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迷茫大明-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身为门生,弹劾座师一党的得力臂助,无异于是公然叛出门墙,这不仅在官场是件稀奇事,在民间亦是奇闻,消息一传开,立刻引的众人议论纷纷,各种猜测亦是不胫而走,对于扬名,尚且是褒贬不一,毕竟张璁在京师得罪了不少人,身为座师的张璁却成了众人的笑谈,大明百余年来,遭遇门生公然上疏叛出门墙的座师,张璁可谓是第一个,自然是受尽了嘲讽。

    很快,东厂出动缇骑在翰林院缉捕翰林院编修扬名,稍加讯问之后,又缉捕了编修陈文德的消息便传了开来,登时又引发了一阵热议,自文武之争以来,嘉靖一直保持沉默,此番反应如此之快,而且动用的是东厂人马,立时就引发了无数的猜疑,不少人都隐隐猜测到,嘉靖怕是要表明立场了。

    杨名,程文德被下诏狱的消息传开,冒雪四处奔走联络同年的陈节之、周志伟、魏一恭、赵文华几人不由大为振奋,也都松懈下来,扬、程二人如此下场,他们也无须再奔走呼吁了,四人皆不约而同的折回‘静心轩’。

    周志伟最先赶回,一进酒楼,见伙计迎了上来,他便含笑吩咐道:“四个人,尽着好的整一席,酒要好酒,就淮安老曲吧,要十年陈的,另外,再去买四双鞋袜来,中号的就成。”

    那伙计一听,便知道他是遇上喜事了,低头瞧了他脚上的鞋子一眼,忙恭维道:“小的马上叫人烧几盆热水,泡个脚再换新鞋袜。”

    “你小子倒机灵。”周志伟说着摸出两块银元,道:“指着好的买,剩的赏你了。”

    四双鞋袜一块银元也用不上,那伙计立刻眉开眼笑的扬声道:“周公子赏下了。”

    “谢公子赏。”几个伙计忙躬身谢赏。

    周志伟微微一笑,便径往后院而去,魏一恭几人,不用招呼也必然会赶来,如此大快人心之喜事,几人定然要好好庆祝一番,更令他高兴的是,嘉靖的反应,更是证实了他的猜想——张璁极有可能再度起复。

    没多长时间,陈节之、魏一恭二人便联袂而来,一进屋,魏一恭便嗅了嗅鼻子,笑道:“这是淮安老曲?等等,应该是十年以上的陈酿。”

    “呵呵。”周志伟起身笑道:“知道你素来喜欢这酒,特意叫的,今日管够,不醉不休。”

    “今儿可是大快人心,真个是报应不爽!”魏一恭轻快的笑道:“一定要不醉不归。”

    “来,快入席先喝一杯暖暖身子。”周志伟笑道:“奔波了半日,都乏透了吧。”说着又对外吩咐道:“小二,先上几个下酒菜。”

    陈节之毫不客气的入席,小饮了半杯,他才放下酒杯,道:“且不忙喝酒,先叫小二打盆热水来,鞋袜都已湿透了。”

    听他这一说,周志伟不由一笑,道:“尹和兄且先饮酒,已吩咐伙计烧热水,买新鞋袜了,马上就会送来。”说着,又为二人将酒斟满。

    “本中兄考虑的可真是周到。”陈节之不由微微一笑,说着话,伙计已是送来三桶热水,殷勤的为三人去鞋除袜,魏一恭笑道:“咱们也无须顾忌,边泡脚边饮酒,午时就喝了几杯水酒,在下已是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三人堪堪泡好脚,换上新鞋袜,洗手净面重新入席,赵文华便神情凝重的快步走了进来,见他脸上神情不对,魏一恭不由诧异的道:“符质兄遇上糟心事了?”

    赵文华露出一丝苦笑,道:“不是在下,是胡长青闯下大祸了。”说着,便径直入席,自斟了一杯酒,一饮而尽。(未完待续。。)

    。。。

第246章 机会() 
胡万里闯下什么大祸了?周志伟三人不由面面相觑,狐疑的看着赵文华,见他酒杯空了,魏一恭连忙给他斟了满杯,这才道:“胡长青虽说胆大,但行事素来颇有分寸,并非恣意妄为之辈,他会闯下什么大祸?”

    “这回是真闯下大祸了。”赵文华轻叹了口气,从怀中取出一张纸条来,这才道:“在刑部遇上刚从六科廊房出来的抄报书手,这是一块银元买来的抄件——胡长青所上的奏疏,皇上已有旨意,明发天下。”

    胡万里的折子,难道也是攻讦张璁的?这不可能!魏一恭急忙接过纸条,一目十行的快速看了一遍,看完之后,脸色立时一片煞白,不言声的将纸条递给周志伟,见这情形,陈节之迫不及待的凑了过来与他一起看。

    看完之后,陈节之才缓缓落座,见三人皆是默然不语,他不由长叹一声,道:“胡长青这次确实是闯下了泼天大祸,这份奏疏一旦明发天下,他必然是千夫所指,不独官场,整个士林都将对他嗤之以鼻,支持武勋也就罢了,那些个阉人都是十足的小人,焉能掌监督之权?”

    听的这话,周志伟才放下手中的纸条,小饮了半杯,又扫了三人一眼,才道:“宦官掌监督之权,这是建立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之上的,就事论事,文官、武勋、宦官,也只有宦官适宜掌监督之权,这不仅有例可循,也唯有宦官掌监督之权,皇权才会安稳。”

    陈节之有些诧然的望向他,道:“本中兄亦支持三权分立?”

    “身为文官,有几人会赞成三权分立?这无异于是自套枷锁。”周志伟苦笑着道:”不过。胡长青说的有道理,大明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平衡权利,并对权利进行有效的监督,这几年,各地镇守中官陆续撤回。地方文武已是处于毫无监督的状态,别看眼前还好,时日一久,必然滋生贪腐。

    再说了,虽说现在文官独大,可谁敢保证日后武勋和宦官的势力不会超越文官?真若能乘着眼前这机会确立三权分立,从长远来看,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本中这话不无道理。”魏一恭点头道:“武勋且不说,宦官的势力确实是说不清楚。一旦取得皇上的信任,势力便会急剧膨胀,反压文官也不是没有可能。”说到这里,他声音一低,“皇上不仅年轻,而且还崇信道教,时常不见大臣,谁敢保证他日后不会宠信宦官?况且武勋也并非就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一旦遭遇战事,武勋的势力同样会快速增长。”

    见周志伟、魏一恭两人皆是向着胡万里。陈节之不由一笑,道:“二位年兄不愧是当年跟着胡长青一同前往京郊为恩师送行的,倒如此护着他。”

    调侃了一句,他才接着道:“二位与胡长青关系不同,能心平气和,公允的看待三权分立。但其他官员包括士绅会如何看待这个三权分立?阉党在朝野上下名声尤为恶劣,勋臣子弟声色犬马,安于享乐亦是名声在外。

    长青身为二甲出身的文官,公然上疏支持阉党和勋臣,这是公然背叛文官阶层。士林阶层,势必会招来更为猛烈的攻讦,护礼派一众官员岂会放过这等良机,必然会借机大肆攻讦,肆意攀咬,恩师虽然致仕亦会跟着被牵连被攻讦,胡长青聪明一世,这次何以如此糊涂?”

    赵文华一直没吭声,静静的听着几人争辩,听到这里,他微微一扬眉头,轻笑道:“我看未必,胡长青不是糊涂之人,如此大事,岂会轻率?他行事素来出人意料,此番不惜冒着身败名裂之险公然上疏支持武勋、宦官,必然是所谋甚大,诸位如何就不想想他图的是什么?”

    听的这话,三人不由一愣,方才忙着争论三权分立,还真是忽略了这点,胡万里如此行事,图的是什么?魏一恭饮殷勤的给赵文华斟了一杯酒,道:“符质兄一路行来,定然有所猜想,不妨说出来听听。”

    赵文华一路上亦是在为胡万里担心,进屋之后才想到这点,小饮了半杯酒,他才含笑道:“胡长青这道奏疏一旦明发天下,必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会引发朝野上下对朝廷格局的讨论,亦会激发武勋和宦官的信心、野心,对于现在的文武之争而言,不啻于是火上浇油,甚至连宦官也可能会卷进来,如此一来,护礼派的官员必然会齐心攘外,全力应付文武之争,

    无暇内讧,诸位想想,这种情形下,恩师会否有起复的机会?

    一众同年中,恩师最为青睐的便是胡长青,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恩师若是起复,胡长青自然是最为受益,余以为,胡长青此举,应是意在为恩师起复制造机会。”

    “不止如此。”周志伟接过话头道:“三权分立,不仅利于朝中三股势力相互制衡,亦利于巩固皇权,利于澄清吏治,胡长青上此疏,必然倍受皇上赏识。”微微一顿,他才沉声道:“若是所料不差,胡长青此举,应是想效仿恩师的青云之路。”

    听的这话,魏一恭、赵文华、陈节之三人皆是心中一动,他们都是初入仕途,才初略品尝权利的滋味,谁不想升官?谁不想象礼仪张璁那样平步青云,数年间就入阁为相,一展胸中抱负?胡万里抛出的这个三权分立,与当年的大礼仪之争何其相似?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当然,风险亦是极大,事若不成,不仅身败名裂,仕途前程亦会断送一尽。

    当下几人皆是默然不语,闷头喝酒,见这情形,周志伟不由一笑,道:“恩师能否起复,尚是未知之数,三权分立能否推行,亦是难以预料,文武之争是何结局,同样难以预料,不过,正因为如此,才是难得的机会,诸位敢不敢再跟胡长青豪赌一把?”(未完待续。。)

    。。。

第247章 豪赌() 
这确实是一把豪赌!赢了平步青云,输了身败名裂!赌的是一生的仕途前程和身前身后名,魏一恭不由苦笑了一下,这一次比之嘉靖八年在京郊为张璁送行风险更大,但回报也更大,若是此时敢于力排众议,上疏支持三权分立,必然能够简在帝心,前程不可限量,不过,这风险也不是一般的大,不仅仕途断绝,在士林中亦无容身之地,十数年的寒窗苦读皆付之东流,他是真不明白,胡万里如何会有如此过人的胆魄?

    赵文华亦不敢轻易开口,这既可能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可能是万劫不复的陷阱,他虽不是优柔寡断之人,一时间亦不敢轻易决断,他这几年跟周志伟、魏一恭交往频繁,无非就是想多见张璁几面,得到张璁的赏识和擢拔,谁料到张璁会在他们三年期满的这节骨眼上突然致仕,他在刑部的的境遇立刻就为之一变,可说是举步维艰,三年的心血一朝付之东流。

    四人中,陈节之最为坦然,他是翰林院庶吉士,身份清贵,远非一般进士可比,如今三年期满在即,散馆核试之后,便可授官,以他的学业,不出差池多半会留在翰林,稍差一点亦会留在京师各部院,只要不犯大的过错,重用是迟早的事情,他犯不着冒此奇险。

    见三人皆不吭声,周志伟逐一为三人将酒斟满,这才举杯自饮了半杯,随后从火锅里捞了一片羊肉,斯条慢理的吃了,才笑道:“这事确实难下决心,咱们不防抽丝剥茧,慢慢的理一理。”

    微微一顿。呷了口茶,他才接着道:“对于胡长青这道奏疏,咱们只可能三种反应,支持、沉默、反对。上疏反对驳斥,在下做不出这种事,在座诸位想来亦做不出这等恩断情绝的事情。就无须赘言了。

    沉默观望,对咱们有什么好处?没有好处可言!恩师致仕之后,咱们三人可谓是举步维艰,受够了白眼,也听够了闲眼冷语,此番恩师若不能起复,到的年底,咱们三人就是远黜的下场,退一步想。恩师若是起复,咱们三人身无寸功,恩师又如何看咱们?”

    听的这话,魏一恭、赵文华皆是微微颌首,这话不错,如此大事,他们若是观望自保,与胡万里就是天壤之别。张璁即便起复,也必然会对他们大失所望。会逐步的冷谈他们,失去张璁的赏识擢拔,他们日后还有什么前程可言?

    见二人这副神情,周志伟心知二人已然心动,微微沉吟,便接着道:“上疏支持三权分立。看似风险奇大,实则未必有多大的风险,三权分立,利朝廷利百姓,利武勋利宦官。更利皇上,唯独不利咱们文官,从大义而言,支持三权分立,无可厚非,一旦朝廷推行三权分立,咱们这声誉自然也就随之恢复。”

    “难说。”陈节之一口接了过去道:“有内阁有首辅,三权分立只能是空谈。”

    “这倒未必。”赵文华沉吟着道:“宦官掌监督直接对皇上负责,无须受首辅节制,只须勋臣入阁,三权分立便可名符其实。”

    “勋臣不的干政,如何能入阁?”陈节之反诘道。

    赵文华当即反唇相讥道:“宦官既能干政,勋臣如何不能干政?”

    “这。。。。。。。”陈节之登时为之一窒,勋臣、宦官不的干政,都是太祖定下的祖制,但宦官不的干政的祖制早在宣宗之时便被破坏殆尽,微微沉吟,他才道:“宦官与勋臣岂可相提并论?宦官势力再大,一旦失去皇上的信任,覆手之间便可连根拔起,根本无法威胁皇权,而勋臣则不然,此亦勋臣不的干政之祖制为何不被破坏的根本原因,再说了,朝廷现有之格局乃是内廷外廷相互制衡,这三权分立,皇上未必会支持。”

    “不然,如今局面,内廷式微,根本无法与外廷制衡。”周志伟笃定的说道:“皇上若是不赞成三权分立,亦不会让胡长青的这道奏疏明发天下,皇上赞成三权分立,这一点毋庸置疑。”

    见的这情形,魏一恭含笑道:“诸位年兄无须在这方面辩论,胡长青心思缜密,明摆着的这些事情他岂能不知?如此大事他又岂能不思虑周全?想来,这背后定然还有咱们不知道的事情。”

    微微一顿,他便收敛了笑容,瞥了赵文华一眼,这才看向周志伟,沉声道:“本中说的不错,咱们不可能反对三权分立,观望亦不足以自保,既然如此,何不干脆豪赌一把?再说,我亦信的过胡长青,论魄力论眼力论才干,胡长青在一众同年中皆是出类拔萃,论品秩,他是四品,而且他仕途远比咱们顺畅,他尚且不惧,咱们又何惧之有?”

    见魏一恭如此表态,赵文华不由微微点了点头,胡万里不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比他们强,他既然如此行事,必然是大有把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