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迷茫大明-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知足吧,有的赔就该烧高香了。”张恺轻笑道:“这种天下奇闻,能摊到咱们头上,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至于赔多少,咱们就不要操心了,也操不了这份心,长青园肯定会有详细的赔偿方案。”

    听的这话,几人都觉有理,吴长贵笑道:“恺叔如何知道胡大人借了十万两银子的?”

    “听坊长说的。”张恺不以为意的说道:“重建房子的事情也有眉目了,听说是统一规格的,大小都一样。”

    一听这话,马上就有人反应过来,立时就有人道:“这可不成,房子被烧了,地皮还是咱的,统一规格建房,那岂不成了以地换房?”

    “以地换房咋了?”张恺不满的道:“又不是长青园要你们的地,听说是要借这机会拓宽街道,而且这房子也都是前铺后院的格局,别不知好歹,这可是胡大人专门提出来的,以此来补偿咱们不能核实的损失。”

    拓宽街道,前铺后院?这是要将他他们所在的街发展成街市?真要如此,那可是因祸得福了,虽然未经证,但几人都已是喜上眉梢,真要是这样,那可真是实实在在的为他们着想了,当下就有人笑道:“若能成为街市,那咱们就的为胡大人立生祠了。”

    几人正自高兴,张恺却是察觉大棚里突然变的安静了,不由诧异的张望了一下,待见的一群衙役簇拥着一位身穿绯红官袍的官员立在大棚入口处,他马上就意识到,那位官员可能就是胡大人,他忙轻声提醒道;“安静,好像是胡大人来了。”

    来的确实是胡万里,他刚好在大报恩寺与方丈商谈赈济捐输的事宜,眼见滂沱大雨倾盆而下,有些不放心,顺道过来看看,大雨来的突然,胡万里又是临时起意前来视察,一众衙役也没时间提前通传安排,以至于一众百姓乍然见到一位大官进来,都是一愣,随即就由近及远不吭声的跪了一地。

    民见官要跪拜这是规矩,胡万里早已习以为常,他正待叫众人免礼,却一眼看见大棚里四处漏雨,外面大雨,棚里小雨,一张脸立刻就沉了下来,后面一众衙役一个个也都是噤若寒蝉,心里暗道不妙。

    就在这时,却听的一人大大咧咧的道:“劳驾让让,胡大人可在此?”(未完待续。。)

    。。。

第229章 纷争起() 
听的来人语气如此随意,一众衙役纷纷回首,见来人二十左右,衣着华丽,神情从容,大冷的天还拿着一柄折扇,顿知这是富贵人家子弟,当即纷纷侧身让开,胡万里却是一听声音,便知来人是南京户部尚书王承裕的四公子王承明,心里不由疑惑,这小子能有什么急事,这大的雨跑来寻自己。

    “原来是平宽兄。”胡万里转身含笑一揖,这才道:“有急事?”

    大棚里一股混杂着各种气味的怪味,王承明微微皱了皱眉头,略微扫了一眼棚里的情况,这才还了一揖,含笑道:“长青兄弟能否借一步说话?”

    这小子能有什么要事?胡万里狐疑的看了他一眼,这才道:“平宽兄稍候。”说着便扫了江宁县县丞以及众衙役一眼,沉声道:“还愣着做甚?赶紧想法子补救,这样子如何住的人?去跟大报恩寺商量下,看能不能腾出些寮房来安置,另外,熬些姜汤,着郎中随时注意,虽然天气转寒,但人多杂居,还是要注意出现伤寒等时疫。”

    见胡万里没有追究的意思,众人皆是喜不自胜,忙轰然应道,胡万里点了点头,道:“回头本官再来检查,若仍然没有改善,你们这份差事就不要当了,届时,可别说本官言之不预。”说着,他便对王承明一伸手,出了大棚。

    外面仍是大雨如注,胡万里出的大棚便留意到不远处停着三辆华丽的马车,不由微微蹙了下眉头,道:“都还有谁?”

    王承明凑上前轻声道:“是二姐徐清曼。”

    二姐徐清曼?胡万里瞅了他一眼,笑道:“与徐家三妹定下来了?”

    听的这话,王承明有些扭捏的道:“差不多吧,已经请人下聘了。”

    “那倒应该恭喜。”胡万里含笑点了点头。才道:“还有一个是谁?”

    “魏国公府的小公爷。”王承明几乎是附在他耳边说道。

    魏国公府的小公爷,徐邦瑞?胡万里微微皱了下眉头,马上就意识到是京师有消息了,而且肯定是不利于勋贵的消息,否则徐鹏举不会急着叫徐邦瑞前来见自己,看来上次给徐鹏举出的那个土木堡之役是文官的一个阴谋的主意效果还不错。否则徐鹏举也不会巴巴的叫小公爷来找自个。

    不过,他还真是不愿意多与魏国公府往来,师爷薛良辅可是早就告诫过他,文官结交勋臣乃是为官大忌,他之所以明白这一点还仍给徐鹏举出主意,乃是希望借这个机会改变文官独大的局面,当然,这事只能是幕后出点主意,他可不想掺和的太深。如今张璁不在位,小心低调才是正道。

    微微沉吟,他才接着问道:“你家二姐是专程陪小公爷来的?”

    听的这话,王承明不由苦笑着道:“在下不过是临时被抓来跑腿的,可不清楚情况。”

    微微笑了笑,胡万里才道:“此地不宜见面说事,有劳平宽带他们去大报恩寺吧,我换身便服随后便来。”

    “行。”王承明爽快的道:“那咱们就在上客堂恭候长青兄大驾。”

    上客堂是寺庙专程供给尊贵在家人居住的客房。不仅环境幽雅,一应陈设亦是最为讲究。大报恩寺名声在外,地位尊崇,时常接待过往朝中大员以及外藩使节,其上客堂不仅讲究,而且分为几大院落,互不干扰。

    胡万里在官轿里换了一身常服。这才带着小厮李风烈返回大报恩寺,一进大门,便有一相貌清秀的小沙弥迎上前来,合十道:“敢问可是胡施主?”

    胡万里微笑着点了点头,道:“正是。”

    小沙弥登时一笑。道:“王施主在上客堂恭候施主,还请施主随小僧前往。”说着便转身在前带路,胡万里虽是来过两次大报恩寺,却是只局限于观赏大报恩寺庙塔,其他地方尚未踏足,跟着这小沙弥这一路前行,他这才知道大报恩寺之大已是超乎他的预料。

    足足行了一盏茶时间,他才在小沙弥的带领下进了一处大院子,上的北房台阶,便见一约莫十六七岁的少年与一中年文士迎了出来,胡万里并未见过徐邦瑞,又不见王承明陪同,心下不由有些疑惑。

    待的小沙弥行礼退下,那少年才含笑一揖,道:“可是长青兄?久闻大名,今日得见,实是幸莫如之。”他身后那中年人则含笑道:“这位便是魏府小公爷,王承明几人在跨院。”

    听的这话,胡万里已是确信眼前这少年便是徐邦瑞,看来,他虽然性子急了些,但行事还是颇为稳重,刻意将王承明等人撇开,这小公爷未袭爵,也就没有身份,倒是不必拘礼,他当下便还了一揖,含笑道:“些许虚名,何足让小公爷挂齿。”

    见他落落大方,神态从容,徐邦瑞不由暗赞了一声,寻常四品官员在他面前哪个不是低声下气,执礼甚恭,他当下便含笑介绍道:“这位是在下先生,张昌礼。”

    两人不免又是一番见礼,略微寒暄,三人便礼让着进屋落座,一俟坐定,徐邦瑞便道:“今番急着前来见长青兄,乃是在大雨前收到京师消息,文官武勋已经开始互劾,不过情形不太妙,事有凑巧,镇国将军安漩因争执殴打平民,致死两人,伤四人,恰又逢金星昼见,此事被文官抓住大肆攻讦,结果殊难预料。”

    又是金星昼见?对于天象,胡万里从来是不屑一顾,但这年头,上至天子,下至百姓,人人都信,他根本无力扭转,那什么镇国将军安漩也纯粹是猪,这节骨眼上闹出这么一出,他这是不想要爵位了?该不会是被人下套了吧?

    微微沉吟,他才问道:“仅只文武互劾?”

    徐邦瑞心知他这是关心彩票被攻讦,看了他一眼,这才沉声道:“不然,礼科都给事中魏良弼论劾吏部尚书汪鋐,骄恣邪佞,不宜处以进退百官之任。工科给事中叶洪弹劾慈善彩票,虽有慈善之利,却有违禁赌之祖制,有悖于儒家礼法,既有伤教化,亦败坏世风,且有劫贫济富之嫌,实是百弊一利,恳祈取缔。”(未完待续。。)

    。。。

第230章 围魏救赵() 
文官竟然是同时攻讦勋贵和礼仪派?胡万里不由颇觉诧异他给徐鹏举献策自然是带有私心的,其用意就是想让文官忙于应对文武之争而无暇内斗,不想竟然丝毫没有效果,吏部尚书汪是三彗之一的‘腹心之彗,,攻讦他,攻讦彩票,这针对的不仅只是张璁,而是整个礼仪派。

    见胡万里沉吟不语,徐邦瑞微微一笑,道:“长青兄无须担忧,对文官而言,文武之争才是关乎大局,之所以有人此时弹劾彩票和汪,应是因为李、瞿、方三位阁老联名上疏恳祈起复张璁,被皇上押了下来的缘故。”

    听的他直呼张璁之名,其先生张昌礼不由微蹙了下眉头,张璁不仅是胡万里的座师,而且两人关系非同一般,当着胡万里的面直呼张璁之名实是大为不敬,他当下连忙开口说道:“小公爷说的不错,对文官而言,文武之争是对外,弹劾彩票是内斗,一旦文武之争升级,或是处于不利的地步,他们自然会放弃内斗,专心对外。”

    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一直以来,皆是文贵武贱,文强武弱,此番文武互讦,武勋若不占据绝对的优势,则败局已定,长青大才,屡有奇思,能否再出一策。”

    再出一策?哪里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胡万里不由暗自腹诽,不过,对方说的不错,眼下,他与武勋是同一阵营的,还真该帮一把武勋,再则文官独大的后果他是十分清楚的,当然他更清楚,自土木堡之变之后,终大明一朝,武勋始终没能再在朝堂上争的一席之地,这事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微微点了点头,他也不吭声·端起茶盅缓缓的啜着热茶,见这情形,徐邦瑞二人自不会打搅,一时间房间里静悄悄的·半晌,胡万里才放下茶盅,开口道:“土木堡一役,武勋两代jīng锐尽数阵亡,以至人才凋零,一蹶不振,这实则是人才断代造成的恶果·根子上是人才培养的问题。”

    看了二人一眼,他才接着道:“国之盛衰,与军事密切相关,纵观历朝历代,但凡文武并重者,皆无外患之忧,且能威震四海,万国来朝·而重文轻武者,皆难逃覆巢之祸,北宋便是重文轻武的例子。

    这一点·皇上想来亦是洞如观火,不过,重文轻武的局面形成已久,短期要想改变,难度不小,一则要顾虑朝局稳定,二则要考虑皇权安危,再则便是武将人才的持续培养。

    jīng兵是打出来的,武将也是打出来的,但不是任何时候都有仗可打·天下承平之时,武官人才如何培养?至少目前的培养方式是不可取的,眼下东南海疆不靖,西北边疆不宁,朝廷早晚要南北用兵,因此·对武官的培养已是迫在眉睫。”

    听到这里,徐邦瑞二人不由面面相觑,怎的扯到培养武将人才上来了,这事与当前的文武之争有何关系?

    胡万里微微一顿,呷了口茶,这才沉声道:“冰冻三尺,非一rì之寒,文官独大历来已久,即便有皇上的支持,武勋要想重返朝堂,争的一席之位,亦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文官已经从兵制上封死了武勋重返朝堂之路。

    若想革新兵制,不仅难度大,而且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在不革新兵制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为武勋打开一条重返朝堂之路?”

    听到这里,徐邦瑞二人皆是打起了jīng神,这话总算是说到点子上来,土木堡之变以后,文官架空五府,京师三大营亦被改来更去,五府掌印勋臣以及京营提督都失去了参与廷议的资格,并且已经沿袭数十年,岂是说革新就能革新的?

    见胡万里有意停顿,张昌礼稍一沉吟,便含笑道:“可是与培养武官人才有关?”

    “不错。”胡万里颌首道:“跟文官打嘴仗,殊为不智,且胜算甚微,不如另辟蹊径,上疏恳祈皇上建武学,文有太学,武为何不能有武学?军事指挥统御、作战技能等同样需要不断代的传承。”

    建武学?这能够解眼下武勋之围?徐邦瑞不由一愣,张昌礼稍一沉吟,不仅轻声赞道:“长青果然大才!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文官即便看破这点,也无法阻止,如此一来,武勋振兴有望。”

    见徐邦瑞不吭声,胡万里含笑道:“边疆不宁,战事频起,皇上建武学以培养军事人才,此举无可非议,一众文臣纵有不满,亦无法反对,军中中高级武职历来是勋臣担任,这武学招收对象自然是以勋臣子弟为主,当然,为堵百官之口,亦可招收少许文官或是平民子弟。

    武学既是皇上所建,自然是由皇上掌印,事关军中威望,也不宜委任他人,如此,武学出来的勋臣子弟摇身一变就成了天子门生,多了这个身份,参与廷议参与军国重事讨论自然是指rì可待。

    此举,皇上受益,勋臣受益,朝廷亦受益,皇上必然会采纳,如此,不出数载,朝廷格局必将为之一变。”

    “可是。”徐邦瑞稍一犹豫,才道:“这不仍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这可算是围魏救赵。”张昌礼微笑着道:“若是皇上采纳这个建言,那么,武勋崛起已是无可阻挡,如此,文武之争还有何意义?自会偃旗息鼓,若是不出所料,皇上定然是各打五十大板,不了了之。”

    听的这话,徐邦瑞顿觉轻松,轻笑道:“长青兄真乃奇才,如此棘手之事,长青兄不过盏茶功夫便随手化解,实令在下等汗颜不已。”说着,便起身一揖,道:“事不宜迟,恕在下失礼,改rì必登门拜谢。”

    胡万里心知他要马上赶回去禀报魏国公徐鹏举,当下便起身还了一揖,道:“何敢当小公爷如此谬赞,小公爷请便。”

    徐邦瑞亦不客套,微微拱手,便快速离开,待的二人离开,胡万里才微微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