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迷茫大明- 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将江南搅乱,天下大乱都有可能,皇上也不是不知道轻重,胡万里能有这个态度,东南至少有几年太平!”

    “还有一事。”严世藩略微迟疑,才道:“东兴港不禁兵器,刀枪弓弩都是公开售卖。。。。。。。”

    严嵩看了他一眼,道:“你是想说刺杀?”

    “是,东兴港若是群龙无首,必然不堪一击。”严世藩坦然说道:“这事完全可以着锦衣卫出手。”

    “你不该生出这样的念头。”严嵩轻声训斥道:“胡万里纵有不是,待你并不薄,此事传扬出去,天下人如何看你?”

    严世藩没料到会招来一顿训斥,有些讪讪的自辩道:““孩儿这不也是为朝廷着想,从大局出发。”

    “文武有别,这些事情自有锦衣卫去琢磨,不劳你操心。”严嵩依旧是板着脸道:“胡万里虽然胆大,行事却素来谨慎,岂是轻易能够刺杀的?此事无须再提。”

    十二月初,嘉靖发出谕旨,私擅商税,罔利病民,严令各地衙门不的私设税关,加增税费,各地所有新增税关,务必在三月之内尽数裁撤,但有抗令不尊者,严惩不贷。

    这道谕旨一出,京师百官皆是莫名其妙,纷纷打探这背后缘由,很快,便有消息传出,嘉靖已下旨,着广东一省率先试行商税革新,裁撤大部水陆要津税卡,货物税、落地税的税率增一倍,取消通行税、船税,其他税种暂时不变。

    消息一传开,京师官场立刻议论纷纷,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京师不少官员的家人亲族都在或明或暗的经商,除了人脉的优势,便是这通行税和船钞税的优免,这年头的通行税、船钞税比后世的过路费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因为成本较一般商贾低,他们在商场上的优势自然也分外明显。

    若是取消了通行税和船钞税,他们这一优势便荡然无存,等若与一般的商贾没有任何的区别,货物税、落地税的增加,也无异于是加大了他们商贸的成本,这一进一出,差别可就大了,利润自然是自线下降。更令他们堪忧的是,平等竞争,他们根本就不是吃苦耐劳,经验丰富的一般商贾的对手。

    虽然一个个心里不满,却是没人敢仗马嘶鸣,《大明律》明确规定。四品以上的官员禁止经商,一众高官谁会找不自在?谁不知道嘉靖现在被东兴港逼的满脑子都是钱,急着等银子大造战船,铸造火炮呢,这明摆着是朝廷为了增加商税而试行的革新,况且这法子对一般商贾还没什么影响,对长途贩运还更为有益,谈不上与民争利,若敢上疏反驳。遭斥责还是轻的,丢官罢职都有可能。

    金陵报很快便在显著位置刊登了嘉靖的谕旨以及朝廷在广东试行商税革新的举措,民间反应却是毁誉参半,长途贩运商当然是拍手称快没,一片叫好,短途贩运的则是怨声载道,毕竟短途贩运的通行税和船钞税不重,根本及不上货物税、落地税的翻倍。

    汉武港。胡万里看到金陵报刊载的消息后,一笑置之。这个结果早在他的意料之中,一年上缴朝廷二十万两,嘉靖若是还不知足,那也唯有兵戎相见了,虽然不喜,但他也不惧。当然,嘉靖知足,他也乐的安心发展。

    李风烈快步进来,躬身道:“老爷,关总管在外求见。”

    关总管——关大宝是新建的水泥作坊总管。水泥作坊虽然建了起来,但一直没有能够制造出合格的水泥,一是硬化慢,二是干硬后开裂,胡万里虽然沮丧,却是咬牙叫工匠们坚持摸索,水泥这东西用处太大,也是技术含量并不高是东西,以现有的生产技术完全可以研制开发出来,至于研究水泥的工匠,则是现成的,汉武港作为小琉球总兵府所在地,吸引了不少的工匠,其中就有不少筑城的工匠。

    胡万里虽然不打算在汉武港修筑城墙,但来的这些筑城的工匠,他却都留了下来,虽然不筑城,但汉武港要修筑的东西多的是,不怕这些工匠没事干,关大宝就是专门生产‘三合土’的高手。

    ‘三合土’是南北朝出现的建筑材料,是由石灰、黏土和细砂所组成,到了明代,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在使用“三合土”时,往往掺入糯米和血料,一般用作地面、屋面、房基和地面垫层,‘三合土’经夯实后也具有较高的强度,还有较好的防水性,可用于筑城、夯筑水坝,东兴港、汉武港的小水坝都是用的‘三合土’,南京城墙,以及大的陵墓也都是用‘三合土’。

    听的是关大宝在外求见,胡万里不由一喜,不会是水泥研制有进展了吧?他连忙道:“带他进来。”

    关大宝不过三十多岁,杭州人,生的较为文弱,制作‘三合土’是家传的手艺,实则大明的工匠,手艺绝大多数都是家传,他这还是头一次进总兵府,甚是拘谨,见的李风烈打手势叫他进去,他才迟疑的走进书房,一进门口就跪下道:“小的见过大人。”

    胡万里一笑,起身道:“起来,在作坊倒不见你如此拘谨,就当是在作坊,有话直说,别叫大人,还按平常的叫法,叫东家。”

    “大东家。”关大宝起身有些惭愧的道:“小的无能,大半年了,水泥也没能合大东家的意,大东家还是。。。。。。还是另请高明吧。”

    听的这话,胡万里才知道是白喜欢一场,合着是来请辞的,略微沉吟,他才道:“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

    “没有。”关大宝连忙道:“小的只是觉的有愧,工钱拿的高,活儿却不能让大东家满意,小的心里不安,小的只是个工匠,研制水泥的事情,怕是还的读书人才行。”

    看了他一眼,胡万里缓缓坐了下来,能进水泥作坊的工匠,都是将家眷接到汉武港来了的,他们也应该清楚,没有可能离开,看来,这关大宝说的应该是实话,略微沉吟,他才道:“读书人也不是万能的,大明的读书人没有谁比我更清楚水泥,这总管你也不必辞,安心尝试,你就是最适合的,对自己要有信心。”

    听的这话,关大宝不由稍觉安心,犹豫了下,才道:“那要不将月钱降一半吧,三块银元就足够了。”

    胡万里听的一笑,还有嫌月钱高了的。转念他便反应过来,道:“是不是有人说难听的话了?”见关大宝不吭声,他便知道所料不差,略微沉吟,他便沉声道:“将嚼舌根的开了,工匠是做事的。不是卖弄口舌的,研制新东西,哪有如此容易的?别说半年一年,你们两年三年能够将水泥鼓捣出来,我都有重赏。”

    听的说要开人,关大宝心里有些不忍,连忙勉强笑道:“大东家开的月钱高,是小的自己心里有愧,小的也只是偶尔听到有人背后闲话。”略微一顿。他才接着道:”大东家,小的觉的,‘三合土’筑城筑坝都已足够。。。。。。。”

    胡万里瞪了他一眼,才道:“我要在海上筑堤,要修筑灯塔,要修筑大坝,还要修路,‘三合土’达不到要求。别多想了,安心尝试。做好记录,还有胆子放大一点,不要局限于我说的那些,放开手脚尝试,也多听取不同的意见。”

    “是,小的记下了。”关大宝忙躬身道。

    时间一晃就是数月。转眼便是嘉靖十五年四月,汉武港的水泥作坊终于是传来了好消息,一窑烧过了头的水泥烧块,经磨细后试验,却意外的达到了胡万里所要求的标准。关大宝不由的手舞足蹈,连忙将这一喜讯禀报给胡万里。

    听的禀报,胡万里亦是大喜,正要出府去水泥作坊亲自验看,却在门口遇上汉武港总管吴长森,躬身见礼后,吴长森便拿出一份金陵报,道:“少爷,这是刚刚送来的报纸。”

    难道又出了什么事?胡万里接过报纸瞟了头版一眼,脸上的笑容便渐渐消失,金陵报头版头条,刊载的是朝廷邸报,四川建昌卫、建昌前卫至宁番卫等发生大地震,四川行都司、建昌卫及建昌前卫等大小衙门、官厅宅舍、监房仓库,以及二卫的民居房舍,城楼垛口,墙垣门壁,寺庙神祠等建筑,俱皆倒塌。建昌尤甚,山崩地裂,城室尽塌。压死都指挥一人,指挥二人,千户一人,百户一人,镇抚一人,吏三人,士夫一人,太学士一人,土官土妇各一人。其他军民客商及各族人民被压死者不可数计。

    胡万里马上就断定,如此大的动静,绝对不是小地震,至少是七级以上,略微沉吟,他才道:“通知东兴港,拨十万两给慈善会,用于赈济四川灾民,这事要在金陵报第一时间在头版显要位置刊载。”

    十万两!吴长森吓了一跳,有钱也不是这个花法,略微迟疑,他才道:“少爷,咱们东兴港与朝廷的关系可不咋的,即便捐输的再多,朝廷也未必领情,邀买人心也。。。。。。。”

    “没指望朝廷领情,也不是为了邀买人心,这是行善。”胡万里打断他的话头道:“如此天灾,慈善会必然要大力赈济,但慈善会能力有限,东兴港带头捐款,不是抛砖引玉,而是抛玉引砖,是为了引起一众海商和江南以致于大明的所有商贾跟着捐输,鸽信告诉周志伟,在金陵报刊登声明,慈善会派人亲去灾区发放赈济钱粮,不要地方官员插手,这要形成制度。”

    听的这话,吴长森满肚子腹诽,慈善会虽说是你创办的,可如今跟咱们却是一个大子的关系也没有,有必要如此扶持吗?虽然不满,他却不敢多嘴,忙躬身道:“是,属下马上就去安排。”

    胡万里点了点头,便快步出了总兵府,慈善会是他一手创建的,他自然要大力支持,形成完善的赈济机制,对发展大明的人口大有裨益,再说了,东兴港如此做,对于凝聚小琉球的人心也有着极大的作用,试想想,对于远在四川的灾民,东兴港都如此赈济,更何况是小琉球的百姓?

    水泥作坊产出的水泥着实让胡万里满意,首先颜色就跟后世的相差无几,而且能够很好的在水中硬化,反复试验了几天,干硬后也不开裂,这让他兴奋不已,当即便拨了二千银元重赏所有的工匠,当然,试验成功与实际投产还有一段路要走,不过,汉武港现在有着充足的奴隶,他根本就不担心。

    东兴港捐输十万两白银赈济四处灾民,慈善会派员亲赴四川分发赈济钱粮的消息很快就在金陵报头版刊登了出来,立时就引起了轰动,东兴港与朝廷的关系早就因为去年打广州而传扬开了,这种情况下,东兴港仍然捐巨额的银子为大明赈济灾民,立刻就博的了士绅商贾百姓一致的交口称赞。

    消息传开,沿海各省的海商,私港的商贾也纷纷慷慨解囊跟随着踊跃捐输,开什么玩笑,东兴港都如此大手笔的捐输,他们指靠着东兴港讨生活的能不跟着捧场?在这股捐输热潮的带动下,江南江北的商贾也纷纷开始想慈善会捐款。

    沉寂已久的慈善会再此成了大明朝野上下的焦点。(未完待续。。)

    。。。

第423章 暗度陈仓() 
南京,慈善总会——东春园。

    东兴带头捐输十万两白银引发的捐输热潮,使的慈善总会上上下下都忙的不可开交,这日午时,大明慈善总会会长周志伟见完一拨温州商会的商贾,回到后院书房,正想小憩一下,小厮却匆匆进来禀报道:“老爷,有人求见。”

    怎的还有人到后院来见他?周志伟略微一愣,才道:“是什么人?”

    “说是老爷在漳州的同年遣来的。”小厮忙恭敬的道。

    一听这话,周志伟登时精神一振,连忙吩咐道:“快带进来。”

    杨小毛随后便快步进来,瞥了周志伟一眼,他在万里港是见过周志伟的,见确是本人,这才躬身见礼,道:“小的见过周老爷。”说着,便取出一封书信恭敬的呈上道:“这是小的奉命亲手转交给周老爷的信。”

    “你家老爷是谁?孙大人?”周志伟一边拆开书信一边随口问着,见的对方没答,他微觉有些诧异,一看书信笔迹,他便立刻认了出来,根本不是什么漳州的同年,而是东兴港的同年——是胡万里的来信,他随即抬起头,对小厮摆了摆手,道:“把门带上。”

    胡万里在信中要他上疏朝廷,在大明两京十三省建立慈善分会,设立慈善会自己的银号,以便于能够及时赈济灾荒,如此,不仅有利于各省士绅商贾百姓捐输,有有利于对灾区百姓低息或是无息放贷赈济,同时,胡万里在信中还对慈善会的管理监督机制也了不少的建议。

    看完信,周志伟不由大是兴奋,大明这些年来饥荒不断。各地虽然都有捐输赈济,但因为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捐输往往都局限于一地,不过是附近府县而已,最多也就是一省之地。象这次囊括南北数省的大规模捐输赈济,在大明来说,尚是首次,暴露的问题也不少。

    慈善会在金陵报指定的捐输银号有六七家之多,不便于汇总,汇报也不及时,而且银钱往来也不便,更令他头痛的是从南京派人去四川,千里迢迢。等赶到地方,黄花菜都凉了,真要在各省都建立慈善分会,设立自己的银号,那就方便远了。

    不过,这开设银号,而且是在大明两京十三省都开设银号,这可不是慈善会能够承担的起的。难道是东兴港想借这个机会在各省铺设银号?胡万里就不怕再步‘万顺和’的后尘?沉吟半晌,他才抬头看了那年轻人一眼。道:“开设银号的事情,长青兄可有叮嘱?”

    杨小毛略微笑了笑,才道:“少爷说,慈善会不能仅靠彩票赚钱,朝廷国库空虚,数年甚至十年之内都不可能有所改变。彩票收益,能用于赈济灾民的少之又少,大明灾荒不少,慈善会也不能总是指靠捐输,须的另辟财路。

    海贸是不错的选择。少爷当初也是想通过海贸筹集善款,但如今东兴港与朝廷关系紧张,慈善会不便于参与海贸,大明如今缺乏汇通天下的银号,而且如今银元已经在全国流通,慈善会不妨考虑一下。”

    汇通天下的银号这利润自然是相当可观,见他不说重点,周志伟直言不讳的道:“汇通天下的银号要多大的本银,至少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