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海孤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海孤狼-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齿,国人则爱他爱的宛如珍宝。

    三个人坐下,钟前功沏好茶退出去后,严济慈开门见山的道:“我听驻法大使馆说李上校正在找一些科研人员,不在海军是否对声波探测器感兴趣?”

    “声波探测器?”李孔荣没想严济慈一开口就是这个,他道:“是指水中声波探测器吗?”

    “是的。”严济慈见李孔荣一说即通,更加高兴,他道:“我上个月在法国和朗之万教授对水中声波探测器进行了深谈,他个人非常支持我国的抗日事业,现在各国都在发展声波探测器,他愿意帮助我国发展这项技术”

    没想到严济慈是来献宝的。朗之万正是世界上第一部声呐的发明人,虽然现在的声电转换介质不再是水晶,而是酒石酸钾钠,可朗之万未必不能研发出更好的声呐。但是,更好的声呐有什么用呢?而且声呐技术的突破不是技术本身的突破,而是声电转换介质、处理回声系统的突破,朗之万是物理学家,可他会是材料学家吗?

    李孔荣与科研人员交谈都会笔记的,他在写水中声波探测器时,就在想这个问题。这个项目是上还是不上,上的话那又是一笔钱。而在严济慈的构想中,如果海军对这个项目有兴趣,那么他可以带领北平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朗之万教授的帮助下完成这个研究。至于项目的花费,他认为每年最多不会超过五万国币。其实,严济慈本身就是水晶压电效应的研究者,他只是听闻朗之万教授介绍自己二十年前研发的声波探测器可用于探查潜艇,这才过来希望海军部能资助这个研究,这也算是他报效国家的一种方式。

    “我想请问严教授,如果海军对声波探测器有兴趣,那研究所会在哪里?”李孔荣听他介绍了北平物理研究所,自然知道研究所会搬迁到其他地方,可国内做研究真的合适?

    “应该是在昆明吧。”严济慈自己也在考虑北平物理研究的搬迁事宜,搬到昆明是最方便的,南安海防港上岸后,坐火车可直接到昆明,而重庆,因为长江口、华北一带被日军占据,并不好通行。“清华大学现在已经搬迁到了长沙,如果首都失守,他们也将搬迁到昆明。”

    “昆明不是好地方。”李孔荣放下笔,“其实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什么误区呢?就是国土沦陷,每个人都要为国家尽一份力,所以都要回国抗日,普通人也就罢了,可科技人员不但不应该回国还应该出国。”

    “应该出国?”严济慈哑然失笑,要不是眼前之人曾经一个主意杀了数万日寇,他可能要马上反驳起来。“愿闻李上校高见。”

    “日本人能打赢我们,是因为工业和科技强于我们,既然我们落后在工业和科技上,那科技人员跑到科技落后的国内,而不是去科技先进的欧美,不去学习欧美的先进科技然后送回国,转化成战斗力去打日本人,就是一种错误了。”

    “李上校,国内是科技落后,可正是因为科技落后我们才要回去建设啊!”严济慈反驳道,他微微有些激动,但风度仍在。

    “现在建设已经来不及了。”李孔荣道。“科技必须有工业的基础才能转化为战斗力,国内不但科技落后,工业也落后,除了工程技术人员、军工人员必须回去之外,其他科研人员回去毫无作用,哪里根本就没有让他们发挥的条件。而且国内正值战乱,万一出现意外,一个十几年才培养出来的物理学家牺牲了,这对整个国家来说就是一个重大损失。

    回去是抗日,出来也是抗日。国外生活成本是高,可研究基础好,不但方便研究进度也快,一些新出现的东西也易于吸收消化。在国外研究好了之后,也可以在国外设厂生产,不但可用于抗日,还能赚取外汇,日后抗战胜利再迁回国内,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李孔荣说的就是他海外抗日的一个主要思路。以国内的工业基础,即使有技术也没办法实现,而现在大萧条的余波还在欧美各国回荡,到处都是不景气。为何不趁此收购一些快要倒闭的工厂呢?不说自己用,二战开始后军工业迅猛发展,抛售这些资产也能发一笔财。至于武器研究更是如此,完全可以在国外研究、在国外生产,最后在国内使用,这也就是运输麻烦而已,可他也不想造枪造炮,他只想造一些高精尖的武器。

    “可出国也要经费啊。”严济慈也觉得李孔荣说的也不无道理,工程技术人员还好,像他这种研究物理的,除了压电晶体可用于无线电,其他真就没其他什么作用了。

    “经费海军部自然会提供。现在我的困难主要是,”说道这里李孔荣才忽然发现自己的身份还未介绍完全,他不得不停下来介绍道:“金山卫之战后,鉴于各**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于是由我提请,海军部长陈绍宽上将许可、抗日最高统帅部批准,海军已经成立了海军军事技术情报科,这虽然是科,可以后会是局。

    它的作用就是吸收研究各国海军最新的武器技术,这些技术一旦转化成果,就会变成武器运回国内打日本人。严教授所说的声波探测器可以立项,成为海军资助的项目之一,但海军还有其他一些项目需要国内派人过来研究。”

    听闻自己所提的项目可以立项,严济慈脸上多了些笑容,他道:“请问李上海还有些什么项目,”他说罢又看了陪同自己来的学生一眼,道:“如果涉及”

    “都是中国人,我信得过。”李孔荣无奈道——国内的人才必须靠严济慈去找,项目内容不可避免要告诉他,刚才在谈声波探测器的时候这个女生既然能旁听,那她肯定是严济慈信得过的人。“不过,暂时就限于严教授与何同学知道,不相关的第三人就没必要细说了。”

    “这个当然。”严济慈微笑点头,而何泽慧则满脸通红——她本来是带老师来的,不想却涉及到了海军机密,而且还被信任,这让她很是感动。‘都是中国人’,说的多好。

    “海军部现在需要航空发动机人才。”李孔荣第一句就是这个,“当然不是螺旋桨发动机,而是火箭、或者喷气式发动机。按照军事界的估计,现在大量使用的螺旋桨发动机十年之内就被淘汰,以后的飞机将全部使用喷气式发动机。现代军事战争中,飞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谁占领了天空,谁就能控制战场。陆军还有可能躲在工事底下,但海军除了潜艇不可能躲在海底下,所以研究喷气式发动机至关重要,也非常急迫。”(。)

第六章 项目2() 
既然打开了话匣子,那李孔荣就一股脑的说到底了,他接着道:“我希望严教授能在国内寻找这方面的人才,这是第一个项目。虽然喷气式发动机要十年之后才大规模应用,可海军部现在有把握在战争期间将其中的一种发动机实用化,现在已经造出了原型机,改进之后这种武器就能打到东京去。”

    “打到东京去?!”严济慈也好,何泽慧也好,对此都大吃一惊。

    “是的,打到东京去。我们有这个信心能做到这一点,而且日本飞机将无从抵御,他们,因为发动机不同,他们根本就追不上。”李孔荣自信道。“这是一个项目,第二个项目就是我们缺少无线电人才。”

    “无线电人才,”严济慈也拿出一本本子,道:“我能记一下吗?我就扼要标记式的记,别人拿到也看不懂。”

    “那最好不要出现名称和功能。”要说的东西毕竟太多,李孔荣也担心他记不住,不得不点头。“现在各国都在研究一种无线电对空探测器,也就是无线电波对天空发射,当它遇到阻碍时,就会有部分反射回来,根据反射的时间和角度,就可以大致判断反射物的位置、方向、以及高度。有这种探测器存在,就能提前发现日本飞机的距离、高度、数量,我方民众可以事先进入防空洞、我方飞机可事先躲入更高的云层,待日机飞近,从高处俯冲而下,冲乱日机队形,然后分而歼之

    用于防空作战紧仅仅是探测器的一种用法,它还有其他各种用法,它可以用于陆军。比如,日军炮火轰击我军阵地,我方炮兵执行反炮兵作业,即用炮火摧毁日军炮兵阵地。正常情况下,双方炮兵阵地相隔六七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地面障碍物众多,我们很难找出日军炮兵阵地。目前的办法第一就是听,根据日军的炮声判断距离方位,这种办法精度低,时间长,如果日军更换炮兵阵地就不行;还有一个办法是用飞机在天上找,但对方炮兵也可以进行掩护,飞机可以阻止我军侦查。

    如果有无线电对空探测器,根据无线电对日军炮弹飞行轨迹的测量和计算,再参考其他比如风速、海拔等参数,我们能很快就知道日军炮兵阵地的位置,并快速进行反击。所以说,无线电对空探测器是千里眼,有它在军队能预见一些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我希望国内能有这方面的人才,然后研究这种探测器。目前,我们已经在准备收购别国的无线电对空探测器的关键技术,然后在此技术上快速开发出成果,投入国内战场。”

    一口气说了两个项目,李孔荣倒有些口干舌燥,他见严济慈还在挥笔疾书,便停下来喝了口茶,待见他差不多快记完,又道:“海军需要的第三种人才,就是可以完善航海罗经这种精密导航仪器的人才。大海茫茫,除了靠太阳以及星星确定自身方位外,就只能靠船上的罗经了,这是海上的舰艇,如果是水下的潜艇那就只能靠罗经,还有一个就是无人飞行器,他没办法靠人来确定自身的方位,只能靠导航仪器飞行,一旦仪器出了问题,那整个航程就误入歧途,所以海军需要精密导航仪器,来确保自己的舰艇和飞机不会迷失方向。”

    “第四种人才,就是需要生物化学方面的人才。”李孔荣旧事重提的说起了青霉素,前段时间他客套式的给青霉素项目负责人黄鸣龙写过信,这个月收到了他的回信,他告知的情况是因为战争影响,研究室准备要搬迁到重庆,仓促间他根本就没办法研究云云。他倒很是后悔跟孔祥熙回了国内,国内的研究条件和国外根本就不能比,他订购的研究设备要三个月才能到货,现在货在路上又要改变地点运往重庆,如此折腾真不知道何时才能看到设备。

    鉴于此,李孔荣认为孔祥熙未必会一如既往对这个项目投入下去,他最多是温温和和将就下去,时间不等人,越是早一些开发出青霉素,就越能早一些赚钱。按照他的记忆,早期青霉素的价格,也就是美国政府的收购价是二十美元一剂,这是1943年,到1946年,价格就下降到一美元了'注48'。这样看的话,一年卖出十万剂,那就是两百万美元,卖出一百万剂,那就是两千万美元,这是销售额,利润多少暂且未知。

    而这东西的研究成本又是多少?据说研究者澳大利亚的病理学家霍德华弗洛里博士1935年,也就是研究的第一年增购设备的资金仅为两百五十英镑——这是在他原本有一个大学实验室的前提下,这笔钱在1937年花完,他又在银行透支了五百英镑,再次花完难以为继时,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了资助:每年五千美元,连续五年,这大概是就是青霉素的所有研发经费了。1942年,青霉素拿到美国进行生产,为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投资,但这已是生产投入。这样投入少、现金回报率高的现金牛肯定要想办法早些拿下,它的价值大大超过西班牙沉船的价值。

    v1火箭,雷达、v1导弹飞控导航系统、青霉素,这就是李孔荣需要严济慈回国找人才来做的项目,至于火箭筒,这种小项目既然美**官都能发明,那自己也能发明。

    严济慈大致将李孔荣说的这些项目都记完了,他道:“请问李上校,这些项目都在德国研究?”

    “当然不在德国,德国说不定很快就要打仗,海军的研究项目将放在瑞士和美国,瑞士将是研究机构,美国或者其他美洲国家将是生产厂。国内的研究人员大部分安排在瑞士,由海军在瑞士的机构发出工作邀请函,以获得签证。”李孔荣道。“瑞士位于欧洲的中心,离德国、法国都不远,国内本身也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因为钟表业的原因,高精度机床尤为先进。”

    “法国难道不行吗?”严济慈当初就是从法国获得博士学位的,对法国尤为亲切。

    “一旦欧战开战,法国将首当其冲,到时候研究所又要匆匆从法国搬到瑞士,这其中风险实在太大。”李孔荣道。

    “法国”听李孔荣的意思,一旦开战法国居然会被德国占领,严济慈不解道:“难道法国也会沦陷?一战的时候德国人打了四年都没有占领巴黎。”

    “法国政坛各种派系都有,国家没办法定策,这和一战时完全不同。科技在进步,军事技术也在进步,一旦开战,法国必定投降。”李孔荣预言着历史,只让严济慈咂舌。

    “严教授大概什么时候回国?”谭伯羽之前的介绍是严济慈很快要回国,李孔荣故有此一问。

    “就在最近。”严济慈说道。“李上校,那的声波探查器研究将怎么安排?”

    “先写一个项目开发书吧,以确定研究的内容、计划、时间、研究人员数量,所需的设备和条件,之后我将呈报海军部批准,批准之后就是立项,招募人员,准备实验室。”李孔荣究竟是考过pmp认证的人,虽然那仅仅考来混饭吃的,可考过就是考过,他对管理这些高科技项目还是胸有成竹的。

    “海军已经立项的项目则希望严教授能帮忙在国内寻找一些人才,这些人才先经严教授推荐,然后由海军部专人专门进行初审,通过之后则安排前来瑞士试用,试用如果不合适,那就不会与其签订雇佣合同,试用期的薪资和路费海军会承担的。”

    李孔荣选的办法不是资助模式,而是聘用模式,严济慈对此有些不适,他道:“这个试用不合适是否能在瑞士学习呢?如果让人家回去,面子上总是过意不去吧。”

    “战争期间一切以项目为中心,而且经费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