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之贼主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要塞之贼主天下- 第2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上次见过白牧一次了,也知道这位爷是摄政王江川的心腹大将,又是这次的传旨钦差,自然不敢怠慢。

    “郑老爷子请起,无需行此大礼。”白牧跳下马来,长声大笑道。

    看到白牧的样子,郑芝龙心中放松了不少,显然朝廷那位答应了自己提出的条件。

    想到一家老小的性命算是保住了,郑芝龙心中还是很宽慰的。不过一想到自己多年的基业很快就要成为他人的嫁衣了,心中也还是有几分酸楚和不舍的。

    哪怕他已经想的很开了。

    寒暄几句之后,白牧重新上马,郑芝龙也坐上马车,向福州城而去。

    到了福州城里,第一军主力也很快到达,与郑家军交接了城防。

    其实此时也没有多少郑家军了,只剩下一些在城门口维持秩序的人而已,也是担心引起朝廷的误会。

    待交接了城防之后,白牧便在郑芝龙的将军府之中宣读了王命懿旨。

    “郑芝龙能顺应大势,主动臣服归顺朝廷,免了生灵涂炭,刀兵四起,实乃忠义之臣。本王甚是欣慰,今特封郑芝龙为二等安乐侯,且全族移居京城。本王已令工部为安乐侯建造安乐侯府一座,以犒赏安乐侯全家忠义之举。”

    郑芝龙一愣,没想到江川竟然还给了自己一个侯爵。在他原本想来,能有一个子爵都已经是顶天了。

    当下急忙叩谢道:“臣郑芝龙多谢殿下天恩。”

    至于移居京城,这也是应有之义。换做是他自己,也不可能让自己继续待在东南的。

    白牧微微一笑道:“安乐侯,恭喜了。这里还有一道王命懿旨,请静听。”

    “安乐侯之母郑氏德劭年高,且能深明大义,主动规劝子孙归顺朝廷,实乃天下妇人之楷模。今特封为一品诰命妇人,享陛前不跪,且另有绫罗绸缎宝物若干赏赐。”

    郑老太太如今还在建宁城,这道旨意郑芝龙代领即可。

    郑芝龙没想到母亲还有诰命加身,心中又是意外又是惊喜,又急忙跪倒谢恩。

    等他拜完,白牧又拿出一道王命诏书道:“安乐侯,这里还有一道旨意。是给贵公子郑森的。”

    郑芝龙惊讶的看了白牧一眼,又看看有些愣怔的儿子,急忙扯了扯他的衣服道:“森儿,上前听旨。”

    郑森这才回过神来,上前跪拜,低头听旨。

    “本王听闻安乐侯之子郑森少年英武,气度不凡,又熟悉海战。本王如今欲扩建水师,正是求才若渴之时。特征召郑森入水师之中任职。具体职衔,由水师提督邓世昌安排。郑森领旨之日,则是赶赴水师任职之时。另,安乐侯麾下原有各人,若是有志于效力水师者,皆可跟随郑森一同前往水师报道,具体职事俱由水师提督邓世昌安排。”

    郑森听完之后,愣在了原地。

    他本以为自己从此以后再没机会征战沙场了,毕竟以自己的身份,江川不杀自己已经算是开恩了,但是却没想到竟然还能让自己去水师任职,而且还让自己带上父亲以前的部下。

    他忽然觉得自己之前太过小瞧这位摄政王殿下了。

    这位的心胸好像也不是那么狭窄啊。

第二百七十三章 宋献策归降() 
    自半个月前打破潼关进入陕州之后,狄青的东路军经过半个月不疾不徐的行军,相继光复华阴,大荔,蒲城等城池,最终攻入了渭南府。

    所到之处,大顺军要么是闻风而逃,要么是一触即溃,基本上没有发生过什么像样的攻防战。

    这一路势如破竹,攻无不克的到了渭南府,东路军的人马已经扩张到五十万人左右。

    这其中有秦军嫡系十万人左右,剩下的都是这一路上归附收编的各路人马。虽然说战斗力不如秦军,但是却也能壮壮声势,摇旗呐喊。

    这一路上不断的胜利,狄青也没少了这些归附军的好处,所以这些人士气也颇为高涨,遇到打仗的时候也各个奋勇向前,不畏生死,倒是也慢慢有了一些悍勇之师的模样。

    在渭南府休整两日之后,狄青召集麾下众将商议之后,决定将人马分成两路,东路沿临潼向西安城攻击。

    另一路为南路,则沿着蓝田,长安从南向西安城攻击,两路合围西安。

    东南两路大军分别行事,狄青亲领东路军,在临潼城下却被挡住了。

    驻守临潼的是李自成的老营人马,算是大顺军之中的精锐,由李自成麾下心腹军师宋献策防守。

    临潼城作为大顺国的京城西安城的东部屏障,虽然是个小城,但是却也修建的城墙深厚,护城河水深一丈,称得上是一座坚城壁垒。

    只要临潼城一下,西安城就会毫无屏障的暴露在自己面前。因此,狄青料定,大顺军一定会在此地死守的。

    因此他已经做好了强攻的准备,主力大军还没到的时候,就已经派出先锋大军切断临潼和四周的道路,尤其是与西安城的道路。

    他要一战而下,然后直接兵临西安城下。

    可是前锋大军去了没多久,就派人回来报信,说是镇守临潼的宋献策派人联络,要求面见狄青。

    狄青虽然有些意外,但是还是猜到了一些其中缘由,让人将那宋献策的使者带了过来。

    “小人宋思明见过狄大将军。”使者是一名青年,见到狄青礼数很是周全。

    狄青道:“你就是宋献策派来的使者?你跟宋献策是什么关系?”

    那青年使者不慌不忙的道:“回禀大将军,宋献策即是家父。”

    狄青有些意外,点点头道:“宋献策竟然派了自己的儿子来当使者,看来的确有些诚意。说吧,你父亲打算怎么做?”

    到了此时,狄青已经确定宋献策是派自己儿子来谈判投降事宜的。

    毕竟到了这个时候,没有必要再为李自成陪葬了。况且从收集到的大顺军高层的资料上来看,这宋献策从来都是一个心机城府深沉之人,否则也成不了李自成手下的头号智囊,况且还挂着一个丞相的名头。

    李自成大势已去,无力回天,稍微有点头脑的这时候都会为自己考虑一下了。也只有那少数头脑简单,满脑子都是忠义的人才会跟着李自成一条道走到黑的。

    宋献策显然不在其中。

    宋思明道:“大将军,李自成粗鄙跋扈,毫无人君之姿。摄政王殿下人中之龙,雄姿英发,力挽狂澜,大明天下即将重新一统。我父子久慕朝廷,早有效力之心,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今日大将军重兵前来,大顺国灭亡在即。我父亲愿为将军尽绵薄之力,让将军攻克西安更加顺利。”

    “好,贤父子能有效忠朝廷之心,本将军自然欢迎。只是不知道你父亲打算怎么助我一臂之力啊?”狄青眯眼问道。

    “我父亲愿意打开临潼城门,献城归顺朝廷。只要将军能报我宋家平安无事即可。”宋思明显得很是谦恭。

    狄青倒是不屑一顾,冷哼一声道:“你父子当是好算计。临潼城虽然号称坚城,但是在我大军之下重炮之下根本不值一提。你父子纵使不献城投降,我要破这城池也只在反手之间。你父子在李自成麾下多年,助纣为虐,罪行深重。若无大功,我如何在摄政王殿下面前报的你的宋家平安?”

    宋思明听得冷汗涔涔,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

    狄青说的的确没错,不说临潼城如今之中兵无战心,将无战意,士气低迷,就算他们士气高昂全盛之时,恐怕也很难抵挡官军的重炮的。

    要知道,当日在北直隶的时候,很多人可是亲自领教过官军火炮的厉害的。

    至今一想起来,很多人都是面色发白,谈之色变。

    “既然没什么好说的,那就回去告诉你父亲,让他尽管来守。我自会用大炮跟他说话,到时候可莫要后悔今日。”狄青看着宋思明的样子,冷声说道。

    宋思明终于回过神来,急忙叫道:“大将军且听我一言。我父子一心想要归顺朝廷,为将军效力,绝不敢再与朝廷大军对抗。将军但有吩咐,可尽管言明,我父子只要能做到,就一定尽力而为。”

    狄青道“既然如此,那我说你听。明日我就会下令大军攻城,你父亲尽力抵抗,经过两日激烈厮杀之后终于不敌,逃往西安城。到时候待我大军兵临城下之后,你父亲再打开朝阳门放我大军入城,并且协助我军追歼残敌,这便是大功一件。若是做成,我便保你宋家全家性命。否则,你们就自求多福吧。”

    狄青说完之后便让人送客。

    如今自己稳占上风,宋献策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地步。他答应了可以活命。不答应就跟李自成一起去死好了。

    剧本给你写好了,能不能演好就看你们的本事了。

    宋思明无奈之下回到临潼城,将狄青的要求告诉了父亲宋献策。

    宋献策听完默然无语,宋思明急道:“父亲,我们要答应他的要求吗?这件事风险可是不小啊。一旦被闯王察觉到了,那我们也有性命之危啊。”

    “做了会不会被发现,被发现会不会死还说不一定,但是一旦不做的,那一定是死定了。你觉得我们还有的选择吗?”

    宋献策看着儿子摇摇头,苦笑着道。

第二百七十四章 风雨飘摇人心离散() 
    一排炮弹呼啸着划过长空,重重的砸在了临潼城的东城墙上,轰轰轰的连续巨响之后,碎石飞溅,铁皮横飞,城头上的守军刹那间便倒下了一大堆。

    此时的城头上已经仆倒了厚厚的一层尸体,青砖铺就的马道上全部都是一层厚厚油腻的血迹,两侧的垛墙上也是有着无数喷溅的血迹,还有被那炮弹崩出来的许多残缺之处。

    守军根本不敢冒头,很多人只是死死的抱着头,缩着身子怀里抱着武器躲在垛墙后面瑟瑟发抖,祈祷着自己能够幸免于难。

    而宋献策这个守将,根本就连登上城头的勇气都没有,只是脸色苍白的躲在临潼县衙之中瑟瑟发抖。

    他已经答应了狄青,连夜派出了儿子宋思明去联络,表示愿意作为内应帮助狄青拿下西安城。

    可是他却没想到,狄青所说的双方做戏假打竟然却如此的猛烈。

    从早上开炮到现在不到两个时辰,城头已经传来了十次告急,东门的守将都已经换了两个了,那两个全部都是被大炮给崩死了。

    第三个守将也只是躲在东门城楼里不敢出来,生怕自己也步了两位前任的后尘。

    将领都是如此畏死,更何况其他士兵呢?

    所以,最后的场面就是城下官军的大炮不停的对着城头轰击,而城头却是一点反击的火力都没有,摆出一副听天由命的架势来。

    “父亲,这官军怎么好像是真打啊,不是说好的演戏吗?”宋思明气急败坏的冲了进来大声问道。

    “我又不瞎,我看得到,也听得到,你这么大声做什么?”宋献策没好气的训了儿子一句。

    “父亲,你说那狄青不会是变卦了吧?他不会真的打算攻下城池,将我们全部堵在这临潼城里吧?”宋思明被老子训了一句,声音小了些,但是还是忧心忡忡的道。

    “不会,我们死在这里对他没有半点好处。我们活着用处更大。西门外官军有多少?”宋思明摇摇头道。

    “西门外官军好像不多,只有少量骑兵在那里巡逻。”宋思明道。

    “那就好,那就好,狄青看来并没有打算毁约的意思。我想他这般猛烈攻城也是给闯王那边看的。打的越猛烈,我们到时候嫌疑就越小。”宋献策松了一口气,缓缓说道。

    宋思明这才恍然。

    “你把咱们的人们都集中在西门,让他们不要去东门,其他人尽量的往东门去送。等到明天傍晚我们就突围去西安。”宋献策站起来原地踱了两圈之后对儿子吩咐道。

    “孩儿领命。”宋思明答应一声,领命而去。

    城外,狄青的中军大营之中,狄青站在一面巨大的舆图面前认真的看着。

    如此猛烈的炮火攻城,其实一个是有给躲在西安的李自成演戏的意思,还有一个其实也是对宋家父子的警告。

    告诉他们,你们若是有什么其他心思,那么就算真的躲到了铜墙铁壁之中,也躲不过我们的炮弹轰炸的。

    “将军,好消息,好消息。”大帐之外一员青年将领兴匆匆的走了进来,手中捧着一封信。

    “什么好消息?可是西路军那边传来的?”狄青转身问道。

    来人正是狄青麾下中军大司马牧毅,主官军中一切军令下达文书起草传递等事宜。

    “将军料事如神。正是西路军白山将军派人送来的。”牧毅笑着道,双手将书信递给了狄青。

    狄青接过,查看了一下封口的火漆之后这才用小刀挑开信封,快速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大笑道:“西路军如今已经到了西安以北一百里之处的乾县,两日后应该可以到达西安北门,正好可以与我军合围西安。”

    牧毅闻言也是大喜,道:“如此真是大喜事。有了白山将军的西路军与我们一起合围,西安城虽大,但是却也可以被我们围成铁桶一般水泄不通。李自成就算想跑也是无处可逃了。”

    狄青点头笑道:“你替我给白山将军写信,让他率领西路军围攻西安北门和西门,我军攻打东门和南门。谁要是先占领李自成的皇宫,到时候对方要请喝三天三夜的好酒。”

    牧毅笑道:“末将遵命,这就去写信。希望到时候将军赢了好酒也可以让属下享享口福。”

    “那是少不了的,到时候酒管够。”狄青大笑。

    牧毅很快领命而去了。不多时信已经写好,狄青看过之后盖上印章封好口子便让人送了出去。

    白山收到狄青信的时候,刚刚拿下乾县县城。乾县一下,西安城就彻底暴露在眼前了。

    “好,狄将军要赢我的酒恐怕也没那么容易,传令全军修整一夜,明日一早启程直奔西安城,到时候本将军赢了好酒你们人人有份。”白山豪迈大笑,对着麾下众将大声道。

    “诺!”众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