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枕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笑枕江山- 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陆飞不但在平定田重进的叛乱,还要击退入境的辽军,但这两点并不是他的主要目的,最重要的是要取得禁军的绝对统领权,想做到这点,最好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来一场大战,借此将整个禁军重新洗牌。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决不能心慈手软,该杀的要杀,该抛弃的要抛弃,不管死多少人都可以,皇权之下从来都是白骨累累,一将功成万骨枯。

    陆飞之所以不救怀州和齐州,一来是敌军兵锋正盛,一个没有凝聚力的禁军就算去救也未必能救得下来,二来嘛,那就是囤积在大名府的百万石钱粮,这才是陆飞能控制禁军的唯一途径。

    陆飞看看三人,点点头,道:“是冒险了些,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你们想想,德州离怀州六里余里,在此之前朝廷接到的消息一直是田重进在德州,而几天前他的大军突然出现在怀州地界,那说明什么,说明田重进是轻兵突进,没有带任何的辎重粮草,也正是这样他一路几乎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抵抗,誓如破竹,打到现在怕也是强弩之末了,他急需大量补给,短时间之内田重进是不会进军汴梁的,再说尾随其后的辽军,河北大平原,辽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从幽州境内跑到了黄河岸边朝廷才知道,你们说说辽军现在最想做什么?”

    三人各自对视一眼,呼延赞试探着喃喃道:“辽军不善久战,过了黄河天险他们最想做的就是兵围汴梁。”

    陆飞哈哈一笑道:“呼延将军太高看辽军了,区区三五万辽军也敢来攻打汴梁,不可能,能不能打下齐州还是个未知之数呢,我这几天看过殿前司诸将的履历,齐州镇将赵忠仁坐军二十年,此人最善的就是凭城据守,我不指望他能在齐州城下全歼辽军,守个十天半月他还是可以的。”

    向训纳着闷道:“那陆帅说说辽军最想做甚?”

    陆飞在众人面前踱着步,一幅成竹于胸的表情,信心满满的道:“坐山观虎斗,辽军不傻,他们明白只要过了黄河进入中原腹地那就是否座座坚城,我朝将士凭城而守,辽军虽然凶悍却也占不到多少便宜,我敢保证,齐州将是辽军进军的最前线,他决不会再走了。”

    高顺听了也连连点头,捋着胡须道:“不是没有这个可能,辽军之所以进军这么迅速完全是因为田重进洞开了河北,这些年我中原人与辽人大小战事不断,双方都是势均力敌,辽国皇帝不可能打算就用这几万人来攻取中原。”

    陆飞一扬手,指指高顺道:“没错,五万辽军入了中原内地,他们找得找东南西北么,所以他要等,等田重进是否能成势,若田重进得胜,辽军很有可能会派来大量援军,若是田重进不敌,辽军就会退了,这也向来是他们惯用的伎俩,以汉人对付汉人,从石敬塘那会起就是这样,近五十年了,也不知道换换招。”

    呼延赞倒是赞同这样的形势推论,他何尝不是这样想的,但这样的推断也不是大军深入敌后的借口呀。

    呼延赞道:“就算辽军如陆帅所料,可我们也没必要冒此风险去打德州,德州可是田重进的老巢,更是辽军北返的后路,禁军一旦到了德州,就一定会被东西夹击。”

    陆飞笑道:“围魏救赵的重点就是攻其所必救,他们若不救我还不想打呢。”

    三人更是不解,尤其是高顺,在枢密院的调令中,高顺的神卫军是前军,首当其冲,万一有闪失别人有退路,他怕是想退都退不回来了,辽军的行动那是何等迅疾。

    高顺有些为难道:“兵法也只能论事,不能定胜。”

    陆飞直接反问道:“如果这个方略不可行,那你们可有必胜的办法?”

    众人愣怔,高顺喃喃道:“反正进军德州并非唯一的途径,陆帅方才不是说过,田重进打到怀州是强弩之末,辽军兵马不多,也不敢太过于深入中原,那我们何不一一击破,不论先打谁都占优势,何苦自走险路将他们一起引到德州去。”

    高顺的话很快就得到呼延赞和向训的赞同,一个个愣愣的看着陆飞。

    陆飞也想过,打田重进没什么难度,打辽军也不算困难,以大唐现在的国力单挑谁都是手拿把攥的事,之所以会将他们引到德州一起揍,还是那句话,借刀杀人,在一场大战中将不听话的异已全都当炮灰,好重新洗牌,最重要的是陆飞这次要亲自挂帅出征,可如果只是单单派一支军马去救援,堂堂大唐殿前司的都点检,天下兵马统帅亲自统一支偏师,未免有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之嫌。

    陆飞道:“刚才我只说了辽军有可能会在齐州作壁上观,你们有没有想过,田重进之所以敢起兵叛乱,他哪来的底气?”

    向训想都没想,道:“自然是勾结了契丹人。”

    陆飞一挺胸,正色道:“这不就是了,辽军如果在齐州按兵不动了,他田重进还敢动吗?不会,他还指望辽军能与我们来个两败俱伤,他当渔夫呢。”

    众人一愣,面面相觑,这是明摆着的推断,换成谁是田重进都会这样打算。

    呼延赞一边点着头一边道:“可这还只是推论,并不能肯定,枢密院为何不等军情明了之后再进下令进军,这也太急了些吧?”

    陆飞冷哼一声,走回了案后,道:“迟则生变,我朝就应该趁他们的结盟未牢固、举棋不定时来个一网打尽,日子长了,谁也料不到他们会做什么,难不成还要等田重要在河称帝聚拢民心再动手不成?”

    三人惊鄂,谁都听得出来陆飞这话是在借题发挥,大家的意思只是想等真正摸清敌情才进军,这个时间至多也不过十天半个月,这点时间田重进能做甚?

    呼延赞算是明白,陆飞是铁了心要打德州,而且是调他的龙卫军和高顺的神卫军共计十万禁军,这二人都是在汴梁政变时没有直接投降的,更有这次让捧日军和向训的天武军驻守汴梁,这就不是用说了,那时天武军头一个投降了大唐,这还不是你陆大帅在借刀杀人?

    呼延赞道:“那枢密院的军令为何只准我部带三天的行军粮?德州离汴梁还有十天的路程?”

第0159章 梦幻() 
陆飞回到府上,沐浴更衣,穿上戎装甲胄坐在大厅里。他坐在那里回顾一生刀光剑影,自忖没在大事上有过错误,不禁心道:人在位置较低的时候,一般是为人和性子就决定了成就;但上了高位,真是要靠时运和运气!

    而且时运只有一次,当自己失去大唐禁军时,就失去了这个千载难逢的草莽英雄可以崛起的时运掌控。

    时也!命也!不求此役一战功成,但求无愧来前世打拼一遭。

    晕晕沉沉之中,陆飞只觉一阵头晕目旋,朦胧中,不在身在何处,四周一片混沌,他用

    力的挥舞着胳膊,呐喊着,渐渐的他感觉自己躺在椅子上的身体在一点点的消失,他能看到他美丽的妻子黑云拉着巧娘有说有笑的从他身边走过,但为什么她们看不到自己?

    这一觉不知道睡了多久……

    骄阳当头,天气异常闷热。

    蜿蜒而去的官道上行人不多,只有三两个结伴同行的商客模样的人在匆匆而行,挥汗如雨,那被汗水打湿的衣衫紧紧地贴在身上,走起路来‘沙沙’作响。

    路旁的树荫下,凉风习习,一名裤腿卷起弓着腿的庄稼汉正头枕在一块小青石上睡觉,偷得农忙半日闲。

    在离这名庄稼汉不远的另一处树荫下,有一人看起来更悠闲,只见他一袭浅灰色薄衫,半靠半躺在树根下,脸上盖着一本翻开一半的书,看不清容貌,嘴里含着一截草径,翘着二郎腿,轻轻地摇晃着,鼻腔里还不时地哼唱着不知名的乡曲小调,一边哼唱还一边用手里的横笛在另一只手上打着节拍,这模样,绝对的清闲。

    看他身边放着的行李,一目了然,只一架书篓,这是个读书人,如今正值秋闱之年,各处学子云集金陵城赶考,此处正是盐城县通往金陵的官道,所以,在这荒郊野外有读书人经过歇脚,不足为奇。

    官道两旁的树林里,传来一阵阵蝉鸣,更是给这大热天平添几分燥热,一名背着包袱的中年人正朝那书生跑来,大汗淋漓,却是满脸堆笑,边跑还边喊,“少爷,我回来了,少爷”

    三步并作两步,中年人来到书生近前,手里捧着一个油纸包,他用肩膀抹了抹脸上的汗,呵呵笑着,“少爷,等久了吧”

    那书生停止了哼唱,将脸上的书拉下一半,露出半截脸,眉清目秀,只见他微睁开一只眼,打量了来人一番,带着一丝埋怨的口气说道,“我说老李头,让你买几个包子,我还以为你种麦子现磨面去了,你瞅瞅,连晌午饭都过点了,你这早饭是不是迟了点?”

    老李头笑了笑,自知事没办好,一露苦脸,解释着,“少爷,您是不知道,这人生地不熟的,就这几个包子,我可是跑了好几里地才买来的,来,您看看,还热……凉是凉了点,不过挺香的,猪肉韭菜陷的,少爷,您尝尝”说着,他将油纸包递到了书生鼻子边。

    韭香扑鼻,腹中早已空空如野的书生更是食欲大起,当下便顾不上责备老李头,放下横笛,盘腿而坐,将嘴里那食之无味的草径吐在一旁,抓起一个包子就往嘴里塞,看这吃相,好似他面前不是几个包子,而是一桌上好的山珍海味。

    这书生,名叫陆飞,淮安府清河县人,年方二十,风华正茂,按他本人的话说,天纵奇才,经史子集,无一不通,诗词歌赋,随手拈来,书法丹青更是独成一家,在同乡学子中,无人能出其右,一时乡人都称他为‘清河小伯虎’,人又生得俊秀,在清河县他的名气不比那死去的江南大才子唐伯虎低。

    陆飞不仅才比唐寅,连彼此的性格也颇为神似,都是豪放不羁,潇洒的乐天派。

    但奇怪的是,出口成章的陆大才子却屡试不第,一连几次院试都名落孙山,这在当地也传为一笑谈。

    有道是书山怎敌得过银山,在这贪污成风的科考路上,哪一步不是拿银子铺就的,陆飞虽然才高八斗,可家中财力不支,陆飞给不起也不屑给那买进身之道的银钱,所以这才年近二十才得了个秀才的名头。

    其实,这秀才公之名也非他文章作得好,只怕那主考官连他文章都没看过,只是收到了陆家送来的十两银子,这才给了个秀才的名额,只不过这一切陆飞并不知情。

    说到陆飞的家世,那可真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了。

    陆家本是这清河小有名气之家,颇有家财,只不过随着小陆飞的降生,陆家就渐渐走了下坡路,上千亩的良田变卖一空,几家在清河城里的铺子也亏本经营不下去了,怎么看这陆飞都像是个天降灾星,上天专门派来克陆家的。

    不光是家财,陆飞六岁娘亲过世,十五岁老爹病故,一班亲戚不但不施援手,反而趁机瓜分陆家的家产,陆飞这放荡不羁的性格好像就是从那时开始的,见惯了生离死别,看透了世情冷暖,反而悟出了些道理,无心打理家里生意,把自己埋进诗山书海,一心功名。

    不光是陆家倒霉,就连那当年还在襁褓中就与陆家订下娃娃亲的赵家也差不多同时衰败,两家好像是在比着法的看谁先败光家业,没几年,在陆飞那未过门的媳妇八岁那年,赵家彻底倒了,还欠了一屁股债,那时候的陆家还有些家底,多亏了陆飞他爹仗义,没有嫌弃这破落户,出手相助,不但帮赵家清了债,还保证娃娃亲仍然有效,等俩孩子十八岁,就接赵家姑娘过门。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陆家再破败,可比赵家还是要强一些,还不至于为吃喝发愁,所以,赵家姑娘刚满十八岁,赵有财就忙将姑娘打发上了花轿,连同着把自己也一同嫁了过来,反正赵家是嘛也没有了,有道是一个姑爷半个儿,赵有财指望着小两口成了家,他好有个靠山,将来也有个养老送终的人。

    哎!人要倒了霉,按赵有财的话说,老子都连压三十把大了,也该来回小了吧,可天不遂有愿,这把小,始终没有开。

    就在花轿快到陆飞家时,途经运河边,突然狂风骤起,暴雨如注,可怜那赵家之女,连夫家的门都没进,就连同着几个轿夫,一起掉进了运河里,赵陆两家是沿河寻了一个多月,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一晃好几年过去了,依然杳无音讯。

    亲事没办成,可赵有财却一屁股坐在陆家不走了,女儿没有了,赵家也就剩几间踹一脚摇三摇的破房子了,还回去干嘛,这个陆飞的岳父他是当定了。

    陆飞早就听说赵有财游手好闲的恶名,可怎么说人家的闺女也是死在了送亲的路上,这个拖油瓶想不要都不成,好在是家里除了一个忠心的老仆人老李头,也没旁人,多双筷子而已,只要这赵有财能改掉以前的习性,日子就这么凑合着。

    赵有财吃着姑爷,住着姑爷,刚开始还能安份,没过多久,他仗着陆飞不问家事的性格,便大包大揽起陆家的财权,那吃喝嫖赌的性子又死灰复燃,把个已经山穷水尽的陆飞再败一把,眼瞅着连吃喝都成了问题。

    没想到赵有财也有天良发现的那一天,赵有财无意中在赌桌上结识一名官府的人,闲谈中听到了些风声,说是陆家少爷次次落榜,那原因完全不在学识上,这年头,有银子才是爷,文章写得好,屁用没有,哪座山头不孝敬到,想中榜,门都没有。

    当时,赵有财就有了想法,如果使些银子就能买个秀才的名头,那将来就有机会去金陵城应考,如果再能博个举人老爷的功名回来,那赵陆两家不就咸鱼翻身了吗?山珍海味可劲了造,淮安府里的花娘还不想睡哪个睡哪个吗?

    也是,那段时间赵有财有手气不错,着实让他赢了几回,手里聚了些银子,再加上他掌着陆这家的钱粮,于是,他瞒着陆飞,翻出了二十多两银子,偷偷找到那官府的人,请他去淮安府帮自己姑父打点打点。

    果然,当年,淮安府院试,陆飞的名字,稳稳当当地出现在了中榜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