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海孤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海孤狼-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阿”孔祥熙看着李孔荣长长的阿了一声,他手底下有不少幕僚,可从来没有人能如此透彻的分析德国未来的命运。良久之后他才道:“汉盛在海军是”

    “卑职是海军派驻德国学习潜艇的学员,庸之先生离德后、如果海军与德国签订了购艇合同,卑职就要前往海校实习了。”李孔荣道。

    “有没有兴趣来行政院?”孔祥熙扶了一下眼镜开始招揽。他对李孔荣越看越顺眼,此时他又想起妻子蔼龄的唠叨,想来这就是那个思想端正劝过女儿的海军军官。

    “卑职一介武夫,恐怕难以从事文职。”李孔荣婉拒道,“而卑职也就对德国、还有国社党诸人了解一些,即便前往行政院,也帮不上庸之先生什么忙。”

    “武官转文职并不少见。汉盛人年轻,入行政院几年就会习惯了。”孔祥熙还是觉得李孔荣是个人才,所以继续招揽。

    “卑职”李孔荣脑子里使劲在想着借口回绝,可最终他还是实话实说,“卑职自小在海边长大,早前也只受过海军教育,生平仅有的梦想就是驰骋大洋、守卫海疆,真要去了行政院,恐怕”

    李孔荣没有说下去了,但意思显然很明白。孔祥熙当然失望,招揽不了一个海军少校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见他脸板了起来,李孔荣不得不道:“庸之先生,卑职也仅仅了解德国而已,但德国恐怕不要两年就会挑起战争,并因日本和我国交恶。我国如果能买到潜艇现货还好,若是买不到要额外建造,卑职很可能会长留于德国。既然在德国,那就便于对德交涉,这期间庸之先生若有吩咐差遣,孔荣必当全力以赴。”

    李孔荣最后的表态终于让孔祥熙脸色柔和了些,他转而问道:“德国的情况真如此紧迫?”

    “是。”李孔荣点头,“德国要么像俄国那样内部革命,要么就只能对外发起战争,戈林所主持的四年经济计划其实就是军备计划,特别是合成石油计划。但德国的情况显然撑不到四年计划结束,这也是他们看重与我国以货易货贸易的原因。”

    因为之前李孔荣驳的戈林哑口无言,孔祥熙并未怀疑他的信息是否可靠,他只道:“那我们岂不是要早作打算?”

    “是。”李孔荣有些紧张的点头——既然要卖情报给常凯申,那他就不能告知孔祥熙七七事变,他只能拿德国发动战争说事。“卑职认为军火应该大批量订货,不必在意利息,以免德国日后中断军火贸易。而且应该订购那些能快速交货的弹药、枪炮,不应订超过一年以上的军火,因为订了也会因为德国自身战争需要而最终取消。”

    “那潜艇呢?”孔祥熙笑了起来,他觉得这个副官有些可爱——既然平生的理想是驰骋大洋,可却建议自己不要订造潜艇,那潜艇的建造期好像是要超过一年的。

    “潜艇最好是买现货,能卖多少是多少。实在不能买”李孔荣心中开始不安,他对民国海军订造潜艇的情况并不熟悉,但历史上并无德造潜艇参加抗日,这只能判断德国人最后没有交付。“如果实在不能买,那就只签订一年的合同,一年之内德国船厂必须交货。”

    “一年的时间够吗?”孔祥熙点起了雪茄,他开始考虑对德交涉的细节。

    “只要德国不故意延误,一年的时间绰绰有余。”李孔荣肯定道。

    “你还有什么建议?都可以说出来。”孔祥熙招揽之心褪去,他感觉李孔荣确实留在德国为好,去行政院还真不知道该让他去干什么。

    “卑职只是建议对德国只能作短期考虑,并且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更不应结盟,以免日后被他拖下水。”李孔荣道,“另外就是想留在德国为党国效力,所以希望庸之先生能帮忙说项,让陈部长许我在德国。”

    “咦,你不是说”孔祥熙看着李孔荣,他记得刚才李孔荣说自己走后他就将留在德国学习潜艇。“你不是福建人吗?”他忽然想起海军现状。

    “卑职是福建人,只是”李孔荣不好说自己被陈绍宽误会,既然孔祥熙把事情理解为派系之争,他就顺水推舟了。

    “好了,我知道了。”孔祥熙点了一下头,他倒乐于帮李孔荣的忙——既然他的价值只能体现在德国,那么留他在德国自然是一大助力,并且永远会承自己的情。陈绍宽那边他是很好说的,毕竟海军要求他给钱购买潜艇。

    话到这里,汽车已经回到了旅馆。接下来的安排是远东协会、中国实业研究会、汉堡东方协会的宴请,但此时才十二点一刻,宴会将在一点半开始,所以孔祥熙决定先休息一个小时再赴宴。下车时他和蔼的让李孔荣去张平群的房间休息,这才含笑离开。

    与孔祥熙的交谈到此结束,代表团诸人对他全都是高看一眼。沈德燮、杜律明还亲切的和他打了招呼,桂永清则斜视了他几眼。而海军那边,也就是林献炘黑着脸皮,周应聪和陈绍宽都含着笑意,周应聪道:“部长,这下订造潜艇有望了,今日绍盛帮庸之先生挽回了脸面,他日海军问他要钱也就理直气壮了。我看应该趁这几天尽快把海军的事情定下来。再有就是绍盛,下官查证之后他倒没什么大错,与那女留学生也只是误会而已”

    周应聪说完林献炘不说话,陈绍宽见此吐了口气,他道:“这李绍盛今天终于办对了一件事。既然如此,那就让他留下吧,不过”他又看了林献炘一眼,见他仍不说话,这才道:“他得向孔庸之多要几艘潜艇才行,你不是说他想当艇长吗?那就让他多要五艘潜艇回来。”

    “五艘?”周应聪吓了一跳,总共采购十五艘,今年的打算是五艘,部长一下子就提到十艘。

    “五艘不行,那两艘总要得到吧。”陈绍宽也觉得五艘太多,但两艘却是最后底线,他道:“你告诉他,孔祥熙要是不答应买七艘潜艇,那他还是要回国。”

第三十一章 爬行() 
成为出头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可上午不出头那就不可能与孔祥熙亲切交谈。中午休息的时候李孔荣一直躲在孔祥熙秘书张平群的房间里,此君本来也想与出言维护党国尊严的李孔荣深聊几句,不想李壮士洗了把脸就倒在一张空床上睡着了,弄得他想说话也机会。

    一点钟德国那三个亲华协会午宴,李孔荣不得不跟谁孔祥熙一起出席,但他不再像昨日那样尽处风头,而是拘谨的坐在孔祥熙一侧,在孔祥熙与德国人交谈之际,大使程天放凑过来说话,“李老弟”程天放笑着,摇起了大拇指。“你还是说要增设海军武官,我看你坐我这个大使的位置最合适,今天”程天放下意识的又擦汗,“今天真是惭愧啊,要不是你出言挽回党国脸面,我这个大使可就”

    “戈林本来就是这么盛气凌人的,他今天这么无礼,肯定是日本人搞的鬼。”李孔荣嘴上说着些好话,心里却对程天放当时不站出来说话有些不解,可毕竟是中国有求于德国——国府宁愿外购军械也不愿外购车床,委曲求全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汉盛老弟,你适才所说日本的情况要真是那么回事,你看这德日之间”程天放声音低了一低,今天的地主是亲华协会,里面有不少人懂得汉语。“能不能拆散?”

    “没办法拆散。”李孔荣认真道:“日本是德国唯一的选择。我们能做的就是延缓中德交恶,以保证德**火顺利输华。”

    “这都不能吗?”去年日德签订**条约,程天放这个大使就备受国内指责,刚才李孔荣忽然说日本绝对会拖累德国,把戈林也吓住了,他便想着能不能扳回一局。

    “真不能。”李孔荣再次肯定。“日本还是会打一打苏联的,但问题是一旦受挫、血本太大、无利可图,她就会像二十年前那样再次缩回去,然后目光就开始盯着南洋。在没有彻底失望前,德国人是不会放弃日本这个意大利盟友的。”

    能把戈林说愣的李孔荣居然如此判断德日关系,程天放脸当即拉了下来,他心中的希望又破灭了。程天放这边沉寂下去,不想李孔荣身后却冒出个人来,这是杜聿明,他端着一杯酒是前来敬酒的。

    “李兄弟上午舌战德人,为党国争光,我杜聿明佩服。来,都是军人,不多说,我先干为敬。”杜律明说完就一仰脖子,一杯酒当即就下去了。

    杜聿明是少将,李孔荣是少校,不管怎么说长官对下级敬酒李孔荣都没办法推辞,好在他杯子里的只是雷司令白葡萄酒,也就闭着眼睛灌下去了。一杯酒干完,恰好旁边的程天放去敬一个德国人的酒,杜聿明就顺势坐下,他道:“刚才听闻李”

    “兄弟字汉盛。”李孔荣会意的说自己的字,今天到现在他已经说了七八遍了。

    “汉盛兄认为德日必定结盟?”杜聿明陕西米脂人,长的是额头宽大、一股虎气,同时不苟言笑、军人仪表十足。他主动跑过来敬酒一是佩服上午李孔荣侃侃而谈,把趾高气扬的德国空军司令说的哑口无言,二则是作为党国第一个陆军装甲团的团长,且以德为师,他自然关注中德、日德关系,万一德国亲日疏华,他的装甲师可就没了。

    杜聿明同船赴德李孔荣是知道的,可他亲自跑过来叙话却是李孔荣没有料到的。就他来说,对杜聿明的最早的印象就是后世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全面崩盘,杜聿明惨遭活捉。除此以外,就是远征军了。

    跟这样的人说什么好呢?或者反过来,跟这样的人有什么好说的呢?他又不是常委员长,也不是财神爷孔祥熙,更不是海军部长陈绍宽。可此人终究是个少将,虽然只是陆军的少将,李孔荣也还是要给面子的。

    他连喝几口茶压压酒劲,然后才道:“应该是这样吧。日俄此前有为抢夺东北血战的先例,二十年前日本也出兵过西伯利亚,且除了日本,德国在东方找不到一个战略性质的盟友,两国结盟是很自然的事情。”他说罢看了杜聿明一眼,道:“如果我国的军备完全寄托在德国身上而不能自足,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那汉盛兄对中日之间是如何看的?”杜聿明点头之后再问,他钦佩的是李孔荣的眼光,这是他此前所未曾遇见过的。“以汉盛兄对日本的了解,怕有独到之见解吧。”

    “这”李孔荣当即发愣,‘中日之间’,所谓中日之间就是指‘中日大战’了。他对此真的不好说什么,而且他要说的杜聿明根本就资格听。“杜光亭兄,这题目太大了,中日之间交缠甚深,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杜聿明倒有些意外这个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海军少校知道自己的字,但他显然更希望听到李孔荣阐述日本与中国的关系,他当下细问道:“汉盛兄认为中日之间何时会打起来?”

    “这”李孔荣停顿了一下,脑子里心如电转,他最终道:“中日之间随时都可能打起来。”

    “随时?”杜聿明对这个答案吃了一惊,他道:“为何说随时?”

    “因为”李孔荣叹了一句气,他真的不好回答这个问题,以他对历史的了解,这要说三天三夜不可,他只能简而化之道:“日人欺我久矣,再有火星,必定大战。”

    “日本统制派当真有吞并我中华之心?”杜聿明当即再问。

    “没有。”李孔荣摇头。

    “那他为何与我大战?”杜聿明越听越糊涂。

    “日本希望我们能成为另一个伪满,然后中日亲善,成为,一起抵御英米白畜。”李孔荣道。“他们更希望我们成为他的原料采集地和商品倾销地。以后的亚洲,日本是领导国,我们是仆从国,亚洲各国全部团结在日本周围。”

    “这其实是殖民地呀。”杜聿明终于听懂了。

    “经济殖民地。”李孔荣补充。“有谁希望和自己的殖民地打仗?没人希望。殖民地本来是拿来压榨的,现在却要出兵征讨占领,这肯定是一笔亏本的买卖,统制派不愿干这样的事情;而皇道派则认为日本只能占领关外和西伯利亚,关内他们是没办法占的。”

    “那长城抗战何解?”杜聿明又不太明白了。

    “当然是为了保住满蒙,所以设置非武装隔离区。”李孔荣道。

    话说到此,李孔荣已经不敢再说,再说下去说不定要引起误会了。好在杜聿明也闭口不言,沉默间,李孔荣忽然问道:“光亭兄此次赴德是?”

    “小弟是装甲兵团的团长。”杜聿明沉吟了一下:“此次赴德是想采购一批战车、装甲车”

    “采购坦克?”李孔荣想笑,他随口道:“那最好就买三号坦克了,不过德国人未必肯卖”

    “三号坦克?”杜聿明从来没有听过这种名称,“这是德国新坦克吗?”

    “是。”李孔荣不得不答,虽然他不知道让陆军买坦克对抗战有什么益处,可说都说了,他只能说下去。“之前的一号太小,二号也不尽如意,三号才算满足德军作战要求”

    “请教汉盛兄六吨坦克是几号?”作为装甲团长,一说坦克杜聿明就来劲。

    “六吨?”李孔荣开始回想,他最后摇头道:“一号只有五吨、二号则是七吨,哪有六吨坦克啊?你问的是德国货吗?”

    “那就是五吨。”杜聿明也回想起那些德国坦克,“这难道是一号坦克?”

    “五吨就是一号,发动机六十马力。”李孔荣道:“它连炮都没有,就两挺7。92mm机枪,这几乎是装甲车的级别,德国用来训练坦克车组的。二号有一门20mm机关炮,全重七点二吨,一百四十马力;三号早期装的37mm炮,后期可以装75mm炮,两百三十马力、重量大概是在二十一吨。”

    带着些醉意,李孔荣如数家珍的把德国早前坦克的底子全露了,听得杜聿明神情振奋,正想问买那种坦克好,不想李孔荣话锋一转,他道:“与其买德国坦克,还不如买捷克坦克。”

    “捷克坦克?”杜聿明把椅子挪了挪,离李孔荣更是近了。“捷克有什么坦克?”

    “捷克有一款35t,”李孔荣本想说38t的,奈何人家三八年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