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之贼主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要塞之贼主天下- 第2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诺!”众人振奋,齐声应诺道。

    狄青这边用猛烈的攻势“攻打”了两天临潼城,那猛烈的爆炸声让五十里之外的西安城都有所耳闻。

    探马信使一波波的来回穿梭,传递着前线的消息。

    “报!官军火炮猛烈无比,临潼守军死伤惨重。”

    “报!官军依然持续炮击,临潼东门已经残破不堪,随时可能坍塌。”

    “报!临潼东门被官军攻破,官军攻入城中,与我军展开激烈厮杀。”

    “报!官军势大,临潼守军不敌,纷纷逃亡。”

    “报!宋丞相带着一队人马从西门突围,杀破官军重重包围,此时正在向着西安城而来。”

    “报!宋丞相已经到了城下,请求进城。”

    “报!宋丞相在宫外侯旨,说要进宫向陛下请罪!”

    一道道信息让流水一般送到了大顺国皇帝李自成的案头。

    半年时间,就让一个原本精壮豪迈的李闯王如今已经变成了两鬓斑白,神情晦暗的失意者了。

    “宣宋丞相进来。”李自成颓然靠在御座的背上,挥挥手无力的道。

    不多时,一身鲜血,狼狈不堪的宋献策跌跌撞撞的快步走了进来,一见李自成就跪地大哭道:“陛下,臣守城不利,失了临潼,特意来向陛下请罪,请陛下治臣死罪!”

    说完就伏地大哭。

    “老宋,起来,起来。这是做什么?我大顺国气数已尽,你一人之力又能当得了什么呢?快起来,朕不怪你,反而要赏你。”李自成挥挥手道,脸上还带着微笑,只是笑容之中充满了疲惫和消沉。

    “来人,把朕最心爱的南海夜明珠去一颗来赏给宋丞相,以示朕嘉奖忠臣之心。”李自成对着旁边伺候的一个老内侍吩咐道。

    宋献策停住哭泣,看着眼前之人那张强颜欢笑的脸,心中一阵酸楚,刹那间有些犹豫。

    但是下一瞬间他就又心硬如铁了,我不能让我们宋家跟着你一起送死。

    “臣叩谢陛下天恩,臣愿戴罪立功,为陛下再守东门,只要臣活着,就不会放一个官军进城的。官军若要进城,就踏在臣的尸体上过去。”宋献策跪地大呼道。

    “好,好,好!宋丞相到底是朕最信任的老臣,朕就知道,这天下人都负了朕,你也不会负朕的。这东门,朕就交给你了。来人,上酒菜,朕要和老宋好好喝一场。”

    李自成鼓掌大笑起来,一旁的老内侍却悄悄的抹起了眼泪。

第二百七十五章 四面围城() 
    在狄青占领了临潼城之后,他的副将带领的南路人马也十分顺利的拿下了蓝田县城。

    只要再拿下长安县城,面前就再也没有任何障碍了。

    休整了一夜,准备第二天攻打长安县城的时候,大军正准备拔营,还没出发的时候,去迎来了长安县城守将派来投降的使者。

    长安县城并不血刃的光复。

    一日后,东西两路大军在西安城外胜利会师,将近百万大军将西安城四面包围的如铁桶一般,可以说是水泄不通。

    狄青的东路军如约负责包围攻击东面和南面城墙所有的城门,而白山的西路军则负责攻击北面和西面所有的城门。

    西安城本是前朝大周朝的都城。

    当时的西安城,占地辽阔,城高池深,城墙高达三丈左右,一丈深的护城河环绕城池。

    光是四面城墙总共就建有十八座城门。

    城墙上城楼,垛墙,女墙,箭楼,望楼等是应有尽有,绝对可以称得上固若金汤的一座坚城。

    大周朝灭亡之后,大明朝取而代之,建都北京,西安这座前朝旧都就被边缘化了,改为了陕州总督的治所,西安府的府城。

    原本高大坚实的城池在几百年的岁月当中也破败了不少,当年的宏大气魄也被岁月的风沙给渐渐湮没了。

    后来李自成建立大顺国之后,定都西安,这才重新修缮了破败的城池,让西安这座古城恢复了一些旧日的雄伟。

    但是作为大周朝都城的时候那种见证过万邦来朝的辉煌大气却已经再也找不回来了。

    根据宋献策提供的情报,此时西安城中还是二十万左右的守军,并且看李自成的样子好像也没有主动投降的可能。

    不过对于狄青和白山他们来说,莫说二十万人,就是五十万人其实区别都不大。

    打仗很多时候是看谁人多谁占优势的,但是很多时候也不是看人数多少的。

    打仗从大的方面来看的是势,大势。具体到每一场战斗来说那就是士气。

    如今无论是从大势还是从士气,显然都是李自成和大顺军处在下风,而且还是绝对的劣势。

    一方大势所趋,人心向背,士气高昂,人人急于立功,跃跃欲试。

    一方注定败亡,人心离散,士气低沉,人人消沉沮丧,心慌气短。

    况且官军人数上还将近守军的五倍。

    如今还有了宋献策这个内应,可以说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这场攻防战都没有了悬念。

    所以,在大军将西安城团团围住之后,白山驱马来到了狄青的中军大营之中。

    “狄兄,京城一别,却已经有大半年未见了,你可是清减了一些啊。”白山一下马,就看到狄青在大营门口等候,将马鞭扔给身后的亲兵,大笑着向狄青走了过来。

    “白老弟,你可是看着黑了不少啊,难道是经过晋州的时候顺便挖了几天石炭还是被漠北的风沙给吹得?”狄青也大笑着开玩笑道。

    白山也大笑起来,原本因为大半年未见的疏离感一下子冲淡了很多。

    一边寒暄着,一边挽臂向狄青的中军大帐之中走去。

    进了帐篷,坐定之后,狄青又让人弄上饭菜给,又温了一壶酒,两人吃饱喝完之后这才开始说起了正事。

    白山抹了一把嘴,舒服的靠在椅背上说道:“狄兄,殿下那边对李自成是个什么想法?”

    狄青则道:“这个殿下倒是没有明确说过,不过作为臣子,有些事情殿下纵使不说,我们也得替他考虑周全了。”

    白山闻言端坐好,正色道:“愿闻狄兄高见。难道说李自成也可以落一个郑芝龙那般的下场?”

    郑芝龙投降被封为安乐侯,并且全家移居京城的事情狄青和白山两人都已经知道了,所以白山才有此一问。

    狄青摇头道:“郑芝龙和李自成不可同日而语。郑芝龙虽然雄踞东南,但是其实并没有直接打出旗号来对抗朝廷。而且经过建宁城一战之后就主动归顺,并设计灭了两万英国人作为投名状,无条件交出一切权力,这种态度已经算是极为有诚意了。

    到了这种地步,殿下就算不想赦免他不行了,否则免不了落一个难以容人,气量狭小的评价。可以说,郑芝龙能活命是他够主动,够果断,够舍得。”

    白山颔首,继续认真倾听。

    “但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两人却大为不同,这两人都是公开建国称帝的。况且咱们如今用的是朝廷的名义,在殿下没有正式登基,改朝换代之前,我们代表的还是大明朝廷。李自成可是在凤阳挖了大明皇帝的祖陵的,这对于大明朝廷来说可是奇耻大辱,不共戴天之仇。

    所以咱们既然是大明官军,那自然就更不能放过李自成和张献忠。

    而且这两人经营多年,手下一定会有一些忠心耿耿之人。他们若是不死,就算他们自己心灰意冷,没有反意,他们手下的那些余孽也会怂恿他们再次叛乱的。所以无论从眼前还是从长远来看,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是必死无疑的。”

    “狄兄所言极是。我也正是如此想法。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李自成若是不死,这大顺国迟早也会死灰复燃的。”白山颔首赞同道。

    “李自成,终究是个豪杰,但是却不足以为人主,更不能成为一统天下的英主。他的目光太过短浅,行事又不够果断,他以为他能凭借这关中四塞之地阻挡我军,让他获得苟延残喘的机会。

    可是他却没有想过,这天下根本就没有攻不破的堡垒。再坚固的城池,在火炮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的。诚如殿下所说,随着火器的发展,以后的城池城墙都会逐步消失的,因为会彻底没用的。”

    白山也感慨的说道。

    “这一战我们必胜无疑,这一点毋庸置疑。只是这西安城也是数百年将近欠年的古城,若是毁在炮火之中也是殊为可惜。况且这城中还是十数万百姓,若是直接攻城,死伤恐怕也不会少的。”狄青忧虑道。

    “的确如此,反正我军已经稳操胜券,不如稳当一些,找一个两全之法才好。”白山道。

    “还是先劝降一番,若是李自成愿意开城投降,那自然最好。若是不愿意,也能再次打击城中的士气。除了少数人,没有多少人愿意跟着李自成一起去死的。”狄青道。

    “也好,那咱们就先试上一试。”白山颔首道。

第二百七十六章 暗流涌动() 
    “陛下,这是明军从城外射进来的信,说是要呈送陛下。”老内侍颤颤巍巍的捧着一封信走上前来,对在塌上斜倚着,手中捧着一只酒壶自斟自饮的李自成低声说道。

    李自成已经喝的有些醉眼朦胧了,他又给自己左手的杯中斟满了酒,仰头一饮而尽,这才抬眼看向老内侍,醉醺醺的道:“拿过来让老子看看。”

    李自成是陕州北部的米脂人,当地方言习惯自称老子,李自成虽然当了皇帝,但是还时不时冒出一两句粗话来。

    老内侍急忙将手中信呈上来。

    李自成接过来,打开之后两眼看完,随手一扔,那封信晃晃悠悠的落在了地上。

    “驴日的!老子南征北战几十年,才打下这大顺江山,他们让我投降,我就投降啊?去他娘的!老子就不投降,就不投降,他们有本事打进来砍了老子的脑袋啊!去球的,哈哈哈哈……”

    李自成又仰头猛地灌进一杯酒,破口大骂了起来。

    骂到最后又自顾自的狂笑了起来,看的一旁的老内侍心中一酸,陛下这是癫狂的前兆啊。

    老内侍摸默默的蹲下捡起那封信,然后慢慢的往外退出。

    “老张,你做什么?”李自成醉醺醺的在后面叫道。

    “回禀陛下,老奴去把这信给扔掉。”老内侍回身颤巍巍的说道。

    “别扔,拿回来。去把满朝文武都给老子叫来,让他们听听,看看,老子看看谁敢投降,谁敢投降我就砍了他的脑袋。灭了他的九族!”李自成端着酒壶大叫道。

    “陛下,你现在这个样子,恐怕不宜召见百官吧?”老内侍犹豫道。

    本来就已经是人心惶惶,暗流涌动了,一个个私底下早都做好了投降的准备。

    你这个皇帝都是一副醉醺醺意志消沉的样子,文武百官看来不是得更没信心了,更得加速投降了?

    “老子这个样子怎么了?老子喝了一杯子的酒了,这点酒算什么?你快去,否则朕先砍了你的脑袋!”李自成坐起来,瞪着眼睛大声叫道。

    老内侍无奈,只得起身将信放在李自成面前,出去传旨去了。

    其实根本不用老内侍去传旨,此时的议政殿上已经站满了人,都是大顺朝剩下的文武官员了。

    狄青让人射进城中的劝降信并不是一封,而是许多封。

    李自成其实是最后一个看到这劝降信的,其他人早就知道了。

    李自成能看到这封信其实也是文武百官想让他看到的。

    所有人都知道这城是绝对守不住的,所有人都在早都开始琢磨自己的出路了。

    有些动作快的,早就在官军还没围城的时候就已经逃走了,剩下动作慢的或者因为各种原因来不及逃走的,就被官军给堵在了城里。

    在这种情势之下,不想死的话就只有一种出路了,那就是投降。

    所有人都想投降,但是却没人敢主动说出这两个字。毕竟虎倒余威在,李自成还没死,他还是这大顺国的皇帝,手下还有一批忠于他的人。

    谁若是敢先说出投降两个字来,那绝对会惹来杀身之祸的。

    将近百万大军在城外扎营,光是从城楼上看到那密密麻麻星罗棋布一眼望不到头的营帐就足以让人心惊胆战,头皮发麻了。

    更何况官军手中还有攻城神器——火炮,还是新式火炮,这一路上无数的城池都是在官军的炮火之下很快沦陷的。

    但是在看到官军围城之后并没有立刻攻城的时候,许多人就意识到了一点——官军在等城内投降。

    这让很多人之前的担心一下子又变成了希望。

    一旦官军开始攻城,以百万大军的威势再加上火炮的威胁,到时候城中肯定是伤亡惨重,城池肯定会被很快攻破。

    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就彻底失去了所有机会了。死了就真的白死了,就算活着落在了官军手中,那也成了俘虏。

    甚至他们这些在大顺朝为官的人还很有可能将来落一个斩首示众的下场,家人也会被一起连累,就算不死也是为奴为婢了。

    那样的下场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现在官军既然没有立刻开始攻城,反而还发了劝降信。而信中明确说明,愿意主动开门投降者可免一死,其家人妻子也一同免死。

    但若是执迷不悟,顽抗到底,硬要拖累满城百姓与你们陪葬,那就必将大顺国满朝文武并皇帝李自成一并屠戮殆尽,为那些无辜百姓偿命。

    说是选择题,其实根本没得选。

    不投降便死,就这么简单。

    所以劝降信的内容很快在文武百官之中传开,所有人在看完之后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对生的渴望。

    大家虽然谁都没有说什么,但是却都是心照不宣。

    机会来了,就看能不能把握住了。

    不过,所有的人都很快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能不能顺利投降求得一条生路的关键就在于皇帝李自成身上。

    只要皇帝答应投降,那么大家就都不用背上一个叛贼贰臣的罪名。

    而且也不用承担作为出头鸟的巨大风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