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之贼主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要塞之贼主天下- 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禀王爷,末将十六岁从军,迄今整整二十年。”齐文泰依然不卑不亢。

    “杀过多少人?都是什么人?手中可有无辜之人的性命?”

    “末将杀人无数,有鞑子,有山贼,还有叛军,就是没有无辜百姓。”齐文泰的朗声道,声调依然不大不小。

    “好,本王再问你最后一个问题。今日祖大寿纵容其外甥吴三桂阻挠本王大军入关,你觉得他该不该死?你若觉得他该死,那本王就杀了他,这四万关宁军就由你统领。如果你觉得他不该死,那你就和他一起死。”江川微微一笑,语气依然平静,可是说出来的话却无法让人平静。

    齐文泰楞了一下,显然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年轻却锐利逼人的王爷会有如此一问,而且那双鹰一般的眼神好像能够直达人的内心。

    他禁不住身子紧绷了起来,好像在思考如何回答了。

    他的回答关系着他的生死。只要回答的对,就能够一跃而上成为四万大军的统领,这可是为将者梦寐以求的事情。

    宁为鸡首,不为牛后,谁都愿意独领一军,没人愿意屈居人下。况且之前自己在祖大寿手下屡屡受气,郁郁不得志,现在正是一个绝好的翻盘的机会。

    他相信这位年轻的王爷是说到做到的。什么样的统帅就能带出什么样的手下,从那位一言不合就开炮攻城的前锋大将身上就能看出这位秦王殿下平日的风格了。

    他知道,自己若是一个说不好,就会真的人头落地的。

    看着齐文泰犹豫的样子,江川微微笑了起来,心中却是有些开始失望了。

    他看了齐文泰身后的山甲一眼,不用任何的语言,山甲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锵啷一声,山甲的佩刀已经架到了齐文泰的脖子上,那森寒的刀锋让齐文泰浑身的汗毛一瞬间都竖了起来。

    “说吧,你要觉得祖大寿不该死,你就陪他一起去死。本王看你是个人才,想给你一个机会。你只要说祖大寿该死,这四万大军就由你统领,以后跟着本王还会有一个锦绣前程。这实在是一个很简单的选择,你很为难吗?”

    江川的声音依然淡淡的,但是听在齐文泰的耳中如入万年寒冰一样让他浑身冰冷,身子都禁不住的颤抖了起来。

    他杀过很多人,也曾经想象过自己可能的死法,但是从来没有想过死亡的威胁竟然来的如此猝不及防,来的如此让他难以抉择。

    一念生,一念死,就在张嘴之间。

第六章 圣人和枭雄() 


第七章 王者的血是冷的() 
大明皇帝的死活本身江川是不关心的,大明都要亡了,这个亡国皇帝不死跟死也差不多了。

    不过如今站在他的这个位置上,很多时候考虑问题就不能是单纯的从个人好恶或者军事角度来考虑了,而是要从政治角度考虑。

    换句话说,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往往得是利益角度,怎么样做能够赚到最大的利益,那就是正确的做法。

    当然,这个最大的利益也有一定的范畴,一般来说是指长远的利益,而不是眼前的蝇头小利。

    让皇帝继续活着,从长远来说更符合江川的利益。

    之前江川有种担心,就是假如自己把皇帝握在手里,利用皇帝这面大旗收取人心,争夺名望。可是等到日后自己需要甩掉皇帝这张没有价值的牌的时候,会不会名声受损,被人骂做篡位之臣。

    可是后来江川想通了,骂就骂吧,既然走上了这条道理,些许骂名又算得上什么。

    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成王败寇,只要自己成了站在天下之巅的那个人,那些骂声都会消失的,剩下的都是赞歌。

    有句很中二的话: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话虽然中二,但是却也有些道理。

    登上巅峰的路不仅有鲜血和白骨常伴,同时更有数不清的毁谤和流言蜚语随时都会如箭矢一般袭来。

    记得大秦帝国里面有一句话非常中肯:“王族的血是冷的。”

    要想登上那个巅峰之位,就得承受比常人多的多的压力。

    要承受这些巨大的压力,心就必须是硬的,血就必须是冷的,剑也必须是锋利的,如此才能具备一个登顶者的基本素质。

    王者之路,不光是一条伴随杀戮和阴谋诡计的坎坷之路,更是一条自我心性的修行历练之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些都是必须经历的。

    所以,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让皇帝活着是利大于弊的。

    至于说以后会不会养虎为患,江川其实并不担心。这天下之人绝大多数都是趋炎附势之徒。

    到时候皇帝只要掌握在自己手中,那就是一个真正的傀儡皇帝。大权握在自己手中,那些大臣就只会知道秦王江川,而将皇帝彻底抛到脑后。

    等到了天下稳定之后,自己的麾下就会集结起一大批依附于他的人。到时候就算江川不想往上走,这些人都会拥着他往上走了。

    利益永远都是最长久最可怕的东西。到了那个时候,江川就算想让皇帝活着,他身边的人也不想让皇帝活着的。

    当江川回过神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出了决定了。

    “皇帝得活着,他活着更符合我们的利益。”

    胡宗宪和狄青眼中都露出了欣慰钦佩的神色。看着这个年轻的主公在快速的成长,他们内心也是倍感欣慰的。

    “主公英明。既然主公有了决定,那就好办了。如今李自成南路大军已经占领了天津卫。从天津卫到京城也就是三天的距离。而且据说李自成的西路军也已经从河间府逼近了京城。

    到时候就是两路大军围攻京城。若是我军连夜出发的话,骑兵应该能够在李自成大军围攻京城之前到达京城,与京城守军一起对抗流寇大军。不过这一路上肯定会遭遇流寇的阻击,变数颇多,能不能及时赶到谁都不能确定。因此这是下策。”

    胡宗宪沉声缓缓说道,说完之后目光灼灼的看着江川。

    江川想都不用想道:“说中策。”

    胡宗宪笑了笑,继续道:“中策也简单,就是我们先击溃郝摇旗的这五万人马,然后等着李自成包围京城之后,我们再慢慢逼迫过去,等到李自成和京城守军激战正酣的时候我们从外围对流寇进行突击,与京城守军里应外合,以解京师之围。不过到时候就是一场大战,我军十三万人马对阵李自成五十多万大军,恐怕也不会太轻松。”

    江川沉吟了一会道:“那上策呢?”

    胡宗宪也不意外,继续道:“上策就是抄其后路,断其粮草,李自成大军后路被抄,粮草被劫,定然慌乱回师营救。到时候京城压力必然减少,我军就可以趁机解围了。”

    江川听完沉思不语,起身走到地图前面看了起来。

    胡宗宪也起身走了过来,拿起旁边的指挥棒对着地图道:”主公请看,如今李自成五十万大军来攻京城,所需粮草必然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

    若臣猜测不差的话,李自成的粮草一定在济南或者天津卫这两个位置。这么多的粮草要及时供应五十万大军所需,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水运。

    而从济南到京师,最便捷的水运通道就是大运河了。而天津卫也处在运河的关键节点之上,距离北京又只有三日路程。

    所以,臣以为这两处极有可能都是李自成粮草所在,济南应该是大仓,天津卫应该是转运之地。

    因此,若是能袭击这两处的粮仓,李自成大军一定惊慌大乱,到时候我军就可趁机击败他们,解了京师之围了。”

    江川看着地图上沉吟不语。他也认为胡宗宪分析的很有道理。大军出征,粮草储备之地不能太远,也不宜太近。

    太远了,供应可能不及时。太近了又容易遭到敌人袭击。而且还得考虑运输和交通便利的问题。所以,胡宗宪说的这两个地方都是最有可能的地方。

    不过要想成功攻击李自成的粮草,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需要确认李自成的粮草真的就在济南和天津卫。

    第二,则是如何能够快速的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大军运到这两个地方。

    第一个问题好解决,只要击败了郝摇旗,抓几个俘虏一问就能确定。

    第二个问题就比较棘手了,陆路显然是不可行的。这一路过去,就算李自成的人马不经打,那也一来会耽误很多时间,二来行踪也就暴露了,所谓的偷袭也就谈不上了。

    既然陆路行不通,那就只剩下水路了。

    可是要走水路的话,自己就必须要有水师啊,而且还需要一支庞大的水师,才能满足运输一支数万人的大军的需要。

    可是现实是自己现在手中还没有一艘船,就连一艘舢板都没有啊。

    看来,真是到了要建造水师的时候了。

    江川想着想着,看向了地图上上海关旁边的大海,这里正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港湾,很适合建立码头的。

第八章 独一无二的火力配置() 
商议停当之后,江川下了最终命令:

    山甲带着前锋大军明日迎战郝摇旗所部,白山的三万右军作为预备队进行接应。

    狄青的三万左军避开郝摇旗所部向着天津卫进发,做出攻击天津卫的架势,吸引李自成主力的注意力。

    待山甲击溃郝摇旗所部之后,便由白山的右军接管战场,打扫战场。

    山甲三万前锋大军带着齐文泰带领的两万关宁军继续沿着官道天津卫逼近,与狄青互相呼应,给李自成方面施加更大压力,迫使李自成将更多兵力投放到天津卫。

    接敌之后不要恋战,用最猛烈的攻势迅速击溃敌人,向前推进,前军和左军之间保持联络保持距离,不宜太远。

    白山的右军打扫完战场之后便迅速接管山海关防务,同时将剩余的两万关宁军全部打乱编入各营之中。

    胡宗宪带着四万中军协助白山的右军协防山海关,以及收编两万关宁军。

    江川则带着三千亲卫营去距离山海关二十里之外的海湾建设码头,尽早训练水师。

    命令下达之后,四人就各司其职,回去分头准备明日出征事宜。

    胡宗宪等人走后,江川又对着地图看了很久,把战场上可能发生的变故都细细想了一遍之后,觉得没有太大的漏洞之后才舒了一口气。

    不过经过这一年来的沙场征战,他也明白了战场山从来没有万全之策。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很多事先的计划最后都成了无用功,最后靠的还是主将的临场指挥能力以及士兵的素质和武器装备这些东西。

    战争从来都是客观因素大过主观因素的事情。

    这入关以来的第一仗必须打好,而且要打出江家军的威风,要将李自成大顺军彻底的打痛,要让江家军的威名传遍天下,要让李自成大顺军以后看到江家军的旗帜就未战先怯,士气顿消,这才算是达成了目的。

    为了加强各军的火力,江川这次几乎是豁出了老本,尽最大全力的加强了各军的火力。

    无论是山甲的前锋大军,还是白山的右军,狄青的左军,都配备了至少五十门野战炮和足够的炮弹。

    同时,每支部队都还配备有一千火枪兵和一千掷弹兵。

    这样的火力配置江川不敢说在这个世界上横着走,最少在大明这片土地上是独一无二的。

    而江川自己的中军的火力更加强大,光是野战炮就有一百门之多,这还不包括二十门红衣大炮。

    另外还有两千名火枪兵和两千名掷弹兵。

    如此庞大的火器部队,对于军队的后勤就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要是搁在一般的军队身上,至少也要征发好几万的民夫才能完成这样庞大的后勤供给。

    可是对于江川来说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因为他和要塞基地之间有双向兑换通道。只要他所在的地方,就可以通过兑换将基地之中的粮草弹药这些东西随时弄出来。

    虽然说系统也要收一些手续费,可是这相对于征发数万民夫来运输的一路上的巨大损耗来说简直不值一提。

    因此,几乎可以说江川的军队是一支不需要后勤的部队,因为他的后勤仓库都是随身携带的。

    当然,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要是没有后勤运输部队,别人一定会产生怀疑的。所以江川为了掩人耳目,才让大同总兵李永年和大同知府牧佐担任转运使和转运副使的。

    越是庞大的军队,越是需要完善而顺畅的后勤。后勤如果跟不上,那么越庞大的军队就有可能造成越大的灾难。

    所以,李自成五十万大军进攻京城,看着威风凛凛,不可一世,但是实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后勤压力。

    后勤就成了李自成的一大弱点,而江川却没有这个弱点。

    李自成如果要想打江川的后勤主意,那他注定是要失望的。

    我的优点你没有,你的缺点我却没有,这仗其实从某种意义来说江川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吃过早饭之后,就有斥候回报,郝摇旗的先锋人马已经到了距离山海关三十里之外了。

    这一仗完全由山甲指挥,其他人都不插手。

    江川则带着亲卫营一大早就去了二十里之外的港湾。

    山甲接到斥候回报之后,分析郝摇旗现在应该还不知道山海关已经易主了,应该还以为是祖大寿在镇守山海关,因此决定让齐文泰派出一支明军骑兵前去接敌。

    齐文泰派了一支千人骑兵队前去迎战郝摇旗。

    郝摇旗这边的确不知道山海关已经易主了。

    郝摇旗跟着李自成从米脂起兵早饭,这么多年也是南征北战,因为作战勇猛,也算是有勇有谋,因此深得李自成器重。

    这次他带着的五万人马里面就有一万是跟着李自成起家的老营兄弟,其他的四万人则是被裹挟来的新兵蛋子,说白一点其实就是一群刚刚放下锄头拿起刀枪的农夫而已。

    这样的士兵打顺风仗的话还凑合,遇到敌人怂一点的话,看见这么多黑压压的人头都心惊胆战了。

    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