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复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复兴-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把大军安排在城外驻扎好,刘寻就在众臣子的簇拥下进城。新兴王府已经改造完成,金碧辉煌,倒也不失气势。

    按照正常的情况,君王回国,应该先去拜见母后、召集皇族进行家宴。然后表面上休息几天,实际上跟心腹重臣商讨好各种大事。最后再召集众人进行朝议,把一项项政策颁布下去,进行治理国家。

    可是南汉政权风雨飘摇,眼下永安的罗宪还等着他去收服和救援呢!实在是没有时间,当然也没有母后或者其他的皇族。

    因此刘寻刚一回去,就急急忙忙留住霍戈、魏续、陈至等心腹大臣,跟他们商讨军国大事。并且通知南汉政权的各大小臣子,下午在王宫正殿进行朝议!

    感谢昨天书友“支持牛牛”的打赏!今天三更。不过第三更可能较晚。

    (本章完)

第69章 蜀汉忠臣!() 
当君王虽然吃的好喝的好、住的好、妻妾也好,可是确实得劳累。

    这不,刚刚回来,刘寻顾不得劳累,立马就跟心腹大臣商讨起来了。同时命令御膳房开始做饭,要赐几位臣子御宴。

    其实就是嫌他们回家吃饭、再过来太浪费时间,干脆一起吃饭,边吃边聊。

    刘寻坐在高高的王位上,身后萤火和另一名宫女正在给他揉肩捏胳膊放松身体,还有宫女给他端来了参茶、点心等。

    刘寻喝了一口茶,问:“各位爱卿,孤王不在这十几天,各项事物进展如何?”

    下方霍戈等人因为不是在正式朝堂,所以没有站着,都坐在两边。

    听到刘寻询问,霍戈站起来道:“王上,恕臣直言。南汉政权,根基薄弱,十几天来,暴露了不少问题啊!”

    刘寻沉声道:“重建山河,自然是有艰难险阻的。有哪些问题,说!”

    霍戈如实禀报道:“王上统领南中七郡、建立南汉政权的消息通告天下后,南中七郡官员兴奋地表示支持的忠臣不超过三层!大多数官员都是随大流,只是拿着俸禄干活而已。要是有一天曹魏大军打来了,估计他们也不会做多少抵抗,轻易就会投降了。另外,还有两个县的县令带领县兵光明正大地投降邓艾去了!另有三个县的县令借口说自己生病,把县令大印挂在墙上,回家去了!表明不愿意掺合南汉对曹魏的继续抗争!”

    刘寻听了,眉头皱起。

    南中七郡的人对蜀汉没有多少归属感,他之前就了解一些。

    当初投降派的谯周劝刘禅投降的一个理由,就是南中七郡长久以来并没有受到蜀汉王朝多少恩典,反而老是在这里征税,拿走他们的物资。所以,南中七郡的人对蜀汉王朝没有多少归属感,反而有些恼恨。南中七郡的本土人靠不住!

    如今看来,果然如此。只有蜀汉朝廷直接任命的少量官员支持南汉政权!大多数南中本土官员都对南汉政权不感冒,还有直接反叛的。

    而没有明着反叛,却是暗中怀有二心、搅风搅雨的人只怕更多!

    刘寻皱着眉头,没有发表意见,追问道:“那么,其他的问题呢?”

    霍戈答道:““王上走之前,曾让微臣清理七郡中的贪官污吏。按照正常的标准,南中七郡有许多官员都不合格!可是,他们都是这七郡里士族豪门的子弟,鱼肉百姓、欺辱仆奴,在他们看来实在是正常的事,是他们那个地位和身份该有的享受和风流!若是强行撤换官员,即使开始有大军压制,能够撤换。但士族豪门却会联合起来,一起反对我南汉政权!若真如此,我南汉只怕顷刻间就要土崩瓦解!所以,王上恕罪,臣只是撤换了两三名太过分的。”

    “而且。”霍戈看着也是已经有些阴沉的刘寻,心里叹了口气,继续回答:“七郡中的世家大族,对于王上并不看好。除了已经在七郡里出仕的人,基本上对于南汉是避而远之!””

    “哼!”刘寻阴沉着脸、怒哼一声:“这些士族,就知道损公肥私和明哲保身。忠君爱国的思想品质去哪了?”

    其实刘寻更想说士族是国家和社会的毒瘤,侵占社会资源、只会骄奢淫逸的享受,还信奉只有千年的世家,没有千年的国家。早想灭了他们了!

    奈何霍戈所在的霍家也是士族。刘寻要真这么说了,估计霍戈也会跟他离心。所以只好捡能骂的骂两句。

    刘寻又问:“除了南汉政权本身的根基太弱,那邓艾对南汉的建立有什么反应?”

    霍戈答:“据闻邓艾对王上建立南汉十分恼怒!他派了手下大将胡烈率领三万士兵,从犍为郡进攻!据卻正太守所报,眼下已经攻下了好几座县城。犍为郡只剩下僰道城、犍为县和安广县。卻太守和张都尉把所有的兵力、物资、民众聚集在僰道城,准备仗着城墙高厚,死守郡城!”

    刘寻点点头,赞许道:“卻令先倒是做的不错。有他在前面挡着,后方的南中七郡便安稳。起码能够提供粮草和兵员,也让我南汉政权有一块栖身的地盘儿。倘若让那胡烈打到了南中,只怕那堆墙头草们早早的就开城投降了!”

    霍戈、魏续等人只好报以苦笑,不知道该不该感到幸福。

    魏续还道:“王上,微臣身为建宁都尉,也是把郡兵精简和训练了一番,战斗力有所提升。若是胡烈大军到来,微臣是绝对不会投降的!”

    刘寻笑骂:“孤王说的墙头草又不包括你!”

    吴济敏锐的察觉到刘寻对南汉面临的内外交困的局面颇有忧虑,便站起身来为刘寻打气道:“王上。微臣今年三十有六,已是而立之年。当初劝王上逃离京都时,一无兵将、二无地盘、三无臣民、四无外援、五无名分。现在想一想,竟然像未及弱冠的少年一样,凭着一腔热血便出来了,根本没多考虑后果!可要是没有那一腔热血,现在只怕已经被魏兵杀死了!哪里还有机会坐到这王宫里?而如今,王上热血尚在否?!”

    刘寻一愣,品味出了他话中的意思,精神不觉为之一振!笑道:“昔日孤身无一物,敢叫日月换新天!今时坐拥八郡之地,且有南蛮外援、东吴盟友,岂能连往日的胆气都没有?!不就是区区的根基薄弱、士族不支持、邓艾攻伐吗?多大的事儿?有什么好忧虑的?待孤王复国成功,建立盛世。根基自然就厚了,那帮子士族也会乖乖的跪伏在孤王面前!”

    吴济抚掌大笑:“正是此理,王上圣明!”

    刘寻忽然灵机一动,道:“既然士族看不上咱们,不愿意让族中人才来南汉政权出仕,那孤王就建立招贤馆!广招天下寒门学子来我南汉!使天下寒门英才,尽如吾彀中!如何?”

    吴济眼前一亮,拱手道:“王上有如此气魄,南汉之幸也!”

    第三更奉送。

    (本章完)

第70章 写《陈情表》的李密() 
建立招贤馆,不是什么难以想到的事。但是直到刘寻自己提出来,吴济等人才敢赞叹。

    那是因为,建立招贤馆,等同于说南汉不再恳求各大士族的人才出仕,宁可自己找寒门中的游兵散勇!不说是跟士族决裂,也是表明半决裂、闹僵了!所以,建立招贤馆是需要极大魄力的!

    历史上极少有人敢公开建立招贤馆,也就战国时燕国的燕昭王、汉高祖刘邦和曹操等人而已。

    眼下吴济、魏续等人欢喜,霍戈就面有隐忧,显然对刘寻跟士族闹僵的做法不看好,认为该去再求求士族的。就像刘备那样,带着礼物,三顾茅庐,站在房子外面躬身等候……

    可是现在刘寻面有欢喜,霍戈也不好当场反驳他,只得沉默,想着以后有机会了再劝慰。

    接下来,刘寻又跟臣子们聊了去巴东郡支援罗宪的事,途经犍为郡救援卻正的事、立招贤馆的详细事宜等。说话之间,御宴做好了,刘寻就跟他们边吃边聊。

    一直聊了约一个时辰,饭早就吃好了,盘子也收拾下去了。刘寻才和臣子们确定好南汉下一步各方面的发展计划。

    吴济等人告退。

    刘寻也要休息了。上午回来,到现在都大概下午一两点了,一直在操劳。还是赶紧休息休息,等到晚上朝议的时候,又要干活了!

    南汉政权建立的这十几天,倒有些忠心的臣子赶到了新兴王宫所在的滇城,想要觐见刘寻。有的忠臣自己事忙,赶不过来,也派了使者。另有,南汉通告天下的文书中提到了希望蜀汉各忠义之士都来投奔南汉,倒也吸引了一些人才过来,需要刘寻安排职位,算是一件喜事。不过这个需要私下里接见。

    蜀汉景耀六年,五月七日,下午酉时,新兴王宫。南汉的首次非正规朝议开始!

    朝议的人数变多了。新增了临时赶过来的牂柯郡太守长忌、兴古郡都尉张护雄和他的弟弟张瑛等人。还有南蛮的大虎、大熊两个。以及一些使者。

    滇城新兴王宫初建,还只有宫女没有太监。

    所以朝议开始时,是原先京都城里新兴王府的李老管家在王座旁高声喊道:“朝议开始,有事启奏!”

    李老管家六十多岁了,胖乎乎的。先后伺候了刘备、刘禅、刘寻三代主子,经验老道,忠心耿耿,就是很老了,走路好像有点颤。

    刘锐首先出列,把南蛮归附南汉的事情说了一遍。数万大军随时可以调用的消息让整个小朝堂的人脸上都充满了笑容,虽然他们事先已经知道这件事了。

    只有一点有争议。那就是刘寻承诺事后给南蛮人和汉人相同的地位和待遇!

    这件事有点开历史之先河的味道,跟当年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相似,颇有些惊世骇俗。

    当场就有人跳出来劝谏道:“王上,自古以来汉人才是上等人,周边蛮夷,皆是下等!岂能允许他们拥有和汉人同样的地位和身份?这有违祖制啊!还请王上收回成命!”

    他一边说一边还向霍戈使眼色,想要霍戈出来支持他。

    刘寻视之,乃是建宁郡丞周建。

    周建倒也是个忠心于蜀汉的臣子,奈何为人古板,固于儒家法度、祖宗礼法,不知变通。

    周建向霍戈使眼色,但是霍戈中午跟刘寻一块儿吃饭的时候,被刘寻苦口婆心的给劝住了。刘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费了一番口舌终于让霍戈对此事暂时保持了沉默。

    霍戈保持沉默不说话,只有几个小官出来,附议周建的提议,给他增加点气势。

    但是刘寻丝毫不为所动:“此事孤王已经决定,无须再议!”

    周建急道:“祖宗法制……”

    “好了”刘寻开口道:“祖宗法制是用来管理祖宗基业的。如今祖宗基业都要没了,你还用祖宗法制来管理什么呢?如今南汉政权危急,先讨论如何应对眼前局势、使我南汉得以保存。此事以后再议!”

    周建等人无奈,想到南汉政权确实危急,只好暂时退下。但是刘寻知道,一旦情势稳定,有了机会,这些固守礼法的家伙还是会出来坚决的反对这件事的!

    不过现在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随后匆匆赶来的牂柯太守长忌出列,拜见刘寻。然后先是把刘寻竖旗起兵、继续对抗曹魏的行为大肆夸赞了一遍。然后报告说,他主政的牂柯郡愿意全力支持刘寻。郡内几个对刘寻不满的官员已经被清理出去了,现在牂柯郡郡兵加县兵共约八千人,随时等候王上调遣!还有其余粮草、物资,也将全力支持南汉政权!

    刘寻大喜,终于又来了一个蜀汉死忠了!就说偌大蜀汉,怎么可能连几个死忠臣子都没有?虽然这个长忌在历史上没留下什么名声,但是支持自己就是好官啊!

    刘寻夸赞道:“长太守忠于汉室、能力出众,实在是我大汉不可多得的良臣!孤王十分满意,待南汉稳定下来,当封关内侯!”

    长忌大喜!刘寻这是在向他保证,等我登基,就封你为候!

    侯爵是爵位,跟官位不同。官位可能干上几年,就离开了。爵位可以世袭!自己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只要大汉不灭,爵位永远有效!想当年,关羽那么大功劳,也只被封为汉寿亭侯。可见爵位的珍惜!所以虽然关内侯是侯爵中最低级的,长忌也是欣喜非常。

    长忌对刘寻一拜到底:“谢王上隆恩!长忌必然以死报国!”

    刘寻点头。

    随后兴古郡都尉张护雄与其弟张瑛也出列,对刘寻拜道:“见过王上!”

    然后张护雄自荐道:“王上,听闻邓艾派遣大将胡烈正在攻打犍为郡。末将在兴古郡并无战事,因此和弟弟带了六千无当飞军,希望能够驰援犍为郡,御敌于国门之外!”

    刘寻再次大喜!张护雄两人虽然在历史上没什么名声,可是无当飞军好像在历史上还是有那么点儿名声的。这说明是精兵啊!记得无当飞军的创立者是蜀汉的一名开国将领,叫张什么来着?眼前两个人应该是他们的儿子。

    刘寻喜道:“二位将军忠肝义胆、勇猛无双,今能来此,孤王十分高兴!犍为郡抵挡胡烈大军,孤王也很是担心失守,二位将军来的正是时候!对了,张护雄,你弟弟现在身居何职?”

    张护雄答:“愚弟现在在末将军中做个都伯。”

    刘寻道:“屈才了。张瑛,孤王封你为灭胡校尉,和你兄长共同去驰援犍为郡,你可愿意?”

    却是要用官位笼络人心了,反正刘寻是王上,地位高,封官不要钱!

    张瑛心中一喜,对着刘寻拜道:“末将愿意!”

    蜀汉景耀六年,既公元263年。

    酉时,相当于晚上七点到九点。

    另外感谢书友“支持牛牛”、书友“KingofBlade”、“书友1936489912”、“书友1017297061”等人的打赏,以及各位书友的推荐票支持,今天继续三更!

    (本章完)

第71章 邓艾之死!() 
刘寻给张瑛封了官,可是并没有多余的军队给他指挥。他和他哥哥还是共同统领那六千无当飞军。

    好在张瑛在无当飞军里呆惯了,真让他去统领其他次一级的郡县兵,还真不习惯。所以也不在意。

    之后有一些地方官的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