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迷茫大明-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胡万里看了她一眼。道:“明日找个地方,三人对六面,定下来吧。”

    “行,时间地点皆由长青定。”徐清曼说着起身道:“长青兄公务繁忙,小女子就不打搅了。”说着蹲身一福,这才转身离开。

    望着她袅袅婷婷的背影。胡万里微微叹了口气,自古红颜多薄命,这话还真是不假,这徐清曼虽说是生于勋臣世家,却是命运多桀,十五岁订婚,一年不到,未婚夫暴病而亡,不过两年。其父又英年早逝,南京最有名的张铁嘴为其推算命理,得出的却是劫煞加孤辰寡宿,隔角星叠加,阴阳差错,刑克厉害,既有贵人解星,亦无可助。

    这是最为恐怖的天煞孤星。在家克父,出嫁克夫。厉害的还连周围的人都克,消息传开,自然没人敢登门下聘,接踵而至的打击使的其母也一病不起,为防克母,她主动搬出府邸。其叔徐世礼是因此而得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职,丝毫不忌讳,将她接入府中,好在她进入徐世礼府邸,合府上下没出什么灾祸。谣言才慢慢平息,虽然如此,却仍无人敢上门提亲。

    对于那些个算命什么的,胡万里自然没当回事,这徐清曼清丽脱俗,高贵冷艳,说没点想法,那是扯谈,不过,她勋臣世家之女的身份却让他望而止步,如今文武势同水火,而且可能越演越烈,他娶一勋臣之女,一众文官如何看他?他又如何自处?

    想到这里,他不由暗笑,不知王承明是如何说服他家老头子同意他娶徐世礼家那个假小子的,估计多半是用苦肉计。

    收回心思,他才缓步踱到门外,眼见雨势已经变小,便径直出了大报恩寺,前去临时搭建的安置棚察看,对于那些个油滑的胥吏,那是丝毫松懈不得,否则他们就会千方百计的蒙混糊弄差事,西南两城的赈济重建不仅关系到慈善彩票的声誉和效益,也是一次难得的广告机会,他自然不敢懈怠。

    便装去安置棚转了一圈,见一众衙役正忙于为被褥被淋湿的灾民发放被褥,漏雨的地方也都有缸盆之类的接雨,一众灾民不仅没有抱怨,而且多有称赞,他不由放下心来,这年头的百姓相当容易满足,稍稍为他们做点事情,便能博的如潮的好评。

    从西城出来,他又冒雨前往南城的安置棚察看了一番,南城乃水路进出南京城的要地,码头众多,商贾云集,各类仓库亦数不胜数,哗变乱军的洗劫目标主要是金银细软,对这些仓库倒是兴趣不大,因此得以幸免于难,灾民大多都分散安置在空置的两个大仓库之中,倒是没什么差池。

    转了半圈回到长青园,天色已近黄昏,草草用过饭,见雨已停歇,空气清新,胡万里便独自在后院踱步,转了几圈,他才往师爷薛良辅的院子而去,为魏国公出点子的事情他一直未跟这个师爷通气,倒不是不相信薛良辅,他是清楚这个师爷的脾性,一旦知道,绝对不会赞同,如今木已成舟,也该跟他不通气,看看有无后遗症。

    缓步走进小院,便见北房已经掌灯,胡万里不由微微一笑,师爷这行亦不容易,规矩多,讲究多,这薛良辅又极为自律,极少出门,估摸着他应是在看书,或是在打棋谱以为消遣,院内小厮见他进来,忙上前见礼。

    屋里薛良辅正在打棋谱,听的动静,便放下棋谱,起身迎了出来,两人在门口稍一寒暄,便进屋落座,俟其坐定,他便含笑道:“东翁这些时日忙碌不堪,可是想手弈一局解解乏?”

    胡万里看了一眼桌上的棋盘,笑道:“先生棋力增长神速,学生早已不堪再战。”

    见他无意下棋,薛良辅便知定然是有事,如今除了文武之争无大事,当即他便试探着道:“京师有消息了?”

    “不错。”胡万里微微点了点头,端起茶盅轻轻吹了吹,见小厮已经退出,他才道:“今日午间见了魏国公府小公爷。。。。。。。”说着,他便将知道的京师情况细细说了一遍。

    魏国公府小公爷?东翁跟魏国公府是什么关系?听的头一句,薛良辅便暗自诧异,胡万里的处境他自然最清楚不过,但眼下文武之争才拉开序幕,谁知道会是什么结果?这时候与魏国公府往来,殊为不智,如此大事,事前竟然半点口风也未露出,这位东翁行事实在是太任性了。(未完待续。。)

    。。。

第234章 青云之路() 
虽然心中颇有埋怨,但薛良辅却没有流露出丝毫不满,他是师爷,为东家权衡利弊,趋害避利才是本分,即便要抱怨,也是事后,而不是当前,况且这位东翁虽然行事任性,但眼光独到,极少出昏招,如此做定然有一定的原委。

    胡万里一口气将京师的情形说完之后,便接着道:“李时、翟銮、方献夫三位阁老为何在这节骨眼上上疏恳祈起复恩师?而皇上又为何押了下来?恩师此番有无起复的可能?”

    听的他一连串的问题都围绕着张璁,薛良辅不由微微笑了笑,张璁能否起复,对胡万里的影响极大,他对此亦是十分上心,略微沉吟,他便含笑开口道:“东翁想来早有琢磨,对此是何看法?”

    胡万里也不藏着掖着,当即便道:“学生琢磨着,三位阁老是想以此来化解这场文武之争,恩师掌阁时日虽短,却是罪人无数,嫉恶如仇,此番借天象异常攻讦恩师者不少,一旦恩师起复,必然能收转移目标之效。

    皇上将折子压了下来,这就不好说了,或许是无意起复恩师,也可能是刻意纵容文武之争,文官独大,毕竟不如文武并重互为制衡的好,再加上如今边境不宁,皇上有意提携武勋,亦不是没有可能。”

    薛良辅微微点了点头,却不说话,默想了半晌,他才开口道:“张阁老致仕之时,皇上连该有的礼遇也不给,按理,对三位阁老联名上疏请求起复张阁老的折子,皇上应该是驳回,但如今却只是留中不发。而不是驳回,这足以说明之前的猜测是正确的,皇上令张阁老致仕乃是出于保全,张阁老圣眷仍在。”

    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首辅之位空悬,三位次辅的机会最大。但他们却联名上疏请求起复张阁老,这固然有试探的意味,也有以此转化矛盾,化解文武之争的意思,却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张阁老圣眷仍在,否则三位阁老此举便有威胁之意,这节骨眼上,他们岂会去招惹皇上不快?”

    说到这里,他打住话头。看了胡万里一眼,又呷了两口茶,才道:“如今彗星仍然在天,三彗之说已是不攻自破,文武之争乍起,朝局动荡就在眼前,不出意料,皇上很快就会起复张阁老。”

    胡万里凝神思忖了半晌。才道:“怕是未必,虽说恩师圣眷仍在。却也不能就此断定会马上起复,如今并不清楚,三位阁老联名上疏请求起复张阁老一事是出于主动,还是出于皇上的授意?对于皇上而言,将这份折子留中,便足以掌控朝局。不担心文武之争会失控。

    皇上若是出于这种心理,那么唯有文武之争愈演愈烈,恩师才有起复的机会,否则,怕是又有波折。”

    听的这话。薛良辅亦觉的颇有道理,这种可能不是没有,想到胡万里与魏国公府的往来,他不由暗忖道,难道胡万里与魏国公府往来就是出于将局面搅乱的心思?这念头一闪,他马上就否定了,胡万里不可能如此先知先觉,定然还有原因。

    微微沉吟,他还是顺着这个话头问道:“东翁与魏国公府往来,便是因为这个原因?”

    胡万里早料到他会追问这事,当下便微微摇了摇头,道:“自然不是,之前亦未能料想到这是恩师一次难得的起复机会。”

    薛良辅连忙追问道:“那东翁何故明知犯忌,仍与魏国公府往来?”

    “有些事是明知不可为,却必须去做。”胡万里看了他一眼,缓缓说道:“之前未跟先生商议,是因为知道先生必然阻拦。”微微一顿,他才道:“文官独大,非是朝廷之福,亦非是百姓之福,同样亦非是君王之福,文贵武贱,实乃取祸之道,边疆不宁,海疆不靖,武人地位不改善,大明前途着实令人堪忧。

    此番文武之争,乃是武勋阶层沉默了八十年后首次爆发,若是再次惨败,整个武勋阶层必然就此彻底腐化堕落,这非是大明之福,学生施以援手,乃是期望武勋能重返朝堂,唯有文武并重,相互制衡,互相监督,才是中兴之道,为此,即便是冒些风险,亦是值得的。”

    这可不是冒一点风险,若是走漏风声,大好前程就毁之一旦,再说,文贵武贱由来已久,数十年来亦未见有何祸患,轻叹了一声,他才道:“东翁赤胆忠心,怕只怕武勋烂泥扶不上墙,土木堡一役,武勋精锐尽亡,早已不复开国之初的景象。。。。。。。”

    胡万里是清楚武勋阶层一直到明朝灭亡也没能振作起来,心里本是抱着几分侥幸,听的他这一声轻叹,不由强笑道:“即便武勋难成气候,咱们也没什么损失,魏国公府也不会泄露这事。”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薛良辅淡淡的回了一句,稍一沉吟,才接着道:“再则,若是张阁老此时起复,魏国公也难免不会生出其他想法。”

    听的这话,胡万里不由一惊,张璁若是此时起复,魏国公还真有可能以此去争取张璁对武勋的支持,这可不是虚言恐吓,再则,南京可不比福建漳州,锦衣卫和东厂的密探多如牛毛,他们对魏国公府不可能没有监视,说不定在大报恩寺见魏国公府的小公爷就已经落在厂卫探子的眼里,这事可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

    思忖良久,他才开口道:“既然担心此事传扬出去,不如索性公开如何?”

    公开?将与魏国公府的往来公开?薛良辅诧异的看了他一眼,道:“东翁不担心遭受文官唾骂?再则,文官攀结勋臣,皇上亦甚为忌惮,如今张阁老不在位,若是再失去圣眷,东翁何以自处?”

    “大礼仪之争,恩师与桂阁老不同样是千夫所指?”胡万里沉声道。

    “他们有皇上支持。”

    “武勋重返朝堂,对皇上亦有好处。”

    “东翁想走张阁老的套路?”这话一出口,薛良辅不由心里一动,这未尝不是一个好法子,张璁虽然口碑不好,政敌遍布朝野,而且三度被罢,但从登科到入阁到荣登首辅之位,不过是短短数年,不知羡煞了多少官员,就算是步其后尘,亦未偿不可。

    胡万里亦被这一句话打开了思路,公开支持武勋重返朝堂,一种文官定然会对他肆意攻讦,不过嘉靖应该会支持他,说不定还真有可能因此而平步青云,迅速挤入高官之列,不过,这事风险太大。

    见薛良辅不吭声,他有些不肯定的道:“武勋重返朝堂,恢复文武制衡,互为监督的局面,皇上应该是大力支持。。。。。。。”

    “当然会支持。”薛良辅微微笑道:“不过支持的力度大小就难说了,国朝立国之初,便是文武并重,皇上岂能不知文武制衡之益处?不过文官独大由来已久,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阻力不小,皇上未必有这份决心。”

    嘉靖如今还年轻,正是雄心勃勃之时,未必下不了这个决心,若是再拖几年,还真就难说了,想到这里,胡万里颇为兴奋的道:“虽然风险大,但还是值得一试。”

    “此事东翁须得分外谨慎才行。”薛良辅一时间也无法细细权衡此事的利弊,见胡万里一脸的兴奋,生怕他见风就是雨,忙说道:“此番文武之争,瞧皇上的意思,颇有些放纵的意味,如此,则非三五日就能见分晓,东翁不妨多考虑几日,一旦判断有误,东翁这几年好不容易打开的局面将尽数付之东流。”

    胡万里微微点了点头,道:“如此大事岂能莽撞?自然要思虑周全。”

    微微沉吟,薛良辅便转了话题,道:“关于工科给事中叶洪弹劾慈善彩票一事,东翁可要上折子自辨?”

    听的这话,胡万里的思路也跟着转了过来,略一思忖,便道:“弹劾彩票实则是冲着恩师和礼仪派而去的,再则,彩票确实有弊端,叶洪的弹劾也说的颇为中肯,可谓是一针见血,此事有些棘手,不上折子自辨,不合乎规矩,上折子自辨,有诡辩之嫌。”

    “上折子自辩是必须的,这节骨眼上不能授人以柄。”薛良辅毫不迟疑的道:“其实也没什么棘手的,无非是避重就轻罢了,慈善彩票独力赈济鱼台水患的两府六县,又拆巨资赈济赔偿重建西南两城被哗变乱兵洗劫的百姓和烧毁的街道房舍,为朝廷挽回声誉,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功劳。所谓一俊遮百丑,慈善彩票有这两份功劳,便是再有弊端,亦是瑕不掩瑜,这自陈的折子不难写。”

    胡万里轻笑道:“既是如此,那就索性好好表表功,也不枉长青园花费偌大的财力精力,今日冒雨巡视了西南两城的临时安置棚,听到不少赞誉之词,可见百姓还是颇为领情的,不如让应天府、江宁县派人着受益的士绅写几份谢恩折,亦可在南京城公开张贴,也算是对咱们的一种鞭策。”

    “这法子好。”薛良辅亦轻笑道:“想来一众士绅也都乐意为之。”(未完待续。。)

    。。。

第235章 姜是老的辣() 
从薛良辅的小院出来,天色已经黑尽,见他出来,候在门外的小厮忙提着灯笼迎了上来,胡万里也不吭声,一路漫步而行,小厮见状,知他是在琢磨事情,亦不敢多嘴,只是小心的提着灯笼亦步亦趋的为他照路。

    出的房间,经冷风一吹,胡万里已是冷静下来,公开上疏支持武勋重返朝堂,这确实是一步险棋,若是嘉靖下不起这个决心,他便是身败名裂的下场,这事与大礼仪之争略有不同,大礼仪之争乃是皇权与阁权之争或者说是皇权与臣权之争,嘉靖是为了不做傀儡皇帝,为了皇权的威严而奋起抗争,没有退路可言,因为嘉靖输不起!

    武勋重返朝堂一事虽然有巩固皇权之效,但嘉靖却是输得起,他会不会象大礼仪之争那样背水一战,不惜代价?这事还真不好说,即便是输了,顶多也就是维持目前的现状。

    不会维持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