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复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复兴-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至与霍戈立马领命。

    然后吴济出列,道:“王上,如今既已入主南中七郡,当布置南中的防务、民政,以成一国。”

    吴济暗中的意思,是催促刘寻表态。表啥态?对霍戈等南中系大臣的态!刘寻来之前,军政都是南中诸大臣管着。现在刘寻来了,是夺权呢还是继续重用他们呢?

    这种事南中系大臣最是担心了,但是他们不便于自己询问,那有逼主的嫌疑。好在吴济也很识趣,早早的替他们问了。

    刘寻来自后世,也不是那种小气而又喜欢猜忌的人。初来南中,要是就夺了臣子的军权政权,只会造成君臣猜忌,葬送南汉政权。

    “也好。霍戈,孤王命你仍旧为镇南将军,率领南中七郡的大军,主管南中防务!另外依旧是建宁郡太守,主管建宁郡民政建设!下达公文,命其余六郡太守派人前来滇城,报告各郡情况!其余各郡官员,依旧在原职不动!不过,要清除其中的贪官污吏,提高官员办事的效率!”刘寻下令道。

    霍戈听了,大为感动,一颗心也放进了肚子里。他本来以为,刘寻既然入主南中,有很大可能会夺取、至少也会分掉他的兵权。没想到刘寻如此大气和信任自己,懂得用人之策!这让霍戈既感动,又对刘寻多了些信心!君主英明,国家才有希望啊!

    霍戈感动道:“拜谢王上!臣必勤勉己身,护南中周全!”

    其他官员心也放到了肚子里。毕竟没有对官员任免进行大的调动。至于可能清除些贪官污吏,那不过是王上想对南中有初步的掌控而已。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何况是新王初立呢!

    随后刘寻又对新兴王宫人事进行了一番任免。

    要知道,新兴王宫可不只是刘寻的住所,还是南汉最高级的政权机构呢!就像蜀汉的朝廷,新兴王宫就是南汉******!

    刘寻开口道:“吴卿,孤王任命你为新兴王宫长史!”

    吴济大喜,拜谢道:“谢王上恩典!”

    长史这个官职相当于刘寻的秘书长,平常跟刘寻商议各种事情,代表刘寻下发各种命令。职权随着刘寻的权力大小而改变。可以说,长史就是刘寻最亲近和信任的人,权力可大了。

    然后刘寻任命陈至为王宫御林军统领,这个是应该的。陈至拜谢。

    之后刘寻命令关云做王宫典军。王宫典军带领的军队直接听从王宫命令,相当于蜀汉朝廷的京都禁卫军。

    关云大喜,能带领王城禁卫军,那是相当荣宠的表现!

    随后,刘寻问了一下之前刘锐斩杀的那个人是谁,之前担任什么官职。

    刘锐立马出列道:“此人乃是光禄大夫谯周的儿子,谯圆。是谯周塞过来给他镀金的!之前在担任建宁都尉。”

    谯周?那个力劝刘禅投降的反贼?!怪不得谯圆一心想着投降曹魏,原来是早就按通敌国!杀的好!

    既然谯圆死了,刘寻自然要安插上自己带来的武将。刘寻命令道:“魏续!令你补上谯圆的缺,担任建宁都尉!协助镇南将军霍戈护卫南中!”

    魏续出列,跪地大呼:“谢王上恩典!”

    刘寻又问刘锐为何称自己王兄。

    经过刘锐解释,才知道刘锐原来是刘封的儿子!刘封是刘备的义子,跟刘禅算是兄弟,所以刘锐跟刘寻也能算得上是堂兄弟。

    不过刘封当年因为没有去救关羽,被恼怒的刘备杀了。所以刘锐的日子也不好过,长大了之后只是在南中担任了一个小小的武将。根本回不去国都,进入不了蜀汉的权力中心!

    了解了这种情况,刘寻出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心思。当场承认了刘锐王弟的身份。

    最后,刘寻又任命武安家和刘锐为王宫的左右卫长。这个官职意思是刘寻身边的大将,可以随时派出去单独领一军作战,或者派出去带兵镇守某一个地方。

    至此,建立南汉政权、对于南中七郡的管理和王宫的组建初步告一段落。接下来,就要谈一谈对外的政策了。

    这几天,我要完善和改进大纲,可能更新会减少,比如只有每天一更。但是大纲完善就之后,会补回来的。如果有两天每天一更的情况,那完善大纲之后,就会有两天每天三更的情况。请各位继续支持。

    (本章完)

第61章 各方风云!() 
对外政策是霍戈向刘寻提问的,问刘寻有没有什么好的策略。

    刘寻把早就想好的策略对南中七郡官员说了:“眼下我大汉国土沦丧,那邓艾还在四处下达文书,要求未投降的郡县投降。我南汉一方面同样要下达文书,在其余郡县中尽可能多的争取支持者。另一方面要对已经被曹魏掌控的进行收复。”

    霍戈提醒道:“眼下南中有两万精兵,上万普通郡县兵,自保尚可,要是出去收复失地,远远不是曹魏大军的对手啊!”

    刘寻笑道:“霍卿莫急,孤王这里有五路大军,足以收复失地!”

    群臣大惊!蜀汉已经亡国,上哪里又多出来五路大军?于是连忙叩问。

    刘寻气度从容,不急不缓地回答:“当日孤王刚出京都,遇到诸葛丞相所遗留的巨石八卦阵。在八卦阵石台中获得一番奇遇,有了那借兵七色剑……”

    刘寻绘声绘色,将当日的经历又讲了一遍,着重强调了七色剑借兵的能力,然后问:“如此,我南汉便多了七万大军!在关键时刻,无论是进攻收复失地,还是用以自保,都将有大用!”

    南中系的臣子们听得呆了,有些人表面上虽然不说,但眼神中透露着不信。刘寻也不多做语言上的解释,而是命人把借兵七色剑给拿来。

    七色剑拿来之后,掀开盖着的丝绸,露出了它们如水晶般晶莹剔透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每一柄剑都向外散发着不同颜色的毫光!

    即使是一柄剑出现,都会让人惊叹的是天宫遗落的瑰宝!如今七剑同时出现,七色光芒交相辉映,如同把天上的彩虹拽到了屋内一般!让南中系众臣看花了眼,看呆了脸!

    刘寻一笑,问:“如何?”

    霍戈闻言,从无尽惊叹中反应过来,大声赞叹道:“王上,此乃仙兵也!微臣一辈子没有见过如此神奇的宝物!此七剑若去南蛮,必然被他们当作神物供奉!微臣相信王上能借来大军!”

    他说能借来大军,却没说能借多少。可见对于七万那么多的数字还抱有不少疑虑。

    刘锐眼睛中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对刘寻道:“此等仙宝,那是如何都看不够的。王兄,可否让我随你去南蛮王那里,路上也好多看两眼。”

    刘寻答:“有何不可?你和武安家都要跟我去南蛮。”

    刘锐连忙拜谢。

    看了一会儿,刘寻让人把借兵七色剑收起来。现在群臣都相信他能借到兵,第一路军算是解决了。

    刘寻继续道:“第二路军,来自东吴。当初,父皇曾经向东吴求救,东吴也已经派出了援兵。可惜邓艾偷渡阴平小道,速度太快,东吴援军还没赶到,父皇已向邓艾投降!如今我南汉政权既然已立,自然可以代替蜀汉继续和东吴结成联盟!”

    这里离巴东郡太远,诸人还不知道东吴要趁火打劫,因此对刘寻的话倒是信了几分。

    魏续突然问道:“我南汉刚立,根基不稳,东吴会和王上联盟吗?”

    刘寻知道他是故意的,要和自己一唱一和,把东吴会与自己联盟的理由都说出来。

    刘寻便答道:“爱卿放心。那东吴惧怕曹魏。蜀汉既亡,则东吴孤立无援,日日担心曹魏会进攻他们。所以现在可能会想抢点地盘充实自己,但如果有一个盟友出现,可以牵制曹魏的精力,他们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拒绝呢?”

    好了,这下子即使以后这些南中臣子知道吴国大军曾攻击过巴东郡,也说得通了。

    “王上英明!”魏续及时拍了个马屁。

    “这第三路大军,是大将军姜维的大军。”刘寻道,“大将军姜维已来信与孤王,说只是暂时投降,麻痹曹魏,一旦有机会就会收复失地,归于南汉。大将军之能,不必赘言也。”

    姜维当然没有给他回信说我一有机会就效忠你。但刘寻知道姜维肯定是假投降的。他想的是复国之后还请刘禅当皇帝。但是刘禅不愿意跟他一起冒险,所以他最终的效忠对象只有自己!

    当然,姜维也有可能跟历史上一样,跟钟会一起被杀。这也正常,毕竟复国大业哪有不死人的。眼下最重要的是稳住这些南中系大臣的心,让他们对自己复国成功有信心,才会大力的支持自己,南汉政权才稳定,自己才有根基啊!

    也许是大将军姜维的名声太大,才能和人品都过硬。刘寻说完,下面的人连连点头,一副确实是这样的样子。

    这自然是好的。于是刘寻继续说第四路军:“眼下曹魏大军有两路统帅,一是钟会,二是邓艾。益州北边接触过他们的人,基本上都知道这两人为了争功不和。而且两人皆有造反之心,尤以钟会为最!眼下大将军姜维正在劝钟会杀掉邓艾,自立为王,且已经成功。所以不日钟会和邓艾就会自己先打起来,相互消耗实力!这就是我说的第四路军,有大将军姜维在内的钟会军!必然可以杀掉邓艾,打乱曹军。”

    在场南中系臣子对北边的情况了解的并不多。听刘寻说曹军两路大军必然发生内讧,其中一路军统帅还杀掉了另一路军统帅,都不是很相信。

    不过因为刘寻说的前三路军都比较靠谱,所以现在也没人来拆刘寻的台。无论信不信,纷纷都点了下头。

    刘寻看在眼里,也不在意。反正钟会必反,到时候不但让这些臣子吃惊一番,还能让他们对自己的才能大大佩服,巩固自己的政权!所以现在的不相信,以后会造成好处的。

    刘寻继续说最后一路军:“那钟会造反,魏国晋公司马昭肯定会率领大军前来平叛!到时候钟会和司马昭狗咬狗,再一次相互消耗实力。咱们就可以从南向北打,跟司马昭夹击钟会!则钟会必败,孤王便可以收复失地!到时候只要大将军姜维守住剑阁,再派一偏师守住阴平小道,则剑阁以南,再次归我大汉了!这便是孤王的第五路军!”

    众臣子闻言,虽然面露惊色,但想了想,却都点了点头。

    的确,把敌人司马昭的大军当作第五路军,有点不可思议。但想想却在情理之中!毕竟钟会要真反了,司马昭肯定会率领大军前来平叛的!

    刘寻五路军说完,问下方臣子:“诸位爱卿觉得,有此五路军,孤王复国大业,能成功否?”

    众臣细细思索,只觉得要是这五路军真能到达,则复国大业,多半能行!

    众臣略带惊异的眼光看下刘寻。本来是苟延残喘、朝不保夕的南汉政权,被刘寻这么一分析,居然复国大有希望!众臣不禁觉得,这位王上,真的是十分英明神武!要是刘禅有他这个儿子一半的英明神武,只怕蜀汉也不会亡了!

    既然大有希望,众臣心情也纷纷高兴起来。跪地拜道:“王上英明神武,复国大业必成!”

    各位好啊

    (本章完)

第62章 抵达南蛮!() 
在那日镇南将军府的小朝会之后,整个南汉******就如上了发条的机器一般运转了起来。

    先是一份通告搅动了天下风云。

    蜀汉景耀六年,四月十八日,六皇子刘寻在镇南将军霍戈、犍为郡守卻正以及南中七郡各郡守的拥护下,竖旗起兵、建宫称王,正式宣布建立南汉******!

    通告还提及了希望原蜀汉各臣子脱离曹魏的掌控,加入南汉政权。希望蜀汉各家族、各忠义之士都来投奔。希望和东吴继续结成联盟,共同抗击曹魏等。

    同时,一份份文件下达到益州北部的各郡守、县令手中,要求他们抛弃曹魏、加入南汉。

    邓艾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洗脸。突然听到刘寻建立南汉政权,惊地蹦了起来!把洗脸用的陶盆都给打破了!

    他可是一心想着独吞攻破蜀汉的功劳的!连同为伐蜀大军的钟会都小心翼翼的防备着。眼下刘寻建立了南汉******,简直就是邓艾伐蜀功绩中极大的污点!要真让刘寻守住了南中七郡,那他的功劳就要小一大半!

    邓艾气急败坏,连忙召集手下诸将官商讨事宜。

    而等张绍过来的时候,邓艾立马向他道歉:“张兄,当初你告诉我刘恂逃跑,我不以为意,认为他不过是害怕而逃亡而已,成不了事。没想到今天他却在南中七郡建立了南汉政权!是艾之误也,是艾之误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邓艾的确是一名良将。虽然也有失误的时候,但一旦认识到错误,却会主动承认和改正。

    张绍可不敢在邓艾面前拿架子,连忙道:“都怪那刘寻太混蛋,折腾什么南汉政权。我等愿为邓将军扫平这个跳梁小丑!”

    其他将官也连忙表忠心和勇气。

    邓艾摆摆手,让他们进屋商议。一群将官商议了半天,一致认为刘寻是个大危害,不仅会让邓艾的功绩有大污点,而且会让钟会有机可乘,夺取邓艾的功劳!

    直到现在,邓艾还不知道钟会要杀他,抢他的军队,还以为钟会只是要抢他的功劳!毕竟钟会要造反的事,只有几个心腹知道,连卫瓘都不知道。

    既然刘寻是个大危害,那就要赶紧派大军去清剿!邓艾麾下头号猛将——胡烈便接过了这个重任。邓艾拨给他三万大军,要求他赶快把刘寻消灭了。

    三万大军不算多,但已经是邓艾能拿出来的极限了。十八万大军伐蜀,钟会是主力,邓艾只有四万大军。加上投降的蜀军,去掉阵亡的将士,邓艾总共不过有五万多大军。这也是他只是通过刘禅招降各郡县,而不是直接大军碾压过去的原因之一。

    当然,chengdu城是蜀汉国都,不能轻离,这也是原因之一。

    胡烈就带着三万大军,往南去找南汉政权的麻烦去了。

    而吴国将领孙异得到南汉政权的消息,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只好赶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