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代名将,狄青深知对付这些土人就需要破除他们的优势,因此也招收了不少土人向导,熟悉土人的情况,画出他们村寨的分布图,做好前期的情报收集工作。
另外,也在当地招募士兵,组建适合山地战的部队加以训练,准备到时候配合朝廷改土归流的政策一举收服这些土人。
西南基本上没有什么大问题了,进攻朝鲜的扶桑十五万大军全军覆灭,敌酋德川秀忠也被俘虏后押送京城凌迟处死,这更让江川的声望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朝野上下,京城内外都是一片歌功颂德之声,人人只知摄政王,却都忘了还有一个皇帝被囚禁在深宫之中。
可以说,江川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全了。
在这种情况下,官员集体上书劝进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应运而生。
所以,江川并没有感到多么意外。
而且这次虽然只有十几份,且多是中下级官员的上书,其实是作为一种试探,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程序吧。
而且根据历史惯例,一般都要劝进三次。被劝进者嘴上谦虚,说我德行不够,不足以继承大业等等理由拒绝上两次。
群臣则不依不饶,继续劝进,人数规模和上书的官员级别也会越来越高。到第三次的时候,被劝进者终于勉为其难的答应,给大臣们一个面子,勉强当一下这个皇帝吧,嘴里还要说一句日后若有贤能,我再退位让贤云云之类的矫情话。
以前江川觉得这种行为简直就是既当表子又立牌坊,简直臭不要脸。
可是经历了这么多,坐在山巅居高临下的时候,想法已经发生了变化,不会再如以前那般天真想当然了。
自己虽然来自现代社会,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却也并不足以改变这个世界的一切,毕竟人力有时而穷。
所以他现在的原则是在无伤大雅的,不损害自己定下的底线的情况下,也会适当的向一些传统习俗妥协。
革新都是一步一步,潜移默化的,如果非要一步到位的话,采用激进手段的话,那一定会是身死道消,引发混乱的结果。
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江川改革官制,改革币值,改革军制,这些其实已经算是逆天之举了。若非他拥有强大的军力,而且这种力量不是来源于那些权贵世家的支持的话,他恐怕早都被推翻了。
自古以来很多皇帝君王,并非是看不到存在的种种弊端,也并非是不想革除这种种弊端,而是很多时候有心无力,受到种种掣肘。
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的权力和地位来源于那些支持他么登上帝位的世家大族。
有了这种牵绊,一旦非要改革,就很容易触动这些世家大族的利益,必然会激起他们的反对,从而威胁到自己的帝位。
因此,除了那些自己亲手打下江山的皇帝君王有强大的威信去推进大范围的改革之外,后代的守成子孙大多数是做不到的。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江川现在越来越明白这个道理了。
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涉及方方面面利益的重大工程。只要他在位,改革就能一直推进下去,逐步深入人心。最后等到臣民百姓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好处之后,就会开始从心底拥护改革。若是有人还妄想恢复旧制,那必然是与天下人为敌。
到时候不用江川动手,这些人都会死无全尸。
话不赘言。
江川看着手中的劝进书,自然也明白这个套路,对刘基笑道:“军师,既然有规矩,那就按照规矩来吧。你替我拟一份旨意,在邸报和大明报上刊登。”
刘基会意,很快明白了江川的意思,笑道:“殿下是想在让舆论再发酵一下,顺便看看会不会有些不安分的人跳出来。”
江川一愣,大笑道:“知我者,军师也。这个位子迟早都是我的,既然如此,那就把这场戏给唱全乎了。顺便看看有有没有什么虫子跳蚤的,顺便给他全部打发了。”
第一百零四章 绝望的皇帝()
十几名官员的劝进表被刊登在邸报和大明报上以后果然在朝野上下,京城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热议,一时间,无论是茶楼酒馆,还是勾栏瓦肆之中都议论了起来。
不同阶层,不同目的的人都能从中看出不同的信息,自然也引发了不同的行动。
市井百姓自然都是一片拥护之声,甚至有人高喊摄政王殿下早就该当皇帝了。
毕竟对于百姓们来说,能有如今的安定生活,江川的功劳是最大的。
若是没有江川的话,他们其中很多人估计早都成了一堆白骨了。
但是对于朝廷的官员和那些勋臣们,则是从中看到了朝廷乃至于摄政王江川释放出的信号。
按照历史上的惯例,若是有臣子上书劝进,上位者都会下旨反对,表明心迹。再三之后才会勉为其难。
而这次摄政王殿下竟然没有下旨反对,而是选择了登在邸报和广发天下的大明报上,那么这其中的意味就很明显了。
而且上书的那些官员们有没有受到任何惩戒。
就在官场的老油条们从这其中就嗅出了很多东西,最明显的一个显然就是摄政王殿下对于这件事是乐见其成的,只是这动静还不够大。
自认为弄明白了江川意思的官员们都开始熬夜写奏表,结果在报纸登出三天后通政司衙门又收到了上百封劝进表。
江川依然不置可否,依然下令将此事登在报纸上刊发天下。
舆论越来越热,朝野上下,市井百姓更加热烈的讨论这件事。甚至有些场所士子当场演讲,呼吁百姓们集体情愿,写万民书之类的来叩请殿下登基称帝。
这属于比较激进的,那些比较平和的也都在各种场合高谈阔论,分析摄政王殿下接替姬氏称帝是多么上合天意,下顺人心。
官员们则是都在秘密讨论,怎么样在这场劝进浪潮当中大放异彩,投机一把,好沾一点从龙之光。
那些因为祖上为大明立下功劳而获得爵位的勋臣们也在开始琢磨着赶上这一趟风潮。
在权贵阶层最担心最忐忑的自然是那些姬氏宗室。他们作为宗室,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是却依然能够安享富贵。可是一旦改朝换代,江川登基称帝的话,他们的富贵生涯势必不能继续。
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应该是最担心和最有理由反对江川称帝的那一部分。
只可惜他们早都说锦衣卫的重点监视对象,别说他们想造反,就是稍有点风吹草动,锦衣卫分分钟就能知道。
如今江川一手遮天,朝野归心,威望隆重无比,他们就算想造反也找不到跟随他们的人,所以最后犹豫半天还是一个个的也跟着上表劝进,言之凿凿的表示愿意做回升斗小民,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在这种如火如荼的劝进热潮当中,要说最苦闷,最无助,最痛苦的人莫过于被幽禁在深宫之中的大明皇帝姬思远了。
江川虽然限制了他的自由,但是每次都会让人将新出的邸报和大明报送到宫中,一个是不至于让这位皇帝陛下憋出毛病来,二来也是让他知道外界的动向,好让他自掂量轻重。
所以,李自成灭亡,郑芝龙投降,张献忠兵败,德川秀忠兵败被俘后在京城被凌迟处死,这些消息姬思远都很清楚。
从被江川幽禁开始,他一开始是充满愤怒的,天天大骂江川是白眼狼,乱臣贼子,自己是引狼入室云云。后来骂累了,逐渐冷静下来之后又开始自怨自艾,觉得自己太蠢,当初应该如何如何。
再到后来,他又开始琢磨着会不会有什么忠臣义士起兵勤王,前来讨伐江川这个乱臣贼子。
可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他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开始变得绝望。报纸上全部都是江川节节胜利的消息,就算偶尔有一两个起兵的,也还是当年争夺地位失败的姬氏后人,就算成功了也会先干掉自己的。
他越来越绝望,对于重新掌权的已经基本不抱希望了。
他虽然政治才华不足,但是却也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江川称帝了。
所以这次的劝进风潮起来之后,他并不感到意外,只是冷笑不已,看着报纸上面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很多人还是他当太子的时候来给自己笼络的班底,如今去是厚颜无耻义正辞严的去吹捧那个幽禁自己的乱臣贼子,让他看的更是心寒不已。
一直守在他身边伺候他的魏忠贤倒是一直忠心耿耿,不时的劝说皇帝要看开一点。
“陛下,老奴有句话不知该说不该说。”
秋风乍起,京城已经有些凉意了。魏忠贤轻手轻脚的为坐在御花园一座石亭之中皇帝披上了一件大氅后,垂手立在旁边小心翼翼的道。
一年多的幽禁,让年轻的皇帝两鬓都开始有了一些花白,魏忠贤的背也看起来更弯了一些。
“魏伴伴,朕这个皇帝都成了阶下囚,你还有什么不敢说的。说吧,尽管说。这世界上现在只有你一个人对朕是忠心耿耿了。你无论说什么朕都不会怪你的。”
皇帝姬思远叹了口气,看着亭子下面湖中已经开始凋谢的残破荷叶,意兴阑珊道。
“陛下,那老奴就斗胆直言了。”魏忠贤躬身,道:“陛下,如今那江川大势已成,陛下以为还有人能挡住他篡位的脚步吗?”
“魏伴伴,你就别跟朕打哑谜了。有话直接说,朕要是这时候还没有容人之量的话,那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昏君了。”皇帝叹了口气,回头过来看着佝偻着背的魏忠贤。
“陛下,那请恕老奴无状了。既然那江川篡位之事无人能阻止,那老奴请陛下为自己的身家性命想一想。”
魏忠贤的话让皇帝姬思远一愣,面色一下子僵住了。
他方才只是在想江川登基称帝一事几乎已成定局,没有人能够阻挡。
却没有想过,江川一旦称帝,自己这个前朝皇帝又该如何?
若是换做是他自己,恐怕也只有斩草除根一条路可走了。
因此,魏忠贤的话一下子让他的心提了起来。
第一百零五章 退位让贤()
江川看着手中的一封信,表情复杂,愣怔了一会才拆开快速浏览了一遍。
这封信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姬思远的亲笔信,让魏忠贤委托守门的将士辗转送到江川手中的。
信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检讨反省了自己即位以来的种种过错,深表悔恨,觉得自己不配为人君。第二部分则是列举了江川当政一来的种种功绩,大加赞誉,认为江川如今万众归心,最适合成为天下之主。
最后一部分则强调自己真心愿意退位让贤,只求江川能够让自己安心做一个升斗小民,亲自耕作,自给自足,了此残生。甚至还表示,自己愿意主动说服那些大明宗室,让他们主动配合,不要生事,安心过完后半生。
对于这封信的感觉,江川是既有些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他没有隔断皇帝对于外界的信息了解,本就有希望他能够知难而退,自己禅位的用心在其中。
只不过长久以来,他都已经开始有些遗忘这位被自己锁在深宫之中的皇帝了,所以才会觉得有些意外。
“这位皇帝陛下之前可是一直愤懑不已啊,怎么突然成了明白人了?”江川将信递给刘基,哂笑道。
刘基快速看完之后,了然笑道:“皇帝年轻气盛,要让他主动表明愿意让位可不容易,这其中定然有魏忠贤的劝谏。要说这位魏公公,虽然是个有野心的人,但是对于皇帝这份忠心却是值得称道。”
“殿下打算如何回应皇帝?”一片的苏秦问道。
“先晾上几天吧。巴巴的赶着回信,到让他看了本王的笑话了。那个位子让不让都在那里,谁都抢不走。皇帝说是让位,其实不过是想借着这股劝进风潮换一个活命的机会罢了。”江川淡然一笑道。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什么时候登上皇位只是看他心情而已,皇帝让不让都不重要。
让了,无非是体面一点。不让,一脚踢下去就是了,谁还能说什么呢?
况且,江川有的是办法让皇帝乖乖的让位。
所以说皇帝的这封信只是表明他的心迹而已,也为他自己换一个活命的机会而已。
否则的话,他随时可以“驾崩”的。
这件事就暂时抛在一边了。
刘基又拿起一沓厚厚的劝进表道:“殿下,这些都是这几天官员上的劝进表,从一品一下全部都包括了,甚至还有一些地方官员也都上表了。”
放下之后,又拿起一沓道:“这些是那些勋臣上的表。”
“这些是姬家宗室上的表。”
“这些是……”
分门别类,根据不同群体,刘基面前摆了十几沓的劝进表,每一沓都是厚厚一层。
江川只是扫了一眼而已,也没有打开看的心思。
最初的时候还有点小激动,看多了都是一样的套话,无非是变着法子拍马屁而已。
下面的人心思他一清二楚,有人是想沾个从龙之臣的功劳,而大部分人则是跟风而已。
这其实就是一个站队问题,别人都上,你要是不上的话,那就说明你心怀旧朝,大逆不道。
“回头告诉陈昭俊,让他查查到目前为止京中七品以上的官员有哪些人没有上表,以及没有上表的原因是什么。只是调查,不许抓人。”江川转身对一旁伺候着的祁萱吩咐道。
祁萱轻声领命。
回头迎上刘基等人探询的目光,江川洒然一笑道:“自古以来沽名钓誉之徒如过江之鲫,但是也有一些有风骨,有本事,不善逢迎的人才。虽然表面看起来做的事情都一样,但是还是要加以区分。”
刘基几人都是人精,江川一说就都明白了。
这些没有上表的人,有人是沽名钓誉,想搏一个清正刚直的名声。但是也有人是埋首实务,又不善逢迎媚上的那种人。
并不是说上表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