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复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复兴- 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女人结结巴巴地道:“想……想活。”

    百夫长哈哈笑道:“快把你们家的粮仓还有财宝所在的地方指出来!要是胆敢迟疑,一刀下去让你死的透了!”

    那女人也是个贪财的。平常老是克扣下人的工钱,还喜欢背着夫君买金银首饰。可惜面对叟族的时候,一点贪财的心思也没有了,连忙点头把自家的粮仓说了出来。还有自己家的钱放在了哪里,也说了出来,一点儿都不保留。

    百夫长就让手下们去找。结果自然是全都找到了,金银财宝还有粮食,堆了一大堆。

    叟族战士们都很高兴。那百夫长喜笑颜开,对着美妇人道:“很好很好。既然你说出了财货所在的地方,自然不能让你死了。不但不死,还要奖励!来来来,让老子和兄弟们快活快活,保证让你爽到不能自已!以后只想跟了我们!”

    说着他就去拉这个美妇人。美妇人想要躲避,结果反而被这百夫长啪啪打了两个耳光,吓得不敢躲避了,被这百夫长光天化日之下,扯开了衣服,露出大片的白腻肌肤。然后,被百夫长拉到了他的怀里,肆意揉捏。

    百夫长的手下们自然也不会干看着。这家大户人家还是有好几个丫鬟的。而且,还有两个只有大概十二三岁的女儿。

    他们纷纷扑了上去,在一群女子的惊叫声中,当场撕破他们的衣服,就地享乐起来。

    大户人家遭了罪,小门小户也是一样的。

    一些分散的只有三五个士兵在一起的,就去小门小户,抢了人家的粮食和钱财,还要睡了人家的爱妻和女儿。但凡有反抗的,统统一刀宰了!

    虽然偶尔有热血青年,猛然爆发,杀了一两个叟族的人,然而于事无补,整座县城,依然被叟族肆意地进行着烧杀淫掠!

    这些百姓,原本是无辜的。但是,在刘寻和士族的斗争中,他们不可避免的成了牺牲品。即使以刘寻穿越者的本事,也根本做不到尽善尽美。唯一能够补救的,就是以后给整个中华大地带来长久的安定与繁荣,让他们的牺牲,变得更有意义一些。

    县衙内,叟族首领正在听手下们报告抢劫这座县城的收获。他跟散乱的手下不同,他直接抢劫官府。反正最好最多的东西,都在官府里了。

    在下面的大堂里,受了伤的黄黑正跪在那里,乞求叟族的饶命。叟族首领不知道是不是想要饶了他,反正就一直看他在那里磕头求饶,既不去拒绝,也不开口同意。

    直到过了好一会儿了,叟族首领才问:“知道我为什么不杀你吗?”

    黄黑忍着疼痛答道:“因为我是世家子弟,不能轻易杀了,否则你肯定会有麻烦!”

    叟族首领感到十分好笑,哈哈大笑道:“果然是满脑肥肠!看来你除了知道吃喝玩乐收女人之外,就是一头人形的猪!我等蛮夷本来跟士族就没有真正的情谊,最多是相互利用。有利益相连时,杀十个你也没关系。有利益冲突时,把你供起来也没用!我刚刚好大一会儿不杀你,只是想看看你在地上磕头的可怜可笑样子罢了!”

    黄黑听了大怒:“你这么做,只是为了羞辱我?”

    叟族首领答道:“正是!”

    黄黑羞愤万分。虽然他是一个十足的废物,但是身为世家子弟,一身傲气还是有的。当场也不求饶了,猛然往前一撞,把头撞到石柱子上,死了……

    叟族首领可惜道:“没想到还有点骨气吗。本来还想把你妻子、女儿拉过来,让着你的面乐呵一番呢,没想到自杀了。”

    此日,不仅县城遭了罪,周围的城镇和村庄,绝大部分都没有幸免。

    那些上千人一队,上百人一队的叟族战士,在各自小部落族长的带领下,找到他们认为能够拿下的城镇、村庄,上去把能反抗的青壮年杀得差不多了,就进行着和县城里一模一样的丑陋勾当!

    (本章完)

第236章 埋伏() 
叟族开始大肆抢劫,不管前方是什么人的产业。可以说是在霍乱大汉之前,已经害苦了请他们的一部分士族。

    这些士族咒骂也好,恼怒也罢。又或者没有在阴平、武都两郡布置产业的士族对其他士族的嘲笑也行,反正叟族是一路三光抢定了。

    等他们到了武都郡的西部,终于要进攻大汉领土的时候,已经打下了五座县城、无数的镇子和农村了。而士族的损失,更是比他们送出去的礼物还要多得多!

    正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部分士族这一次可以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叟族这么大的动作,大汉军要是还没反应,那真不如解散算了。事实上,在这一带关隘防守的汉奋威将军王训早就得到了消息,他一方面立刻向天都城大将军府姜维处发出消息,另一方面自己积极进行抵抗的准备工作。

    说起来王训,在后市可能没什么名气。但是说起他老爹,就有不小的名气了。

    他爹是王平,跟马谡一起守街亭的那个。当时马谡是主将,王平是先锋。可是马谡不知为何昏了头,居然舍弃水源上了山。王平连连规劝,可他就是不听。最终导致汉军大败。而其中因为王平表现突出,就被诸葛亮看中,从此飞黄腾达起来。最后被封为镇北大将军、安汉侯。

    而王训自小就在御林军中长大,后来下放到城卫军中当了个小小的军侯。刘寻在滇城举旗的时候,他怀着一腔对大汉的忠心,就过去了。后来在光复蜀汉的过程中,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杂牌将军,守卫在梓潼郡到武都郡的路段上。

    他带领着三千大军,驻扎在守卫大营。但是听斥候报告说,敌军至少也有一万多人!至于详细的到底有多少人,因为叟族比较分散,到现在还没有精确的数字。

    王训也算是年轻气盛了,认为蛮夷的兵,都是盔甲破烂、而且也没有进过训练的,战斗力肯定不行。自己虽然只有三千兵马,但是在地势险要的地方进行伏击,没准儿能够打败蛮夷呢!就算是打不败蛮夷,也可以吓他们一下,让他们不敢轻易前进。然后自己的兵马再熟悉的地盘神出鬼没,让蛮夷们摸不清自己到底有多少人,很可能就可以牵制住他们了!

    然后等到大将军姜维的大军一来,区区叟族,还不是立马要完蛋的吗?

    但是总算军中有经历过一辈子战斗的老军人。这些人都是平民出身,努力一辈子也许就是个中级军官。要是想继续往上爬,就得下一代也很努力加走运,几代人连接不断地努力,中间还不能出错,才有可能进入大族的行列。

    就这还是在最公平公正的大汉。要是在东吴或者晋国,再怎么努力也是没用的。因为农奴吗,无论怎样,也只是个奴隶罢了。

    这些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年中低级军官就向王训进言说,眼下连敌人的确切数目都没有肯定,贸然去打伏击恐怕难以胜利。再说,虽然叟族对于梓潼郡不够熟悉,但是人家叟族的生活环境本来就恶劣,根本不会有不适应环境的情况。所以,这样做是很难达到既定目标的。

    这些老军还向王训建议,咱们应该把本来就难走的道路给彻底断掉!

    那些难走的道路呢?一是栈道,这些人工铺设的木头栈道,悬空在地面上好多米,人走着咯吱咯吱响,就算是小心翼翼地运军粮,都有可能会忽然坏掉,然后人和粮食全部完蛋。要是一把火全烧了,那叟族前进了路,就会少了一条。

    还有一些可以用的飞索,也全部砍断了,让叟族过来更加麻烦!

    最后,在一些能够过来的峡谷、小道等地方,堆满石头,让路途被堵住,让叟族过不来。然后,王训的三千大军全部用在防御上,就比较靠谱了。

    王训听了,左右为难。一方面他老爹活着的时候,都教导他,要多听老人的意见,不要凭着气血之勇就只会往前冲。大将军姜维也是这么教导他的。所以他也能听得进去老军的劝导。可是,让他白白放弃独自带军消灭敌人的巨大功劳,他还是很不甘心。

    他想着,当初大汉都被灭国了。当今圣上就敢带着南中军团起兵,以少敌多,最终复兴了大汉国。他怎么就不能消灭一个小小的叟族了呢?

    王训就和老军官们商议:“你们看,兵分两路成不成?”

    老军官们吓了一跳:“一共就三千兵马,你还要分兵?那兵少了,还怎么打仗呢?”

    王训说:“不是兵分两路去打仗,而是一路主力军队去埋伏敌人,另外一些军士带领着民工去烧毁栈道,砍断飞索,堵塞峡谷,为阻止敌军做准备,如何?”

    老军官们一听,知道难以完全劝住王训了。再说,去做烧毁栈道之类的事儿,也不需要精兵,招来的民富同样可以干,就同意了。

    于是,王训带领着两千五百精兵,只带了少量军粮,就连夜去了前线,准备找个好点的地方对敌人进行伏击。剩下了两个军侯,带领着五百大军,召集了两千民夫,进行斩断道路的勾当。

    王训虽然很是血气方刚,但又不是傻子,所以很知道情报的重要性。出来以后,就命令斥候时刻探查敌军的消息,一旦发现,立刻上报!

    随着一道道斥候的消息传了回来,王训对敌人行踪的掌控更加精确了。他知道敌军主力大军已经聚集在一起,足足有大概一万五千人的样子。后面还有一些零星的军队,目前还没有完全探查出来。

    刚好,他们大概明天就要经过一个非常显要的峡谷,这正是王训想要找到的伏击的机会!

    当然,王训也知道,凭借自己两千五百精兵,很难灭掉敌军一万五千人。所以他的目标只是,用擂石滚木和弓箭等,给敌人造成一个较大的伤害。然后自己这一方吧,隐蔽在暗处,多多的竖旗、呐喊,造成一副人很多的样子,让敌人不敢不顾一切的来追,自己军没有伤亡地退出。这样,这一次伏击就算是完满结束!

    (本章完)

第237章 扎营() 
王训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命人快马加鞭,急急地赶到了那处峡谷。

    这是一处被当地百姓称之为鹰嘴峡的地方,地势有点像鸡的嘴,当然叫成鹰嘴更好听。从武都郡向梓潼郡,地势比较开阔。从梓潼郡向武都郡,地势就越来越狭窄了。

    王训就命令人在比较窄的地方,爬到山峰的两侧,在那里埋伏起来,准备好了擂石滚木和弓箭,静静地等着敌人的到来。

    等到中午快吃饭的时候,叟族终于来了。可是不知道叟族首领是不是饿了,在刚刚进入鹰嘴峡的时候,就命令人说:“此处地势开阔,土地干燥,就在此处埋锅造饭吧。吃了饭,再往前走。”

    敌人做饭了。王训和他的大军心中很不舒服。你怎么能这个关键时刻、关键地点做饭呢?你就算是过了这个峡谷再做饭也好呀!那么等你过峡谷的时候,我们就能对你发起进攻了!

    还有,这年头不都是一天两顿饭的吗?这是中午啊,你吃什么饭?难道你跟我们英明神武但是现在却失踪了的皇帝陛下一样,忽然某一天昏了头,就一直坚持一天三顿饭了吗?

    其实,这是王训不了解叟族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叟族人比较贫苦,平常一天吃两顿饭都比较艰难。这会儿劫掠了许许多多的粮食,有一些杀死的鸡鸭牛羊,不吃也会坏掉。一直以来缺粮食的叟族人怎么会那么浪费?再说本身也饿啊,吃了多好。

    于是,叟族人在劫掠其他人,得到的粮食比较多的时候,就会暂时的变成一天三顿饭。

    不一会儿,叟族那边米饭和肉类的香味就传了过来,飘散在峡谷的四周。王训的人也饿了,却只能忍住,静静地躲在山崖后面。期待着等会儿要把这群吃饭的家伙给灭了!最好全都砸死!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叟族人终于吃完了。可是,叟族首领却没有下令出发,而是先让少量人爬上两边的山崖,看一看有没有危险,没有的话,再走。

    人家叟族是真的没有发现王训等人。可是人家叟族首领也不是傻子,就算没发现敌人,总得进行一番排查吧。毕竟小心无大错。

    结果在山崖上的王训军马坐不住了!眼看着敌人的斥候小队就这样往自己这边跑,都快发现自己了,能不着急吗?

    王寻身边的偏将着急地看着王训,等着他拿主意呢。总不能就在这里一动不动,等着敌人发现吧?

    王训也是焦急、恼怒,但是他看着却來越近的敌人,终于还是下令把擂石滚木丢出去,阻挡住敌人一会儿,然后自己军趁着这一会儿,赶紧撤退!

    命令通过特殊的手势发出去了。王训军发一声喊,都把滚木擂石朝着叟族小队扔了出去,还有的还放了几支箭。

    叟族的人也是突然吓了一大跳。叟族首领立刻组织兵马,准备进行还击。可他们的兵马刚刚集结,王训已经立刻带领士兵撤退了!

    叟族首领十分恼怒,他觉得不该让这一支胆敢伏击自己的兵马逃出去。扔完了滚木擂石就想跑?哪有那么好的事儿?于是他命令大军去追。

    叟族士兵倒是很听话的去追了。但是只有叟族贵族的亲卫队比较精锐,追上了王训军队的尾巴,双方厮杀了一阵,其他的王训兵就逃跑远了。

    而后方叟族的普通士兵还没有跟过来。这种情况,让叟族首领也知道很难再追的上王训军的其余人了。

    好在叟族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叟族首领也没有太过执着,就下令收兵回去了。

    但是因为王训这一次对他们的惊吓,他们也觉得不能太随便了。比如他们不愿意在夜间行军了,害怕突然在黑夜里的哪个角落里,就会冲出来一支伏兵来。

    当晚,叟族走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就早早到安营扎寨了。

    而在他们前方大概十五里地的地方,王训大军在一个隐蔽的地方同样在安营扎寨。

    王训的脸很黑,十分生气地坐在中军大帐里。他不是在生别人的气,他是在生自己的气。

    因为他的伏击的失败,敌人还没有受到什么伤害,他自己的军队就已经在最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