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之贼主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要塞之贼主天下- 第1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魏忠贤不失时机的插话了,他也是人精,看得出来这位首辅大人是要讨秦王的好,他这个秦王线上的人自然不甘落后。

    这番话说的也是在情在理,皇帝听了也是无话可说,因为魏忠贤说的是实话。朝廷的确没给过江家军一文钱的军饷和一粒粮食的粮草。

    魏忠贤说完之后就从怀里掏出一张银票双手捧给了夏俊泽。

    夏俊泽深深的看了一眼魏忠贤,接过来一看赫然是一张一万两的银票。

    皇帝看着魏忠贤,拍拍他的肩膀道:“满朝文武,只有你这个老货为朕真心分忧。你这点养老银子都捐出来了,这满朝文武却是一个屁都不放,真是让朕寒心啊。看看朕的内帑还有多少钱,凑出来一些。宫里的开支用度再消减一些,总不能让朕寒了勤王将士们的心。”

    魏忠贤一听伏地大哭:“主子,宫里的用度本来已经很紧张了。您还这样苦着自己,都是奴婢的罪过啊……”

    魏忠贤哭的情真意切,皇帝也是颇为感慨,上前扶起他道:“满朝朱贵,却无一人能如魏忠贤这般忠心啊。”

    说到这里,皇帝忽然情绪变得恼怒起来,咬着牙冷声道:“哼,这天下不是朕一个人的天下,朕把内帑的钱都拿出来了,那些人还想躺着享福?朕倒是要看看,朕这大明还有多少忠臣!魏忠贤,替朕拟旨,让满朝文武,勋贵宗师都捐款助饷,按照官职等级俸禄多少,圈定数目。两日之内,若拿不出来,就让锦衣卫拿人!”

    皇帝的话让魏忠贤心头一凛,知道这位主子是发了狠,也不敢多说,急忙躬身道:“奴婢领旨!”

    夏俊泽心中也是凛然,不过他并没有多大意外。只是在心中暗自叹息,感慨那位秦王的手段太高明了。

    他只用了一招按兵不动,皇帝就把自己的宝座往悬崖边上又推了一步。

    等到人心尽失的时候,那位到时候再上位就是水到渠成了。

第五十四章 炸了锅的朝廷() 
    全体京官捐款助饷的圣旨一下,整个京城就炸开了锅。

    说是全体京官捐款也不确切,第一是圣旨要求京城所有七品以上的京官和所有的勋贵宗室捐款助饷。

    第二所谓的捐款确切的来说是强行摊派。朝廷总共给了五百万两银子的总额,然后由司礼监和内阁,其实也就是魏忠贤和夏俊泽两个人商量着摊派到京城各个衙门的头上。

    然后由各衙门根据自己头上的任务再自行分摊。

    至于大明宗室,由管理宗室的宗人府按照爵位高地,进行摊派。这些宗室,主要是一些因为封地被大顺军所占,住在京城的闲散王爷,有前代的,也有本朝的。还有各个公主,驸马都尉,郡王之类的。

    勋贵就是大明从开国到现在,所有册封有爵位的功臣,如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四级爵位。大明是没有男爵的。各级爵位又分为一到三等。

    这些爵位主要是用来封赏立过军功的外姓大臣的。大明有史以来爵位最高的外臣也就是国公这一级了,譬如当年跟随太祖起兵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的魏国公刘魁。

    因为军功封王,而且还是一字王的外臣只有江川一个,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了。

    这么多的衙门,这么多的宗师,这么多的勋贵,按说五百两银子这么多人分摊,也不是多重的负担,随便凑凑就能凑齐了。

    而且现实是,因为大顺军的进展太快,素来是朝廷的主要产粮区和赋税区的江南地区都已经沦陷太快,朝廷的大动脉大运河也被切断了,因此朝廷不管是户部管的国库还是皇帝的内帑都已经接近枯竭状态。

    京官们已经将近半年没有发过俸禄了。

    说起来这个大明王朝给官员们开的俸禄还算是优厚,比起原本江川熟知的那个大明来简直太厚道了。

    奈何人心总是不足,给再多的俸禄,也会觉得不够的。

    至于宗室们,倒是皇帝比较刻薄一些,不会给太多的封赏供给,也不允许宗室当官。

    但是却允许宗室经商。除了盐铁战马等属于国家的战略物资之外,其他的行业和领域都允许宗室介入。

    所以大明很多富可敌国的巨商富贾要么是背后有宗室的影子,要么本身就是宗室。

    再说勋贵们,按照大明祖制是可以担任官职的。作为勋贵,本就有一份正常的供给收入,再加上当官的俸禄,这就算是两份收入了。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大明的统治阶层是不差钱的,而且可以说除了皇帝之外,很多人都富得流油。

    可是再富的流油,这些人也不会主动把钱拿出来给朝廷当军饷用的。这些人能吃进去,可是要想让他们吐出来,那就真的比要了他们的命还难。

    而且现在是王朝末期,皇帝又是个雏,天下动荡不堪,皇室早就没有多少威望了。

    若是搁在太祖成祖时期,圣旨一下,谁要是敢有半句废话,保证你全家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可是现在真不行了,这些人平日里对皇帝就没有多少畏惧,最多嘴上称呼万岁,心里都把他当做个毛都不懂的小孩子看待。

    尤其是那些宗室勋贵更是如此。

    而且很多人都打算攒着钱,万一改朝换代了好拿这些钱继续过好日子,或者重新给自己谋个前程啥的,当然不可能痛痛快快的交出来了。

    当初皇帝刚登基,剐了袁崇焕的时候,没有人敢说话,因为那是事不关己,再加上老袁得罪的人太多,所以没有人愿意跟他说话,怕连累到自己。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要的可是他们的钱,他们自然不乐意了。

    反对的浪潮,先是从文官们的上书反对开始,尤其是都察院和翰林院的那群擅长嘴炮的言官和笔杆子们言辞激烈的反对,很直白的说皇帝这是亡国之举,洋洋洒洒,将皇帝骂的狗血淋头。

    言官们的奏章皇帝全部留中不发,而且也没有做出任何的处理。

    一看这样,后面那些等着看风声的官员更是纷纷上表,奏表中一个个说的声泪俱下,好像这件事就是天地难容一般。

    皇帝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等到第二天的时候,那些宗室也开始有了动作。他们也不上表,而且一个个穿着大朝服,纠集了一大批人全部跑到祭祀着大明历代先帝的太庙去哭诉,说自己如何如何可怜,当今皇帝如何如何凉薄之类的。

    皇帝依然忍着没有动静。

    勋贵们也不甘示弱,大门一关,全部称病不出。凡是宫里派来宣旨的人全部吃了闭门羹。

    这些还算是冷暴力,最出格的是魏国公世子刘垚,他直接带着家丁将宫里派来的人给一顿乱棒给打了出去。

    后来锦衣卫派了一队人来,同样全副武装的魏国公府家丁给打炮,甚至连带队的锦衣卫千户都被打断了一条腿。

    好像一夜之间整个朝廷都跟皇帝对着干了。

    年轻的皇帝姬思远一开始看到那些骂他的奏表时,气得浑身发抖,血都涌到了头顶上,拿着奏表的手都抖的不停,脸因为愤怒而涨红扭曲,最后跳着脚把那些奏表全部撕个粉碎。

    朝廷到了灭亡崩溃的边缘,食君之禄的尔等竟然如此忤逆,简直是大逆不道,罪该万死!

    他当时就要下令锦衣卫拿人,他要把这些胆大妄为目无君父的人全部塞进锦衣卫的诏狱里面去。

    魏忠贤和夏俊泽苦劝半天,终于才让他忍了下来。他们劝他的理由是,再看看还有什么人和什么招数跳出来。

    如果说文官们的上书让皇帝的怒火熊熊燃烧起来的话,那么宗室们去太庙集体哭诉,向祖先们控诉自己的行为就好比给这股熊熊烈焰上又浇上了一桶油,一下子让火焰失去了控制。

    而此时又传来的勋贵们集体闭门不出,魏国公世子刘垚带着家丁暴打锦衣卫的消息,年轻的皇帝心中的愤怒终于如酝酿了许久的火山口一样彻底爆发开了。

    他以前当太子的时候就被父皇死死压着,就连说句话都会被皇帝老子臭骂一顿而且还要被禁足。

    他现在当上皇帝了,以为这些大臣们该对自己毕恭毕敬了。

    可是他终于发现自己想错了,这些人心中根本就没有他这个皇帝。

    他是一个倔强的年轻人,有着年轻人最明显的特点——你越不让干什么,我就越要敢什么,简称叛逆。

    而且年轻人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冲动,做事更喜欢简单粗暴。

    几个月前杀了袁崇焕,当时满朝一片寂静无语,当时别提他心中有多爽了,那时候他就有了一个感觉——杀伐果断,这才叫真正的皇帝。

    现在,这个叛逆冲动的皇帝要再一次的表现他的简单粗暴,要用更大规模的杀伐果断来维护自己的君权了。

第五十五章 皇权的威风() 
    叛逆冲动,而且已经愤怒值爆表的皇帝一出手就是雷霆万钧。

    第一件事先是集结了一千锦衣卫,按照上奏章的名单抓人,凡是敢拒捕的,当场都被打得半死。

    抓来的人塞进了锦衣卫的诏狱里。诏狱塞满了,大理寺,刑部,甚至包括顺天府府衙的大牢里都塞满了人。

    而且为了防止大理寺,刑部等这些衙门的人放水私放犯官,看守大牢的都是锦衣卫的人。

    几个司法衙门的牢头当了一辈子差,头一次见到了这么多的官员集体蹲大狱的,一个个都惊得差点下巴都掉了。

    这是皇帝的第一手。

    第二手则是调集了一千御林军和五百锦衣卫,将整个魏国公府团团包围。

    为了破门,甚至还调集了十门虎蹲炮虎视眈眈的架在了魏国公府前后门。

    带队的将领直接喊话,若是一炷香之内不开门交出刘垚和打人的家丁,御林军和锦衣卫就会暴力破门,直接冲进去拿人。

    整个魏国公府都吓傻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自从太祖朝开始,魏国公府就一直是勋贵之首,不仅仅是官员勋贵宗室们对魏国公府很是客气,就是历代的大明皇帝也对魏国公府很是优渥。

    而且魏国公刘魁是当年大明的开国武将之首,后代的子孙们每一代都有人在军中担任要职,人脉实力那是相当的厚实。

    刘垚就是这一代的魏国公刘霖的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所以才被立为世子。

    作为世子,那就是未来的国公爷。而且又是魏国公唯一的儿子独苗,自然备受宠爱,因此逐渐变得跋扈嚣张,做事冲动不计后果,那些欺压良善,强抢民女的事情对他来说那更是家常便饭。

    而且他一直觉得这大明朝廷根本离不开他们刘家,所以才能干出暴打锦衣卫的事情来。

    所以,当看到皇帝动了真格,整个国公府都被御林军和锦衣卫团团包围的时候,刘垚才真的惊醒了过来,差点吓得尿了裤子。

    他这才明白自己犯下的是弥天大罪。

    就算是末代皇帝,他也是皇帝啊。

    追悔莫及的刘垚无计可施,又不敢出去,生怕那些锦衣卫直接给自己弄死当场,只好厚着脸皮向老父亲求救。

    这一代的魏国公刘霖倒是个识大体的人,只可惜最大的毛病就是太溺爱儿子了,以至于惹来了今天这场弥天大祸。

    刘霖倒也是个有决断的人,知道自己再不表态,这些御林军和锦衣卫一定会冲进来的。一旦让这些人冲进来,双方一冲突起来,那事态更是不可控制了。

    到时候搞不好整个魏国公府都要被毁了。而且他知道皇帝其实还算是给他魏国公府留了面子了,只是指名道姓的要交出刘垚和几个动手的家丁。

    否则的话,真要较起真来,整个魏国公府上上下下几百口子人都可以被以大逆不道罪株连的。

    刘霖当机立断,让人绑了刘垚和当时动手的几个家丁家将,亲自大开中门把人送了出去。

    刘霖也是统兵多年,在军中素有威望,这些御林军和锦衣卫一看魏国公亲自把人送出来,倒也没有太为难他,当时就将刘垚和几个犯案的家丁给绑了。

    并且当场宣布圣旨,魏国公刘垚从即日起关闭府门,在家自省,并且留了一队御林军看守。

    刘霖人老成精,当时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当场拿出一张一百万的银票,说捐献给朝廷以做军资,半句不提儿子的事情。

    当然,其他拒绝开门接旨的勋贵一看老大魏国公府都服了软,当即也都怂了,一个个立刻交钱,并且交出了几个顶锅的人。

    皇帝做的第三件事,就是把去太庙哭诉的所有的宗室列了一个名单,然后让锦衣卫和御林军按照名单查抄他们在京城的产业,理由就是有人举报他们勾结李逆,给李逆提供资金和情报。

    这些宗室们的产业总部基本都在京城,可以说都是根基所在。

    而且以京城的繁华,再加上这些店铺都设在繁华地段,每日的流水那是相当的惊人丰厚的。

    这么一查封,不知道何时才能被解封,而且还冠上了一个流寇奸细的帽子,这损失就大了。

    而且既然是以搜查李逆奸细的名义查封的,那搜查自然是免不了的。

    那些放在店铺里的营业款和没来及交给东家的银子都被抄没了,而且还有很多货物也被抄走了,甚至这些店铺的掌柜的都被抓走投进了大牢里。

    这损失就更大了去了。

    而且为了防止这些宗室们进宫向太后哭诉告状,皇帝直接下令派人把这些宗室的府门都给围了,让他们只能进不能出,更是没法告状。

    而且宫里的各处宫门,也只能是持有令牌的人才能进入,其他人一律不能进入,更是彻底断绝了这些宗室想走太后路线的可能。

    而且皇帝在抓了人之后又下了一道圣旨:所有被抓的人,若是不悔改认错,如实供述罪行,三日后将全部问斩。

    这一下子让整个朝廷上上下下都傻眼了,之前一个个叫嚣的厉害的主都开始大眼瞪小眼,彻底没了动静。

    他们以前用这些手段那是无往而不利,以前的皇帝哪一个不最后低头服软的。

    他们本来以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