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之贼主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要塞之贼主天下-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面让相关各省筹集粮草军饷,一方面带着这些将官总兵们研究如何破敌。

    最后就研究出来一个十面包围的战略,简单来说就跟围猎一样,十路大军从各个方面把流贼往中间驱赶,最终赶进官兵选好的战场之中,然后来一个瓮中捉鳖。

    没人相信他能干成这件事,因为之前流贼的强横已经把很多官员给吓破了胆子,更不用说一个二愣子袁崇焕带着一群二愣子将领就能把这事给干成了。

    但是,事实很快就让所有等着看笑话等着看袁崇焕掉脑袋的人大吃一惊,脸被打的啪啪响。

    不到半年时间,袁崇焕还真就把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支贼军给逼入了商洛山谷之中了,流贼伤亡惨重,现在就剩下苟延残喘的份了。

    半年之前,流贼势大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要变天了,开始三心二意的给自己寻找后路了。结果没想到才半年不到,这情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很多人始料不及,因此对于袁崇焕这个蛮子一下子是刮目相看。

    皇帝陛下更是龙颜大悦,直接把兵部尚书的帽子给了袁崇焕,并且还加封他为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虽然在内阁之中是排名最后的一位,但是这已经充分说明了皇帝陛下的信重,一时间袁崇焕成了朝堂之上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原本被人奚落嘲讽的小小知府如今一跃成了当朝最红的朝廷大员,一时间袁崇焕之前门可罗雀的小院门前登时变得车水马龙起来。

    但是袁蛮子很快就让大家领教到了他蛮子这个称号的另一层意思。对于所有带着礼物来拜访他的人,一律闭门不见。

    并且放出话来,如果要谈公事,请去兵部签押房。要谈私事?不好意思,我袁蛮子跟朝堂诸公没有任何私事可谈。

    百官吃了闭门羹,纷纷大骂袁崇焕袁蛮子,说他打定主意要做孤臣。

    袁崇焕毫不在乎。

    但是这种态度却让深受党争之苦的皇帝陛下大为满意,对袁崇焕更加信任,并且向他开始咨询辽东战事。

    正好此时,满清又进攻大同,大同城派人向朝廷告急。

    皇帝招来袁崇焕咨询,结果袁崇焕又主动提出去大同督师,并且向皇帝陛下立下了五年平辽的军令状。

    皇帝更是高兴,直接加封袁崇焕文渊阁大学生衔,以兵部尚书一职督师大同,节制辽东文武,全权主持对清战事。

    就这样,袁蛮子踌躇满志的向辽东而来了。

    大同文武官员们心思各异,文官们都有些怕袁崇焕,大家都听说过他那个臭脾气,本不想来但是却不能不来。

    武将们却心中高兴,他们更喜欢跟这样直来直去的上司打交道。

    就在众人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时,一骑飞马从管道上奔驰而来,马上骑士高声叫道:“来了,来了,袁督师来了。”

    听到骑士报信,大同众文武都是精神一振,睁大眼睛向官道上看去。

    只见片刻功夫后,官道上马蹄沓沓,尘土飞扬,正在向这边而来。

第十七章 天子御剑() 
袁崇焕个头不高,面色黧黑,再加上总是锁着眉头,所以不说话都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感觉。

    自从领了圣旨之后,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做准备,主要是抽调一批军粮要带到大同,这也是他督师大同带给大同边军的一个礼物,收拢兵心。

    另一方面,他把自己在剿灭流贼当中的选拔出来的得力干将曹变蛟,洪承畴都带了过来,留下孙承宗和左良玉继续看着躲在深山里不出来的李自成和张献忠。

    挫败流寇让袁崇焕声名鹊起,也让他更加的雄心勃勃,因此皇帝一向他咨询辽东战事,他就义无反顾的毛遂自荐,要求督师辽东。

    说起来,他也并不是心血来潮,袁崇焕在当知府的时候就一直很关注辽东战事,分析大明和满清的历次战事,从中总结双方的优劣势,以及用兵特点等。几年下来,他对于如何对抗满清,收复辽东已经在心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案。

    打败李自成张献忠让他对自己的用兵能力更加有了自信,所以他才敢拍着胸脯向皇帝保证可以五年平辽,以自己的人头作保。

    一切就绪之后,袁崇焕就带着曹变蛟,洪承畴等亲信人马先行一步,带来的辎重粮草在后面由大队人马护着慢行。

    这次袁崇焕来大同督师,不仅仅是带着粮食,还带来了两万大军。这两万人马都是在这半年的剿灭流贼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精锐,被袁崇焕视为自己平辽的根本依仗。

    对于边军,袁崇焕是不信任的。在他看来,大明之所以能在跟满清的对抗之中节节败退,边军的糜烂是主要的原因。边军糜烂的根子当然是边军的各级将领腐败无能,打仗无能,但是克扣军饷,豢养家丁却都是一把好手。

    因此他这次去大同已经做好了大开杀戒,整顿边军和大同官场的准备。

    因此当前哨亲卫来禀告说大同文武官员以及士绅在城外十里长亭等着迎接自己的时候,袁崇焕的脸更黑了。

    “告诉他们,都散了,各回本衙各司其职。本督自行入城,到时候再召集他们议事。”袁崇焕皱着眉头下令道。

    “是,督师大人!”前哨亲卫调转马头向后奔去。

    大同的文武百官本来一个个都想好了见了这位督师大人该怎么说,很多人都忙着整理自己的衣服帽子,以便不要在督师大人面前失礼的时候,却迎来了督师大人不做停留,直接入城的消息。

    这让众人惊愕不已,这位袁督师也太不给面子了,这么多人在这里大太阳下等了他半天,他一句话说不见就不见了。

    此刻很多人终于想起了这位黑脸督师那个蛮子的称号的另一层意思了,一个个脸色尴尬不知所措。

    大同总兵李永年站在原地想了几个呼吸,忽然笑了,然后一挥手第一个散了,骑马就往回走,身后众将也都跟了上去。

    剩下一群文官杵在那里不知所措,都看着大同知府牧佐。

    牧佐愣了片刻,跺了跺脚也上了自己的马车,往大同城回去了。

    大同的文武两位大佬都走了,剩下的人也只好跟着都散了,只留下一点凌乱的脚印。

    袁崇焕一行人进了大同城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来到了大同边军大营,击鼓聚将。

    咚咚咚急促的鼓声响彻军营,有资格进大帐议事的最小的都是守备级别的将领。

    所有人进了中军大帐之后,发现以往坐在帅案之后的大同总兵李永年也站在了左侧第一个位置,都有些惊讶,但是却也无人敢说什么,都悄无声息的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

    片刻后,袁崇焕从大帐后面转了出来,来到帅案之后,皱着眉头扫视了一圈帐中诸将。

    曹变蛟和洪承畴两人则昂然站在袁崇焕两侧。

    “人可都到齐了?”袁崇焕说了第一句话。

    “回禀督师大人,守备以上将领都已到齐。”大同总兵李永年出列回话。

    袁崇焕点点头,眼神之中好像闪过一丝失望,虽然很快就消失了,但是却被心思细腻的李永年给捕捉到了。

    难道这位督师大人不希望人到齐?看来是要找个人开刀,杀鸡儆猴。想到此处,李永年的一颗心提了起来,告诫自己要加倍小心,千万不可成为那只用来儆猴的鸡。

    事实上,袁崇焕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他知道这些边军将领心中会对自己这个文官出身的督师有轻视之意,所以他打算从一开始就要树立起自己督师的威信来,想找个倒霉蛋来收拾一下,杀鸡儆猴。

    结果看来这些人运气都不错,没有人撞在枪口上。

    抛开这点思绪,袁崇焕一招手,旁边的洪承畴急忙从怀中掏出一个长条形的锦盒双手捧给袁崇焕。

    袁崇焕打开锦盒,取出一卷金丝绢帛,高声道:“皇帝陛下圣旨在此,众将接旨!”

    众将一听急忙转身单膝下跪齐声道:“臣等接旨!”

    袁崇焕打开绢帛,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辽东糜烂数十年,以致东虏肆虐,城池沦陷,子民涂炭,朕心中愧对祖宗。今兵部尚书袁卿崇焕,忠心体国,文武兼备,特命为辽东督师,以弘文阁大学生衔领辽东战事,一应文武俱受其节制。若有违逆不道之人,可持天子御剑行先斩后奏之事,钦此!大明景润三十二年七月十四日。”

    众将一听,心中顿时凛然,这位督师大人竟然还带着天子御剑,这无疑是掌握了帐中所有人的生杀大权了。

    “诸位可都听清楚了?”袁崇焕合上圣旨,扫视了一圈下跪众人,冷冷的问道。

    “臣等遵旨!”众人急忙齐声道。

    “恭请天子御剑!”袁崇焕将圣旨交给洪承畴,又对旁边的曹变蛟说道。

    曹变蛟将背后的长条形金丝包裹解下双手捧给了袁崇焕。

    袁崇焕解开金丝包裹,捧出一柄金光闪闪,剑鞘和剑柄之上镶嵌有宝石的长剑,双手捧起肃穆高声道:“陛下口谕:见此剑,如朕亲临。持剑者,可代朕行事,行斩杀违逆之徒,事后报知朕即可。”

    众将第二次听见了斩杀违逆这四个字,心中更是凛然,面上却都不敢有任何表示,急忙低头下跪齐声道:“臣等谨遵陛下口谕,从此当以督师大人马首是瞻!”

    看着众人如此恭敬,袁崇焕再一次的体验到了权力的美妙,满意的微微一笑,但是很快隐去。

    收了天子御剑,袁崇焕高居帅案之后,头戴凤翅金顶盔,盔顶红缨鲜艳如血,身上一套精致珍贵的山文甲,腰间佩戴天子剑,黑脸蹙眉,威风不可多言。

    “诸将都先散了,李总兵留下说话。”袁崇焕发布了自己上任之后的第一道口令。

    众将施礼离开之后,只剩下大同总兵李永年留在帐内。

    “李总兵,本督早就听说过你,知道你是一员虎将,从今往后,可要好生襄助本督,戮力平辽,你可愿意?”袁崇焕看着这位身材高大,面容沉静内敛的大同武将之首,努力挤出一丝笑容,让自己看起来能够温和一些。

    但是殊不知他这种平常不爱笑的人一旦假笑,则更让人别扭。

    李永年收敛心神,抱拳道:“回禀督师大人,末将当全力配合大人。”

    袁崇焕满意的点点头道:“李总兵,坐下说话。”

    李永年坐下之后,袁崇焕也让曹变蛟,洪承畴坐在了自己左侧。

    “李总兵,上次东虏围城,为何三日之后自行撤退?其中原因可有查明?”袁崇焕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问到了上次的战事。

    李永年沉吟了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道:“回禀督师大人,末将调查之后,发现此事跟一个姓江之人所率领的队伍颇有关联。”

第十八章 竟然有如此强横的马贼?() 
听到袁崇焕一开口就直接问上次的围城之战,李永年心想这位果然跟传言之中一样耿介不近人情。【正事。

    这位倒好,一上来先是请出圣旨和天子御剑,口口声声先斩后奏,搞得人心惶惶。现在跟自己说的第二句话就是问上次的战事,果然真是不负“蛮子”这个外号。

    李永年到底老成持重,很快收敛心神,将上次的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之后又补充道:“回禀督师,自从鞑子撤军之后,末将就派人四处调查,结果发现了两件事:第一,是在大同城以北两百里的野猪坡发现了一尊毁坏的红衣大炮的残骸,以及大军厮杀搏斗过的痕迹。第二,则是在鞑子进攻之前,大同百里之内有许多百姓逃离家园向东而去,最终下落不明。”

    袁崇焕一直凝神细听,等李永年说完之后略微思忖后便道:“李总兵的意思是,曾经有一支人马跟东虏在野猪坡附近大战一场,而他们阻击的对象就是东虏的炮队?另外,这些逃离家园的百姓的下落就跟你之前所说的那个姓江的人有关系?”

    李永年心中惊讶,没想到这位袁督师眼光如此敏锐,点头道:“正是如此。末将根据各项调查痕迹来看,正是这个姓江的队伍阻击了东虏的炮队,所以才会导致东虏最后攻城无果后匆匆撤军。而且曾经有人反映有一支骑兵来到他们屯子宣称什么江大人可以庇护他们,要求百姓们舍弃家园跟他们而去。”

    “那这些百姓最终下落你可调查清楚?”袁崇焕皱着眉头追问道。

    “末将派斥候四处搜寻后,发现所有的百姓都进入了大同城西北方向一个叫做葫芦谷的山谷之中。这处山谷之前是一个匪号叫做海东青的马匪的巢穴,不知为何现在却好像被这个姓江的给占据了。”李永年道。

    “荒唐。李总兵是说,是一支马匪阻击了东虏的炮队,迫使东虏撤军?而且这些马匪还心怀百姓,主动派人接应百姓入谷避难?什么时候马匪竟然都有这种实力,这种仁义胸怀了,李总兵莫不是在说笑话吗?”

    袁崇焕还未说话,一旁的曹变蛟却已经冷笑出声,显然是对李永年的话根本不相信。

    李永年面色一沉,盯着曹变蛟冷声道:“还未请教高姓大名?”他镇守大同多年,也素有功劳,虽然尊重袁崇焕,但是对于袁崇焕手下的一员总兵却不会忍气吞声。

    而且大明的总兵也是分级别的,一般来说,总镇总兵是总兵里面最高级的一种,其他的总兵则比他低一级。而李永年恰好是位总镇总兵,所以才能统帅大同边军多年。

    “李总兵,这位是曹变蛟曹总兵,是督师大人麾下有名的猛将,在剿寇之战之中战功赫赫。曹总兵年轻气盛,只是觉得这件事有点匪夷所思,并非对李总兵不敬,还请李总兵海涵。”一旁长着一张圆脸,中等身量的洪承畴一看气氛有点不对,急忙站出来圆场。

    洪承畴这话虽然看起来是调解圆场,但其实还是帮衬着曹变蛟,而且也间接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同样认为这件事不合常理。

    对于曹变蛟的质疑,袁崇焕什么都没说,而是看向了李永年,等着他的解释。

    这件事是个正常人都会怀疑的。第一,马贼和官兵素来是敌对关系,不可能马贼会帮着官兵打鞑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