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复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复兴-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章完)

第165章 司马炎要报仇() 
考核小吏,不是一两天能够完成的。

    虽然刘寻的首期考核只包括了南中七郡自愿过来的小吏,但依然把时间定在了两个月之后,以免有小吏错过。

    刘寻不说有多英明神武,起码野心和眼光是有的。他不仅在对待本国内政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且派人去了更南方去探索!

    更南方就是东南亚甚至南亚的地方了。刘寻记得,在这个时间段,那里会有一些条件好的地方形成了一些小国家。虽然还很落后,还处于奴隶制社会。

    但是!管他是什么级别的社会,只要能够吞并了,增强国家的实力便好。

    这些消息也需要时间才可能得到。

    所以刘寻最近的工作就不那么多了。只要安排一下,让南蛮人真正的享受汉人待遇,然后监视蜀中士族的动静,再对其他三个国家的情况有所了解,再对南中和犍为郡的春耕、修渠等有所指导。然后赶紧学好这个时代的文字、普通的琐碎的政务处理等等,就差不多了。

    不说刘寻,单说大晋皇帝司马炎。

    这家伙不小心放走了夏侯奂,虽然也得了些利处,但总归还是有一些懊恼的。

    在他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因为害怕国家局势不稳,只能尽心尽力维持着当时的局面。但是他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后,安抚了大臣,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就想着去找夏侯奂去报这个仇!

    因此大晋的密探去大魏的最多。

    这些天,密探们得到了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全都传达给司马炎了。

    坏消息是,钟会和姜维又完成了一次交易。钟会回到了大魏,大魏的实力增强了许多。大汉得到了汉中,所有的失地全部收复了,实力也增强了许多。

    好消息是,似乎有蛮夷进攻了大魏。虽然蛮夷基本上不可能打得过大魏,但怎么说都能给大伟造成一些削弱!

    并没有考虑大魏被削弱了多少。报仇心切的司马炎就萌生了进攻大魏的想法。

    于是他就请来了自己的几个心腹来商议。

    他最重要的心腹大臣大概有这么几个:

    邵悌,一直都是司马家的智囊,对各种问题出谋划策。当然,大部分情况下,他的计谋都取得了一些效果。

    贾充。这是司马家非常忠实的一条狗。他家祖孙三代都是司马家培养起来的,绝对的忠心。权谋、军略等能力虽然不算拔尖,但也处处都有一些建树。算得上是一个全能型的人才。

    杜预。这个人是司马昭的妹夫,也就是司马炎的姑父。本人也是有不少才能的,何况还是亲戚。

    卫瓘。此人的政务、权谋都是一流的,但是军略就不行了。要不然司马昭也不会派他去当钟会的监军了。监军不用打仗了,主要的作用是监视主帅。

    裴秀。此人乃是河东裴家的一流世家出身,在很早之前,整个家族就已经投靠了司马昭,很得司马昭信任。

    本来还有一个钟会的,可现在是不可能了。

    司马昭问:“朕欲征伐伪魏,灭掉那弹丸小国,擒了那夏侯奂,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在场众人,哪个不知道司马炎的心思?他们都觉得吧,现在才刚开春,国家也才建立,立刻就大兴战事,是不是有些不好?但是谁敢拂逆司马炎的意思呢?就都不说话。

    司马炎看他们不说话,也大概知道了他们的意思。但是,独裁者就是独裁者,帝皇决定的事儿,臣子们还胆敢反驳不成?他又不是夏侯奂!

    司马炎点名道:“杜卿,你先说说。”

    杜预跟司马家是亲戚,说话就直接了一些。道:“皇上,臣认为,现在伪魏恐怕不好打。去年,中原大地刚刚抽调了十八万大军和巨量的粮草物资去攻打西蜀。今年刚刚开春,只怕军队和物资都有些捉襟见肘。要打的话,臣认为等秋季粮食丰收了之后再打不迟!”

    司马炎皱紧了眉头,也不表达态度。再问邵悌道:“邵爱卿呢?怎么看?”

    邵悌当然看到了司马炎的脸色,但他却不是一个只会溜须拍马的。因此沉默了一下,还是道:“臣以为杜大人说的不错!现在打仗,必然会使百姓受苦!”

    邵悌出身不好,只是因为才华才被司马昭提拔而已。所以多少还想着一些老百姓。

    司马昭哼道:“邵爱卿难道不真心助朕耶?”

    说完,不待邵悌说话,就问起了贾充。

    贾充只好起身,一咬牙道:“皇上,臣认为,可以打伪魏!”

    这家伙为了让主人高兴也是拼了,道:“不过呢,咱们的军队必须速战速决。一来,西蜀和东吴两国,均觉得难以抵抗我大晋。所以联合伪魏的情况还是很有可能的。咱们不能太慢,让三国有了交流,协同作战。”

    “这二来吗,由于去年我国去攻打西蜀,耗费了大量的军力和粮草等物资,咱们现在也难以坚持长久的大战。”

    司马炎听了,这才缓了缓脸色,点了点头,笑道:“知我心者,贾爱卿也!很好,就按照这个方案来!”

    由此可见,一个方案能否被执行,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因为它合理,而是因为它合领导的心意。

    大政方针定了。随后一道道圣旨便由皇宫传了出去。

    有让骠骑将军石苞整顿军马的。

    有通知沿线各郡县备好粮草物资的。

    有让各支军马汇集洛阳城的。

    有挑选随军各种人的等等。

    经过了大概三天的忙碌,初步的准备已经做好了。还没有来到的军队可以在后期赶上。那么多大军,也不可能在一起全部出发。

    沿线郡县虽然还没有全部接到圣旨,但是行军也需要时间。等大军过去的时候,足够那些太守收集物资了。

    当天,在洛阳城北的校场上,聚集着来自各个部队的中低级军官们。等候司马炎检阅。

    没错,来这里的只是军官。一个校场,如何能放得下那许多万的士兵?但来的军官都有将近两千人!

    司马炎身穿明黄色九爪龙袍,满心踌躇的走上了阅兵台!

    (本章完)

第166章 大魏使者() 
司马炎施施然走上点将台,问下面站的整整齐齐的军官们:“各位都是我大晋的精忠勇士,朕要起兵攻伐伪魏,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齐声回答:“我等誓死为皇上效命!”

    司马炎听了,很满意。大声许诺道:“卿等忠心效命,待归来时,朕绝不吝高官厚禄赏赐!”

    众军再次齐喊:“谨遵皇命!”

    司马炎满意地点点头,右手一挥,贾充便从点将台下面走了出来,总拿着一张圣旨,也就是大晋攻打大魏的檄文。

    他徐徐展开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伪魏国,原不过是太监养子所建,阉人之后也!且曹操本姓夏侯,为图荣华富贵而为阉人之奴。今曹奂复改姓夏侯,可见其两面三刀,两姓家奴,不当人子!今不过占有西域外邦,小小地盘,子民尽是蛮夷,竟然胆敢称帝!自古以来脸皮有这么厚的,天下人都没见过!”

    “现在上天不愿意看到伪魏继续建国称帝,所以派蛮夷去攻打它。我们大晋,就是要上应天意,下顺民心,灭掉伪魏,复一统天下北方!以我大晋的国力,完成这个目标是不难的。希望各位将军奋勇杀敌、精忠报国,早日获胜!”

    不得不说,论起不要脸来,司马一家才真的像他自己说的,自古以来天下人都没有见过!篡了夏侯家的皇帝之位,理直气壮的骂起了夏侯氏,然后还把锅都踢在对方身上,真是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呀!

    宣读完讨伐大魏的檄文后,司马炎前走了两步,大声道:“为了能一举灭掉伪魏,朕今次当御驾亲征!”

    “万胜!”下面的大小军官们听说皇帝要御驾亲征,心中也很高兴。皇帝都过去了,说明这次前去出征的大军、调配的物资是最顶级的。这样的话,自己的小命就更有把握保住了。

    司马炎御驾亲征,虽然有年少热血的因素在内,但更多的还是想通过军功来进一步巩固自己司马家的统治。

    要知道,司马家毕竟是篡位上台的,暗地里的反对声音,到现在都没肃清呢!

    而军功就是巩固地位最好的手段。当初钟会军拿下了汉中郡,司马昭就被封公爵了。邓艾灭了蜀汉,司马昭才有底气当晋王。当然,刘寻这个异数出现了,但这纯属意外。

    当天,先锋部队一万人就出发了。

    由于皇帝的仪仗、排场是非常大的,直到三天后,司马炎才才带领着主力部队五万人出发。

    不久之后,将有卫瓘带领两万后军出发。后军只是预备队和押送粮草物资的军队罢了,基本上不打仗。

    司马炎大军一路急行,想尽快消灭魏国。

    但是魏国自再次建立朝廷以来,一直把大晋当做最危险和强劲的敌人。征东都督杨泰一直小心翼翼的提防着呢。

    所以大晋兵马一动,曹魏这边就探查到了消息。毕竟大军出动,是很难隐瞒的。

    夏侯奂很是惊慌。虽然他这些天已经掌握国家大权了,但他之前被司马氏欺负的太久了,已经留下了心理阴影。眼下一听说司马氏要来打他,就连忙召集张节、戏珠、夏侯勋等人商量。

    各大臣来到大魏的新皇宫,很快就商量出了对策。

    一是赶紧把大将军钟会从南方召回来,拉到东部去防御晋军。一切军队,包括杨泰等人,均要听从钟会的调遣,集合全国的力量来防御。

    二是加派一直使者团去东吴、大汉,希望他们能够看在唇亡齿寒的份上,共同出兵抵御晋国!

    没错,是加派使者。

    一般来说,弱国最喜欢找盟友了。魏国在四国之中,国力最弱,而且和大汉、大吴有着天然的利益关联。所以新朝廷刚成立没多久,夏侯奂就派了使者团去吴国、汉国,希望三国能够结成正式的军事政治联盟!只是三国之间相距还是比较远的,所以使者还没有回来。

    所以贾充提的,要速战速决,不给吴、汉、魏三国联合的机会,根本无法实现。当然,贾充很可能已经想到这个结果了,但没办法他得拍司马炎的马屁啊。

    却说第一波大魏的使者,就是夏侯庄。大魏朝廷新立,也缺乏人才。让同宗去,也比较放心。

    夏侯庄首先来到大汉。一路赶到天都城,得到了姜维的接见。

    就军事利益上来说,姜维当然同意跟魏国联合。就政治立场上来说,倒是有点儿不舒服。因为魏国可是灭了东汉的,跟大汉有灭国之仇。

    不过好在姜维还比较理智,热情的招待了夏侯庄,然后让他赶往滇城去问皇上。这种国家大事,他可做不了主。

    夏侯庄出了姜维的后将军府,便唉声叹气不已。

    有同行的小吏问他:“大汉并未拒绝将军,将军为何叹气不止?”

    夏侯庄道:“你看着天都城,乃是大汉都城,可是皇帝却不住在这里,而且是长期不住!派来了一个后将军,代大将军事的姜维来暂时管理。姜伟打仗倒是一名顶尖的统帅,可是治理地方吗,只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会学诸葛亮!其他的,顶多会用武力镇压罢了。你说他能治理好吗?”

    另有小吏赔笑道:“这么说,那汉皇是选错人了?”

    夏侯庄不屑地道:“汉皇选谁,都没用!一个皇帝不住在都城,反而跑到陪都去。这说明大汉国内的矛盾已经达到了一个极其尖锐的地步!尖锐到了皇帝跟臣子连表面上的融洽都维持不住!大汉内乱,是必然的!只等姜维大军镇压不住这蜀中的反对势力的时候,大汉只怕就离灭亡不远了!”

    小吏们纷纷赔笑道:“是,大人英明!”

    夏侯庄似乎评论上瘾了,又开口道:“那汉皇刘寻也不知道是傻了还是怎么滴,居然把南中士族给全灭了!这种得罪天下士族的事儿,他也敢做?!当年东汉的皇帝都不敢!要不是他办这种傻事儿,只怕国内矛盾也不会尖锐到这个样子!”

    小吏们能反驳他吗?当然不能。只是一个劲地赔笑:“是,是,大人说的对!”

    (本章完)

第167章 小吏的羡慕() 
小吏们一路上听着夏侯庄对大汉的各种点评,然后十分敬佩地夸赞、赔笑。

    但其实小吏们心中早就腹诽开了:这么明显的事儿,你当我们看不出来吗?搞的跟就你一个人知道似的。要不是为了讨好你这个皇族大官,我才不想装蠢蛋呢!

    十余天后,一路急行的夏侯庄一队人来到了滇城。

    在向驿馆官员表明身份、递交国书之后,第二天成功的得到了刘寻的接见。

    之前,夏侯奂在逃跑的时候,已经派了个使者过来。不过那个时候,只是探寻一下对方最初的态度,还远远不是正式结盟。

    第二天,刘寻坐在主位上,夏侯庄在下躬身拜道:“外臣夏侯庄,拜见汉皇!”

    刘寻微笑道:“平身。说说魏帝让你来的本意吧。”

    夏侯庄道:“陛下,大魏诚心诚意,愿与大汉、东吴共同进退!一如之前大汉、东吴之间的联盟。”

    刘寻道:“此事朕已有所预料。倒也愿意。”

    夏侯庄大喜:“陛下能不计前嫌,与我大魏共进退,实在是大喜事!微臣代我主谢过陛下了。”

    刘寻点点头。心想东汉跟自己其实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既然你我两家已经是联盟,便与朕吃顿饭吧。刚好咱们也可以谈一谈联盟的具体事宜。”刘寻邀请道。

    夏侯庄求之不得,连忙答应下来。事实上夏侯庄的才能还是不错的,只是之前被司马氏打压久了,如今突然掌权,有点儿得意而已。

    当天中午,刘寻和几位臣子,跟魏臣夏侯庄在一起吃饭,并且敲定了联盟的具体事宜。

    当天夏侯庄因为心情十分高兴,喝得大醉,一个人沉沉的在卧房里睡着了。和他一起来的小吏们吃饱了饭,便在外面院子里聚集起来聊起了天。

    其中一个小吏,叫王前程的,带着十分惊叹和羡慕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