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之贼主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要塞之贼主天下- 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江川楞了一下,不知道谁派来的,难道是皇帝?

    不过他也没想多久,吩咐道:“带进来。”到底是谁派来的叫进来一问自然知道了。

第二十二章 首辅的古怪书信() 
白牧领命出去,很快带进来一个人。

    只是一个看起来就很精干的汉子,身材虽然不高,相貌也是普通,但是一双眼睛之中却透着精明的神色。

    “这位就是秦王殿下。”白牧带着那汉子来到江川面前高声道。

    那汉子迅速看了江川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显然是对于这位声名鹊起的秦王殿下如此年轻感到意外。

    “小人孟滔参见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那汉子只看了江川一眼就迅速收回目光,跪下大礼参拜,礼仪毫无可挑剔之处。

    “孟滔?你可是兵部尚书孟俊泽孟大人府中之人?”江川一听此人自称姓孟,立刻联想到了如今成为大明首辅,主持京城防务的孟俊泽了。

    在古代很多下人都会跟着主家姓。当然,这种都是签了终身卖身契的那种,或者是被大户人家从小养大的那种。

    一般的雇来的仆役丫鬟都保持自己的本姓。

    来人脸上有惊讶一闪而过,恭敬的道:“回禀殿下,小人是孟大人的家人。奉我家老爷之命,送来我家老爷亲笔书信给殿下。”

    说完之后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高高捧过头顶。

    白牧山前接过信,用手捏了捏,确保里面没有其他东西,这才上前交给江川。

    江川先是看了一眼信封,上面写着:“秦王殿下亲启”,落款是“臣,孟俊泽”

    再看看封口,封口的漆印完好无损,上面盖着一方小印,显然是孟俊泽的私印。

    确保信封完好之后,江川这才撕开信封,抽出里面的信纸看了起来。

    信是孟俊泽写给江川的,而且还是以个人口吻写成,并非以他如今内阁首辅,兵部尚书的身份写的。

    打开信的时候,江川以为孟俊泽是要给自己讲大道理,要用什么忠臣孝子的话来拿住自己,让自己早日带兵去京城勤王。

    不料,信看完之后江川却很是有些意外,甚至说有些震惊。

    这封信其实很短,除了几句表达敬仰开场白的话之后,核心的意思就是几句话:“大明根基已腐,大厦将倾,有识之人都不会为其陪葬。老朽知道殿下您的雄心壮志,不求殿下扶持朝廷,只望殿下能够速速发兵拯救大明皇室。”

    “日后殿下面南面北,皆看造化。若是天意在王,老朽一定鼎力相助。天子得保,对于殿下的日后的大业也有极大帮助,所以请殿下速速发兵解京城之危,老臣我将全力维持京城不被流寇攻破,等待殿下大军到来。”

    孟俊泽的信写的很直白,不知道是因为这位首辅大人出身军旅所以作风比较粗豪还是说为了让看信的江川看的更明白,所以没有那么多的客套话和弯弯绕绕。

    可是这番话严格来说真的可以说是大逆不道,如果被皇帝知道了,绝对分分钟让他进诏狱的。

    可是这番话从大势上来说,却说的都是大实话。

    江川看完之后半天沉吟不语,面色古怪。

    一旁的胡宗宪看着江川的脸色不对,对那个叫做孟滔的精干汉子道:“你先下去休息,殿下有事再宣召你。”

    那孟滔不知道信中写了什么,也不知道胡宗宪是谁,但是看他坐在秦王身边,显然也是秦王心腹忠臣,也不敢多言,行了个礼跟着白牧一起退了出去。

    房间里只剩下自己和胡宗宪两人的时候,江川把信递给了胡宗宪:“汝贞,你也看看。这个孟大炮到底是什么意思?”

    胡宗宪怀着好奇信接过信,快速看完之后面色也是古怪起来,把信放在桌上,沉吟了片刻道:“表面意思大家都看得懂,就是不知道这位孟阁老是为了让主公速速发兵勤王故意如此说,还是他心中就是这么想的。”

    江川点点头道:“就是这个问题。按理说作为大明的臣子,而且还是内阁首辅,可谓是深受皇恩,圣眷正隆,按照正常逻辑来讲,也是要摆出一副誓死保卫皇帝,保卫大明,力挽狂澜的姿态来的。可是这位倒好,竟然如此直白,倒是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江川之所以感觉奇怪,就是因为这封信太反常。

    这孟俊泽跟自己从来没有打过交道,而且还是大明如今的首辅,却竟然在信中明确告诉自己:秦王殿下,我知道你的雄心壮志,小小的王爷你是不会满足的。

    我也知道,大明这棵大树根子早已经烂了,有点头脑的人都不会跟着它一起掉到沟里的,这些我都明白。

    只不过我作为大明的臣子,对大明尽的最后一点忠心,就是请您尽快的带着人来打跑李自成,把皇帝救出来。

    救了皇帝以后,您是要当皇帝还是当臣子,一切就看您的造化了。

    若是您真的把皇帝救出来,这对你以后的声望是很有帮助的。而且以后您若是想登顶,我一定支持你。

    所以。您快带着人来吧,京城这边我暂时还能撑住。

    这意思都很清楚,但是让江川疑惑的是孟俊泽的真实动机是什么?是为了诓骗自己赶紧去勤王?还是说既想让自己去勤王,又要借这封信表明一下想要依附自己的态度?

    胡宗宪想了想道:“主公,臣以为这孟俊泽这番话并非是藏有什么祸心,而是因为他将局面看的太清楚,将大明这艘破船必将沉没的结果看的太清楚了。这个人应该不是那种愚忠之人,也并非东林党那种只存私心之人,而是真正的明智之人。”

    江川沉吟不语,起身在地上踱了两圈之后颔首道:“汝贞所言有理,此人能看出我的真正志向,并且毫不掩饰的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想救皇帝,却不保大明,倒是跟咱们之前的想法不谋而合了。

    而且他既然敢写这样的信给我,而且还加盖了私印,其实也正是表明了他的态度。否则,他若是想诓骗本王,到时候咱们只要把这封信交给大明皇帝,他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胡宗宪捻须微笑:“主公所言极是。只是这位孟大人却不知道咱们的两路大军已经出发了。既然如此,主公便做一个顺手人情给他,让他感激主公,以后主公麾下也可以多一员重臣。”

    江川心中有了主意,便坐到桌案后面很快写了一封回信,写好之后,看了一遍又盖上了自己的王印。

    将信封口之后,叫让人来送信的汉子孟滔,把信交给他:“回去告诉孟大人,本王甚是敬重于他。他所求之事,本王信中已有回复。就说本王一诺如山,决不食言。也希望孟阁老能够如他信中所言。”

    孟滔点头朗声道:“王爷之言,小人一定原原本本回禀我家老爷。小人这就告退,回返京城。”

    江川点点头,对一旁的白牧道:“给他一道军中的令牌,沿途若是遇上我军将士,凭令牌可顺利通过,若有危难,也可持令牌向狄青和山甲两位将军求救。”

    孟滔脸上闪过喜色,急忙叩头:“小人多谢王爷厚恩。”

    白牧带着他出去之后,江川又走到那副巨大的大明舆图前面盯着沉思了起来。

第二十三章 大战天津卫(一)() 
当李自成得知了郝摇旗所部五万人马全军覆灭的消息之后,大为震怒,立刻下令大军停止前进,并且调转方向向着山海关方向做出戒备。

    在与手下文臣武将商议三日之后,李自成力排众议,决定由从晋州打过来的西路军先行围困京城,自己则亲自带领南路军主力阻截江家军,争取彻底将江家军的威胁消除。

    从双方兵力上来讲,李自成的南路军有四十万人马,而山甲和狄青两路大军加起来不足十万。

    双方兵力如此悬殊,因此,李自成对于消灭江家军充满信心。

    虽然郝瑶琦五万人马的覆灭,让李自成对于这支从未谋面的江家军战斗力有了极大的警惕,但是他并不认为江家军能够成为自己真正的对手。

    自从李自成在襄阳称帝之后,一路北上,所遇到的明军队伍,不是望风而逃,就是一触即溃。因此。这些连续的胜利大顺军上上下下都膨胀起来,觉得自己已经是天下最强的军队了。

    这种膨胀在大顺国上层表现的更加明显,这所有人都认为李自成是天命所归,会一统天下成为天下共主的。

    在李自成心中只有一个占据了蜀州的张献忠能有资格成为自己的对手,但是也只是有资格而已。张献忠说起来还是当年李自成的手下败将呢。

    虽然这个时候的大明东南西南各省都还没有被大顺军占领,但是李自成却根本没有当这是个大问题。

    在他的战略构想中,只要京城被自己攻破了,大明皇帝落在自己手里,那么其他剩下的地方很快就会传檄而定的,根本不用费力气去攻打的。

    擒贼先擒王的道理,李自成是很清楚的。

    郝摇旗部的覆灭。虽然让李自成起了警惕之心。可是他依然认为郝瑶琦所部覆灭的根本原因在于轻敌,而不是说因为敌人太强。

    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李自成对于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太过于高估,也严重低估了江家军的战斗力。

    按理说对于突然出现的强劲对手,必须要充分掌握对方的情报之后才能出兵,对方兵力多少,领兵大将是谁,其作战风格是什么。对方的装备如何,士气如何,士兵的成分构成,以及对方的后勤辎重补给情况,这些基本的信息都要搞清楚。

    这不是街头混混打群架仗着人多冲过去打就行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从古到今人人都知道,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却没多少人。能够做到的就算不是名将,也都是良将了。

    而李自成如今不仅不知己,更是不知彼,这一仗的结局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大顺军虽然号称有百万人马,但是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他们绝对算不上一支精锐大军,甚至连一支正规军队都算不上。

    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大顺军的百万人马其中有一大半都是被裹挟的流民和大顺军士兵的家眷。

    看起来浩浩荡荡,一望无际,可是实际上大多数人都只是刚刚放下锄头拿起大刀长矛的农夫而已。

    他们没有经过训练,不懂军纪。打仗的时候呐喊着往上冲就是。

    一场仗打完如果没死就算是老兵了。

    而真正久经战阵,战斗力比较强的人马不足十万。

    这十万人马里面有五万人马算是跟着李自成起兵以来南征北战的老营兵,这才算是李自成真正的精锐和战斗核心了。

    打仗的人数多少从来不是最重要的决定胜败的因素,反而有些时候人多了反而成了负累。

    这是从人数上来说的,再从装备上来说。

    大顺军虽然也有从明军手中缴获的不少火炮和火铳。但是因为这些火器的质量问题,以及操作难度等问题,导致了大顺军之中绝大多数人用的还是冷兵器。

    而且他们的兵器样式繁杂不一,林林总总,根本没有统一的制式武器。

    再说防具,除了李自成的嫡系老营兵之外,大多数的大顺军士兵是没有盔甲的。

    别说盔甲了,他们甚至就连统一的战袍都没有,大多数人穿的衣服都是抢来的。

    衣服各式各样,有的麻布上面裹着丝绸,有的穿着大红大绿,有的身上是麻布衣服,头上却带着抢来的丝绸帽子,总之,五花八门,看起来不像军队,更像一群乡村唱大戏的。

    反观江家军,兵种齐全,军容齐整,火力强大,令行禁止,情报工作相比大顺军来是非常到位。

    黑冰台的人马和军中斥候两套情报系统都在源源不断的将大顺军的情报给送回来,因此江家军的高层对于大顺军的情况可以说是了然于胸了。

    李自成跟部下商议三日之后,下令其妻弟高一功率领十万人马迎击江家军前锋大军。

    令心腹大将袁宗第率领八万人马迎击江家军左军。

    李自成自己亲率二十多万主力大军殿后。

    李自成选定的战场就在距离天津卫五十里外的一片荒原上。

    说是荒原,其实原本都是耕地,只是因为战乱频繁,再加上天灾,所有百姓都逃难了,这些田地也都荒芜了,到处长满了荒草,看起来就是一片荒原。

    得知大顺军掉头全力阻拦己方,狄青和山甲虽然有些意外,但是却没有一点惊慌。

    大顺军虽然号称百万,但是他们的真实情况江家军高层都了然,心中根本就把他们当做一群乌合之众。

    不过虽然心中轻蔑,但是该做的事情却是一样不少。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却要重视敌人,这也是江川长长告诫手下诸将的一句话。

    因此,两人一面派人向着山海关的江川报信,一面调兵谴将,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高一功的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奔着山甲的前锋大军而来。

    山甲摆开阵势,先让齐文泰带领两万关宁军迎击高一功前锋。

    齐文泰的关宁军如今背靠江家军,心中也有了底气,跟高一功的前锋人马激战一场,杀的难分难解。

    高一功大怒,亲自带领主力大军压了上来。

    关宁军寡不敌众,渐渐不支,山甲看准时机让关宁军撤了下来,自己亲率江家军嫡系大军顶了上去。

    高一功见初战取胜,心中得意,命令大军乘胜进击,一举歼灭江家军前锋人马。

    而山甲也打算将高一功这十万人马全面击溃,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第二十四章 大战天津卫(二)() 
高一功的十万人马和山甲的三万前锋江家军终于迎面对上了。

    江家军的阵型中规中矩,步兵在中间列阵,骑兵保护侧翼,呈现出一个黑色的半弧形大阵。

    山甲在阵中高耸的云车之上指挥作战,旁边的主将大纛在阵中飞卷翻滚,不时的发出噼啪之声。

    整个军阵静默无声,散发着一股强烈的肃杀之气。

    反观对面的大顺军军阵,虽然也是步兵中军列阵,两翼骑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