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迷茫大明- 第3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翟銮飞快的瞟了两眼,立刻就联想到益王支持护卫队一万兵丁奇袭丰州滩之事,略微沉吟,才道:“舜俞先坐,此事并非坏事。”

    并非坏事?夏邦谟不由一楞,落座后便道:“元辅大人曾巡视九边,莫非这俺答骑兵只有虚名?”

    “那倒不是。”翟銮含笑道:“俺答乃鞑靼难得一见的枭雄,鞑靼骑兵的战力也远在边军之上,这些年俺答屡屡侵边,视九边数十万大军如无物,岂是浪得虚名之辈,倒是边军的捷报不可尽信。”

    听的这话,夏邦谟狐疑的看向他道:“俺答至少应有十来万兵力罢,与西安联合手反攻京师,那可是数十万大军,如何说并非坏事?”

    翟銮微微笑了笑,呷了口热茶,他是有心笼络夏邦谟,益王太过强势,在军事和财政方面可说是独断专行,内阁必须的团结,否则极有可能成为空架子,放下茶杯,他才道:“京师粮食充足,城高墙厚,护卫队火器之厉更是天下无双,有数万护卫队驻扎在京师,京师可说是固若金汤,稳如磐石,就算俺答与皇上合兵一处,亦难以攻下京师。”

    微微一顿,他才不急不缓的接着说道:“之所以说不是坏事,一是大胜一场利于提升益王的威信,二则,皇上与俺答结盟,此举可谓是大失人心,这对益王而言,不是坏事,是件好事,但京师周边的百姓可要遭罪了。”

    说着,他起身道:“走吧,一起去觐见益王,要提醒益王尽量减少战乱对京畿百姓的危害。”

    见的翟銮如此笃定,夏邦谟不由的放下心来,说实话,想到一入京师就要面临一场规模庞大的京师保卫战,他不免有些忐忑,翟銮这番话可说是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毕竟这翟銮不仅深知俺答骑兵战力,也见识过东兴港护卫队的战力,他既如此有把握,自然问题不会太大。

    胡万里在凝道殿召见了翟銮二人,呈上了急报之后,夏邦谟便躬身道:“殿下,数十万大军围攻京师,非同小可,京畿百姓必遭涂炭,能否严守关卡,拒敌于关外?”

    瞟了一眼急报,见的嘉靖果然与俺答结盟,胡万里不由的暗暗欣喜,这一战之后,即便嘉靖不死,他也能装模作样的祭告列祖列宗,然后光明正大的废了嘉靖!不过,听的夏邦谟这话,他不由的皱了皱眉头,而后看向翟銮,道:“拒敌于关外?仲鸣以为有几分可能?”

    “没有半分可能。”翟銮连忙躬身道:“京师周边关隘处处,看似固若金汤,实则处处可破,分兵守关,有被各个击破之虑。”

    “看的透彻。”胡万里颌首道:“边军虽众,却已被俺答打破了胆,根本没有可能拒敌于关外,更何况,山西的几个关口还在我的皇兄手里,这一战,必须将他们放进来打,一战定乾坤!”(未完待续。。)

    。。。

第474章 决战大同() 
一听胡万里说要放进来打,夏邦谟立刻躬身道:“殿下,微臣不知兵事,但至少是二三十万大军围攻京师,若是全部都放进来打,河南山东北直隶必将生灵涂炭,微臣恳祈殿下慎思。”

    慎思个屁!生灵涂炭就不打仗了?九边重镇屯兵数十万,长城关卡林立,却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这难道是老子的责任?瞥了他一眼,胡万里才淡淡的道:“长痛不如短痛,这一战能打下数十年甚至是数百年的太平,纵使有些伤亡,也是值得的,你们先退下,待的仔细勘察,确定了嘉靖和俺答的进军路线,再组织沿线百姓撤离。”

    翟銮脑子里这时却猛然冒出一个念头,大着胆子抬头看了胡万里一眼,却还是鼓不起勇气,犹豫了下,终是没敢开口,躬身道:“微臣遵旨。”

    见翟銮这副神情,胡万里道:“仲鸣是首辅,尚不敢直言,看来这朝堂风气的好好整饬一番了。”略微一顿,他才道:“有话尽管直言,本王没那么小肚鸡肠。”

    “殿下。”翟銮连忙起身跪下,道:“还请殿下恕臣无罪,微臣才敢直言。”

    “还是批鳞之言?”胡万里不以为意的道:“本王虽做不到从谏如流,却也不以言罪人,放胆说。”

    “殿下。”翟銮叩了个头,才起身道:“恕微臣斗胆,此番联兵大举压境,并非是冲着京师而来,而是冲着殿下和东兴港护卫队而来,京师之围,并非无解,主战场摆在哪里,完全可由殿下做主。若欲将战场摆在塞外,殿下只需出京,移师宣府或是大同。”

    这话胆子是大到了极点,翟銮说完,便赶紧跪伏在地,夏邦谟也被他这番话吓的不轻。连忙跟着伏在地上,不论是大同还是宣府,城池的高大坚固结实程度和防御体系都不可能与京师相比,城中的储备也及不上京师,而且一旦战败,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置君王于险地!

    不得不说,翟銮的这个提议胆子大到了极点,胡万里略微沉吟。便对外吩咐道:“来人。”

    听的吩咐来人,翟銮、夏邦谟心里都是一紧,正暗自琢磨,难道要被架出去廷杖?就听的胡万里沉声吩咐道:“宣成国朱希忠、刘思武、兵部右侍郎翟鹏觐见。”

    说完,他瞥了翟銮、夏邦谟二人一眼,道:“平身,这个建议极有见地,你二人也参与讨论。移师关外虽然凶险,却能救百姓于水火。不过,兵凶战危,此事须的慎重考虑。”

    听的这话,翟銮连连叩首道:“殿下有此一念,便是大明社稷之福,天下万民之福。殿下真若出关,微臣恳祈随侍圣驾左右。”

    夏邦谟亦叩首道:“殿下圣明。。。。。。。”

    “别让本王养成喜听奉承之言的习惯。”胡万里打断他的话头,道:“先下去琢磨一下。”

    待的二人退下,胡万里起身转入左边的厢房,着人将大同宣府的地图挂起。细细的审视,移师关外,风险之大,自不待言,但此举不仅能够极大的减少百姓伤亡,节约巨额的白银,而且能够揽尽天下人心!

    嘉靖与鞑靼结盟,攻击京师,益王为免河南山东北直隶百姓遭受战争荼毒,铤而走险,不顾自身安危,挥师出关,引诱数十万大军在关外决战,这消息一传开,益王的威信立刻就会急剧攀升,再来一场大捷,一洗土木堡惨败之耻,他的声望更将如日中天!

    不过一个时辰,朱希忠、刘思武、翟鹏三人便匆匆进了宫,胡万里也没移地方,直接在西厢房召见了几人,待的翟銮、朱希忠五人进来见礼后,胡万里便吩咐翟銮将情况详细的介绍一遍。

    一俟翟銮落音,熟悉九边情形的朱希忠便出言反对道:“殿下,移师关外,大为不妥,切勿因小失大,自陷险地,此战虽说对京畿破坏极大,但以逸待劳,必然能重挫来犯之敌,些许损失也是值得的。

    移师关外,风险之大,非同小可,况且就算是移师宣府,宣府距离京师不过四百里,大战一起,京畿之地仍然要遭受荼毒,除非是移师大同,才足以吸引俺答和今上的所有兵力于大同,但大同距离京师八百里,眼下又是冬季,一应后勤军需难以补给,京师火炮也无法及时运送大同。。。。。。。”

    听的这话,兵部右侍郎翟鹏也颇为赞同,翟鹏是正德年间的进士,已经六十有三,因耿介刚直,为官清廉,得罪人太多,屡屡被罢官,却因为整顿军务有方,屡屡起复,说到底就是个官场中不受欢迎的人,他原本就是兵部右侍郎,兼督山东、河南军务,在武清被李健的打的大败,反而投了过来。

    略微沉吟,翟鹏便躬身道:“成国公担忧的不无道理,即便殿下移师大同,敌军亦会派遣偏师骚扰京师,以切断京师对大同的补给,此战对俺答和嘉靖而言,可谓是背水一战,必然倾尽全力,估计兵力应在四五十万间,时间可能持续数月之久,消耗极大,若是补给跟不上。。。。。。。”

    听闻来犯兵力可能高达四五十万,翟銮、夏邦谟心里不由一沉,自土木堡一役之后,大明已经数十年没经历过如此大规模的战争了,双方交战兵力将近百万,这已经是国运之战,胜了还好说,若是败了,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听的朱希忠、翟鹏两人都反对,刘思武不由的抬头看了胡万里一眼,才缓声道:“后勤补给应该是双方的,天寒地冻,护卫队补给困难,敌人的补给应该也困难,在补给方面,咱们其实还占着先机,再说,护卫队不惧与鞑靼骑兵野战,即便补给跟不上。也随时能够回撤宣府,大同至宣府,只有四百里地,强行军,四日便至。”

    “说的不错。”胡万里接过话头道:“俺答也好,嘉靖也罢。都是意图消灭护卫队的主力,本王移师大同,敌军大部也会跟着往大同移动,这其实也打乱了他们的部署,在补给方面,咱们完全是占有先机。

    四五十万大军围攻京师,造成的破坏将极为惊人,不论是人口还是财物的损失,都将超出咱们的想象。因此,这一战必须的立足于移师塞外!”

    见胡万里定下了调子,刘思武连忙躬身道:“微臣尊命。”

    胡万里微微颌首道:“大同、宣府两镇本就有重兵驻守,护卫队四万大军入驻一城,粮草和弹药补给压力太大,况且,不论守城,还是出城野战。数万大军都施展不开。

    宣府至大同,不过四百里。一路颇为平坦,我意分守大同、宣府两镇,互为呼应,如此,也更能吸引敌军拼死攻击,至于火炮。考虑到运输不便,弹药补给困难,一律只携带便于携带,杀伤力巨大的卡隆短炮,京师则交给京师和蓟州镇的五万新兵。

    这是我初步的设想。你们商议一下,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另则,塞外作战,不仅是与人斗,还要与天斗,令大同、张家口、宣府找有经验的牧民和老人预判今冬有无大的雪灾。”

    “微臣等遵旨。”几人忙躬身道。

    今冬是否有雪灾,这方面俺答应该比他更清楚,胡万里并不怎么担心,真若有雪灾,俺答不可能出大举出兵,倒是奇袭丰州滩的计划必须马上终止,如今俺答怕是正在四出调集人马,李健如是按计划奇袭丰州滩,变数太大,有被重兵阻击的可能,略微沉吟,他才道:“严密监视塞外蒙古各部的动静,五百里加急通知李健,情况有变,停止奇袭,着其率部在大同待命。另外,将嘉靖与俺答结盟,联合出兵围攻京师的消息散播出去,对此不辩是非,有违大义,有伤国体,严重损害朝廷威信和声誉,严重损伤国民感情,无颜见列祖列宗的行径,必须大力鞭挞!”

    “微臣等遵命。”众人忙躬身道,心里都是窃喜不已,嘉靖此举确实是自掘坟墓,虽然是迫于无奈,但一众士绅商贾百姓,尤其是深受其害的京师百姓必然对欠其恨之入骨!

    不过半日功夫,嘉靖与俺答结盟,联手起兵五十万围攻京师的消息就在京师传扬开来,立时闹的人心惶惶,因为益王鼓励士绅商贾百姓关心国事,不禁百姓议论国事,因此,消息一传开,京师官员士绅商贾百姓登时就骂声一片,自然也有不少人对此消息将信将疑,更有人质疑消息的真假,怀疑是益王有意败坏嘉靖声誉,一时间争论不休。

    不过京师一众要求上进的官员对此却是深信不疑,他们自然清楚从翟銮、夏邦谟、朱希忠、翟鹏等人口中传出的消息不会有假,而且益王就算要无中生有,污蔑嘉靖,也不敢撒下这弥天大谎,无中生有捏造五十万大军围攻京师的消息,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一众官员,尤其是言官一个个立即抓紧时间,连夜赶写文章,或是亲自执笔,或是请人捉刀,赶写攻讦嘉靖的奏折,还有机灵的,稍稍将奏折一变,改写成文章,通过急递铺五百里加急送往南京,以争取尽早在金陵报见报!

    六日后,金陵报就在头版头条刊载了这一消息,连同还有不少言官以及官员大肆攻讦嘉靖的奏折和文章,举国上下登时一片哗然!

    京师,大同、宣府、蓟州、太原、西安等地源源不断的传来消息,延永,绥镇边军调动,西安大队兵马调动,太原镇各关兵马集结,大同、张家口、万全、古北口等地纷纷几报发行大队鞑靼骑兵。

    胡万里并未隐瞒这些军报,直接就刊载在邸报上面,一时间京师人心惶惶,不少士绅商贾富户又收拾行装准备出京躲避战乱,家中有子弟在护卫队新兵营的更是悔的肠子都青了,五十万大军围攻京师,二万新兵肯定是战参与京师保卫战的,一战下来,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随着金陵报一日一刊的转载邸报,整个大明都将目光投向了京师,谁都清楚。这是嘉靖与益王争夺皇位最关键的一战,原本不少士绅还站在正统大义的一边,支持嘉靖,但随着嘉靖与俺答结盟,联手出兵攻打京师的报道,不少人都转变了立场。

    就在这时。西安爆发了动乱,起因是翻译在无意中将严嵩与乞庆哈签订的协议内容泄露了出来,秦王朱惟焯听闻之后,忍无可忍,陕西一省都割让了,他这个秦王自然也就当到头了,怒火中烧的他前去质问嘉靖,却被囚禁了起来。

    王府的官员亲侍随即将消息散播出去,消息一传开。西安登时大乱,嘉靖无奈之下,只的率着扈从的兵马和一众官员前往太原,一路上,不仅兵丁私逃,官员也不断私逃。

    消息在金陵报刊载出来之后,舆论再次大哗,对嘉靖的声讨登时就铺天盖地!

    胡万里抓住机会。适时的发布令旨,为免河南山东北直隶所有百姓遭受战乱之害。决意率领四万护卫队移师大同,与鞑靼在大同决一死战!

    邸报一出,整个京师立时为之沸腾!几乎没人敢相信,益王为了不让京师成为战场,居然不顾自身安危,甘冒奇险。挥师出关,前往大同与鞑靼死磕!谁不知道京师的防御要远远强于大同,谁不知道东兴港在京师配备了大量的火炮!益王留在京师,根本就不惧怕鞑靼的骑兵!更别说边军了!

    一时间,京师官员纷纷上折子。到左顺门去跪谏,恳祈益王留守京师,这个消息一传开,无数士绅商贾百姓也自发的赶往大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