾士绅,这次被邀请来集会,众人心里都有些惴惴不安,自黄家出城后被截杀的消息传回,私下里已有传言,对这个少年杀人不沾血的手段,都有些敬畏。

    一群人正围在一起交头接耳,见沈越等人进来,大堂中变得鸦雀无声。

    示意众人落座,沈越朗声道:“今天请诸位百忙之中过来集会,是要和大伙商量个出路,一起发财。”

    众人听此,心下稍安,这烽火商号如今生意火爆,所出商品新奇实用,众商家都有些眼红,如今有机会合作,必然大有赚头,于是都洗耳恭听。

    见众人被吊起胃口,沈越继续说道,

    “如今北方兵荒马乱,多少铺子关张歇业,多少生意人都流离失所,这些都是大家亲眼得见的,可世道越是艰难,咱们这些人就越要团结,眼下急需走出去,到安定的南方去开辟商路。”

    众人对沈越所说的困难都有亲身经历,何尝没想过南下经商,见烽火商号要牵头,皆是欣喜,追问沈越有何章程。

    “诸位这些天也都有目共睹,我们烽火商号的商品独一无二,必能在南方开辟出大市场,只是商号初立,急需各种人才,所以想用这些商品的代理权,教给诸位,同时需要你们把一些得力工匠,送到商号里来,这样以后还会有更多更好的东西做出来,咱们南下也更有把握。”

    对于手下工匠,众人不太在乎,但能交换到烽火商号的代理权,都活跃了起来,一番争抢互不相让,于是在沈越的提议下开始竞标。

    别看这是北地边关,能坚持至今的,都是家资丰厚之辈,最终竟筹得十多万两银子,还有近百名各行各业的工匠。

    沈越心中欢喜,这次不光赚足了南下的资本,又得了百名工匠,能继续发挥自己所长,而这些商家今后也将依附于烽火商号,为自己的发展大计冲锋陷阵了。

    经过一番整合,商号如今已进入正轨,各加工坊也都加大马力,开始筹备起南下的货物来。

    趁着闲暇,沈越又盯上了印书局,毕竟光靠自己去影响身边的人,效果还是缓慢,而通过书籍能够传播得更远,也更容易让人接受。

    沈越暂时没打算出版后世的理论或技术,而是想向人们灌输一种进取开拓的野心,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虽然有部分原因是由于倭寇进犯沿海,但也有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作祟。

    而沈越深知自己所擅长的技术,即使再先进,在世人眼中也只是不入流的奇技淫巧,对于没有进取心与冒险精神的人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更会被视为异类。

    中华民族近代的悲剧皆因与此,沈越决心要打破这道樊笼。

    所要出版的书已经酝酿很久,最终选定了西游记,这个故事自元朝已有话本,民间多有传颂。虽然吴承恩还要一两百年才出生,但自己手机上存有此存书,写起来倒也容易。

    耗费尽手机剩余的全部电量,沈越将其中的精彩段落整理出来,几日连番修改,一本完全与原书背道而驰的西游记便诞生了。

    本着发挥后世网络的意淫精神,沈越将唐僧师徒四人作了身份调整,改成落魄书生、流亡难民、草莽好汉等角色,任务也不再是西天取经,而是为改变命运航海寻宝,白龙马也改成了一艘大海船,几人一路上种种奇遇,又抢劫各路妖怪,得珍奇异宝,功法升级,大发其财,最终都富可敌国,享尽荣华富贵。

    对于这本面目全非的西游记,沈越不在乎其文学性,而是尽力勾引出当下人们的贪欲。各行各业中,商人是最具冒险精神的,有的人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沈越不惜释放出金钱这个最让人欲罢不能的魔鬼,将世人的眼光吸引到海外。在荣华富贵的梦想刺激下,来追求自己要传播的道。

    正如西方列强在大航海时代,将东方国度描述成堆满金山一样,通过对金钱的渴求,进而刺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听沈越讲过新编的西游记,关兴等人神情激动,他们还没经历过后世各种意淫爽文的狂轰滥炸,第一次听到这么直扣心弦的故事,都直呼过瘾,跃跃欲试的要出海寻宝。

    而魏县附近刚刚经历宝藏一事,众人余兴未尽,见到烽火商号出版的这本新奇的,一时街头巷角都对此议论纷纷,争相购买。明朝能够出现四大名著之三,可见印刷业已是非常先进,百姓对于这些也都十分热衷,印书坊不得不加班加点印制,大量的新版西游记开始不断流传到附近的州府,让烽火商号有了超越背包商品的又一支柱产业。

    沈越抬眼远望,自己这只小蝴蝶已经开始震颤翅膀,一场狂风暴雨即将在大明天下掀起。

    这日沈越正在铁匠工坊设计新的工具,却见县令欧阳晨带着一个魁梧的壮汉走了进来,见到沈越壮汉嬉笑道:“你就是那个会造弓弩,又炮轰贼寇的小东家?”

    沈越见此人如在自家一般四处踅摸,有些疑惑问道:“正是在下,敢问好汉贵姓?”

    “你这孩子倒有些胆气,我就是人称无敌大将的茂太爷。”壮汉得意笑道。

    无敌大将茂太爷?不就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的长子常茂,沈越小时候长听评书《英烈传》,对常茂此人十分熟悉,书中将他说成足智多谋,少有对手,性格豪爽,但打仗时也满肚子坏水。

    见他虽不像说书人口的那样身高八尺,腰围也是八尺,但脸上刚毅的线条,剑眉飞云入鬓,一双细眼透露出精明和睿智。

    尽管沈越非常喜欢评书中所说的常茂,却不知此人真实性情又是怎样。

    “听说你造的轰天雷威力极大,我这正需要你来帮我,去对付北边得元兵,这次前来便是请你随我出征。”常茂面带恳切地说道。

    见沈越有些犹豫,欧阳晨连忙上前解释,

    “此事事关重大,常将军率兵赶来,是因关外又聚集了一批元兵,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辈当竭尽全力,报效国家才是。”

    沈越见他侃侃而谈,心道又不是你上前线杀敌,自然说的大方。但确实形势对自己不利,而且本来也有北上去东北三省的计划,这次倒可以顺路查看一下。南下经商还需要段时间筹备。看他二人架势,自己很难躲过,但若能从中建功,对后期发展也有好处,便答应下来。

    常茂见他同意,也不急着走,在各工坊到处转悠,他为人没什么架子,有些市井豪气,沈越便由他去了,自己赶紧找来些工匠,为出征准备起来。

第二十章 出征() 
临行之前,沈越带着平大勇和平大山兄弟来到了大青山,查看两块田地的作物,这些玉米土豆等将是改变大明的重宝,不能不重视。

    经过两个多月的生长,这些作物都已十分茁壮,估计再有一个多月就能收获。现在赶来寻宝的人都已离去,山中已经安全,此行便是想要将两兄弟留下,看护这最后的一段时间,保证顺利收获。两兄弟都是淳朴的农家孩子,对这些作物十分上心,早就争着要来。

    沈越语重心长的对二人交代,

    “这山中虽然清苦,但咱们种下的这些高产作物将会泽被后世,有了它们,大明的百姓将不会再忍饥挨饿,不会再受战乱之苦,它们的重要性超过你我的性命,一定要好好看护。”

    “沈东家放心,我们兄弟豁出命去,也要保证它们平安收获。”平大勇激动的说道。

    辞别二人,沈越骑马下山,行至山脚密林,缓缓停住,平静的说道:“壮士跟随了这么久,该出来现身了吧。”

    自进山之后,沈越就察觉到有高手跟踪,自从身怀圣火令,他的精神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能够对周边的风吹草动有灵敏的感应。

    虽然有袖箭暗器防身,但自知难是其对手,不过但凡功夫高手,大多会有行侠仗义之风,刚才沈越对平大勇兄弟之言,亦是想说给暗中人听,心想多少会对其有触动,那自己也好周旋。

    “那些作物真有你说的那么神奇?”一道身影从树上飘然落地。

    听此一问,沈越心安,看来有效果,转身看向来人,竟是是当初挟持旧明教三老,全真七子中的一人,只见他一身青色劲装,眉若墨泼,鬓若刀裁,脸上棱角分明,不苟言笑,颇有大侠风范、

    “当然,这是我家历尽千辛万苦,从万里海外寻得,为此我们家族几乎伤亡殆尽。在我流离失所,饥饿难耐之时,都不敢以此为食。这不光是我一家之命,也是天下人之命。”沈越面带悲怆的诉说着。

    来人听沈越如此伤心之言,面露不忍之色,拱手道:“在下是全真教凌飞,拜服你的高义,但却有一事,请你说明。”

    沈越见他表明身份,所言也能看出是个崇尚侠义之人,便不再担心,他所要问的估计是圣火令的事,当时还是没有骗过他们,但也不敢挑明,回答道“侠客所问何事?”

    “你既然收留了旧明教的人,那肯定知道了圣火令的事,你有何企图?”

    “他们都是孤苦无依之人,大丈夫即当锄强扶弱,难道帮助他们不是应该的吗?至于圣火令,只是些无关世人的荒唐传闻,哪比得上我那地里的作物。”沈越义正言辞地说道。

    见凌飞不为所动,沈越心想这还唬不住你,看来这高手也是心志坚定,光凭三言两语难以打发,于是变本加利说道,

    “亏你自称全真教的人,当年尊师邱真人是何等高风亮节,只身远赴大漠,诚心感化铁木真止杀爱民,令我等百姓得以残存,没想到方才百年,他的后人竟做出如此违背道义之事,怎令他在九泉之下心安!”

    听此怒骂,凌飞仓啷一声拔剑出鞘,指着沈越喝道:“你不怕死吗?”

    强忍住心头的惊恐,沈越扮出满不在意的样子,亮出胸膛答道:“我倒想让你一剑刺下去,好让我到地府去见见邱真人,问问他怎么教出这样的徒子徒孙!”

    僵持片刻,凌飞感叹一声,收回宝剑。转身落寞的走远,传过一句话来:“追查圣火令的不只我们,还有一群人更危险,此去北上你要当心,我会留在这里,帮着山上的二人看护作物。”

    见凌飞离去,沈越长出一口气,只觉浑身都被冷汗沁透。想必全真七子已分兵北上,追寻那群运宝藏的元兵去了,幸好留下的这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