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海孤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海孤狼-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夜车,几乎在路上送命,然后赶到柏林做一件并无多大意义的事情!纳粹本就是神神叨叨的,他们对占星术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

    李孔荣驳的蒋百里几乎吐血,程天放却只听到最后一句,他道:“汉盛老弟,这可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李孔荣胸有成竹。希特勒本人就神神叨叨的,而他只求应付戈林,获取一些好感。

    蒋百里脸色发黑,程天放坐立不安,汽车到了大使馆,三个人又在小会议室坐下了。刚才离开总理府的时候,戈林答应会向日本政府转告他们的答复和请求,但他不能保证日本政府会听从德国的劝告,毕竟他们在上个月损失惨重。想到刚刚的会面,程天放哀叹了一句,“南京要丢了啊!”

    “几年之后就会回来的。”李孔荣下答道,他蒋百里还是黑着脸,便起身道:“两位,如果没事,那我先去旅馆休息了。”

    程天放看了蒋百里一眼,见他不动声色,便道:“汉盛老弟去吧,你昨天一夜在汽车上,想来也没睡。”

    昨夜何止没睡?夜间气温极低,白天下的雪全在路面上冻结起来,冰面是很滑的,两个人差点就把车开到山下去了,当时好在路边有一棵树,刹车不及的钟前功直接把车撞到了树上。李孔荣苦笑着告辞,他走后程天放说道:“百里先生,汉盛老弟还是有些年轻气盛”

    “他何止是气盛啊?!”想到李孔荣对自己的不敬和藐视,还有他的不逊和狂妄,蒋百里说的有些痛心疾首。“他持才傲物,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蒋百里在大使馆说着李孔荣,李孔荣回到旅馆只待了一会便出去了,在柏林,他要见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苏珊埃斯波西。

    “你要的人找到了。”咖啡馆依旧没几个人。苏珊从手提包里拿出一叠照片,最上面一章是一个高瘦的德国中年男人,带着一副圆形单片眼镜,他的身后不是李孔荣想象中的雪茄管状的脉冲喷气式发动机,而是一架——一架类似于喷气式飞机的东西,这东西太超前了,以致李孔荣将这堆相片看了好久才惊讶问道:“这是飞机不是发动机?”

    “这确实是飞机,但发动机在里面。”苏珊娇笑,胸器汹涌,李孔荣现在才注意到这一点。但他的兴趣显然不在这里,苏珊接着道:“施密特先生给我展示的就是这个东西,他还让它开动了一会,火焰从这个东西的尾巴上冲出来,就像就像是一辆摩托车。”

    “嗡嗡嗡嗡,是吗?”李孔荣收起了惊讶,看来德国人之前的设计是发动机和机身合并为一的,并不是像v1那样发动机安放在机身的侧上。据说这样做是因为发动机震动剧烈,如果装在机身那会影响导弹的导航准确性。

    “是的,嗡嗡嗡嗡。”苏珊也收敛了笑容,她觉得李孔荣并不是那么好欺骗,哪怕是这种非常专业的事情,比如他能准确的说出发动机的声音,那声音确实是‘嗡嗡嗡嗡’。

    “你从哪里找到他的?”李孔荣本以为她要花上好几个月时间,可现在才一个多月。

    “慕尼黑。”苏珊甩了一下头发,似乎示意她在德国找人的能耐无人能及。

    “你怎么知道他在慕尼黑?”李孔荣追问,他猜不到这个女人是如何找人的。

    “你知道马德隆吗?”苏珊反问道。她见李孔荣摇头,又道:“格奥尔格汉斯马德隆?”

    “不认识,他是谁?”李孔荣无奈摇头,这个人他从来没听过。“你说吧。”

    “他是航空研究院的主任,我在火箭俱乐部的一次集会上认识了他。我假意告诉他我也喜欢火箭,而且讨厌一切螺旋桨飞机”苏珊说着她这一个月来的活动,花了大概两支烟的时间。李孔荣倒不知道她居然先去了火箭俱乐部,不由笑问道:“他除了向你展示施密特的设计,有没有提到另外一个人?”

    “谁?”在刚才苏珊的描述中,一个月的行动里,她的身份是一个有钱的、对火箭非常感兴趣的意大利贵夫人,她还擅作主张的向火箭俱乐部捐款一万马克(当然是李孔荣的公司埋单),于是,她立即就成了柏林火箭爱好者最喜欢的人。

    “维纳冯布劳恩。”李孔荣点上香烟,说出一个后世大名鼎鼎的名字。

    “知道,俱乐部的老人会谈起他,但他现在并不来俱乐部,也不在试验场出现。”苏珊答道,她有些奇怪李孔荣怎么会问到这个人,“他是谁?也在发明火箭?”

    “先不管他是谁吧。”弹道导弹不是李孔荣这种没钱的小角色能玩得起的,除非他挖出了西班牙沉船,或者又坑了常凯申十万英镑。“说说慕尼黑的施密特先生,他现在是什么情况?”

    “他在一个农场里研究这个东西。”苏珊介绍道,“因为马德隆先生的介绍,他很高兴的接待了我,向我描述这个能飞却又没有螺旋桨的飞机。他希望我能资助他的研究,并且承诺以后有了成果,我将获得难以估量的回报。”

    “资助他?”李孔荣有些奇怪,他给苏珊的命令是购买(如果保罗施密特正被德国空军资助,那就是窃取)这项技术。资助的话,也不是不好,钱不是问题——冯布劳恩说他在1935年夏天之前,‘每年预算从来没有超过八万马克’'注47',那可是弹道导弹,之后因为空军大手笔投入五百万马克,想从陆军手里抢夺这个项目,然后‘需要的资金成百万成百万源源不断而来’。但问题是技术如何保密?武器要想卖得上价钱,还是独家的最好。

    “还是购买下来吧。”李孔荣反复权衡了一会,感觉还是买下为好。其实火箭的机体只要试验就能获得成功,真正难的是导航设备。布劳恩的v2导弹要是没有自动驾驶系统,那也就是个烟花。既然最重要的部分要自己另外投入,那何必和德国人一起研制呢?

    “买下来?”苏珊神色有些扭捏,上个月她和保罗施密特谈的非常愉快,她也说过可以资助这个火箭项目,不想李孔荣还是要买下。

    “是的,买下来。不要忘记了,我们之前目的就是买下一些技术。”李孔荣强调道。

    “可你后来又通知我说缺少研究人员,要我留意招募。”之后李孔荣只是写信或者电报指示苏珊的行动,这让她产生了一些错误的判断,比如答应资助施密特同时要求获得项目回报。

    “是要求你留意研究人才,但我的意思是去找一些犹太人,他们现在无处容身!”李孔荣当然不会说自己错了。

    “那现在怎么办?”苏珊说道。“我已经同意资助施密特先生,资助他的研究。”

    “那就告诉他,你回来以后发现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项目,所以你准备将它的成果卖给意大利空军,所以要买下来,将其说成是意大利的研究。”李孔荣道。“如果是德国人项目,那就会损伤意大利军方的自豪感,对推销很不利。”

    “那买下之后谁来研究?”苏珊是意大利人,当然清楚领袖墨索里尼的民族自豪感有多强,‘意大利军队只用意大利人发明的武器’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借口。可她现在也知道,她所效劳的这个瑞士公司仅仅是一个空壳公司,除了她以外再也没有其他人。

    缺少研究人才确实是李孔荣的软肋,他真不知道去哪里找一些对航空、以及自动控制有研究的人才。好在刚刚出大使馆的时候,商务参赞谭伯羽给了他一份最新的欧洲留学生名单,他或许能从上面找出一些人来。再就是,据说是国内有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就在柏林,他或许能帮忙找几个能用的人才。

    中国人是一个来源,犹太人是第二个来源,是以李孔荣当即问道:“我让你去找的犹太人呢?”

    “”苏珊低头沉默抽烟——犹太人没有明码标价,她嫌麻烦一个都没找。

    “真是猪脑子。”李孔荣低骂了一句。他教育道:“苏珊,东方人讲究感情,越是亲密的人他们就越不乐意谈及金钱。你如果只想要提成,那非常简单,哪天公司不需要购买技术了,你就被解聘了,你与公司毫无关系。对公司而言,寻找人才和购买技术一样重要,我之所以不标明找到一个犹太技术专家多少钱,就是因为希望你能长久的成为这个公司的一员甚至是股东,一些事情你必须自觉的完成,而不是要有提成才会完成”

    “可以成为股东?”苏珊清楚公司的注册资本为二十万英镑,这可是一笔大钱。虽然它只是个空壳,银行验资时账上的钱更是李孔荣花高昂代价(一天一千多英镑利息)短期借来的。

    “当然。公司上市前会对内以原始股价格发售股票,还会对一些老员工赠予部分股票。”鉴于苏珊埃斯波西的能力,李孔荣说着后世的某些套路,打算将她这个临时工正式收编了。(。)

第五章 项目() 
李孔荣忽悠完意大利女人让她快去慕尼黑将那个发动机买回来,同时还要她通过之前的关系寻找犹太教授以及犹太科学家。这边吩咐完,中午小睡片刻他又马上去见从法国过来的知名物理学家严济慈。说实话对这个严济慈李孔荣是摸不着头脑,民国所谓的‘家’太多,像蒋百里这种稍微懂一点现代军事的就叫做军事学家,其实水平非常有限,这种人只能动笔不会动枪,实际操作能力奇差无比,这个严济慈是否会是这个德行,他真的难以判断。

    下午的会面是在驻德武官处,驻德武官许伯洲上校早就给他专门安排了一间办公室,见李孔荣短短数月连升三级,他这个黄埔弃子倒是巴结的很,希望拉些关系。不过现在国内军队正和日军鏖战,要他回去带兵显然是不可能的,他自己也未必能吃得了那个苦。

    “汉盛老弟回柏林怎么也不打一声招呼?”许伯洲见李孔荣忽然出现在武官处,笑呵呵招呼。

    “别提了,昨晚上差点壮烈殉国了。”李孔荣指着奥迪车上的撞痕,即便此时站在太阳底下他也还是背脊发寒,昨晚那真是太险了。

    “怎么,老弟又出车祸了?”许伯洲看到汽车上那奇怪的撞痕,不由再次想到了车祸。正所谓大难不死有后福,他觉得李孔荣官能升这么快,肯定是和上次车祸有关。这次再车祸,那岂不是要做将军了。

    “倒也算是车祸。”李孔荣不明白许伯洲所想,只道:“昨晚上紧急赶来柏林,晚上太冷,冰面打滑,差一点就开到山下去了,好在路边还有一棵树,撞在树上才没壮烈殉国。这次回去,得买些酒肉好好去祭一祭,谢谢树精的救命之恩。”

    李孔荣说的有趣,许伯洲、左曙萍几个看到车上的撞痕开始咂舌。不过李孔荣注意到了唐纵不在,可他也没问。正要进去自己办公室时,许伯洲道:“汉盛老弟小心些,日本人那边怕要找你的茬。你一个主意就杀了他们几万人,日本人恨你恨的不得了。”

    为掩护高野六郎,常凯申让国府公布海军部的金山卫布置计划,他这个始作俑者自然白纸黑字的写在政府公报上。这样做好处就是他再一次晋升,坏处就是所有日本人都记住了李孔荣。

    “他们敢恨,那是因为我杀的还不够多!”李孔荣冷笑,笑的许伯洲莫名心悸。见李孔荣进了办公室,他也毫不避违的走了进来,悄声问道:“汉盛老弟还有杀招?”

    “暂时没了。”李孔荣搞不清楚他要干什么。

    “汉盛老弟要是还有什么计划,只要兄弟能帮上忙,尽管吩咐。”许伯洲开始赔笑,他大概是想着在以后的对日作战计划上加上自己的名字,也算是报效了党国。

    “一定一定。”李孔荣敷衍着,他见和严济慈约好的时间就快到了,又道:“老兄先忙吧,小弟我这边要见一个客人”

    “好说,好说。就不耽误老弟公干了。”许伯洲说着就走开了,只留下李孔荣一个在办公室。

    党旗国旗,世界地图、民国地图,外加一个大大的铁锚,这就是德国海军武官办公室的装饰,其他则是常见的办公座椅,以及一些空空如也的卷宗文件盒。本月,挂在海军部军械司下面的海军军事技术情报科的批文正式下来了,他被任命为军事技术情报科的上校科长,由陆军转过来的钟前功是五个科员中的一个,另外四个科员和一个司书并未安排。

    陈绍宽林献炘也搞不懂这个技术情报科到底要多少人。不过既然开了新部门,那开办费总是有的,部里给了一千马克,以后的日常经费也如开办费那么可怜,只有五百马克。李孔荣是想在留学生中找一个可靠的学生来做司书,处理文案财务之类的事务,只是一时间不知道去哪里找人。好在这次既然来了柏林,还要等苏珊从慕尼黑回来,这事情就一并办了。

    李孔荣擦桌子的时候,外头的助理武官胡维克领了一个身着西装的中年男人进来,陪同他来的还有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胡维克隆重介绍道:“这位就是海军武官李孔荣少校。”

    “是严教授吧?您好,我是李孔荣。”李孔荣一身军装,先是敬礼,然后才和严济慈握手。

    “鄙人就是严济慈。”严济慈三十多岁,满身的书卷气,他的头发是倒着梳的,额头光洁。他笑着和李孔荣握手,然后又介绍身旁的麻花辫姑娘道:“这是我的学生何泽慧。”

    “请进吧。”李孔荣请严济慈和她的学生入内,不过想到办公室还未收拾完,只好讪笑道:“一直在其他地方,今天才回的柏林,房间都没收拾干净”

    “国内战事紧张,李上校军人楷模,何必拘于这些小节呢。”严济慈七七事变前便到法国参加第二次世界文化合作各国协会联合会议,再就是法国物理学会理事会会议、以及他的导师夏尔法布里教授12月的退休庆祝会。到了法国惊闻北平事变,只得一边处理事务一边打听国内的消息。他是看了金山卫大捷的报告,又听说柏林海军武官李孔荣正在招募一些科研人员,这才主动找过来到——日本人恨李孔荣恨的咬牙切齿,国人则爱他爱的宛如珍宝。

    三个人坐下,钟前功沏好茶退出去后,严济慈开门见山的道:“我听驻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