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复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复兴-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长安城处理了一个月的国事,朝廷各方,包括经过急剧扩张所带来的各种问题,都得到了基本解决,朝廷的安稳得到了保障。

    同时,秋收已经完成,大汉的粮食得到了更大的保障,刘寻打算在冬天到来之前,把晋国黄河以南的兖州、徐州给打下来。一统黄河以南的所有地区。

    于是刘寻再次出征了。这次不用再带出去大军了,之前带出去的大军足够用了。

    刘寻来到豫州,陈至出来迎接。陈至对刘寻叩拜道:“皇上,臣这任务完成的轻松。晋国根本没有进攻,臣什么也没做,就守住了司州和豫州。”

    刘寻点头:“很好。这样才好,要是他们进攻,无论怎样,都会死人的。现在没有人伤亡,非常好。”

    众人皆道:“皇上仁慈。”

    刘寻回到豫州军营,这会儿军营已经不在城池里了。因为这段时间里,朝廷对豫州有了处理,现在豫州已经走上了正规。

    整顿大军三天之后,刘寻率领大军北上去打兖州。兖州,治所设在濮阳,下辖山阳、东郡、陈留、济阴、泰山、东平六个郡。

    这些天来,晋国朝廷渡过黄河到了邺城,朝廷上下虽然不说,但是人人心里都明白,黄河以南的兖州、徐州怕是保不住了。因此,兖州的世家大族,纷纷举家往河北迁徙,官员们也是纷纷把家人都送到邺城。大军也大部分被司马炎召集走,充实再一次重建的中军。

    总之,晋国朝廷和士族是一副把兖州当做即将丢弃的地方的样子,尽可能地在兖州掠夺财富,然后带走。这个时候的兖州,已经是一副混乱快完蛋的样子了。

    刘寻到了兖州,到了第一个山阳郡,结果发现太守、县令什么的已经逃走了,城池压根儿没人管理。富贵人家也都走了,老百姓家的粮食、财宝也都被抢走了……

    城里面,只有饥饿的百姓、趁水摸鱼的混混和少量被遗弃的老卒,跪在地上,举着双手,等待这大汉的征服……

    刘寻无奈,只得把军粮拿出来,给百姓赈灾。然后命令从吴地运过来粮食,当做军粮。

    同时还要打击强盗混混,颁布新的法律,处置逃跑大户的地产等等,刘寻感觉,自己简直不是来打仗,开疆扩土的,而是来给这些百姓当保姆的!

    处置了两三天,然后军队了来了一队斥候。巡逻的大军发现了他们,认为他们奸细,给抓了起来,然后发现他们果然是奸细,于是就报告给了刘寻。

    刘寻问:“这些奸细的目的是啥?逼问出来了吗?”

    巡逻的校尉一脸奇怪,道:“根本没有逼问,他们自己迫不及待地说了出来。他们说,自己郡县的官员都跑光了,百姓们现在乱的很,难以管理。只有一个小校尉,因为是寒门出身,自己的老爹老娘一大家子没那个能力跑到邺城,只好留在那里。但是太乱了,百姓们日夜想念着汉军能够过去。所以,他派一队斥候,请汉军快点过去……”

    这种奸细也是绝了。刘寻只好命令把他们放了,让他们带路,大军启程,去接受他们。

    可以预见,兖州一定大部分郡县都是这种情况,这接手之后,光耗费的粮食,就是一个大数目啊!

    这就是吴国之前派兵的害处了。虽然刘寻能够轻易地消灭吴国,但是这段时间,足够晋国把兖州、徐州给搬空了。只留下了一地鸡毛,让刘寻来处理……

    要不然,刘寻以极快的速度打下兖州,晋国什么财富都来不及带走,刘寻不但不用贴钱,还可以得到许多宝贝。

    好在现在吴国已经被打下来了。吴国一直都是地广人稀,良田多多,自建国以来,都是粮食出口国。而且士族家积累的粮食可以说是极多的,竟然比得上吴国两年以上的粮食税收!所以,就算是救援兖州、徐州一年,也完全够了。

    当然,刘寻是不可能白白养活两州的百姓的。俗话说,升米恩斗米仇,白白地给恩惠,效果不大,还会让人贪婪。所以刘寻继续实行以工代赈的方法,让百姓把两州的农田水利设施,全都修建好,把粮食当工钱给他们。

    就这样,兖州八个郡,除了治所濮阳郡还有晋国的官兵抵抗之外,其他的,竟然全都是等着被汉军征服的!

    就算是濮阳郡,也在抵抗了仅仅一个时辰后,就投降了……

    兖州拿下之后,刘寻又去了徐州。

    徐州的情况仅仅比兖州好一点。因为徐州离邺城更远,把东西弄过去更加的不容易,所以粮食、财宝等东西还没有抢完。另外,徐州的郡城,有官兵守卫的,占了一大半。有一个士族做主的城池,还没有来得及全家都跑到河北去,还进行了誓死的抵抗。

    不过,这些对于刘寻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稍微多费了一点事儿,轻易地就拿下了。

    就这样,到了九九重阳节的时候,刘寻带领大汉帝国,一统整个黄河以南的地方!

    大汉之势,威势滔天,近乎一统天下!

    不过,这一次大汉扩张的太快,一下子吞并了吴国和司州、豫州、兖州、徐州,朝廷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消化。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再向外扩张了,否则,虽然能打下来,也治理不过来,到时候内部大乱,就很麻烦了。

    于是,刘寻在徐州镇守了几天就准备回到长安去。

    (本章完)

第368章 纳孔愫为妃() 
    但是回去之前,忽然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

    这个客人没有官,武力也不行,财富也不太多。但是人家的祖宗牛逼啊!人家的祖宗是孔丘孔老二,号称圣人的那个!

    话说当初孔子,为了找到工作,周游列国,结果没有一个国君用他,最后无奈又回到了老家鲁国。堪称是一事无成的屌丝典范。不过后来,他的思想有利于治国治民,被统治者重用,于是又成为了至圣先师。

    孔家,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就地位超然,延续了几百年,还是那么牛逼。正常情况下,还能牛逼几千年,到二十一世纪,依然牛逼。

    刘寻觉得,孔子的思想,称得上圣人,也是个伟人。可他的后代,也不能一代代的,只靠着老祖宗的名声,就身居高位,几千年来混吃等死,受到他人供养。你总得真有本事,给国家百姓造福了,才能身居高位!

    当然这要以后具体的行动,逼迫孔家人做实事。现在,还是先见一见孔家的家主才好。

    于是,刘寻就接见了他。

    这个时代的孔家家主名字叫孔蕲,长得高高大大的,穿着文士服。刘寻打听过他的事迹,这辈子啥事都没干成,只是谈玄厉害。啥叫谈玄?就是扯呗。

    他一进来,现在门口跪下,磕了一个头,然后往前走一步,再磕一个头。他的双手是平方的,额头是挨地的,显的利益非常正宗。

    等他三拜九叩完全做完,刘寻道:“起来吧。”

    孔蕲先是站起身,然后就谈开了:“圣上,草民虽然不是大臣,但也要冒死进谏。圣上身为天子,岂能没有威仪?刚刚,圣上应该对草民道爱卿平身。若是圣上对孔子还有一丝尊重,还应该下台阶来扶草民……”

    刘寻打断他道:“既然你冒死进谏,那朕一不高兴,可就真的让你死了。不过,朕让人死,一般不是杀一个人,也不是朱灭三族,而是灭尽他的家族,十族全灭。嗯,天下的世家,朕灭了许多,不多你这一个。”

    孔蕲大惊,不知道哪里冒犯了刘寻。因为他不知道,刘寻最讨厌这些只会清谈的家伙了。不过,孔蕲身为圣人之后,是不会轻易屈服的,那样不是他没有逼格了吗?

    于是他正面顶撞道:“草民死又何妨?只要为了皇上……”

    刘寻再次打断他:“再说一句,诛灭十族!朕专看你敢不敢!”

    “你!”孔蕲简直气炸了肺!他还没见过这样混蛋的帝王!他正在考虑到底要不要再次直接顶撞,保住自己不畏强权的清名,再赚点名声。刘寻到底敢不敢灭了孔家的时候,就听见刘寻道:“很好,说一句灭你十族,你说一个字,就命令人扒去你华美的衣服,给你穿上百姓的粗布衣服吧。”

    “你岂可……”他说了三个字,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说话,现在自己不能说话,那刘寻暴君,没准儿还真能干出来诛灭孔家的事儿。

    刘寻再次笑了:“很好,又是三个字,还是对朕不敬的字。来人啊,把这个装逼犯的手指头砍掉三个。要是他再胆敢乱说一句废话,不用来回报了,直接灭了孔家十族去!”

    “是!”御林军才不管你这个家那个家的,刘寻的话才是圣旨,拖起来孔蕲就往外走。

    孔蕲大为惊恐,刚想说话,又想到自己现在不能说话,只得闭嘴。

    随后,随着孔蕲三声惨叫,他的手指头被砍了下来。血淋淋的,还好,御医在一旁为他包扎了。

    再一次回到大殿中,孔蕲面色惨白。刘寻问:“怎么样?现在可以好好说话了吗?说吧,你这次求见朕,目的是什么?简明扼要的说。”

    孔蕲惊恐万分,跪地道:“皇上,草民这次来,主要是因为大汉将要再一次一统天下,我孔家的地位权势财富,需要得到帝王的认可才能维持下去。所以草民首先前来拜见。还有,草民有一个侄女,名叫孔愫,生的貌若天仙,今年刚刚二八年华,想要送个皇上,当个妃子,也好让我孔家的地位更加牢固。”

    刘寻笑道:“这话多实在,多真。要是早这么说不就没事儿了吗。你侄女孔愫的画像带来了吗?”

    孔蕲道:“带来了。”

    说完他就拿出了一幅画卷,递给刘寻。刘寻拿过来一看,长得确实很好,丝毫不比现在那些明星化了妆之后差。

    刘寻点点头,道:“不错,长得还不错。就把她送来,跟朕一起回长安吧。等朕什么时候有空了,办个纳妃的仪式,就行了。”

    孔蕲心里觉得这样太过不重视,但是谁让他刚刚惹刘寻不高兴了呢,所以也不敢反对,只是说好。

    第二天,孔家的人就把孔愫给送来了,也没敢提其他的要求。孔愫果然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娇美小娘子,刘寻很高兴地收入房中。

    刘寻之后便带着孔愫回到了长安,临走之前,还对孔家人说,以后,孔家人不会得到特别的优待。要想当大官,有很大的财富和地位,就得自己真有本事才行。当然了,也不会专门对孔家人不好。

    五天之后,回到了长安。

    经过几个月的打仗,大汉的地盘扩大了一倍有余,刘寻又可以安坐长安,在国都处理天下大势,把整个天下带到更加繁荣的地步了。

    十几天后,刘寻发现了一个黄道吉日,就发了一道圣旨,在群臣的见证下,封了孔愫为九嫔之一的文嫔。当夜,要了她的身体,柔软娇白,鲜嫩可人,全身更有奇异的清香,玩起来非常惬意。以至于刘寻一连三天都在孔愫那里过夜,让其他的妃嫔都有些怨言了。

    另外近期还有一件喜事发生,就是孙香颖经过十月怀胎之后,终于到了生娃的时候了。就在刘寻纳了孔愫为妃子的第六天,孙香颖在御医的帮助下,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刘寻为第二个女儿赐名为刘甜,并且封为祥和公主,希望她能一生都开开心心地生活。

    (本章完)

第369章 再开科举() 
    待长安朝廷和地方上都已经适应了大汉现在即将一统天下的情况,刘寻打算开始举行第二次科举。

    之前两年的休养生息,加上今年的几个月大战,已经有将近三年过去了。之前,由于刘寻打下了雍州和陇西,又消灭士族,为了治理好国家,把绝大部分的储备人才都选了出来,安排在各个岗位上。现在,由于大汉打下的地盘更多了,这些人才都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发挥了作用。

    于是,刚好各地的治理人才不够,刚好刘寻开办学堂、培养寒门和百姓子弟前前后后已经有四五年了,新一轮的人才已经成长出来了。就再开一次科举吧。

    之前,其实已经开过两次县试和一次郡级别的了。这些储备人才,也给了一些待遇,以待后用了。

    这一次再开科举,将是县试、郡试、殿试都有,将再一次把人才聚集起来,投放到新占领的地方去。

    刘寻开了朝会,跟群臣们说了这个决定。群臣在刘寻的带领下,已经很接受刘寻的理念了,自然是同意科举的。

    只是有一些大臣提出了一点改良的意见而已。

    一名大臣出列提议道:“皇上,科举之事,是国家的伦才大殿,的确重要。可是微臣以为,还没有重要到每一次都要皇上亲自主持的地步。这样的话,会把科举的规格提高到太高的地步。甚至于多年功劳苦劳,不如一次科举。微臣以为,应当指派一位三公九卿级别的官员,就足以显示出科举的重要了。”

    刘寻想了一下,回忆了一下自己对于唐宋明清科举的残缺不全的记忆,好像的确是有皇帝指派一名大臣主持,然后皇帝只在最后的殿试中露个面。如果皇帝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亲自考核。如果没兴趣,派一名德高望重的大臣代替自己考核就行了。

    于是刘寻就问:“各位爱卿怎么看?”

    诸位大臣都说应该是这样。尤其是之前,刘寻只是蜀汉之主,就有一个益州,虽然也是皇帝,但是偏安一隅,还没有太过尊贵。眼下大汉即将一统天下,刘寻的身份地位,将会极大地增高。完全可以跟秦皇汉武相比,就不能每次都主持科举这种事儿了。否则太掉价了,整个形象都不好。

    刘寻就同意道:“很好。由于科举制度刚刚确立,为了防止心怀不轨之人破坏,所以朕亲自主持。朕亲自主持的次数,就定为三次。从第四次开始,朕将指派一名三公九卿级别的大臣主持。朕,只负责进行最后的殿试。”

    众位大臣都跪下叩拜道:“皇上圣明。”

    随后,有人提出了对于防止徇私舞弊的方法,有人提出了给考中学子的具体待遇,有人说出了考中学子分配官位的最初标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