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海孤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海孤狼-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桂率真!”老祠堂显得阴凉,刚进到里面徐庭瑶就很不忿的说了一句。

    昨天晚上他和杜聿明去兰封参加军事会议,以战区论,豫东隶属于第1战区程潜上将辖下,但实际上指挥东部集群的是薛岳这个广东佬,他说话全是白话,‘系呀系的’,徐庭瑶根本就听不懂。以委员长的安排,己方俞济时的74军、李汉魂的第64军、宋希濂的第71军、桂永清的第27军,加上只缺少一个装甲旅的第88军,以及几个新编杂牌师,吃掉孤军深入的敌第14师团完全是有把握的。而且,和台儿庄不同的是,豫东虽然有不少河流,但不像台儿庄那样河流密布、战场狭小,这是装甲兵最优良的驰骋之地。

    但有利也有弊,准备台儿庄战役最高统帅部用了好几个月的事情,兰封战役因为布置的晚,准备时间还不到半个月。兰封就在陇海线上,第88军也不会超过铁路线一百公里作战,可十天左右的时间野战机场并不能布置好。台儿庄战役时有两个大队的空军为自己掩护,兰封这边,也就只有开封机场、郑州机场、驻马店机场起飞的飞机能为自己掩护,勉强也有两个大队,但敌人的空军也在加强,到时候部队很有可能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战斗。

    除了空军机场跟不上,27军军长桂永清居然借着和第二旅旅长邱清泉的关系,想把第二装甲旅撬走,好在杜聿明立即起身说话,表明装甲部队的用兵原则就是永不分兵,如果分兵,还不如把装甲部队拆散将坦克均分在每个师里当移动炮台用。

    徐庭瑶抱怨,刚才在会上起身反驳的杜聿明却不说话。徐庭瑶见他如此,又道:“光亭,都是一期生,怎么人和人就差别那么大呢?”

    “长官,卑职不知”杜聿明对桂永清的问题无言以对。

    杜聿明确实不好说什么,徐庭瑶知道自己这个下属的脾气,再想到邱清泉的第二旅也没有被撬走,也就不提这茬。借着祠堂的天井射下来的阳光,他指着桌子上的沙盘,若有所思的道,“土匪原真的会来兰封。”

    “以委员长的判断,这是确有可能的。”杜聿明说道委员长时神态甚是恭敬——哪怕所有人都说校长错了,他也会认为校长没错,错的是全世界。“第14师团此时是甲种师团,除了本身第2、第15、第50、第59四个联队以及相应配属部队外,还有一个重炮旅团,这已经是一支机械化军团了。董口到这里虽然只有一百多公里,可机械化部队作战对后勤非常依赖,他们经不起消耗。只有占领了陈留口,背靠黄河补渡口给线,它才能持续作战,若是孤军深入占领商丘,那炮弹打光以后重炮就全没用处了。”

    杜聿明说话间,手在沙盘上比划着,他一开始就相信常凯申的判断,敌人不会进攻商丘,而将占领兰封。其实占领兰封和占领商丘的意义完全一样——九曲十八弯的黄河从洛阳起就从西向东横切中原大地,但到了兰封,它忽然硬生生转了一个弯,几乎垂直的往北而去。与之对应的是,从洛阳开始就一直平行黄河的陇海铁路,也在兰封拐了一个弯,往南而去。

    商丘在兰封以南的陇海线上,第14师团即便占领,也只能据城而守,未必能切断徐州大军退路的同时还有被国。军歼灭的危险;可兰封就不一样了,兰封距黄河陈留口不到十公里,既可切断陇海线,又便于获得黄河北岸的补给,可谓一举两得。

    杜聿明想着日军指挥官可能采取的作战计划,此时88军除了第三坦克旅未入役外,两个装甲旅、两个自行车摩步师已经入役。这支四万多人的大军雌伏在兰封、菏泽、商丘之间的北关镇,这里北距菏泽四十八公里,西距兰封四十五公里,东距商丘五十四公里。如此布置的用意是在日军辎重、重炮部队向兰考大举开进时,于敌未展开之际歼灭三十公里外的敌军。

    对于步兵来说,三十公里的行程要走一天,但对装甲部队来说,三十公里的行程最多只要两个小时。没有预设阵地、野战工事的日军,根本无法抵挡第88军的装甲铁流。一旦日军辎重、重炮部队被端掉,那只有掷弹筒的日军将被豫东集群吃的一干二净,至于陈留口,他们死也到不了哪里。

    作战计划就是这样间谍,不过在杜聿明看来,更好的办法还是在菏泽以北作战,可惜菏泽没有铁路——无所不能的李孔荣终于犯了一个致命错误,虽然120mm迫击炮是便携式火炮,威力可观,但它的炮弹有十五公斤。以日军会战弹药消耗量计,山野炮每次会战将消耗两千发炮弹。以相等的弹药投射量,每门120mm迫击炮最少需要六百发炮弹。一个装甲师一百零八门120mm迫击炮,炮弹总计六万四千余发,净重接近一千吨,离开后勤,需三百多辆三吨卡车装运。

    第200师总共也就只有六百多辆卡车,全军卡车大小累计不过九百辆,即便不要一次性携带六万发炮弹,需要的卡车数量也是惊人。卡车不足只能骡马和人力补充,这就更吓人了。十五公斤的炮弹一头骡子最多驼两至三发,即便三分之一也要六七千多头牲口;用人更不行,一颗十五公斤的炮弹就能让一个士兵除了炮弹什么也拿不动,两万发炮弹需要两万名士兵背,这比作战部队还多。

    装甲部队锋锐无比,可后勤却是它的阿喀琉斯之踵。以现在的卡车配备,第88装甲军只能在铁路线两百公里以内作战。这还是将炮弹储备减少到一万发的基础上。油料也极为麻烦,panzer35坦克加满油越野里程大致在一百二十公里,二百公里也就是一箱半油、两百五十升,但实际作战消耗的油料是理论耗油量的数倍,李孔荣记得欧洲战场是十倍,按此计算两百公里每辆坦克需要两吨作战汽油,加上润滑油,一百九十多辆坦克二百公里作战需要消耗四百多吨油料,卡车的油料还未计算在内

    总而言之,第88装甲军其实是一支短腿装甲军,离开铁路攻击两百公里是攻击极限,最适宜的攻击距离是一百公里。这样不但油料能保证,面对第14师团这样近三万人的加强师团、两个摩步师兵力不够的情况下,以铁路集结的步兵军团可以在装甲部队的引导下围剿被装甲洪流冲散的敌军,所以本次作战的最大里程由木桶的最短那块板——步兵军一日行军里程决定,也就是五十公里。

    刀总是越磨越利,杜聿明越来越多思考着88军的后勤问题,并希望能买到李孔荣说的那种半履带卡车,这将大大增强装甲部队的通行能力;而军长徐庭瑶中将则一直想着日本人的重炮旅团。不管怎么样,这个重炮旅团是要拿下来的,不然,坦克面对已经预设好阵地的重炮旅团冲锋,那就是找死。

    军长副军长心中各有计较,参谋长沉默不语。而在四十八公里外的菏泽城,徐庭瑶中将惦记的150mm重炮正在轰击菏泽城郊阵地。这种三八式野战榴弹炮炮弹重三十六公斤,一发足以杀伤一个足球场大小的裸露步兵。虽然守军对此早有准备,防炮洞有多少挖多深,堑壕盖有多厚加多厚,但炮弹依然如重捶一般击打着巍巍大地,炸出一捧一捧的尘土。

    重炮的轰击中,日军冲击部队正在守军阵地不远处集结,第18骑兵联队则在两侧待命——一旦支那军仓惶撤退,骑兵将与战车部队一起,追击溃军。

    “为什么这么坚固?!”身临前线的师团长土肥原贤二中将看着被重炮轰的满是尘土的守军阵地,极为不解。以支那军的本性,他们应该在第一次攻击时就溃散了。

    “阁下,守军是支那军宋希濂部的第88师”参谋长佐野忠义大佐说着刚刚获取的情报。

    “88师?”土匪原鼻翼下浓须抖动,脸色的肥肉也在无规律的抽动。88师让他想的了刚刚在台儿庄歼灭濑谷启支队的88装甲军。这支军队一天就从台儿庄后方突击到临城城外,把赶往台儿庄救援的63联队冲散,使后撤的第10联队在阴平沙河南面被支那军围歼。整个台儿庄作战濑谷启支队全军覆灭,濑谷启少将玉碎,支那报纸刊登了他遗体,他的指挥刀则被支那军送至武昌祝捷,这些,全都拜支88装甲军所赐。

    “我们的南下作战计划已被支那军提前侦破了,”土匪原脑子里掠过关于台儿庄作战的情报,开始把心思放到眼前。“支那军这才构筑了坚固的工事”

    土匪原说话间,大炮的轰击还未停止,前线的指挥官便拔出了指挥刀,一个大队的日军跟在九辆94式坦克后方向守军发动进攻,他当即不再说话注视着这次进攻。

    94式坦克就是豆战车,重量只有三吨,装甲厚度也只有6mm,缺少反装甲利器的国。军不说少有对付它的办法,没见过汽车的士兵看见这个刀枪不入的怪物轰隆隆的过来就要吓得屁滚尿流。此时九辆豆战车一字排开往前轰隆隆的推进,依旧被炮火轰击守军阵地上毫无声息,可等坦克开进到两百米外,炮火向后延伸,易于平常的枪声响起。豆战车前装甲火星四溅,之后坦克就不动了,开始只是一两辆,到最后九辆坦克全都或失控或熄火。

    跟在战车后方的日军军曹不知所措,好在中队长并不在意部队是否有战车的掩护,他们指挥刀一举就带着士兵冲过坦克,而这时,一直被敌炮压制的马克沁重机枪‘砰砰砰’扫射起来,他们不再像淞沪会战时那么呆板,而是打一会换一个地方。

    机枪、迫击炮、步枪的齐射当即让疾步冲锋的日军趴在了地上,这个时候日军炮火已往后延伸以阻隔援军上前支援,可堑壕火力点仍在,战斗就在这短短的两百米上展开。(。)

第四十二章 原野() 
“长官,日军渡过黄河了。”李孔荣在瑞士下飞机时,钟前功上尉递过来国内的电报,这是杜聿明发来的,李孔荣离开柏林当天到的。

    “渡过了黄河”李孔荣回想此前杜聿明的电报。既然有装甲集群,那兰封会战是一定要打的,土肥原贤二既然‘二’气冲冲南下,自然要将整个第14师团加重炮旅团全部吃掉。

    并且李孔荣发现,自己的作为是会影响历史,可兰封会战是徐州会战的后续,徐州会战又是南京保卫战的后续,南京保卫者又是淞沪会战的后续。高速公路一般,你如果不是在岔道口,那车就只能一直往前开。即便到了岔道口也有很多选择,有些岔道可以调头,彻底离开既有路线;有些则只能暂时岔开主道,不久车依旧会回归主道。

    现在的中国从七七事变时开始上路,八一三算是驶过了第一个岔道口,此时能改变历史的机会非常非常有限。刺杀斯大林是第二个岔道口,可这不单是中国的岔路口,还是全世界的岔路口。万一钢铁同志挂了,纳粹彻底的击败了苏联,世界会怎么样?

    在钟前功看来,杜聿明的电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忽略不计,但这却引起了李孔荣的深深思考。他又在想起于伦敦见会面的韩国临时政府内务部长赵婉九和光复军参谋长李范爽。虽然他相见的金九因为被刺不能前来,但双方还是谈的毕竟愉快,达成了一些协议。

    比如,李孔荣同意五年之内帮助光复军训练武装最少一个师的部队,同时承诺从明年开始将资助韩国临时政府,还答应通过自己的关系协助常凯申承认韩国临时政府。而韩国人要做的事情并不多,只有三件:第一,提供数名杀手供他使用,第二,在李孔荣的资助下组建对日情报网,收集日本海军、航运的相关情报,第三,所组建的光复军部队必须协助他对日作战,并保证打光即补,不用以消耗。

    赵婉九是戴笠让他来的,来之前不管戴笠有没有说什么,赵婉九都清楚李孔荣是常凯申看重的人,这是他相信李孔荣的基础。但显然这是不够的,在拉塞尔上校提供的秘密会客室内,带着面具的李孔荣于笔谈中告知赵婉九一个惊人的信息:中**队取得的几次胜利都是依靠他所提供的情报实现的,现在进行的兰封会战就是一列。

    又是一个巫师一般的预言,赵婉九吃惊之余并没有深究事情的真假,他现在也无法验证事情的真假。协议达成,之后的事情自然是李孔荣与英**情六局商议朝鲜情报员的培训问题,可惜这个问题没有谈妥,英国不愿介入东北亚,不想培训朝鲜人,于是这件事情只能踢回给戴笠,朝鲜情报人员的培训将交给他,算是军统的一个外围组织。

    棒子的事情处理起来非常顺手,想到全世界的岔路口后,李孔荣考虑的是这么一件事情:要不要阻止今年年底的原子核裂变发现。这是全世界的岔道口,但李孔荣不在乎战争之后的世界,他在乎的是这件事自己如何获益、抗战何时结束。

    如果阻止,那么瑞士资金短少的原子研究室或许可以用几十万美元建一个小型不可自持的核反应堆,然后拿着这些东西去忽悠美国人,卖个好价钱;不阻止,爱因斯坦那封信之后,曼哈顿工程开始,自己最多只能协助。

    然而得出这样的客观结论并不代表他的真实想法,李孔荣发现自己真正想法是:如果没有原子弹,抗日战争能否会在1945年结束?如果能,那为何要把这东西交给美国佬?!抗战后自己继续秘密研究不是更好——核裂变理论确实迟早会被发现,但如果不是担心纳粹拥有原子弹,爱因斯坦未必会写信给罗斯福,罗斯福也未必会抱着‘你有我也有’的心态推动曼哈顿工程。战争催生武器,假设核裂变理论在战争后期发现,而希特勒下令一年之内看不到成果的研究全部取消,美国人还会有曼哈顿工程吗?

    可事情转过来说,如果几千万美元不投入航母舰队,而是全部投入到原子弹项目中,在取得一定成果之后交给美国人,唯一的条件就是造出原子弹立即对日本使用。那么哪怕曼哈顿工程1940年开始,抗日战争也会在1943年结束。这样自己不必冒险、还核爆了日本,更提前结束了抗战,简直和键盘救国、地图扩疆有的一比。

    从苏黎世机场到研究所所在地包马的路上李孔荣一直沉默,下车的时候,他回想自己的思考忽然发现一个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