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之贼主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要塞之贼主天下-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皇帝慢慢睁开眼睛,伸出一只手,王承恩赶紧上前去扶着皇帝的后背将他搀扶起来,然后在后腰处塞了一个软垫子,让老皇帝靠着坐了下来。

    “承恩呢,朕可真是老了啊,这白天瞌睡越来越多了。”老皇帝一边用手捶着腰,一边絮叨着。

    “陛下可一点都不老,正是春秋鼎盛的时候,天下臣民可都盼着您万万岁呢。”王承恩接过话头陪笑着道。

    “你这个老王,就知道说这些话糊弄朕。这天底下哪有什么千岁万岁的人呢,朕能活到现在都已经不亏了。你可知道,我姬家的列祖列宗们从来没有活过四十岁的,朕算起来都是活的最久的一个了,已经知足了。就在刚才,朕还梦到了先帝跟朕说话,说朕也该放手把这担子交出去了,让朕和他们一起去那个地方享清福呢。”

    老皇帝指着也是双鬓白发苍苍的王承恩笑骂了一句又絮絮叨叨的说开了。

    王承恩从皇帝当皇子的时候就开始侍候他了,听见皇帝的话,不由的鼻头一酸,跪下来带着哭腔道:“陛下,您可别再说这些话了,这宫里宫外,天下臣民都指着您呢。”

    老皇帝看着这个跟了自己一辈子的老内侍,心中也有些酸酸的,摆了摆手道:“好了,朕不说了,你也别掉泪了,一把年纪了,让人看见笑话。”

    王承恩这才起身,擦干眼泪,躬身立在旁边等着皇帝吩咐。

    “去吧,把他们都叫进来说话。哦,还有太子,也叫来一起听听。这江山,迟早都要交到他手上的,他得知道这些。”老皇帝喘了一口气,慢慢的说道。

    王承恩出去把几个阁臣都叫了进来,几个人行过礼之后,就坐在皇帝赐的锦墩上,等着皇帝发话。

    “几位爱卿,等太子来了,朕一起说,有件事要你们一起议一议。”老皇帝有些浑浊但却依然带着精明的目光在几位阁臣脸上扫了一圈慢悠悠的道。

    几位阁臣互相看了一眼,都不知道什么事情还要把太子叫来一起听,起身齐声道:“臣等遵命。”

    过了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太子姬思远也到了,跟皇帝和几位阁臣互相见礼后坐在了皇帝御榻左手边的位置。

    “今儿叫你们来,是因为有一件事朕一时难以决断,所以让你们议一议。承恩,把奏表拿上来。”皇帝开口道。

    王承恩锦衣卫大同千户所的密报,先交给了内阁首辅温体仁。

    温体仁一边看一边眉头跳动,看完后脸色又恢复了平静,把密报交给了次辅詹志泽。

    几个阁臣看完之后密报才到了太子姬思远的手中。

    姬思远如今才二十出头,正是年轻的时候。若不是他几个哥哥都半路夭折了,这太子也轮不到他这个庶出的皇子身上。

    这姬家皇室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从太祖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很短命,都活不过四十岁。不光是皇帝,其他皇室子弟都是一样的短命。

    所以这个大明王朝虽然才二百多年,但是已经经历了二十七个皇帝了。

    直到当朝皇帝姬正德才破了这个魔咒,他一直活到了五十多岁还依然好好的。

    姬正德本以为自己已经打破了这个魔咒,可是谁成想他的儿子们却一个个还是摆脱不了这个魔咒。他的长子活到了三十八岁,正值春秋鼎盛时候,却忽然生了一场暴病就没了。

    后面的几个儿子们都是同样的情况,都是一场大病之后就没了。

    饶是老皇帝一生经历了不少风雨动荡,可是还是被这几次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给折磨的日渐憔悴了。

    他有时候在想,到底他们姬家的祖先做了什么孽,老天爷竟要姬氏子孙世世代代遭受这夭寿的报应。

    所以,每次看着姬思远这个硕果仅存的儿子,老皇帝就开始担心他哪一天就忽然跟他的哥哥们一样就离自己而去了。

    而奇怪的是,姬家的女儿们却一个个都是长寿之相,就说姬正德自己的亲姑姑,先帝的妹妹,大明长公主姬瑜现在还依然健在,已经高寿七十二岁了,身子依然硬朗的很,比姬正德这个侄子看起来都硬朗的多。

    这些事情让他越来越觉得这大明江山是不是注定不是他姬家的子孙能够守住的?

    但是每次这么一想,他又觉得不甘心。朕是大明皇帝,朕是天选之子,朕就不信老天爷就如此不眷顾我姬氏子孙。

    半年前他还在想着老天爷真的是不眷恋姬氏,让这天灾人祸,流寇鞑虏都来给自己添乱,看来真的是要夺了这大明江山。

    那时候的老皇帝都有些心灰意冷了。

    可是从袁崇焕平定流寇之后,他又开始觉得老天爷终究是眷恋他们姬家江山的。

    这不,在袁崇焕之后,辽东又出了一位散尽家财一心报国的义士,带着义军屡败满清鞑子,这岂不是上天又给老姬家送来的又一个救星吗?

    看来老天爷终于要睁眼了。先送来一个袁崇焕,帮着平了流寇,又送来一个江川,重挫鞑子,这两人简直就是老天爷给姬家,给大明王朝送来的及时雨啊。

    只是没想到自己如今视为股肱之臣的袁崇焕竟然跟这位义士生了龌蹉,两人竟然掐了起来,这让老皇帝又头疼起来了。

    老皇帝当了二十多年皇帝,这制衡之道玩的比谁都精明。之前是要用袁崇焕,所以不惜高官显爵送上,但是心中最深处未尝没有一点戒备和猜忌。

    只是看遍满朝文武,却找不出一个能跟袁崇焕抗衡的人。而且偏偏袁崇焕还一心要当孤臣,所以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有可能结党营私的路给堵了,这让皇帝就算想制衡也找不到借口。

    如今倒好,老天给自己送来一个江川,而且还跟袁崇焕不对付,这简直就是打瞌睡就有人给送枕头。

    老皇帝越琢磨,这眼神越亮,心中大概已经有了一个主意。只是他还是想听听这些阁臣和太子们的说法。

    之所以叫阁臣们来,其实也是给他们一个发泄怨气的机会。毕竟之前自己把袁崇焕捧得那么高,袁崇焕又立志要当孤臣,这些人心中早都有怨气。

    他们对着自己这个皇帝不敢发,只能把怨气发泄到袁崇焕身上了。所以这次就给他们一个发泄的机会,也趁机敲打一下袁崇焕,让他知道天威难测,日后做事要更加小心些。

    毕竟这天下事情不能全指望一个袁崇焕,其他人的情绪还是该照顾就得照顾的。

    当了二十多年皇帝,对于人心的把握,是老皇帝最得意的本事。

    “陛下,陛下”,王承恩的轻唤声把老皇帝从思绪中拽了出来。

    “哦,都说说吧,这件事怎么处理?”老皇帝把一条腿换了个姿势,开口问道。

第五十四章 震怒的大明皇帝() 
“陛下,臣以为天降如此义士,乃是陛下洪福齐天,大明历代先帝庇佑,才能生出如此义士义师屡败鞑子,廓清辽东,实乃陛下之福,大明之福,天下之福。臣为陛下贺!”

    首先站起来的是内阁首辅温体仁,此人虽然是内阁首辅,但是却也不过五十岁出头而已,保养的极好,面皮白净,身材高大,眉目舒朗,颌下三缕长须,一副风流气度,是大明官场上有名的美男子。

    不过这位温首辅可不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草包,否则也当不了这大明首辅。要知道,当今皇帝在位二十七年,光是首辅就换了四五十个了,平均每个人的任期也就半年时间。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位陛下喜怒无常,而且猜忌心重,一般人伺候不了。

    而这位温首辅两年前当上首辅之后,却一直稳稳当当的,没有任何要被换掉的迹象,可见其人之本事。

    而温首辅最厉害的本事就是揣摩圣心,从来不做主动出头的那只鸟,皇帝不喜欢事情绝对不做。皇帝喜欢的事情小心的做,总之就是把中庸之道发挥的淋漓尽致。

    当然,这位的眼光见识也是有的,皇帝咨询的时候也能说个一二三四来,所以会做人,有见识,还足够低调稳重,这几条让他这个首辅当的稳稳当当,破了景润朝首辅任期不过半年的死咒。

    他这番话看起来像是奉承话,但是却也极有讲究。先把一切的功劳都按到皇帝头上,而且半句都没有提袁崇焕跟江川冲突的事情,显然是一招稳稳当当的投石问路。

    现在谁都不知道皇帝的真正心思,毕竟袁崇焕可是现在皇帝面前的大红人,温体仁虽然也很不爽袁崇焕,但是他在皇帝没有明确表明要处置袁崇焕之前是不会提这一茬的。

    内阁首辅都换的那么频繁,更别提这次辅以后的阁臣了。如今能当上阁臣的都是足够聪明,足够低调,足够会来事的人。

    其他几位阁臣一看首辅大人定了调子,也都起身齐声祝贺道:“臣等恭贺陛下洪福齐天,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人老了,总喜欢听些高兴的,能让自己开心的话。这些年当皇帝,姬正德坏消息听得太多了。

    所以几位阁臣的话让他也乐呵呵的,龙颜大悦,转头又看向一旁没有说话的太子问道:“太子,你怎么看?”

    太子到底还年轻,才当上这太子半年时间。年轻人的优点他有,年轻人的缺点他也同样有。

    这半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他面前说过袁崇焕的坏话,导致这位太子殿下心中已经对袁崇焕很是厌恶。

    只是父皇信重袁崇焕,他只好闭口不言。

    今日父皇把他找来旁听参与跟阁臣的廷议,而且讨论的内容还是一封不利于袁崇焕的锦衣卫密报,这是否说明了父皇有意惩治袁崇焕呢?

    而且年轻人天生就对英雄人物有好感,密报里的义军首领江川也很年轻,却忠心报国,率领手下纵横辽东,打的鞑子损兵折将,丢盔弃甲,这些事迹让同为年轻人的太子顿时起了爱才之心,心中大大为其叫好。

    换句通俗的话来讲,大家都是年轻人。太子觉得江川能做到的,也就代表自己能做到。无形之中,太子把江川当成了自己的代言人。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代入感。

    可这个袁崇焕,到了辽东,不思进攻鞑子,却嫉贤妒能,要吞并义军,这种行为实在太过卑鄙无耻。

    太子本就看袁崇焕不顺眼,如今又有了一桩实锤,更是满心气愤。

    见到父皇发问,太子起身朗声道:“父皇,儿臣以为,江川实乃义士,散尽家财,成立义军,屡次重创鞑子,维护我大明北疆。此种行为足可以称得上大忠大义,当昭告天下,表彰其功,并授其官职爵位,重赏其功,以表父皇和朝廷恩德,使江川能继续为我大明效忠,驱逐鞑子,也使其成为天下表率,号召天下更多的义士出来为朝廷效力。”

    老皇帝欣慰的点点头,笑着道:“有长进,有功必赏,才能使人奋进。这正是用人之道。”

    看自己的话得到了父皇的肯定,年轻的太子更是激动,又接着大声道:“父皇,既然有功必赏,那也得有过必罚。袁崇焕深受皇恩,督师辽东,上任两月有余,未立尺寸之功,反而却嫉贤妒能,欲夺江川义军兵权,并且驱使我大明边军为自己一己之私前去***川义军,使义士心寒,天下百姓心寒,实乃罪大恶极,还请父皇将其召回京城,重重治罪,以安义士之心,天下百姓之心。”

    年轻人容易激动,说到最后,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太子竟然直接跪倒了地上,向皇帝请命,大有皇帝若是不治袁崇焕的罪,他就不起来的架势。

    王承恩服侍了皇帝一辈子,可以说是最了解皇帝的人。太子一说到有过必罚,他就知道要坏事,急忙向太子使眼色,可是太子却根本没看见,只顾慷慨陈词,陷入了自己的情绪中无法自拔,王承恩叹了一口气,转头看向皇帝。

    果然,皇帝脸上的笑容已经消失,脸越来越黑,等到太子说完之后冷哼一声道:“说完了吗?”

    太子也感觉到了自己老子好像有点要发飙的迹象,但是还是硬着头皮道:“儿臣说完了。”

    “说完了就给我滚!滚回你的东宫去,闭门思过!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时候再出来!”老皇帝一下子发飙了,指着太子厉声大喝道。

    当了这么多年皇帝,老皇帝的威风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住的。龙颜大怒之下,太子都吓得跌倒在地了,一脸惊恐的看着自己的皇帝老子,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就惹怒了他,刚才还夸自己,忽然雷霆大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几位阁臣急忙跪在地上,齐声道:“陛下息怒,太子年轻,思虑不周,陛下且望保重龙体。”

    皇帝扫了他们一眼,重重的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王承恩赶紧上前扶起太子小声道:“殿下,您先回东宫吧,等陛下气消了再说。”

    太子脸色煞白,失落魂魄的行了个礼被王承恩给扶出了东暖阁。

第五十五章 封爵武安侯() 
太子被皇帝轰走之后,几位阁臣彼此对视一眼,都明白了皇帝的心意。

    江川要赏,袁崇焕也不能罚,这就是皇帝的底线。

    首辅温体仁想的则更是通透,皇帝又要施展他的帝王之术了,说白了就是制衡之道。

    “好了,几位爱卿说说吧,这个江川该如何赏赐,这件事又该如何了结。”皇帝摆摆手,语气平静了下来。

    温体仁开口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定然是袁督师和义军之间产生了误会导致的。袁督师为人光明磊落,一心报国,不可能容不下重心报国的一支一军。臣以为,朝廷当加封适当的官职爵位给义军首领江川,并且给予一定的财物赏赐,使其明白陛下之隆恩,朝廷之恩德,感念陛下隆恩,继续带领麾下义军抗击鞑子,廓清我大明辽东。日后若再立功劳,再行封赏即可。”

    其他几个阁臣等首辅说完,也异口同声的道:“首辅大人所言极是,臣等附议。”

    老皇帝思忖了一会,点点道:“如此义士,理当封赏,那你们说说该如何封赏,赐予何等官职为好?要不要封爵?”

    首辅温体仁道:“陛下,既然江川此人善于用兵,自然当授其武职。且授予的职位又必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