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复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复兴- 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开盐场的条件,一是要有盐矿,二是要有大批忠于刘寻的士卒守卫,以免蜀中士族得到了矿盐的制作方法。

    以刘寻和如今蜀中士族的关系,要是士族知道了矿盐的制作方法,估计短时间内就会被另外三国知晓,那刘寻想靠着低价盐获利的愿望就落空了!

    以矿盐供应天下的利润是极其可观的。当初,诸葛亮把蜀锦的利润用来充作军费,而矿盐的利润以后肯定比蜀锦大!

    这天都城,作为大汉的首都,姜维眼下的老巢,刘寻肯定是要留下采盐队伍的。这里可以作为大汉第二大矿盐输出基地。

    刘寻第二天就给天都城的百姓们发福利了,引来城中百姓极为兴奋地购买。

    随后,刘寻发布了整个大汉盐业改革的圣旨。废除全大汉的司盐校尉和旧盐场,由新的矿盐场和官商竞争性营业接手。

    一路上的城池卖盐点,加上天都城的,都需要人主持。刘寻就用上了之前小吏考核中提拔出来的人。这些人久经人情世故的打磨,做这些事儿都比较得心应手。

    刘寻故意把这些新的准官员带来,就是要从小吏中,提拔出一批忠于自己的官员。

    由于之前盐业也是完全由大汉朝廷掌控的,所以这道命令没有引来任何人的反对。

    刘寻就找来老将廖化,跟他商量商量,看他愿不愿意别再打仗了,拿着高官厚禄,带着伤老病残军去守卫天都城的大型采盐队。

    刘寻就问他:“廖老将军啊,今年高寿?”

    廖化呵呵笑道:“当不得皇上如此尊称。微臣不过是黄巾军出身,岂敢倚老卖老?微臣今年九十有三。”

    刘寻道:“眼下朕这里有一项极为赚钱的方法。当年,诸葛丞相靠卖蜀锦赚军费,如今,这可是一项比蜀锦更赚钱的东西哦!”

    廖化赞叹道:“可是那矿盐?此盐精细而又美味,价钱偏偏很低。臣得知,那糜家、费家的人,为了在竞争中卖出更多的盐,有的已经卖到了五百五十钱一石!比以前的价钱低了一半多了!”

    “是啊。可就是这制作方法,得让大军严格保护起来,要不然,被士族得去了,咱们就没有独家秘方了,就赚不到钱了!所以,朕想请老将军去带兵守卫盐场,不知如何?”

    廖化比刘寻想的还要好说话:“皇上,这么重要的东西当然需要守卫了。臣今年已经九十余岁了,上了战场也有些力不从心,很是愿意为皇上守卫盐场!”

    刘寻笑问:“老将军觉得官位、爵位、俸禄可还够?”

    廖化道:“皇恩浩荡,臣已经知足。只是我那孙儿廖成,还未经打磨。若是发生战争,还请皇上给他一个机会。”

    刘寻当然同意了。这老将军想培养一下后辈,当然要答应。

    士族们当然也看到了矿盐的利益,但是他们不敢争。当初,在刘禅手里,他们都不敢挣盐利,何况是暴君刘寻!

    刘寻回来做的的第二件事,就是在蜀中的各处郡县中,任命大量县官,以及少量太守。

    士族你不是把你们家所谓的才子都给召唤回去了吗?那朕就把从小吏中选拔出来的人给任命为郡县官!让以前你经常呼来喝去、看不起的人,成为你那地儿的父母官!

    这下子,就换成你要去巴结这些父母官了!要么出血,要么放权,而且要受到极大的钳制。要不然,嘿嘿,在伟大的刘寻皇帝的领导下,这些官员就要借助国法来制裁你们了!

    你说你们要反抗?好,要么起兵跟大汉王朝来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要么就只能在明争暗斗中看谁更技高一筹。

    刘寻不会一开始就让人把到他们欺辱到没有活路的,一开始挺多限制他们的特权而已。如今大汉粮食、食盐等都有很大的增加,百姓们的满意度也大大增加。刘寻认定,既然蜀中士族之前没有起兵反抗自己,也不会因为自己对他们有一点点压迫,就立刻起兵了。

    刘寻在第三天的朝会上,乾纲独断,任命余承天为黑水县令,任命贾茂为白川县令,金水川为汶山郡守……

    刘寻在路上跟他们都有交流,知道他们各自的才干和各自的身世,因此任命也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精心准备的。

    刘寻曾问他们:“朕冒着天下之大不韪,任命你们为官员,你们可以报朕?”

    贾茂答:“若不能比原先的县令治理的更好一半以上,微臣便自杀,无颜再见皇上!微臣大半生都在亲自处理一县之内的政务,绝不会随口乱说!”

    金水川则到:“皇上,臣既然得朝廷看重,有朝廷俸禄,绝对会做一个勤政爱民、绝不贪污的官!若是不能做到,甘愿自裁!”

    刘寻知道他们都十分珍惜这次机会,便勉励了他们几句,说要看他们以后的行为。

    只是,很多士族听说了刘寻的任命,愤怒的双眼圆瞪,大呼刘寻是“国之妖孽”、“国将不国”!因为,怎么能够让这些原本的小吏直接成为一地主官呢?他们不过是贱民出身啊!他们不是士族啊!这跟惯例,简直是对着干啊!

    刘寻才不会理他们,这群只把自己得到利益当做国家常理的蛲虫!

    (本章完)

第175章 扩大治理地盘() 
刘寻回到天都城,干的第三件事儿就是,把汉嘉郡和江阳郡划归到南中,直接由滇城陪都治理!

    这件事儿,就是刘寻想扩大自己直接这里的范围了,就把姜维代他治理的地方,划走了一块儿。

    姜维倒是肯定没意见。他本来也就是只想管军务。你让他管政务,也是赶鸭子上架,照搬诸葛亮的条例罢了。你把地盘划走了,他还高兴。毕竟他是完全认刘寻这个皇帝的。

    只是,汉嘉郡和江阳郡里的士族,那就是完全的不高兴了!不仅不高兴,而且还带着一些惊恐!

    他们想,刘寻那个“士族杀手”,对待我们这两个郡里还没有被消灭的士族,会是个什么态度呢?随便安插个罪名,然后就抄家?夷灭三族?

    妈的,太可怕了!

    于是这两个郡里的士族们,纷纷上书,请求刘寻不要把这两个郡直接划到滇城行宫治下,还是保留在天都城后将军府的好!

    为此,他们对原本也不喜欢的姜维大加赞颂,说姜维治理的如何如何好啦,自己一大家子,哦,不是,是整个郡里的所有百姓全都愿意听从后将军姜维的治理,坚决彻底、举双手地拥护后将军!

    而且他们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离间刘寻和姜维。刘寻老大啊,你看,你把大汉最为富裕的蜀中给了姜维治理,然后我们这里的人都那么的拥护他,都快不认你了!这样的话……您老就不考虑考虑,姜维他掌握了蜀中的所有大权,获得了所有人的支持,然后不甘心只当一个臣子了吗?

    要知道,这年头权臣还是很多的。刘寻老大你看你打仗也没有姜维厉害,万一他把你给架空了,自己想当皇帝了咋办呢?

    这两个郡的士族想法虽然很好,可是问题就来了:

    第一,在刘寻的新王法中,取消了士族直接上书朝廷的权力。

    在之前,士族的特权很大,一流士族家主可以像朝廷公卿一样,直接给皇帝上书。二流士族家主可以像太守一样,直接给丞相上书。三流士族像县令一样,虽然是麻烦了些,但也能直接给朝廷上书。

    但是刘寻这个暴君,上来就取消了士族的这个特权!要求他们像平头老百姓一样,想要上书,就要通过朝廷官员!可是,士族已经把他们家的做官的子弟全都召回去了,导致原先有很多人当官的士族,现在竟然一个都没有了!

    没有官员,就无法给朝廷上书。可是,官员就是刘寻任命的那些,在他们看来低贱非常的“小吏”!还有之前没有辞官而去的少量寒门。

    让他们低下头去求那些一直都看不起的低贱者,他们是不愿意的。可是,刘寻的“暴君”之名实在太过响亮,这两个郡的士族相当害怕。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去低头求这些“低贱官员”!

    这也是刘寻的一个阴谋。让士族不得不求那些身份低贱者升上来的官儿,降低天下对士族尊贵的印象!

    最终,在经历了他们自认为屈辱的、千辛万苦的请求之后,他们的请愿书摆到了刘寻的面前。

    但是,刘寻连看都没有看,就给他们指出了另外一条路:想不再朕的治理下,也成,你能搬到其他的郡县里吧!嗯,巴郡是首都所在的郡,就不要去了。巴西郡、汉中郡等等,都是面临吴国、晋国的前线郡,你们也不要去了。

    要去,就去阴平郡或者武都郡!为啥呢?因为这两个郡比较安全,你们到了那里可以好好的生活。

    当然,真实的情况是,这两个郡是大汉最不重要的郡,现在也比较荒芜,所以,刘寻把他们赶到那里去,就是不想让他们碍眼。

    当然,那些士族也可以不去,只要他们不害怕暴君刘寻!

    刘寻才不在乎他们的感受,他才不会像以前的皇帝那样,在乎士族的每一个意见呢!而且,刘寻也不会中他们的离间计。

    就凭姜维他的忠心,也不可能会造反。而且,姜维军团的各位大将,比如赵统、柳隐等,也都是绝对的忠心!眼下,就是赵统在守卫剑阁。他的忠心,不比他爹赵云差。

    刘寻回到天都城的第六天,有斥候报告说,姜维出去的军团回来了,而且带来了大批的……战利品!

    没错,虽然是去抢劫回来的,但也算是战利品。

    之前,姜维领着桓彝,足足拖了三天多的时间,才被桓彝发现真相!

    姜维带着他到处兜圈着,派出了上千人,弄出了很多斥候队,让桓彝以为他的大军还没走,还在到处抢劫。而且,也能迷惑桓彝的视听。

    桓彝为了抓姜维,跟着他到处跑。还去了一个悬崖,在上面写了“桓彝大傻子”,把桓彝再次气了一波!

    好在桓彝的兵毕竟是比姜维多的,三天后,就发现了姜维原来是一直在耍他!

    桓彝再次被狠狠气了一次!他都不知道自己被气了多少次了!他命令大军,不用去费心找姜维的小股军队了,赶往汉中去!争取能够追上姜维的大部队!

    姜维倒也不躲了,光明正大的往汉中赶去。因为姜维亲兵都非常的精锐,在直线距离的你追我赶中,丝毫不落下风,反而把桓彝的大军甩在了后面!

    这时候,姜维的大军已经到了汉中,得到了汉中守将的支援,这批战利品,成功地被姜维带回来了!

    因为打仗而十室九空的汉中郡,这一次可以恢复到去年蜀汉你也不是在之前的繁荣状况了!

    姜维本来想着,大军在汉中郡休整两天,然后继续出去。无论是继续抢劫,还是跟晋国大军打野战帮助魏国,都行。

    只是他听说刘寻到天都城了。觉得自己应该回去拜见一下,跟刘寻讨论讨论大汉国这段时间的发展,怎样才能把国家更好的掌控住。

    在路上,姜维听说了刘寻做的三件事,惊讶之中又带着大喜!他在自己几十年的生涯中,大风大浪也见了不少,却没见过刘寻这么行事跳脱而又看起来很有用的!

    他认为,刘寻的这些动作,将会以不同寻常的形式,让大汉兴盛起来!

    (本章完)

第176章 坑士族() 
姜维轻车简从,只带着数十骑就奔袭回来了。平平常常地进了城,也没造成什么轰动。

    回来之后,来到皇宫、见到刘寻就大加赞颂。称赞起来没完没了,说:“皇上啊,你竟然知道矿盐的制作方法!这些天的低价盐我也听说了,真是奇迹!啥?皇上,你说要在天都城旁边也弄个大盐场?让廖老将军守卫?太好了!”

    “皇上,其实微臣有四分之一西凉胡人的血脉,最看不惯的就是魏晋和魏国那些以家世论品行和才学的九品中正制了!咱们大汉虽然没有做的那么绝,但也差不了太多。还是皇上做的好,直接断绝了这种行径!而且,后续的手段也很是厉害,有些居然跟微臣想的一样!可皇上还那么年轻,微臣真是太佩服了!”

    刘寻听得奇怪,就问道:“跟你想的一样?这么说你也想让那些优秀的小吏出任官员?还是也知道矿盐的制作方法,然后让把盐卖便宜点儿什么的?你真的知道这些吗?”

    姜维怎么可能知道,难道他也是穿越的?

    姜维道:“不是,不是。我是说把汉嘉郡、江阳郡的士族迁徙到阴平、武都两个郡里,然后让他们故意有机会造反!”

    刘寻迷惑道:“可是,朕没有那么想啊。故意让他们有机会造反,为什么呢?”

    姜维惊讶不已:“皇上没有这么想吗?”

    接着又说:“既然皇上没想到的话,微臣这就把里面的道道给说明白了。微臣这次回来,主要也就是为了这件事。”

    刘寻喜道:“大将军又有什么妙计?快快道来。”

    姜维摇头道:“臣现在还不是大将军。”

    刘寻笑道:“这场战争过后,就是了!朕要给将军升迁,谁敢说个不字?”

    姜维不再反驳,而是解说道:“说起来,这个对策还是跟老对手司马昭学的。当初司马家在魏国当权臣的时候,自然也有忠于大魏的臣子。而且这些臣子里面,里面不乏位高权重的。”

    “司马昭想着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就把其中最想反对他的一个,调到了靠近吴国的地方。同时还给了一个既管军又管政的大官,让他掌控一地的所有大权。让他拥有着起兵反自己的能力,还能背靠吴国获得资源!”

    “这样,等这个人真的起兵反司马昭的时候,司马昭就集合全国其他地方的力量,把反抗者彻底打败、夷灭三族!完全消除这个威胁!”

    “然后,司马昭又把第二想反抗他的重臣放到了适合反抗他的位置。等人家真的起兵反抗了,继续把人家彻底消灭!这样,经过三次这样的起兵保卫魏室、然后被彻底消灭的情况。忠于大魏的重臣都被司马家一个一个消灭光了,他们家也就能安安心心的篡位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