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迷茫大明-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的这话,汪鋐自然明白张璁是什么意思了,当即便起身道:“张相累乏了一整日,下官先行告退。”

    张璁起身缓缓说道:“宣之,这事务必要缜密。”

    “张相放心,下官知道个中厉害。”汪鋐说着便是一揖,道:“张相留步。”

    张璁点了点头,却仍是送到书房门口,待的汪鋐离开,他正欲回后院,管家张福贵却赶了上来,道:“相爷,有封福建来的五百里加急。”

    听的这话,张璁不由看了他一眼,道:“加急文书怎的送到府上来了?”

    张富贵忙躬身将信呈上,含笑道:“相爷,是门生胡万里写给相爷的私信,他不知规矩。”

    听的是胡万里的私信,张璁接过之后,又折回了书房

    。。。

第111章 比较() 
检查了一下火漆,张璁才拆开信封,抽冇出信笺,便见背面工整的写着‘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八个大字,他不由微微一怔,这是要他对夏言置之不理?

    将信展开,仅仅看的几行,他眉头便皱了起来,建农学院,天下州县设置劝农官,这可不是什么好主意,如此一来,朝廷等若是多了一干余名杂官,胥吏亦会随之尊加,实是得不偿失,况且农业已经发展了几干年,还能有何发展?

    待看到有法子在全国推行北方北方官话,并且请旨在龙溪漳州试行,他脸上才露出笑容,这可是个好消息,嘉靖闻知,必然大为欣慰,只是这代价可不能太高,朝廷如今没钱,若是要花费财力人力去推广,嘉靖也不会有兴趣。

    待看到钱法革新九条,他神情立即就凝重起来,一口气看完,他顿觉轻松,胡万里五百里加急送来这钱法革新,其用意十分明显,以革新来巩固嘉靖的圣眷,这实则是与汪铣一个心思,转移视线,不起比起汪珐的推广书朗机火炮,钱法革新却是明显高出一筹,这不仅利国利民,而且朝廷有利可图,真可谓是名利双收,以嘉靖的性情,必然会大力推行。

    呻了口茶,张璁又将信翻过来,看了看‘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八个大字,略一思忖,便微微笑了起来,还真是旁观者清,胡万里的这句话是暗指当年他在大礼仪之争中就是因为受到谈臣的攻许,是孤臣,因此而被嘉靖庶意维护擢拔。他如今再发动谈臣攻许夏言,可不就是有机会让夏言再走他当年升官的那条捷径?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说的好,不理他,让嘉靖去提拔去重用他,他反而没机会,这小子,当初真不应该放他去福建,也忒远了点。

    次日一早,上轿离府之时,他便遣人去将工部宝源局、户部宝泉局的监铸叫来,早朝一散,回到值房,中书便来报,工部、户部的两个员外郎在外求见。

    张璁一听,便知这星两个员外郎想乘机混个脸熟,当下便道:“让他们进来,连他们带的人都一起叫进来。”

    很快,两个官员便带着六个吏役进来,跪下见礼后,张璁甚是温和的道:“免礼,都站着回话。”

    “谢首辅大人。”众人谢恩之后,六个吏役方才迟疑着爬起身来。

    张璁扫了几人一眼,才道:“术业有专攻,今日召诸位前来,是想了解一下铜钱的情况,如今街市流通之制钱,品和繁多,规格、轻重、成色俱各有异,同是青铜钱,材质可都是一样?”

    听的这话,两个员外郎可不敢献丑,皆是拿眼去看后面的吏役,其中一人立即躬身道:“回首辅大人,街市流通之青铜钱,主要分为两类,一则是锡青铜钱,含锡约在二成以下,为青黄冇色,含锡在三成的为白铜钱,另一和是铅青铜钱,一般含铅在三成,呈黄青色。实则,两和青铜钱,皆是铜、铅、锡三和材质,不过是铅、锡各有侧重罢了。”

    张璁听的暗自一喜,既是材质相同,那胡万里提议的法子就大有可能,稍一沉吟,他才接着问道:“能否辨别出各和青铜钱铅、锡的比例?”

    “回首辅大人,只能大致的分辨。”那人躬身道:“历朝历代所铸铜钱的铜、铅、锡分量皆不相同,即便是本朝发行的各和通宝,含量也尽不相同,仅能从颜色来辨别,若是。”

    “有话但说无妨。”张璁含笑道。

    那人敏锐的意识到张璁有回收旧钱铸新钱的想法,当下就鼓起勇气道:六小的斗胆直言,若是欲收旧钱重铸,只能是固定收其中一和或是相近的几和,稍加些铜材重铸,不过,一旦朝廷收购旧钱,不少私铸之商亦会跟着收购,最终朝廷能回收的旧钱怕是有限。”

    一个员外郎瞥了他一眼,抢白道:“他们为何抢着收?帮朝廷重铸?亏本的生意也有人抢着做?那朝廷岂非是省心不少?”

    另一个员外郎则看了他一眼,轻斥道:“这是朝政,不得妄言。”

    张璁扫了两人一眼,道:“让他说。”

    那人犹豫了一阵,才道:“首辅大人,如今铜钱私铸之风甚烈,朝廷若要改铸新钱,那些个不法奸商,必然想方设法阻挠,他们收铜钱不会重铸,或是待价而沽,或是让朝廷难以为继,小的斗胆妄言,若要发行新钱,彻底断绝私铸,用黄铜铸新钱最为适宜。”

    听的这话,张璁不由大为失望,用黄铜铸新钱,能够彻底断绝私铸,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钱法之弊,这谁不知道?问题是哪来的铜材?

    见张璁沉吟不语,那人忙道:“首辅大人,赤铜六,白铅四便可炼制出黄铜,与青铜钱所耗铜材一样,再则,若是收旧钱铸青铜钱,易与流通的青铜钱混淆,一则使用极为不便,二则回收亦大不易。”

    这话说的也算有道理,要统一货币,黄铜钱可说是最好的选择,可惜大明缺铜!颇为赞赏的看了他一眼,张璁才道:“你是哪个部的?”

    那人拼着被斥责也要在张璁面前露脸,等的就是这句话,当下便跪下道:“…小的工部宝源局监铸张大海。”

    “不错。”张璁微微点了点头,随手将名字记了下来,随后才道:“都先下去吧。”

    待的一众人退出,张璁呻了口茶,半晌无语,收旧钱铸新钱,统一全国的铜钱,这事说起容易,真要执行起来,却是干难万难,不过,再难也要做,不说是为国为民,便是为了转移嘉靖和京师官员的注意姿,也必须现在报上去,这事可比南北分祀有分量。

    想到这里,他不由想到了建农学院的事情,建农学院对朝廷来说未必是好事,但对天下的士子而言,无疑是多了一条入仕的途径,而且对国子监也是个不小的冲击,真要抛出来,必然引起轰动,这事看来也的支持。

    。。。

第112章 斋醮() 
第112章斋醮

    张璁脚步匆匆的赶往乾清宫,乾清门一众值守太监远远见他过来,便跪了一地,恭声道:“小的们叩见张阁老。”

    一看这情形,张璁不由暗叹了一声,嘉靖吸取了武宗时太监乱政的教训,对内侍管理的极严,不过一众太监也不至于恭敬到如此地步,不消说,嘉靖又在乾清宫举行斋醮,这些个太监这是在提醒当值的大太监出来挡他的驾。

    果然,待的张璁走到乾清门门口,司礼监秉笔太监张钦匆匆迎了上来,匆匆一揖,便轻声道:“张阁老,皇上正在里面祈嗣斋醮,就快完了,您老是等等还是先回值房?”

    张璁静听了一阵,《紫清上圣道曲》确实已接近尾声,他知道嘉靖每次斋醮之后,心情都会相当的好,当下便淡淡的道:“等等吧。”

    见张璁要在门口等,张钦便知不是小事,当下便道:“张阁老稍候,这下这就去通传一声,让他们及时禀报皇上。”说着微微一揖便转身离去。

    对于嘉靖在乾清宫设坛斋醮,张璁亦是深恶痛绝,倒不为皇帝崇道,宋元以来崇道的帝皇不在少数,他痛恨的是设坛斋醮的花费,宫中所建醮场,门坛封匾皆用金书,嘉靖心诚,皆是屑金为泥,其他种类繁多的供器,供养,香火灯烛,亦是精益求精,每次斋醮,花费皆在数千两白银。

    偏偏嘉靖又打着祈嗣的名号斋醮,张璁即便不喜,也不敢开口进言,嘉靖这么些年一直没有子嗣,祈嗣斋醮,身为臣子,岂能多言?但愿有了子嗣之后,斋醮的次数能够有所减少。

    时间不是很长,张钦便匆匆回转,躬身道:“让张阁老久候了,皇上宣张阁老在西暖房觐见。”

    快步进了西暖阁,张璁瞥了一眼,果然,嘉靖连道袍都未换,他忙上前跪下见礼,嘉靖心情确实不错,俟其礼毕,便含笑道:“免礼,平身。”接着便道:“秉用有何好消息?”

    “恭喜皇上。”张璁躬身道:“福建漳州府龙溪知县胡万里回奏,有妥当的法子在全国县儒学社学推行北方官话,并恳祈皇上允准,暂在漳州龙溪试行。”

    这确实是个好消息,想到日后满殿大臣皆是一口流利的北方官话,嘉靖不由微微一笑,道:“朕倒是好奇,他是用何法推广?”微微一顿,他才道:“他未提及所须钱财?”

    张璁虽然不知道胡万里如何推广,是否耗费钱财,但现在只图嘉靖高兴,当下便道:“回皇上,只字未提,想来是耗费不巨。”

    既是所耗不多,那何乐而不为?嘉靖当下便道:“允了。”说完,他便想到之前说过不吝重赏的话,便瞅了张璁一眼,道:“统一全国官话,实是利国利民之举,如此功劳,实属难得,这是你的得意门生,当如何赏赐?”

    张璁却不愿意嘉靖分开赏赐,当下便躬身道:“回皇上,如今并未见成效,赏赐尚言之过早。”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微臣还有奏报。”

    看来还是关于这胡万里的,嘉靖微微一笑,道:“说。”

    “皇上。”张璁躬身道:“胡万里近日在龙溪查获一起铸私钱大案,深感钱法之弊,特上疏恳祈皇上革新钱法,一统大明货币,彻底根除钱弊,令皇上圣名万世流芳。”

    革新钱法?一统大明货币!嘉靖登时便是一怔,好大的口气,嘉靖六年发行嘉靖通宝之时,他便留意到钱法弊端,也有意革新,朝中言官大臣亦纷纷献言献策,却无一良策,他也是认识到钱法之弊已是积重难返,这才无奈放弃,仅只推出黄铜铸造的嘉靖通宝。

    张璁对此事应是深知的,何以会再次提出钱法革新?难道胡万里有具体的,新颖的,切实可行的钱法革新举措?一怔之后,他亦不觉有些振奋,真若能一统大明货币,彻底根除钱弊,必然成为新政最大的亮点,想到这里,他有些急切的道:“快,呈上来。”

    对于前面的钱法之弊,嘉靖略微瞟了几眼便快速的略过,看到钱法九条,他才沉下心来,看到第一条,废宝钞、立白银、重铜钱。他不由暗赞了一声,这人胆大,真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仅这一条,满朝文武便无人敢言,果然是有新意!

    一口气粗粗看完,他又细细从头看了一遍,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振奋,继位以来,他斗杨廷和,推行新政,革新礼仪,不仅是为的巩固皇位,革故鼎新,更是为了证明他这个以小宗嗣大统的旁支皇帝的才干和能力,是为了让那些等着看他热闹的宗室,甚至是野心勃勃的宗室明白,他嘉靖才是大明当之无愧的明君!

    宝钞是太祖指定颁发的,如今已经完全崩溃,顺势废除宝钞,确立白银、铜钱为法定货币,所有赋税一律征收白银,铸造银币,统一铜钱,另定比例,新定万世不移之钱法!真若如此,他嘉靖便是当之无愧的一代明君!

    兴奋了一阵,他便渐渐冷静下来,废除宝钞,另立白银、铜钱为法定货币,好处是明摆着的,可大明不仅缺铜,也缺白银,没有足够的铜材,无法统一铜钱,没有足够的白银,立白银为法定货币不仅是空话,更将成为笑柄。

    思忖良久,嘉靖才开口道:“秉用,并重白银、铜钱,但大明缺铜缺银,如何能够满足流通之需要?”

    张璁早有准备,当下便道:“回皇上,如今民间大额支付皆用白银,江浙闽广更是普遍使用白银,足见大明并不缺白银,至于铜钱,胡万里建言,回收旧青铜钱,铸造统一制式,规格、大小、轻重、成色皆是一致的新钱替换旧钱,逐步统一全国铜钱,微臣已征询宝源局监铸,此法完全行的通。”

    回收旧钱重铸?统一全国的铜钱,那得花多大的代价?看了看张璁,嘉靖才语气平淡的问道:“秉用,国库还有多少存银?”

    。。。

第113章 风头() 
第113章风头

    听的嘉靖语气平淡,张璁知道他是担忧耗费巨大,朝廷无力支应如此大规模的钱法革新,略一沉吟,他便躬身道:“回皇上,胡万里在信中言及,统一铸造之银币,免除了异地流通之损耗,且携带使用便利,一经推出必然大受欢迎,其成色以银九铜一便可,如此,朝廷铸造银币,便有大利可图。

    再则,回收旧铜钱,回炉重铸,朝廷确实亏损失严重,但亏损只是在初期,大明目前之所以私钱泛滥,主要原因便是铜钱缺乏,一旦朝廷完全掌控了铸币权,源源不断的大量铸造铜钱,后期不仅能够补回损失,还有足够的盈余。”

    嘉靖一听便明白了胡万里的意思,以铸造银币来弥补铜钱的亏损,待的完全掌控了铸币权,不论是铜钱还是银币,朝廷皆可从中大为盈利!如此做法,朝廷根本不用花费一文,便能从容推行钱法革新,统一大明货币,相反,还能从中大赚一笔,彻底废除私铸之弊,完全将铸币权掌控在朝廷手中!

    “如此钱法革新,朝廷受益,百姓受益,实是难得的利国利民之举。”嘉靖微微笑道:“大明不缺好知县,却是难得深悉经济钱法之官员,秉用,将胡万里调回京师协助你推行钱法革新如何?”

    调胡万里回京师?张璁对此也不赞同,胡万里不是一般的门生,日后定然会大有作为,此时回京,于他而言,自然是一大臂助,但对胡万里而言,却并非好事。如今他在京师结党,嘉靖已是表露出出了不满,可不能将胡万里调回京师蹚这趟浑水。

    当下,他便躬身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