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海孤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海孤狼- 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都要极高的要求。解决了浮液,第二个就是恒温装置,陀螺马达要在十分之一度的恒温条件下工作,这应该需要双层恒温装置,即外面一层保持一度左右的恒温,里面一层保持十分之一度左右的恒温,最后则要有一个高精度陀螺马达以及高精度轴承。整个陀螺仪要实现零点一度以下的漂移角,才能达到战术精度,如果提高到零点零零一以下,则可达到战略精度。

    世界上第一个液浮陀螺仪194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诞生,由德雷珀博士研制的,目的不是为了导航,而是装在枪炮上提升其射击精度,等德国人v2导弹上的惯性平台出来后,此款陀螺仪才改进到战术精度,五十年代增加了天文星象导航,以实现战略精度,装备美军所有导弹。

    李孔荣所知道的除了简单的液浮陀螺仪原理外,再就是陀螺仪组合而成的惯性导航平台——由两个陀螺仪和一个加速度计组成,一个陀螺仪稳定导弹航向和翻滚,另一个陀螺仪控制并稳定导弹的俯仰角,它使俯仰角按照预定的时间程序偏转,从而控制推力的方向。导弹上的电解积分加速度计将测算出导弹的角度,当导弹偏转到预定的俯仰角和速度达到预定值时,电解积分加速度计便发出关闭发动机的指令,导弹开始俯冲冲向目标。

    这就是v2导弹上的惯性平台装置,它的精度取决于两个仪器:其一是控制航向和俯仰角的陀螺仪,其二是电解积分加速度计。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陀螺仪的漂移角过大,航行中就会产生角度偏差,实验室内这种偏差只有几厘米,但当导弹飞行几百公里后,实际的偏差将达到几公里;电解积分加速度计实则是一个利用舒拉摆原理的简易机械装置,重力是既定参数值,但地球不同地区重力值有不同的差异,所以先天上存在一些误差。重力值误差不是当下惯性平台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对比高达百分之一(误差值/距离值)误差的陀螺仪来说,暂时可以忽略不计。

    知道一件东西即便清楚原理,要做来也是很艰难的,眼下的林士谔半年时间还被拦在第一步浮液上,他找不到合适的浮液来制造陀螺仪,也缺少足够精度的陀螺马达,所以在报告最初,他感觉有些惭愧,因为目前的工作仅仅开了一个头。

    “那么现在你在用红糖水试验了?”虽然毕业时间相差近十年,可支秉渊和林士谔都是交大的,两个校友间倒不显陌生。

    “是。暂时在用红糖水模拟实验,合适的浮液实在太难找,红糖水虽然密度不高,但黏度是较为合适的。我主要是想先了解液浮陀螺仪的原理,实验的同时也在找更好的浮液。”林士谔说起红糖水又是一阵尴尬,学校仪表实验室的人几乎被他弄疯了,可他小时候喝过红糖水,他能想到密度大于水的合适浮液就这么几种。

    “效果如何?通过浮液是否能明显提高精度?”支秉渊对红糖水并不感冒,他也觉得这是随手易得的东西,暂时验证原理没什么不好。

    “从理论计算上看,确实要比机械陀螺仪精度更高,只是要实现它还必须花费精力做实验,还有就是材料很重要。”林士谔感慨了一下。麻省理工的仪表试验室本就是研发各种精密仪器的,研究设备相当齐全,正因如此,他才能在半年之内验证了液浮陀螺仪的原理,当然,这其中还有导师德雷珀博士的帮忙,他也为这种红糖水陀螺仪着迷。

    “就是”林士谔欲言又止,但最后他还是说了,“我的导师德雷珀博士对实验帮助极大,他已经打算帮我申请专利了,这件事情该怎么办?”

    “液浮陀螺仪暂时不能申请专利,这是军工用品,如果申请其他国家就会仿制,一旦仿制如果是敌对国家,那对我们还有我们的盟友就是一种灾难。”支秉渊严肃道,“你可以这么告诉他,这种新式陀螺仪定型之后可以装备中**队和美**队,除了这两个国家,其他任何国家都要保密,泄露之后后果难以想象。”

    支秉渊边说林士谔边点头,先不说公司把陀螺仪最终用途弄的神神秘秘,就是单个陀螺仪的运用也极为广泛,飞机、轮船的导航不用去说,仅仅就射击瞄准仪上的运用就很惊人了。比如舰炮,很早就安装了陀螺稳定装置,再就是对空高射炮上也有陀螺仪,更高精度的陀螺仪将带来更高的命中率。

    “他是犹太人吗?”支秉渊忽然问起德雷珀博士的背景。他已经面见过李孔荣帮公司找的律师事务所,是全美六大律师所之一,服务极为优良,价格也不高,这都得益于犹太人的帮忙。

    “不是吧,据说他是本地土著。”林士谔想了一下才道,他真不太关心导师的种族。

    “谈的怎么样了?”林士谔汇报完自己的工作,外面李孔荣和周茂柏也和留学生谈完,接下来就是留一天时间给他们考虑了,明天这个时候愿意加入公司的留学生将过来面试。说是面试,其实是全部录取,只要专业对口。

    “基本谈完了。”支秉渊看向李孔荣和周茂柏,他把林士谔的报告递了过去。“士谔已经在实验室做出一个验证用的液浮陀螺仪,造的很大,但已完全弄清了原理,现在要的是怎么精益求精了。”

    李孔荣翻看林士谔的报告,上面粘着的相片所显示的陀螺仪确实很大,重量也超过一百公斤,这显然不能装到导弹上。

    “对了,他的导师德雷珀先生建议士谔申请专利,还帮他准备了一些材料”支秉渊补充道。

    “不能申请专利!”李孔荣放下报告,“一旦申请轴心国看到,他们会将这种陀螺仪投入实用,我们和英国、法国、苏联这些国家就麻烦了,美国以后加入战争也会遭殃,这点你要和你的导师说清楚。你们导师站在中国这边吗?他是犹太人?”

    “他不是犹太人,他对我国遭受日本侵略也极为同情。”虽然没有军训,林士谔面对李孔荣还是不自觉的挺起胸,话语也更为响亮。

    “那就好办了。以前就你一个人在美国,很多事情不好处理,现在新中防务将在美国设立子公司,很多事情都好办了。我们虽然没太多钱,但对实验室的那些人,对你的导师德雷珀博士还是要支付一定费用的,美国人讲究等价交换,那我们就等价交换,不能太小气。

    还有公司设立之后会成立一个精密导航研究实验室,就由你来主管这个实验室。不要担心博士毕不了业,只要你能在实验室干出成绩,我相信mit会主动把博士帽送到你手里”

    “上校,德雷珀博士已经让我写博士论文了,我我不会毕不了业的。”林士谔笑道,他是去年拿到硕士学位的,才读一个学期,导师就准许他写论文,这在整个mit都是极为少见的事情,很多人读了三、四年导师也不会说你可以写论文了。

    “你没有顾虑就好。”李孔荣点头,学位和事业之间,他就担心留学生两个都想要,耽误研发进度。“你的工作为极为关键,陀螺仪等于是武器的脑袋,脑袋不好使,体格再强壮也白搭。茂柏先生负责的喷气发动机正在不断的改良,可再怎么改,没有高精度的陀螺仪导航,那也是徒然。”

    “士谔兄,上校说的完全在理,武器能不能有用,全在于你的研究进度,没有瞄准镜,枪打了也白打。”周茂柏对林士谔极为客气称其为兄,让林士谔连连摆手。

    “上校,支先生、周先生,我能知道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武器吗?如果仅仅是射击瞄准仪,或许”林士谔一直在研究陀螺仪,却无法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武器,毕竟,如果仅仅是用于舰炮或高射炮,他认为改良机械陀螺仪就够了。

    林士谔问题问完。支秉渊和周茂柏都下意识的看了李孔荣一眼,然后支秉渊才道,“士谔啊,这个问题关系太大了,暂时还不能告诉你”

    “告诉他也不要紧。”李孔荣忽然插言道。“人家大小也是导航实验室的主管嘛。”

    “呵呵”李孔荣话一出口几个都笑,三人笑后李孔荣再道:“不过你可不能再像今天这样了。”见林士谔连连点头,李孔荣再道:“海军正在研究一种会自动飞行的武器,武器的发动机、构造都不是问题,现在就差可以可精度导航的陀螺仪了。现在的机械陀螺仪精度无法达到要求,打出去也是白打,如果陀螺仪能将漂移角缩小到一度至零点一度之间,飞行五百公里的误差只有零点五公里左右,那就具备可实用性,可以大量生产这种武器。

    想象一下吧,日军的指挥部、军营、军火库、兵工厂,深更半夜一片寂静,呼啸声忽然从天而降,几吨炸药一起落在这些目标上面,那会是怎么样的结果?”

    李孔荣启发式的描述了一番地对地导弹的攻击效果,包括支秉渊在内,都极为动容。“能炸掉日军重要目标的办法有很多种,但能精确打击目标,同时低成本的打击这些目标就很难了。你负责的就是如何精确的打击日军目标,茂伯兄负责的就是怎么可靠的、大量的、低成本的制造这种导弹,装上你的陀螺仪之后,每枚导弹成本能做到一万美元以下,那我们就生产一万枚,给日本人打过去,不但打侵略的我们的日军,还要装在潜艇上打到东京。”

    林士谔几个人听得激动,李孔荣说的也激动,他站起来道:“一万美元也就是三百发大口径大炮的价钱,但这些弹只能打到日军前沿阵地,也就杀伤一些士兵和低阶军官,导弹因为有几百公里射程,能打日军后方毫无防备的目标,不管是打军营还是打军火库,价值都远比前线日军高。

    如果你的陀螺仪精度还能再高一些,制造出射程达到或者超过一千公里的导弹也不是没有可能,那样的话,我们可以直接从宁波或者莫干山一带发射导弹,直接打到日本本土。”

    “导弹”林士谔念着这个新名词,虽然陌生,但听一次就记住了。

    “对,就是导弹!”李孔荣看着他点头。“有自动导航装置的炸弹。”说罢他又看向支秉渊和周茂柏,“越来越精确、越来越灵巧、越来越像个人,这才是武器发展的未来。新中公司最终还是要搬回亚洲的,论资本我们拼不过欧美公司,论国家支持,那也不能和欧美公司相比。我们的客户将是一些次发达国家,像泰国、伊朗、芬兰、巴西这种经济不好、本身又急需高科技武器的国家。不是说这些国家没钱就只能用烂武器,欧美发达国家就能用好武器,技术上的突破和精进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性能上差异。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日本人为什么能侵略我们、屠杀我们的国民,不就是凭仗他们有更多的炮弹、更好的武器吗?既然如此,我们就让他们接受导弹的洗礼吧,把他们那几个破岛炸他。妈的稀巴烂!”

    李孔荣的激动最终转化为对日本人的愤怒,他已经决定不对美国人透露原子弹了。对日本就是要登陆东京湾、占领全日本,而抗战胜利的时间也不会推后,他会想办法把攻占日本本土的时间抢出来!(。)

第六十六章 正事() 
大洋彼岸的李孔荣掀起了一阵浪潮,使得华侨和美国民众重新关注这支基本消失了的中国海军,而在万里之外的武昌,对于海军所谓的重建计划,国府倒显得有些不急不缓、波澜不惊。军政部办公室内,何应钦约见了海军部长陈绍宽,其目的却是为了海军飞行员重回海军。

    “陈部长,空军那边对海军调回飞行员很有意见啊。”有何婆婆之称的军政部长何应钦最擅长就是和稀泥,海军和空军这段时间因为飞行员起了冲突,事情自然闹到他这里。“空军的力量本就有薄弱,海军再抽调一批飞行员回去,这不帮着日本人削弱空军吗?”

    “可海军要重建啊!”陈绍宽有气无力、内外皆疲,对外他要不回飞行员,对内他又压不住那些舰长。“此事委员长是知道的,去年宁海号出洋破交的时候,委员长已经同意将俘获的日本邮船改建成航母。空军里一些飞行员正是海军调过去的,我们只不过是要他们回来罢了。”

    “委员长确实知道此事,只是要把邮船改造成航母,这”何应钦也是才得知海军当初设计了这么个计划,佩服海军目光长远的同时又觉得很不可思议。“航母可不是一年两年能办好的吧?这得多少钱才能改建一艘航母啊?再说,海军一艘航母能干什么?总不能像宁海号一样,趴在港口里半年不动吧?顽敌当前,我们要团结一致才能胜利嘛”

    何应钦神色和蔼,不过当他说出飞行员暂留空军、海军重建事宜暂时延后,陈绍宽内心感觉憋屈的同时又有一种看好戏的心情——他很想看看陈季良这些人得知军政部的决定后会是怎么个表情,会联名请愿吗?

    “陈部长你看”陈绍宽并不力争,一边军政次长林蔚书却已经到了门口。何应钦已经看出他准备妥协了。见此,他再道:“海军的事情既然要缓一缓,那四架教练机是不是可以先暂借给空军使用一段时间?你也知道,兰封大捷后空军损失慎重,苏俄的教练机又不太好用,这四家教练机正好可以培训新飞行员。”

    “教练机本是华侨捐赠,指明是要交给海军的,暂借给空军并不合适吧。”陈绍宽强笑道。“空军既然不愿放人,海军就只好聘请国外飞行员了。何部长请先忙,绍宽该日再来拜访。”

    笑着和林蔚打完招呼,陈绍宽告辞离开了军政部,待他走,林蔚问道:“海军怎么说?他们教练机交出来吗?”

    “人家海军好歹有个航空处,有这个编制,我怎么好强问他们要教练机?”何应钦收敛刚才客套的笑容,给林蔚和自己点上一根烟,他思索道:“这海军啊,宁海号影响甚大,真要是按有人人的意思裁撤了,舆论那可真要一片哗然了。”

    海军要办航校,这种事情绝对为空军所不容。虽然航空委员会没有喊出天上会飞的都归空军管,可也通过各种关系要海军中止航校计划。只是,海军编制中本就有航空处,加上宁海号影响甚大,军政部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