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海孤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海孤狼- 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仅仅派了一艘重巡做旗舰,如果当时日本海军有一艘战列舰在,哪怕是十四英寸主炮的金刚、扶桑、伊勢,都能压制住己方炮台,多救出一些士兵。可历史没有假设,对于海军全军覆没的支那,他们派足柄号这样的重巡、派出云号那样的老舰,就已经很看得起了。

    有什么好高兴的呢?日本人受此重创肯定会恼羞成怒,金山卫大捷仅仅是偶然、阴沟里翻船而已,以中二们输不起的尿性,肯定又要高喊‘惩膺暴支’了。

    “汉盛是海军,你怎么看这次大捷啊?”柏林郊区的一栋公寓里,蒋百里看着眼前的李孔荣问道。

    作为常凯申特使的他已经准备在柏林长住了,此时中日正暗中通过德国调停,他的工作至关重要。不过李孔荣中校却暗自骂‘我他。妈真是日。了狗了’——因为那一次在总理府的表现,蒋百里当即高看了他一眼,这也许是好事,可他的小妻子怀孕已七个月,没两个月就要生了,两人却还没有成婚!

    他本想请一个月短假,飞去飞回,回国把婚结了,但外交部不同意,外交部长王宠惠还在电文里说什么‘本次斡旋极为重要,切不可因私费公。’他这时方后悔做了外交武官,只是后悔也没用了,南京来的训令上要求他务必协助蒋百里完成对德交涉事宜。

    如果和谈有用也就罢了,现在的情况是和谈根本就没有可能。日本中二要退回七七事变前断无可能,内外舆论下常凯申若同意日占区变非军事区只会下台。别看常凯申流氓出身,赌徒性子却极为执傲,同时为了将自己打扮成文明人,场面上说过的话基本言而有信。中日双方的谈判底线根本就是风牛马不相及,谈什么,除了能拉住敷衍德国人,并无太大意义。

    “海军也是撞大运了,谁知道日本人会自己撞到炮口上呢。”始作俑者的李孔荣中校淡淡说了一句。“不过也好,最少不要再担心上海的七十万军队被日本人迂回保卫了,南京暂时也是安全的。”

    “日本人就不能坐下来好好和我们谈?”蒋百里追问道,他发现李孔荣说的很多东西都是他从未思考过的,每一次交谈都有所得。“上回淞沪抗战最后不是和谈了吗?”

    “上次仅仅是19路军几万人打,现在是全国一百多个师,上百万人打,这已经是全面抗战了。”李孔荣道:“按照以往,和谈就要让步,以前每一次让步都会招至一片骂声,现在再让步、再妥协就不害怕兵变吗?”

    “兵变?”蒋百里奇了,“打与不打都是国府的策略,既然万众一心,何来兵变?”

    “那西安那场是什么?”李孔荣笑问。“不是兵变,是事变?”他说的蒋百里一愣,之后再道:“一旦停战,新招募的士兵怎么遣散?伤兵、烈属怎么安置?这些如果没处理好,肯定会兵变。打下去,这些问题就暂时没有了,不打下去,就等着乱吧。”

    李孔荣说完蒋百里细细想了一会,倒也觉得有些道理,他不由感叹道:“可时间太短,我们都还没有准备好啊!如果能再给国府两年时间”

    听闻蒋百里的感叹,李孔荣没有说话,这不是他能说的话,而且事情既然发生了,那作为局中人,要考虑的是怎么走好下一步。

    “国内还是早些培训军官、改革军制,转移工厂吧。”他沉默了一会才道。

    “军官国内已在培训,工厂也在搬迁,只是这军制”蒋百里看着李孔荣,“汉盛也对陆军军制有研究?你且说说,说的不好也没有关系。”

    蒋百里一副老师的模样,李孔荣也没有在意,他要的是结果,装逼就让他装吧。

    “现在国内是四团制的方块师,可德国作为陆军战术走在最前沿的国家,已经改革成了三团制师,也就是三角师。在欧战堑壕战时期,方块师并多大无缺点,但堑壕战时代已经是过去式了,以后的战争将是运动战。东亚,比整个欧洲还大的地方,几亿人口,居然只有几百万军队,说出去都丢人。地大兵少,运动尤其重要,骡马就不说了,最少军制要全部改为三角师,便于调动指挥。

    除了军制,又要说到军官了。已经是全面抗战,那就没功夫精雕细刻培训军官,最好是三个月三个月一期的轮训,前期几千人,后期要有上万人。这是军官,参谋、技术兵种的培训也要抓紧。这次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打不下来,那些参谋其实应该全部枪毙。炮兵也不行,测量设备、测量技术都落后于日军,仅仅是以炮对炮都打不过。我不是说要培训炮兵,我只是技术兵种培训要抓紧。

    最后就是军工体系了,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扩大充实,特别原料要想办法自给自足,如今还有外援,可外援总有断的时候,一旦断绝,到最后就只能是靠自己”

    李孔荣说着说着就说不下去了。什么叫做自给自足?国府那些买办官僚们听得进这种话才有鬼!真要自给自足了,他们这些人还赚什么钱?十年买办做下来,在不清楚抗战到底要打几年的情况下,他们才不愿意建工厂、办矿山呢。

    蒋百里听的正入神,他觉得李孔荣虽不是学陆军出身,可看事情总有一套自己的道理,三角师也就德国开始施行,法国、英国、美国等国都还是四团两旅的方块师。

    “汉盛怎么不说了?”他微笑这问道。

    “说了有用吗?”李孔荣反问。

    “不说怎么知道没用?”蒋百里再笑。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做不到的人,说了又有什么用?”李孔荣摇头,他开始觉得金山卫大捷对他个人不太有利——历史已经改变,他还卖什么情报?(。)

第九十九章 效劳() 
李孔荣不想再谈下去,只想早些回宿舍好好考虑考虑下一步的行动——他有许多的设想需要实现,可实现这些设想需要不少钱,还未挖到沉船的之前,他必须想办法牟利。可蒋百里谈性正浓,他转回到之前李孔荣说的那个话题,道:“汉盛觉得南京何时会失守?”

    “这要看上海的守军会不会垮。”李孔荣有些苦恼,历史已经改变,他再也不是有预知能力的神人。“上海守军如果能稳步后撤依靠国防线拒敌,那么失守如果不是因为日本增兵,就是因为华北日军南下,徐州失守不得不放弃南京。古人不是说守江必守淮吗,现在日军沿江西上,能阻挡他们的也就是江阴要塞了,可陆上打不过,一个要塞又能有什么用?”

    “汉盛还是觉得不可在上海开战?”蒋百里笑问。

    “上海开战是自寻死路。”李孔荣旧话重提,“妄想在上海激战引起国际干涉那更是痴人说梦。上海一旦崩溃,那么紧接着就是南京失守。金山卫大捷只是破除了敌人的迂回,为守军撤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如果不抓紧这个时间后撤,日本即便不迂回,狠下心大举增兵也能达到崩溃守军、乘胜追击的效果。反过来夸张一些说,如果能在国防线和徐州挡住日军,使战线胶着稳固,中日可能会自动停战。”

    李孔荣说着自己的一个设想,可再想到现实,他又摇头道:“不过这显然不太可能。现在日军真正作战的部队不到三十万,如果日本国内大举动员,再增十个师团,应该能打到武汉。”

    “可上海不开战,不清除敌固有据点,南京是很难守住的。”蒋百里道。“而若不将日军主力引至上海,任华北日军顺津浦、平汉线南下占领武汉,对抗日大局更不利。”

    “那请问张治中这个偷鸡贼做到了吗?”李孔荣不再客气,直言张治中是偷鸡贼,这话听到蒋百里不太高兴,虽然李孔荣是海军,可张治中毕竟是中将长官。只是李孔荣第一不想和他多谈,第二不屑什么南京国民政府,遂继续不客气道:“没做到结果就是偷鸡不着反蚀把米了。本来仅仅是华北战事,现在倒立刻变成了全面抗战,战争进程最少加速了半年。

    如果上海战场的这七十万军队哪怕只有一半调至山西,那山西之战如何?直隶是平原,山西却是盆地吧!日军在上海是五个半师团,十四万余人,在山西则是五个师团,十四万人;可我方呢,在淞沪战场大约是一百个师,七八十万人,在山西战场却只有可怜的三十四个师、十三个旅,三十一万人。两个战场都打了三个月,结果也几乎相同:上海和太原马上要失守。如果当初上海不开战,双方现有兵力全部转自华北,一百一十万对二十八万,能抵抗的时间肯定会更久,日军打不动自然就会停战。”

    “如果日军登陆上海怎么办?”蒋百里笑道,他感觉李孔荣这是在纸上谈兵。

    “以留守部队沿国防线节节抵抗,然后迁都重庆。”李孔荣说完又道:“日本并无整体侵华计划,登陆上海、意图南京将是全面抗战的开始,把一场局部战争打成全面战争,然后深陷中国这个大泥塘,日本的政客财阀未必会同意,另开战场和部下独走根本就是两回事。”

    “汉盛怎知日本无灭我之整体计划?”蒋百里笑意更浓,头也开始摇晃。

    蒋百里这话倒说出了两人认知不同的关键——蒋百里一直认为中日间必有一战,日人灭我之心不死,所以既然发动,那肯定有全盘灭华计划;而李孔荣则很清楚日本在战争前期根本就没有全盘计划,华北开战时并不想在上海开战,上海开战时不许部队越过苏州嘉兴一线、更不要说进攻南京,占领南京之后也未曾想要马上进攻武汉,占领武汉后仍不想立刻侵占重庆。这倒不是侵略者仁慈,而是他们太想当然。

    奈何党国无能,七十多人被十四万人打的节节败退,金山卫一登陆,第10军柳川平助不理会参谋本部的作战指导独走平望嘉兴线,进而越太湖平行追击,一路紧跟打到南京。几十万败军溃不成军,丢盔弃甲根本就无法组织有效防御,南京保卫战不了了之。当然党国总是要掩饰自己无能的,除了大肆鼓吹日本政府早有灭华之策云云,还要盛赞常凯申调动了日军进攻轴线,变南北为东西,使日军沿长江仰攻、我军占尽优势云云。

    深深的吐了口气,不想再谈的李孔荣起身道:“今日既然无事,那下官就告辞了!”

    “汉盛是不想跟我这老头子谈吗?”蒋百里早就看出李孔荣想走,可他总是觉得此人见识非同一般,爱才之心已起。虽然他不太懂海军,可李孔荣既然懂陆军,那对海军的见识自然也有独到之处,这样的人应该受党国重用。

    “下官仅仅是协助蒋将军对德交涉,今日是礼拜六,既然不对德交涉,那下官就告辞了。”李孔荣不苟言笑,作势转身。

    “汉盛你这样是不行的,”蒋百里直言道。李孔荣言辞上虽没有不敬,却处处与自己敬而远之,蒋百里本想今日好好谈一谈,收个弟子也罢、弄个忘年交也罢,只想他能走上正路,为国所用。不想话才开始他就要告辞。“你是有才华的,可有才华也要有人赏识、有机会施展,总是牢骚满腹是不行的。”

    蒋百里和蔼可亲,李孔荣则越看越厌,他干笑了一下,道:“蒋老的好心我心领了,但赏识什么的、机会施展什么的,我真的很不屑!”

    “李汉盛!现在正值民族危难,你怎么能清高自傲、任性妄为!”蒋百里也不高兴了,他手就要指着李孔荣,不过想想自己年轻时也年少气盛,就此忍下了。

    “任性妄为不敢当。”李孔荣不怕得罪蒋百里,即便是不穿这身军服,他也有办法抗日。“下官每日都准时上班、恪尽职守,哪有妄为之处?不去讨好一帮庸人,不然就是任性妄为?自己有才就要拿出来用,不然就是任性妄为?实话说吧,什么达则兼济天下我根本不信,有钱吃肉我买两份,吃一份扔一份,只做我想做的,天下与我何干?”

    蒋百里还未明白‘吃一份扔一份’的意思,李孔荣就敬礼出门了。李孔荣一走,内屋一直躲着的蒋瑛跑出来笑道,“父亲,李中校就是这种脾气,母亲也说你以前是这样的脾气”

    “胡闹!”蒋百里虽然爱李孔荣有才,可对李孔荣最后那句话的意思却很不认同,以诸子百家来说,这是朱杨余毒——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作为儒家子弟,这种自私利己之行为自然要批判。

    父亲一怒,蒋瑛立即收敛了笑意。李孔荣车祸后她也曾去医院看望过他。成熟男人英俊有才,妻子又惨遭日寇毒手(她以为床头照片里穿婚纱的美丽女子就是李妻),少女怀春就不免有些想法。现在李孔荣协助父亲对德交涉,她更是一有机会就往父亲身边跑,此时见父亲生气,倒还想为李孔荣转圜。

    “父亲你就消消气吧,气坏了母亲会说我们照顾不周的。”蒋瑛说着,又转头道:“小和,快上好的碧螺春来,给父亲泡上。”

    做父亲疼女儿不疼儿子,蒋瑛蒋和这边一伺候,蒋百里气顿时消解了大半。一边捶背的蒋瑛看得笑意盈盈慢慢放心,不想蒋百里忽然转头道:“以后不许你跟他再来往!”

    此言一出,蒋瑛捶着背的手当即停住,再捶力道就不同了。蒋百里对女儿的心思也猜到一二,他道:“一个人有才却孤芳自赏,不为国家民族所用,那就是不应该,要批评。李汉盛这人”

    “是,父亲说的对。”蒋瑛没说话,端茶过来的蒋和倒开了口,“一个人有钱却只是自己花,不全部拿出来献给国家,那就是不应该,要逮捕起来。”

    “你这是什么道理?”蒋瑛笑看着妹妹,蒋百里则瞪着自己最小的女儿。

    “父亲说的难道不是这个道理吗?”蒋和反问道。“李中校现在的驻德武官,做好份内事就好了,愿不愿意讨好上官是他的自由。父亲非说他有才,有才不去讨好上官就是不应该,那古时那么多辞官不就的人岂不是都不应该。”

    没想到女儿嘴里说出这么一番道理,蒋百里愣了一下才道:“古时是****的皇帝,现在是国民政府,两者怎可同日而语?当下又是抗战,民族危亡之际”

    公寓内,蒋百里开始和自己两个宝贝女儿斗嘴,已经上车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