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迷茫大明- 第3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瞒浚川公,在下也不知道。”周志伟起身为他斟了杯茶,才道:“与在下联系的是薛良辅,但他肯定不是主事人,这事别说浚川公,在下也一直颇为疑惑,按说东兴港主事之人应该是靖海侯夫人才是,但她一个妇道人家,如何会有这等魄力?”

    胡万里!胡万里没死!王廷相现在几乎已经敢肯定胡万里没死!若是胡万里征倭身亡,东兴港遭逢大变,必然是以稳定为主,不可能马上就做出支持益王朱厚烨发动靖难之役这等重大决定!更不会冒险从天津登陆,直接攻打京师!也不会花费巨额银两支持益王给官员加俸禄,全国免税!这几乎是倾东兴港之力来支持益王靖难,东兴港谁有如此魄力?唯有一个解释,胡万里没死!胡万里既然没死,他又在哪里?

    默然良久,他才沉声道:“东兴港隐藏了兵力不成?难道不止明面上的这六万兵力?”

    “这就不清楚了。”周志伟微微摇头道:“东兴港地盘太多,又颇为分散。随便哪里不能隐藏个二三万兵马。”

    听的这话,王廷相不由一阵无语,若是胡万里没死,手头又握有两三万兵马,他会打哪里?南京?

    周志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见他不吭声便试探着道:“如今京师四品以上官员尽皆随皇上去了太原,南京就没有官员看好益王?”

    “益王想到南京挖官员?”王廷相警惕的看了他一眼,才道:“皇上西巡,九边重镇还有四十余万边军,东兴港虽是进了京师。却未必能够在京师立稳脚跟。京师迟早有一场大战,谁胜谁负,尚未可知,没有官员愿意在这时候去京师冒险。”

    京师迟早有一场大战?周志伟心里不由一动。东兴港吩咐他将北方几省的银号现银转移。是不是就是为京师的大战做准备?

    秦淮河。夫子庙西,魏国公府。

    静妙堂水榭,魏国公徐鹏举宛若老翁一般静坐在厅中垂钓。一众下人都清楚公爷不是在享受垂钓之乐,而是在想心事,因此一个个都离的远远的,生怕搅扰了公爷,无端招来一顿责罚。

    徐鹏举随意的盘坐在亭中,享受着湖边的清爽,今日的金陵报他看过了,朝廷这几年费劲心力打建的两支水师舰队相继被东兴港舰队灭掉,在海上再无牵制东兴港的力量,整个大明沿海府县,甚至是大江下游各城都成了东兴港舰队的碗中肉,东兴港只要想吃,随时都可以吃!不管京师情形如何变化,东兴港实则已是立于不败之地,一旦嘉靖在京师战败,不管死活,这皇位都会易主!

    还真是没有看出,名不见经传的益王居然还有如此手段,竟然能让东兴港对他俯首是从,这一招海外分封也实是妙不可言,海外建封,允许裂土临民!允许扩建一万卫队!一众空筒子亲王郡王,有几个能够经得住这个诱惑?

    文皇帝的靖难之役造就了徐家一门两公的荣耀,如今益王发动的靖难之役,徐家又当如何应对,才能延续徐家百余年的荣耀和辉煌?一旦站错队,一门两公的徐家经受的打击也可能更为严重,再次两边押注吗?

    门房管事这时却匆匆寻了过来,见的徐鹏举在水榭垂钓,他犹豫了一阵,还是蹑手蹑脚的走上前,思绪被打断,徐鹏举极不高兴,皱着眉头道:“何事?”

    管事忙躬身道:“禀公爷,刘泰前来求见,说是有要事。”

    “刘泰?”徐鹏举有些诧异的道。

    管事肯定的道:“是,原操江提督,广宁伯刘泰。”

    刘泰因为挪用军饷博彩,引发清江口水师哗变,实际上这事就是他徐鹏举在后一手操纵的,刘泰事后填还了亏空,又花银子上下打点,他也出了不少力,才帮刘泰恢复了爵位,这家伙能够有什么急事?徐鹏举略微沉吟,才道:“带他过来。”

    不多时,一身便装的刘泰便脚步轻快的走进水榭,待其见礼之后,徐鹏举才淡淡的道:“有何急事要急着见我,随便坐。”

    刘泰也不拘礼,径直在石凳上坐了,随后便语出惊人,“徐清曼没死,在益王府。”

    什么?徐鹏举惊的转过身来,盯着他沉声道:“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刘泰点头道:“昨日才接到她的信,确是她的笔迹,而且外人也不可能知道她与刘家的关系。”

    略微沉吟,徐鹏举才道:“不是说南城一役,益王的家眷尽皆被杀?”

    “估摸着她当时并未与家眷在一起,是以侥幸逃过一劫。”

    徐鹏举登时无语,难怪徐清曼要诈死,原来她是攀上了益王,如此说来,益王在五年前就已经开始策划谋反了?益王家眷尽死,只剩下徐清曼一人,若是益王登基,这徐清曼岂非有可能成为皇后?更为重要的是,有徐清曼这层关系,徐家已是别无选择,只能支持益王!

    默然半晌,他才沉声道:“信呢?”

    “看完后就烧了。”刘泰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说道。

    翻了他一眼,徐鹏举才道:“这等匪夷所思之事,空口白话,你让本公如何信你?”

    “如此大事。在下岂敢蒙骗公爷?”刘泰低声道:“徐清曼来信交代了一项任务,截断漕运。”

    截断漕运?京师现在是益王,徐清曼为何会交代这么个任务?一转念他就反应过来,这是针对嘉靖的,这是要掐断嘉靖大军的粮路,嘉靖从太原组织十数万甚至是二三十万大军反攻京师,必然会倚重北上的漕粮,这一招还真是狠辣!

    略微沉吟,他才道:“这事你找本公何意?”

    刘泰连忙陪着笑道:“一则希望公爷睁只眼闭只眼,二则。还望公爷施以援手。支援三五百弓箭手。”

    “哼。”徐鹏举轻哼了一声,道:“你这算盘打的倒精,功劳是你的,黑锅本公来背?”

    刘泰讪笑着道:“公爷这话就见外了不是。你们是一家人嘛。这点子功劳。公爷又岂会瞧在眼里?”

    “这是军功!”徐鹏举沉声道:“功劳我家庶子要一份,出了事,别指望本公给你背黑锅。”

    听的这话。刘泰不由的暗自腹诽,指望你背黑锅,哪不是找死,至于分功劳,他更不担心,只要差事办妥,他的那份功劳就少不了,他当即便躬身道:“谢国公爷。”

    山西,太原。

    城东,迎晖门,两队号衣鲜明的兵丁整齐的列在城门两边,警惕的注视着进入城门的车马行人,一辆装着十几大袋麦子的马车缓缓的驶近门口,一队兵丁立刻持枪上前,不厌其烦的前前后后仔细的搜查,搜查之后,还要车主一袋袋的卸下来。

    车主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见这情形不由的埋怨着道:“都是麦子,有啥好检查的,上个月来,也没见这样瞎折腾的。”

    “别埋怨,叫卸就卸吧。”一名兵丁无精打采的道:“你当咱们愿意折腾,皇上西巡,陛驻在晋王府。。。。。。。”

    “让开!”眼见一骑飞奔而来,根本没有丝毫减速的意思,几个兵丁不由的连忙闪到路边,看着疾驰入城的马上汉子背上插着快递的旗子,一个兵丁忍不住骂道:“透你妈个板鸡,赶着去投胎!”

    “耐求,肯定是京师来的军报!”

    “京师都丢了,怕是要便天了。”

    几个守城兵丁猜的不错,确实是京师来的急报,京师距离太原一千里多点,五百里加急,两天半便能送到,太原府衙后院,严嵩看着送来的急报,轻叹了一声,才将急报递给翟銮,道:“这益王也不是省油的灯。”

    这不废话,省油的灯敢直接出兵靖难?翟銮暗自腹诽了一句才接过急报,瞟了几眼便转给许赞,略微迟疑才道:“东兴港在海外的疆域足以媲美咱大明的疆域?”

    严嵩瞥了他一眼,才道:“又是笼络藩王,又是笼络官员,废除兵籍,革新兵制,免赋一年,这是要收尽天下人心,得防着京师周边的藩王进京才是!”

    翟銮冷冷的道:“总不能拉拢几个藩王,益王就敢登基称帝吧?”

    “官场上最不缺的便是见风使舵之辈。”严嵩缓缓说道,他不由的想起了宁王叛乱之时,他在临江府的慧力古寺装病观望的情形,藩王叛乱,一众大臣大多选择观望,这是趋吉避凶的本性,如今益王叛乱,直接就打进了京师,过上几日,一旦传出有藩王进京,赶着上京师抱益王大腿的大臣绝对不会少,南京那帮赋闲养老的大臣肯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许赞看了二人一眼道:“京师乃天下根本之地,益王有东兴港雄厚的财力极力支持,又善于招揽人心,不能让益王久据京师,时日一久,官心士心军心民心尽皆都会倒向益王!”

    这道理是人都知道!太原城里的这些京官,谁不知道这点?问题是调兵要时间,若不能集结十来万大军,如何能收回京师?略微沉吟,他才道:“益叛王此举,意在逼迫皇上早日反攻京师,如今,皇上是能胜不能败,即便是一场小败,也会尽失人心,在皇上面前千万不能有丝毫催促之意。”

    “皇上最近心烦气闷,总的想个应对之策吧?否则必然是雷霆大怒。”翟銮看着严嵩道:“要不,首辅大人独自去觐见?”

    独自去觐见?严嵩还真有些心虚,这段时间嘉靖心情不好,他们去觐见一跪就是半个时辰以上,他可受不住!略微沉吟,他才道:“为君分忧乃是臣子本分,要不将一众部院大臣叫来集思广益?”(未完待续。。)

    。。。

第455章 偷天换日(十六)() 
太原,晋王府。

    坐落在太原城东北的晋王府完全是仿南京皇城而建,只是规格稍低一等而已,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富丽堂皇,嘉靖陛驻太原,自然是下榻在晋王府,承运殿东庑,成国公朱希忠,从花马池快马赶来的老将——三边总督唐龙,固原总兵官周尚文、宁夏总兵任杰三人都长跪在地上,一语不发。

    嘉靖端坐椅上,紧闭着嘴唇,目光在三人身上打转,脸上神情有些阴沉不定,大明九边重镇,西三边的二十几万兵马可说是边军中的精锐,三边总督节制延绥、宁夏、甘肃、固原三边四镇,不仅兵强马壮,而且地处苦寒,连年战事不绝,官兵久经战阵,论战力,远高于其他几镇官兵。

    但三边总督唐龙却是苦苦哀求不抽调三边兵马,原因有二,一则是路途遥远,大军移动缓慢,待的集结兵马赶到太原,已是冬季,无法反攻京师,二则三边兵力抽调一空,鞑靼骑兵必然会大举南下,甚至可能与益王叛军呼应,对边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成国公朱希忠很清楚嘉靖的想法,是想调集九边重镇所有边军,反围京师,将益王叛军一网打尽,鞑靼骑兵南下,嘉靖未必会当回事,事有轻急缓重,保住皇位,才是嘉靖眼前最重要的事情,但被鞑靼骑兵和益王叛军前后夹击,这却是嘉靖不能承受的。

    眼见的气氛有些僵,略微思忖,朱希忠才大着胆子道:“皇上,能否抽调两三万骑兵,一人两马,疾驰而来?”

    虽知朱希忠是好意。但唐龙却仍是想也不想,一口便回绝道:“皇上,没有如此多的战马,一人双马,唯有鞑靼骑兵才能如此奢侈。”

    见唐龙油盐不进,嘉靖一张脸登时拉的更长。恰这时黄锦在门口禀报道:“皇上,严阁老等一众大臣在外求见,说是京师有急报。”

    听闻京师有急报,嘉靖沉声道:“让他们进来。”

    严嵩及一众大臣进来,瞥了一眼跪在地上几个武将,便赶紧的带头跪下见礼,随后才沉声道:“禀皇上,叛军已经攻入宫城,叛王朱厚烨发布令旨宣告天下。。。。。。。”说着便赶紧的将急报呈上。

    看完急报。嘉靖脸色格外的难看,半响,他才道:“传旨,着锦衣卫加强对各地藩王的监视,严防各地藩王离开封国。”说着,他扫了跪在地上的众大臣一眼,语气淡然的道:“俸禄增加一倍,你们可曾动心?”

    听的这话。一众人心里都是一跳,这话甚为诛心。可不好回,靠俸禄过日子的,谁不高兴俸禄能翻一倍?总不能说他们这些个大员都不靠俸禄过日子吧?严嵩连忙叩头道:“回皇上,官员俸禄,乃是太祖高皇帝钦定,岂能随意更改。皇上体恤臣属,时有封赏,微臣等岂会因小利而忘大义。”

    嘉靖自然清楚,京师这些个大臣不是靠俸禄过日子的,地方州县官员也不是指靠俸禄过日子的。不论是京师还是地方的官员,都有的是手段捞钱,朱厚烨指望以增加俸禄来拉拢官员,根本就是笑谈。

    一众大臣,谁都不愿意嘉靖沿着这个话题说下去,毛伯温当即便道:“皇上,不仅要控制各地藩王,地方大员,尤其是南京的各部大员也必须严控。。。。。。。”

    “皇上。”礼部尚书张璧躬身道:“微臣斗胆直言,即便控制住各地藩王和天下官员,也无法阻止益王在京师登基称帝。”

    听的这话,众人心里都是一沉,这是他们最不愿意想,也最不愿意说的,不想张璧直接在嘉靖面前捅了出来!益王是靖难,是造反,不是继承皇位,他占据着京师,只要高兴,随时都可以登基称帝,根本就无须藩王和百官拥立,益王府和东兴港又不是找不出官员,这也是当初大多数官员反对放弃京师的根本原因。

    “此言差矣。”翟銮随即沉声道:“益王乃是高皇帝子孙,是大明藩王!打的是清君侧的旗号,并非是流民造反!如今皇上西巡,陛驻太原,他敢罔顾大义名分,敢冒天下之大不讳登基称帝?他如何面对列祖列宗?如何面对后世子孙?如何面对天下士绅百姓?”

    迂腐!这话你该去问问文皇帝朱棣,看看他是如何面对的!一众大员都是暗自腹诽,却是没人肯出声,益王要真是在京师登基称帝,嘉靖和他们将是何处境?

    大明两京十三省,除去京师,还有京城——南京,但南京距海不远,东兴港的战舰完全可以朔江而上攻打南京,嘉靖根本无法在南京站稳脚跟,益王也不会让嘉靖在南京立足,最安全的是偏安一隅——呆在太原或是西安!

    但这根本就不是个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