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迷茫大明- 第3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既有天大的好处,又是被逼迫的没有半点退路,他也就索性放开了,稍稍沉吟,他便道:“联手可以,不过,必须保证本王亲人的安全。”

    “三位郡王爷,东兴港可以保证。”伍子顺连忙道:“至于两位郡主,就有些难办了,不过,东兴港会通过各种渠道尽力营救。”

    朱厚烨微微点了点头,两位郡主不在建昌、抚州府,东兴港若说能够保证,他反倒是不相信了,对方不放弃,而是尽力营救,他已经是没什么可说的了,稍一沉吟,他才道:“东兴港策划周密,想来必然是早有详尽的计划,能否见告?”

    伍子顺含笑道:“自无不可,还要请益王殿下斟酌。。。。。。。”

    天近黄昏,益王朱厚烨一行悄然返回了王城,建昌知府赵士清闻报之后,更为担忧,益王私下离开封地,他及时上报,最多只是申斥降级,如今益王又回转封地,用脚趾头想他也知道这其中必然是发生了什么变故,当下他就命人前去打探消息,同时给建昌千户所去函,要求加强建昌城的防御。

    城东小院,听完伍子顺的细述,胡万里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朱厚烨在威逼利诱这下屈服,这早在他的意料之中,只要不是迂腐到不近人情的地步。朱厚烨不可能会拒绝,毕竟这直接关系到益王这一脉的生死。

    略微沉吟,他才道:“如今的首要任务是将崇仁、金谿、玉山三位郡王接应出来,玉山郡王,直接接应他进入浙江,经双屿去小琉球。金谿郡王,让盘踞林云山的张海潮部直接接来南城,崇仁郡王那边,去一个连,一骑两乘快马赶去,不要遮掩,不要绕路,以最快的速度来南城,要朱厚烨写信说明情况。

    吩咐下去。去接应崇仁、金谿两郡王的兵丁要高度警惕,以防备益王朱厚烨反悔,在信中有什么猫腻,若的变生肘腋,损失就大了。

    至于另外,督促朱厚烨尽快将清君侧的檄文拟好,着王府官员多抄写,加盖王府印章。一则是造声势需要,二则也断绝朱厚烨的退路。”

    “是。”伍子顺连忙应道。略微迟疑,他才道:“那两位郡主如何安排?一在南昌,一在九江。”

    “这两个地方太远。”胡万里沉吟了下,才道:“交给帮会的人去接应,让他们顺江出海去双屿。”

    益王府这边紧锣密鼓的安排三个郡王逃离封地,江西省文武官员也没闲着。亲王造反不是小事,宁王造反才过去二十余年,南昌城的官员谁不知道这段历史,当然也清楚宁王造反给江西带来多大的损失,官员士绅百姓都是损失惨重。

    如今又冒出一个益王。而且还是勾结大名鼎鼎的东兴港海贼,此事虽然还不能确定,但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南昌城内的气氛登时就紧张起来,一边是五百里加急上报朝廷,一边快马通知抚州、广信两府,加强对崇仁、金谿、玉山三位郡王的监视控制,同时还紧急调动南昌卫、赣州卫、吉安千户所兵马赶往抚州、建昌两府。

    南昌城里一时间快马频出,人人都知道出了大事,一时间各种小道消息和流言满天飞,南昌城里士绅百姓还在八卦,建昌府南城已然变了天,在益王朱厚烨返回王府的次日,东兴港和王府护卫司联手,不费吹灰之力攻打了建昌千户所大营,接管了建昌城,拘禁了城内所有的官员胥吏,城中实行戒严,城门虽是大开,却是准进不准出。

    城内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挎刀持枪的兵丁巡弋,满城肃杀之气,城内士绅商贾百姓尽皆人心惶惶,惊恐不定,好在东兴港和益王府护卫司兵丁并不扰民,这让他们稍觉安心,事情到了这个份上,人人心里都清楚,益王暗中勾结东兴港造反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城东小院,胡万里仍是心无旁骛的闷在书房里练字,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已经不担心会出现什么反复了,朱厚烨不知道东兴港在建昌府的兵力有多少,而且已经被逼的没有任何退路可走,如今只能依附东兴港造反,别无他途。

    伍子顺脚步轻快的走了进来,敬礼道:“禀少爷,益王朱厚烨在王府大开杀戒,凡是反对他起兵靖难的王府属官尽皆被杀。”说着他迟疑了下,才道:“建昌府大小官员是否一并杀了?”

    胡万里搁下笔,轻描淡写的问道:“是朱厚烨想杀?”

    “是。”

    “少造杀戮,以免人心恐慌,如今已必要表决心。”胡万里满意的端详了一番临摹的字体,这才缓声道:“南城已尽在掌控之中,没必要自坏声誉,如今要招揽人心,南城是人文荟萃之地,士绅商贾众多,要留下好的口碑,不仅不能随便杀人,还要严肃军纪,有扰民滋事者,不论是谁,都要毫不留情的杀!另外,让益王府张贴安民告示,废除所有徭役和赋税,咱们不差银子,差的是民心!”

    “属下明白,一会就转告益王。”伍子顺说着便从袖中抽出一筒纸卷,在桌上铺开,道:“这是益王府草拟的讨缴檄文,请少爷过目。”

    胡万里俯身细看了一番,微微摇了摇头,道:“文采倒还看的,不过这是檄文,不是策论,檄文重在晓喻,重在声讨,重在招揽人心,这等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算怎么回事?既然已经撕破脸面造反了,也就无须遮掩,无须瞻前顾后,清君侧不过是一块遮羞布罢了。”

    说着。他略微顿了顿,指了指书桌,道:“你来执笔,将要点记下来。”待的伍子顺援笔在手,他才缓缓踱着步子道:“我太祖高皇帝披冒霜露,栉沐风雨。攻城野战,亲赴矢石,历尽艰辛,方绥靖四方,一统天下,立纲陈纪,建万世之基,后辈守业之君,当夙夜图治。兢兢业业,方不辜祖宗之基业,不负天下之生灵。

    今上以藩王嗣大统,不思祖宗创业之艰辛,沉溺道术,荒诞不经,残暴多疑,酷杀官员;不以国事为重。唯顾一已之享乐,天下灾荒连连。京师却大兴土木;身为天子,不听忠言,任用奸佞,把持朝堂,西北鞑靼,连年叩边。掳掠百姓,身为大明天子,不思御敌,却屡屡在东南轻启战端,大明兵连祸接。民不聊生,以致上天示警,异变连连。

    我,国家至亲,宪宗之后,屏藩亲王,当恪守高皇帝祖训,效法文皇帝,兴兵靖难,载清朝廷,永固基图。。。。。。,就照这个思路写。”

    伍子顺挥毫疾写,写完之后,才抬起头道:“少爷,如此写,似乎有碍君臣名分。”

    “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胡万里不以为意的道:“檄文就是要直白,什么清君侧,说白了,天子无道,我身为藩王,同样是祖宗子孙,就是要取彼而代之!”

    伍子顺拭擦了下额头上汗水,才道:“直斥天子之过,这似乎是不合礼仪,子不言父过,君臣名分乃是大义,这檄文要发出去,气势是十足,但属下怕遭人耻笑。”

    胡万里听的一笑,道:“行,那就将嘉靖之过,改为朝廷之失吧。”

    三日后,张海潮的三营平安将金溪郡王一家护送进南城,十日,崇仁郡王一家抵达平安抵达南城,也就在这时,赣州卫五千大军抵达南城,在城外南边二十里处扎下大营。

    消息传开,南城士绅商贾百姓一片惊慌,朱厚炫、朱厚煌两郡王不免有些惊慌失措,连忙赶到朱厚烨书房求见,对于起兵造反,两兄弟都没什么意见,两人都清楚兄长的秉性,素来没有野心,知道他是为东兴港所逼,他们与益王府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什么可埋怨的。

    二人进的书房,见礼之后,朱厚炫便道:“王兄,赣州卫五千大军在城外扎下大营,堵住了南下的通道,这北上的通道怕是也有重兵驻扎,东西两面俱是大山,这可如何是好!”

    “坐。”朱厚烨含笑道,待的二人落座,他才道:“二弟难道不曾听闻过东兴港的名头?这点兵力,又是野战,岂能困住东兴港的一千兵丁?更何况咱们三府护卫司兵丁合起还有二千之众,无须担忧,东兴港计划周密,不会有事。”

    朱厚煌脱口道:“王兄如此相信东兴港贼众?”

    “这是什么话?”朱厚烨脸色一沉,斥责道:“东兴港如今是勤王之师,可不是什么贼众,东兴港兵丁号令严明,军纪森严,训练有素,可不是卫所兵丁能够相提并论的。”

    “小弟知错。”朱厚煌也意识到失言,连忙认错。

    朱厚烨略微沉吟,才道:“东兴港这些年何曾打过败仗?你们应该对东兴港有足够的信心,就凭江西这半省兵力,根本奈何不了东兴港。”

    “王兄。。。。。。。”朱厚炫沉声道:“三弟的意思是,兴兵靖难,风险太大,想分散子嗣,就算战败,也能留下香火。”

    有道理,朱厚烨微微点了点头,虽说他相信东兴港,不可能被围困住,但兵凶战危,他可不敢保证,再说,也是防备东兴港将他们这一脉连锅端了,而且还可以借这机会试探一下东兴港的态度,若是不准他们分散子嗣,对方就是别有用心。

    这几个念头在脑子里转了转,他便道:“我去跟东兴港说说,二弟三弟,各家留下一个?”

    “是。”两人连忙点头。

    东院,听闻伍子顺的禀报,胡万里不以为意的道:“允许他们留。”这事他确实没放在心上,造反有风险,鸡蛋不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分散风险的不二法子,他没理由不允许,再说,留下子嗣,对他不构成什么威胁,朱厚烨的几个小侄子,不可能对他十分熟悉,他根本不担心。

    而且益王一脉总的留下点血脉,不可能造反成功,益王一脉就剩他一个孤家寡人,那也太令人生疑了,况且,眼下的情形,是不能让对方生疑。

    伍子顺接着道:“少爷,按行军时间算,援兵还须三日才能抵达南城,眼下是固守待援,还是突围?”

    “待援!”胡万里沉声道:“三个营赶来,对方再添一万兵力,亦无足惧,令朱厚烨做好撤离准备,另外,张贴讨缴檄文,咱们公开造反!”(未完待续。。)

    。。。

第444章 偷天换日(五)() 
固守南城待援!伍子顺不由有些意外,不独是赣州卫已经堵住了南下的通道,南昌卫也已经过了抚州城,不消三日,两日内就能兵临南城,这情况胡万里是清楚的,他为何还要毫不犹豫的选择待援?

    稍一迟疑,他才道:“少爷,援兵虽说是三个营,但快速行军而来,不可能携带火炮,以一敌四甚至是以一敌五,又是野战,会否造成较大的伤亡?”

    胡万里之所以要坚守待援,合兵一处再突围,自然是存了借刀杀人之心,三个王府护卫兵丁以及仪仗侍卫等加起来足有三千人,他必须要找机会削弱对方的实力,否则对方身前身后都是熟悉的护卫官兵,他就很难有机会,再一个,既然是发檄文征讨,自然也要漂漂亮亮的打一仗,以壮声势。

    听的伍子顺这话,他不以为意的笑了笑,才道:“这些江西的卫所兵已经多年未经实战,咱们五个营,至少有一个营的线膛枪,以一敌五,又是野战,无须担心过甚,再说了,王府不还有两三千护卫兵丁?”

    伍子顺一听便反应过来,胡万里这是要借刀杀人,略微沉吟,他才道:“朱厚烨似乎颇为精明。”

    “吃柿子总是指着软的捏。”胡万里含笑道:“江西的官兵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咱们从容撤离建昌府,总要捞点战绩好向朝廷交代,而且他们的主要目标不是东兴港,而是益王朱厚烨,你告诉朱厚烨,东兴港负责在前开路,负责殿后,着他王府的人马在中间。。。。。。。”

    如此安排。朱厚烨再精明,也是无话可说,伍子顺忙点头道:“属下这就去转告益王。”

    讨缴檄文很快就在南城所有的大街小巷和各个城门门口张贴出来,张张讨缴檄文上都盖有王府鲜红的大印,檄文经胡万里、朱厚烨两人来回修改,已经较为简练。开篇即大胆的指责嘉靖登基以来,朝廷在各方面的失误,严嵩自然成了替罪羊,被指为大明有史以来最大的奸臣;

    朱厚烨亮明身份,点明与靖海侯联合出兵,直言不讳的表示要尊高皇帝祖训,效法文皇帝,清君侧,靖国难。并且许诺三年之内,扫平西北鞑靼,开海兴商,废除兵籍、匠籍,革新兵制,减轻徭役,废除人头税,刷新吏治。加大士子入仕的机会。。。。。。。

    讨缴檄文一张贴出来,立时便引起了轰动。靖海侯所代表的就是东兴港,这是天下人尽皆知之事,朱厚烨在檄文中点明与东兴港联手清君侧,靖国难,令所有人都惊愕不已,谁也没料到益王朱厚烨如此坦荡!而檄文上的许诺。惠及士农工商各阶层,士绅、商贾、百姓、兵丁、工匠都有些期盼。

    对他们来说,朱家子孙,谁当皇帝跟他们没有多大的关系,他们更关心自己切身的利益。益王朱厚烨若真能兑现承诺,对他们来说,无疑会是一件大好事!

    两日后一早,江西都指挥使吴良才率着南昌卫、吉安、抚州两千户所七千兵丁抵达南城,看着手下送来的讨缴檄文,吴良才一阵无语,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谁能料想到一向循规蹈矩,温文尔雅的益王,居然会勾结东兴港起兵造反!

    “报——。”探马迅速前来禀报道:“报都司大人,赣州卫罗大人前来拜见。”

    “让他过来。”

    不一时,一身甲胄的赣州卫卫指挥使罗盛宣便大步进账,躬身见礼后,便道:“都司大人,属下这几日已经探明,崇仁郡王、金谿郡王都已进入南城,城内兵丁并不多,计有东兴港贼众千人,王府护卫兵丁三千余人,除了发布檄文,城中并无其他动静。”

    东兴港兵丁千人?吴良才略微沉吟,便道:“城中有四千之众,何以在你部抵达之后不逃?”

    罗盛宣沉声道:“属下斗胆猜测,东兴港应有大队援兵前来,而且就在近日。”说实话,他心里确实极为担忧,若是东兴港真有援兵前来,必然是从南而来,他的赣州卫只有五千人,可经不住内外夹击。

    都指挥同知邹一贵开口道:“益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