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迷茫大明-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259章 宁波望族() 
徐清曼虽然抛头露面的日子不少,但一则身份贵重,二则顶着个天煞孤星的名声,一众勋臣以及官宦子弟从来就没人碰她半个指头,不过是将她作为一个花瓶观赏而已,猛的被胡万里拉住手,她下意识的反应便想甩开,却是没有甩掉,待听的他这番话,满腹的委屈立时就化成两行清泪。

    见她突然流泪,胡万里不由有些手足无措,忙摸出手帕递过去道:“好端端的,怎的就哭了,让人看见,还以为我欺负你了。”

    “不让我随行,就是欺负我。”徐清曼说着转过身来,仰脸看着他道:“你说的都是真的?不是哄我开心?”

    看着一张梨花带雨,粉妆玉琢的脸庞,话语又是如此暧昧,胡万里不由心里一荡,手法熟练的挑起她的精致下巴,用手帕轻轻为她擦拭泪水,柔声道:“自然是真的,江湖术士纵有高人亦不会靠看相为生,清曼怎会轻信术士之言。”

    徐清曼被他大胆的举动吓了一跳,一颗心砰砰直跳,羞的连耳根都红了,眼见他低下头来,忙双手推开他,娇羞的道:“舱门开着呢。。。。。。。”

    胡万里不由一笑,忙收住心神,这丫头看来对他也有意,这就更不能携她同行了,否则路上非出事不可,以这丫头的身份,可不能吃完了嘴一抹不认账,而娶一个勋臣子女,势必影响他的仕途,微一沉吟,他便道:“咱们分头去杭州,清曼在杭州等我,如何?”

    经这一搅合,徐清曼也意识到一路同行怕是不妥。脸红红的看了他一眼,才道:“清波门外,西湖边有家‘三塔客栈’,环境优雅洁净。”匆匆说完,她便逃也似的出了舱房。

    宁波乃大明东南的海上门户,不仅是整个江南最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也是大明和日本勘合海贸唯一的指定港口,大明三大市舶司——安远市舶司便设在宁波,说起来,宁波之名,还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取,取‘海定则波宁’之义。

    自嘉靖二年爆发‘争贡之役’之后,大明裁撤了安远市舶司,断绝了与日本的勘合海贸,并且厉行海禁。宁波也就随着衰落下来,不复之前的繁华,前段时间,胡万里奏请开海,在朝廷引起广泛的争议,着实让宁波的士绅商贾振奋了一把,不过,随着张璁的致仕。开海之事也不了了之,这让宁波的士绅商贾大为失望。

    张璁三度复出。再为首辅的消息传出,宁波的官绅士民再次兴奋起来,纷纷猜测着,朝廷会否再次引发开海的争议,有争议就有希望,总比毫无动静强。况且上次争议开海,朝中几个阁老和不少部院大臣都是持支持开海的态度,若能再议开海,还是有希望的,当下就有激进的士绅提议。推举几个德高望重的士绅在恭迎张阁老之时,恳祈张阁老再提开海之事。

    朝廷开海,或者是恢复与日本勘合海贸,最为受益的就是宁波当地的士绅商贾,关系到自身的利益,众人自然踊跃,这提议一出来,就得到不少人的赞同,纷纷奔走联络,整个宁波城里上上下下都在议论着这事。

    天近黄昏,在城门即将关闭之时,胡万里一行匆匆进了宁波城,一进城,立刻便围上来十几个举着幌子的客栈伙计,操着一口夹杂着宁波方言的官话杂乱的嚷嚷着拉客。

    “老客,陈家老店,清洁整齐,闹中取静。”

    “住咱们王记客栈,前店后院,诸事方便。”

    “咱店,所有家俬被褥一色新的——沈家客栈。”

    “宁波哪还有新开的客栈,别听他的,住咱们张家客栈,百年老店,响当当的招牌。”

    。。。。。。。。。。

    听着一片嚷嚷声,看着高举着的幌子,胡万里不由大为踌躇,正难以选择之时,却见一个伙计举着一张上写着‘海晏客栈’的幌子孤零零的站在一边,也不吆喝,只是静静的看着他们,留神细看,但见那幌子上写着两行小字,宁波望族冯家百年老店,诚信为本,安全至上。

    他不由一笑,当即便伸手一指,用官话说道:“别争了,咱们住海晏客栈。”说着对那伙计招了招手。

    见胡万里定了下来,长随陈金宝便立刻挥手驱赶一众拉客的伙计,“去去去,都散了。”一众伙计嫉妒的看了海晏客栈的伙计一眼,便各自用宁波话骂骂咧咧的一哄而散,海晏客栈的伙计则笑吟吟的急步走到跟前,躬身一揖,道:“小的恭请公子入住海晏客栈,请公子以及几位跟小的来。”

    见他礼节周到,胡万里微微一笑,道:“冯家真是宁波望族?”

    “公子是第一次来宁波罢。”那伙计含笑道:“慈城冯家是千年望族,财丁两旺,咱们浙江就有‘南浔刘家,慈城冯家’之说,小店这招牌可不敢乱写,否则非的招惹上官司不可。”

    听的这话,胡万里不由微微笑了笑,历来地方望族皆是书香世家,耻与言商,纵然经商,亦不会如此大张旗鼓,这海晏客栈的东家即便是冯家的,想来也是落魄的旁支,这话他自然不活说出口,当即便问道:“客栈离此多远?”

    “不远,就在南城,请公子等随小的来。”那伙计说着飞快的扫了胡万里一行数人,见几人手头并无什么行李,便安心的在前面带路,心里却是暗自奇怪,这几人是什么来路?他们来宁波做什么?会在客栈住几日?这几主仆看起来不象是商人,也不象游学的士子,更不象是来走亲访友的。。。。。。。

    那伙计正自想着,却听的胡万里问道:“听说当朝张阁老再度复出,此事是真是假?”

    提起这话头,海晏客栈的伙计立刻就兴奋起来,当即便道:“千真万确,张阁老确实是起复了,近几日就会路过咱宁波府,府城周边的士绅正邀约一起恳祈张阁老重提开海之事呢。。。。。。。”

    说着,他狐疑的看了胡万里一眼,随口道:“公子前来宁波府也是想拜会张阁老?”

    “张阁老岂是轻易能够见得着的?”胡万里随口敷衍道,心里却是暗笑,宁波府的士绅恳祈张璁重提开海之事,这事哪有那么简单,若非是因为朝堂争斗需要,谁也不会轻言开海之事的,这事牵扯的太广。

    想到这里,他不由冒出个想法,能否利用这事做点文章,若能再促朝堂争议开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大明开海定然不会一蹴而就,必然要经过多次的争议,不过,这事不好操作,一则他不宜公开露面,再则,张璁也未必愿意节外生枝,一个三权分立就够他头疼了。

    微微沉吟,他才接着问道:“宁波都有哪些望族,朝中可有人为官?”

    听的这话,那伙计略微有些诧异的看了他一眼,更加肯定这位年轻公子是位官员,前来宁波是冲着张璁来的,当下也就不敢乱说话,不过宁波这几家望族在朝为官的太多了,他可不全知,微微沉吟,他才谨慎的道:“冯家、范家、杨家、张家、陆家、史家皆是宁波望族,至于在朝中为官的。。。。。。”

    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小的孤陋寡闻,也不知道各家进士老爷的名讳,不过,从正德年间算起,各大望族每家少说也应该有十来位进士老爷。”说到这里,他很是自豪的道:“咱们宁波可是风水宝地,历来人才辈出,中进士在宁波可不算什么。”

    胡万里听的不由一呆,宁波竟然出那么多官员?随后他便是一喜,官员多是好事,至少宁波籍的官员不会反对开海!想到这里他不由微微一笑,看来开海在朝中也不是没有基础,得好好查一查浙江、南直隶沿海几个府县籍贯的官员。

    一路想着,不知不觉间已抵达海晏客栈,这伙计倒也没吹牛,海晏客栈确实规模不小,门脸是面阔六间的两层楼房,院子更大,分割成六个独立封闭的院子,胡万里自是要了最大最好的一处独院,安顿下来,他便赏了那伙计一块银元,见他如此大方,客栈的一众伙计自然是前前后后侍候的分外周到细致。

    次日一早,胡万里起床洗漱,用过早餐,伍子顺便匆匆赶过来禀报道:“少爷,小的在府衙探问过了,张阁老尚未到宁波,府衙的一众官吏如今都在忙着布置迎接事项,听闻张阁老可能在后日午时抵达宁波,不过,这也只是猜测,确切的消息,估计要等到明日。”

    胡万里微微点了点头,张璁出行,必然有人打前站的,不说提前一日,提前半日是必须的,估计宁波府的官员士绅会出城十里或者二十里郊迎,他该如何见张璁?又如何避开宁波府的官员?微微沉吟,他才吩咐道:“伍子顺继续去府衙打探消息,半日一报。”说着又看向长随陈金宝,道:“你从西门出城,在高桥驿打探一下情况,看有无别的官员在驿站。”

    “小的尊命。”两人忙齐齐躬身道。(未完待续。。)

    。。。

第260章 万民请愿书() 
待的二人躬身退下,胡万里起身在房间缓缓的踱了两圈,才对外吩咐道:“来人,笔墨侍候。”

    听的吩咐,候在门外的李风烈忙应了一声,赶紧从隔壁房间的随身行李中取来笔墨纸砚进房一一放置好,瞟了一眼兀自踱步的胡万里,便赶紧低头磨墨,待的磨好了墨,他才躬身道:“老爷,墨已磨好。”

    胡万里转身看了他一眼,道:“我说,你来写。”

    听的这话,李风烈不由一愣,他一直跟在胡万里身边,读书练字是每日皆有的功课,但毕竟时日较短,不仅很多字识不全,一手字也着实拿不出手,当下他便犹豫着道:“老爷,小的这字如何见的人,而且很多字也不会写。。。。。。。”

    “无妨,不会写的空着。”胡万里说着也不理会他,转身踱了几步,缓缓开口道:“自古无一成不变之法,亦无一成不变之祖训,宦官尚能干政,禁海之祖训如何就不能变通?大明禁海已百余年,百余年间,人口暴增数倍,十数倍,然田地却是增长有限,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濒海之地,人稠地稀,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商为生者比比皆是,朝廷厉行海禁,不仅导致濒海百姓生计艰难,更是逼迫濒海之民与内陆之民争夺生计。

    朝廷禁海百年,倭患未绝,海寇却日滋月益,私船出海亦屡屡不绝,可见禁海既无法根除倭患,亦无法靖宁海域,实是弊大于利。”

    一见这情形,李风烈哪里敢怠慢,赶紧的提笔速记。心里却是疑惑不解,老爷这是写的什么东西?无头无尾的既不可能是奏疏,也不象是私信。

    胡万里微微停顿,待的李风烈住笔,他才接着道:“朝廷开海,不仅能缓解百姓生计。亦能极大的消除倭患,且能为朝廷增加赋税,吸纳海外白银,削减沿海卫所驻兵,减轻朝廷负担,实是利大于弊。

    然则,朝廷开海牵扯太广,涉及到南北之争,仅靠朝廷大员提议。远远不够,还须的沿海百姓大力呼吁,上万民请愿书,恳祈皇上开海,唯有朝野上下呼应,方能促使皇上顺应民心,破禁开海。”

    李风烈飞快的写完,从头又细看了一遍。觉的有些凌乱,而且收尾也甚是突兀。看了胡万里一眼,却是不敢开口。

    胡万里微微一笑,道:“可是觉的条理不清,布局不当,有头重脚轻之嫌?”

    “是,老爷。”李风烈说完又觉不妥。喃喃着不知如何改口。

    “要的就是这效果。”胡万里轻笑道:“别发愣了,赶紧抄写几份,分投城里几大茶楼,别让人发现了。”

    老爷这是鼓动宁波的士绅商贾上万民请愿书恳祈开海?李风烈不由恍然大悟,难怪老爷要他代笔。写的如此凌乱,不过是提供思路,这是要他们重新拟写,他当下也无暇多想,赶紧埋头抄写。

    一个时辰后,这份传单便在宁波各大茶楼传扬开来,立时就引的一众茶客议论纷纷:“说的有理,太监不能干政也是祖制,既然太监可以干政,凭什么不能开海?”

    “这帖子颇有见地,人口越来越多,再不开海,如何活的下去?”

    “等等,诸位,这开海之后,如何能够消除倭患?”

    “这还用问?一旦开海,定然是组织大规模船队出海,倭寇也好海盗也罢,都难以轻易抢劫,生意不好做,自然是收手了。”

    “别扯那些个没用的,开海怎么涉及到南北之争?”

    “南船北马,北方能有几个海商?开海只能是富了咱们东南沿海,科考还有南北之争,何况开海?”

    “这万民请愿书,可是个新鲜事,会不会被朝廷怪罪?”

    “法不责众,没见说是要沿海百姓都上万民请愿书,又不止咱们宁波一地,再说了,就算是宁波一地,也不可能将签名的都下入大狱不是,那也得有地方关。”

    “说的是,不过是恳祈皇上开海而已,犯的哪门子王法,瞧你这草鸡胆子。”

    “地方望族会不会带头?他们可是有不少子弟在朝中为官。”

    “哼,地方望族不带头,这什么万民请愿书就搞不起来,朝廷开海,他们受益最大,他们岂能不带头?有子弟在朝中为官又怎的?朝廷难不成还会因此而罢了他们的官?沿海各地的望族有多少子弟在朝中为官,他们不怕天下大乱?”

    传单和各种各样的议论很快就传扬开来,立时就引起了整个宁波城的热议,正忙于安排迎接张璁事宜的宁波知府杨最在听闻这个消息之后,立刻丢下手头的事情匆匆赶回府衙,开海他并不反对,在宁波任了三年的知府,他是深知开海会给宁波带来无限生机,但上万民请愿书,这可是有点玄乎。

    请愿在大明不是什么新鲜事,嘉靖继位以来,京师大臣可没少集体请愿,地方也屡有听闻百姓请愿挽留地方官员继任的,但上万民请愿书,这事还是头一遭听说过,这事会否在宁波引发骚乱?嘉靖会是什么态度?对百官请愿应是深恶痛绝的嘉靖会否认为这是对朝廷对他这个天子的威胁?不是没有这种可能,真要如此,这漏子可就捅大了。

    匆匆赶回府衙,杨最连忙就分遣一众衙役召集城里的一众望族族长和在当地德高望重的士绅前来府衙商议。

    因为要迎接张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