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之贼主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要塞之贼主天下- 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更加坚定了他收拾东林党的决心。

    只可惜形势变化太快,李自成兵锋锐利,各地沦陷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在这种糜烂的局势下,他更是没有了铲除东林党的机会。

    所以,年轻的皇帝只能用愤怒的咆哮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甘。

    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本已经被他在心中放弃的辽东竟然给了他一个绝好的机会。一个重整大明江山,重新给朝廷换上新鲜血液,荡清东林一党的绝好机会。

    他现在就坐在屏风后面冷眼旁观,看看到底哪些人会跳出来去颠覆他的大明江山。

    魏忠贤说完之后,目光看向了旁边的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黄锦。

    黄锦会意,眉毛动了动用略微尖细的嗓音道:“按照朝廷规制,武安侯立下这种泼天的大功劳,最少需要一个国公的爵位才能酬答。这是一般情况。如今情况却特殊,李自成逆贼步步紧逼,我大明朝廷更需要武安侯这种栋梁之才来力挽狂澜。所以,咱家以为应该在这基础上再高一些为好。”

    “黄公公说的好,咱家以为武安侯应该获封异姓王才能酬答他灭了满清国的功劳。”黄锦下首的陈洪也尖着嗓子说道。

    “咱家也同意黄公公的意见。”后面的两个秉笔太监也尖着嗓子附议道。

    待司礼监这边的人说完,魏忠贤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看着对面一直垂着头盯着桌面的内阁首辅温体仁道:“温阁老,您老也听见了。我们司礼监的意见已经摆出来了。您就说说内阁的意见吧。”

    说完所有的人目光都看向了温体仁。

    温体仁却好像没有看到那些目光,不慌不忙的道:“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是朝廷用人的一贯标准。武安侯江川剿灭满清国,的确立下了不世之功。老臣以为,如果按照朝廷规制封赏自然无不可。如果为了给天下人做榜样,适当超出一些规格也无不可。”

    老狐狸!魏忠贤翻了个白眼,温体仁这番话看似说了很多其实等于没说。

    魏忠贤当了掌印太监之后沉稳了很多,心中虽然诽谤,脸上却依然带着人畜无害的温和笑容看向了温体仁下首的次辅周廷儒。

    谁都知道,周廷儒是东林党在朝中的领头羊。

    一般情况下,只有司礼监反对的周廷儒都会赞成。只要司礼监同意的,周廷儒都会反对。

    说白了,就是这位是出了名的跟司礼监过不去。

    果然,周廷儒还不等魏忠贤说话,就一挺身子大声的道:“我反对给江川加封异姓王。”

    魏忠贤这时看向屏风后面,好像看到了椅子上的那个身影忽然抖了一下似的。

第二百章 耿直的夏大炮() 
周廷儒一开口,仿佛空气忽然停滞了一瞬间似得,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他。

    魏忠贤似笑非笑的盯着周廷儒道:“周阁老,你为什么反对给江川封异姓王呢?”

    周廷儒眼睛好像是看着魏忠贤,但是余光却总是往屏风后面飘过去:“我大明二百七十多年,从未有过封异姓王的先例。况且,我大明太祖皇帝曾经在《大诰》之中明文规定:臣子立有军功,最高可封国公。也就是说,非皇室子孙,即使功劳再大也不能封王。江川灭了满清鞑子,的确功高盖世。朝廷大可给他一个封一个国公,若要封王,不仅没有先例可循,而且不合我大明祖制。所以,我反对。”

    周廷儒一番话说的中气十足,还把太祖的《大诰》都给翻了出来,听得魏忠贤和司礼监的四大秉笔太监心中膈应不已,但是却还没有脾气。

    大明朝以孝治天下,大明太祖皇帝制定的《大诰》上还真是有这么一条。周廷儒搬出这一条,一时大家还真的都没有办法反驳了。

    魏忠贤眉头皱了起来,看着对面周廷儒的得意表情,心中冷笑,也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屏风后面的身影。

    他的目光敏锐,看着屏风后面的身影好像突然要起身一样,动了一下却又重新坐了回去,恢复了安安静静的样子。

    魏忠贤心中有了底,表情重新恢复了平静,看向了对面周廷儒右手边的阁臣兼户部尚书刘孔昭。

    周廷儒和刘孔昭是东林党在朝廷之中官位最高,声望最高的两个人。

    谁都知道一向刘孔昭和周廷儒是一唱一和,互相支持。正是因为这两个人的联手,才能抵制如今的首辅温体仁。

    再加上温体仁是个老油条,知道东林党势大,所以经常示弱,所以倒也相安无事、只不过在朝中得了一个“糖人宰相”的外号。

    周廷儒看着对面五个大太监的表情,心中好不得意,微微一笑,又看向了他旁边的户部尚书刘孔昭道:“刘大人,你的意见呢?”

    刘孔昭果然不负所望,慢条斯理的道:“周阁老所言极是。臣子封王本就自古少见,那是因为臣子封王容易滋生野心,导致家国不宁,社稷不安。历朝历代那些异姓王反叛的事情比比皆是。我大明太祖皇帝就算因为高瞻远瞩,所以才在《大诰》之中明文规定非宗师子弟不能封王,这也是为了我大明江山千秋万代考虑。因此,我以为,江川不宜封王,朝廷用国公来酬答他的功劳已经足矣。”

    周廷儒搬出祖制,刘孔昭就从异姓封王的危害来上继续反对,如此以来反对江川封王的理由好像更加充足了,两人一唱一和果然配合的极好。

    周廷儒满意的摸着长须,脸上露出一副稳操胜券的神情看着对面的魏忠贤。

    虽然之前在听到江川灭了满清消息的时候有过交好江川的心思。可是在朝堂争斗这个大矛盾下,他又必须坚决反对加封江川为王。

    表面的原因看起来是因为党争,是因为是司礼监那群太监提出的封王建议,所以他要反对。

    可是实际上真正的原因他若是不说,没有人知道的。

    魏忠贤脸色不变,依然看向屏风后面的人影,发现对方还是一动不动,心中有了计较。

    “其他几位大人也是这么看吗?”魏忠贤脸色平静的道。

    “周阁老和刘大人的所言极是。江川既然一心为国尽忠,报效朝廷,一个国公之位足以酬谢他的功劳。想来他也不会有任何怨言。作为臣子,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我想武安侯是能够理解朝廷的。若是他日后再立下其他功劳,朝廷另行封赏也未尝不可。”

    说话的是拍在第四位的礼部尚书钱谦益,一副大公无私的耿直模样。

    魏忠贤心中冷笑,面上却依然平静看向第五位的阁臣兼兵部尚书孟俊泽。

    孟俊泽面无表情的道:“有些事情我想不太明白。如今我大明是什么样的局势,在场的诸位心中都很清楚。不客气的说,大明天下已经危如累卵,李逆大军随时都可能兵临京城之下。

    我身为兵部尚书,无兵可调,无将可用。放眼朝廷,却无一人可以领兵对抗李逆大军。如今祖宗保佑,出了一个能打仗,能打胜仗,能打打胜仗的江川,若是还不好好把握,还要为了一个虚名,还要防着,还要忌惮着,我不知道这样的朝廷还有什么指望?

    那些拿出祖制说话的人,我倒是想问问,祖制能够击退李逆大军吗?祖制能够挽救大明江山社稷吗?祖制能够让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那些失陷的城池和土地收回了吗?

    那些说历朝历代封了异姓王造反的人,我想说,翻遍史书,看看到底是宗室造反的居多还是异性封王造反的多?有些人说话的时候还是不要睁着眼睛说瞎话,免得心中的鬼蹦了出来。

    还有人说作为臣子一定要无怨无悔效忠朝廷,我看,说这些话的人应该让他去战场上经历一遭,让他看看什么叫做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报效朝廷,那是要用命去拼的,而不是站在这富丽堂皇的殿阁楼台之中夸夸其词的。朝廷若是连一个王爵封号都舍不得,那臣子还有什么理由为朝廷拼命呢?

    说句诛心的话,江川若是真的有那不臣之心,凭借他的实力,他早就脱离朝廷自立了,还用得着上表朝廷,把他用命缴来的满清皇帝的玉玺献给陛下。

    有些人说话做事最好还是摸着胸口,否则免得半夜鬼来敲门。

    我夏俊泽来当这个兵部尚书,可不是为了当某些人的应声虫的。这个朝廷若是没有人敢说真话,那我就来说。大不了就是一死而已,我老夏当年没死在战场上,已经是多活了这些人了。”

    夏俊泽本就是行伍出身,早年曾经在辽东跟鞑子在战场上亲手厮杀过。善使一口大刀,人称夏大刀,脾气刚烈直率,在朝廷之中又不参与任何党争,说话一向都是直来直去,又的了一个“夏大炮”的诨号。

    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他这些人一直仕途不顺,在兵部当一个右侍郎当了好多年一直得不到提升。

    新皇即位之后,因为战事连连失利,兵部尚书就成了朝廷之中最短命的职位,短短几个月一连换了好几个,最后实在无人可用了才让夏俊泽当了这个尚书。

    而且皇帝还让他直接入了内阁。

    今天其实才是夏俊泽当上兵部尚书之后的第三天。前两天老夏一直憋着没说话,周廷儒和钱谦益还私下说这个夏大炮竟然改性子了。

    没想到今天竟然一下子出人意料的放了一大通轰轰烈烈的大炮,炮火之猛烈简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而且炮火还是直指周廷儒,刘孔昭和钱谦益这三个人,简直就差不多等于指着鼻子骂了。

    周廷儒三个人气得脸色涨红,嘴唇哆嗦,看着夏俊泽的眼睛都在喷火。

    夏俊泽倒是一脸坦然,伸手摘下头上的乌纱帽端端正正的放在面前的红木长桌上,然后后退一步身子面向屏风跪下磕了三个头后道:“夏俊泽诽谤朝廷,自请免职戴罪,请陛下恩准。”

    夏大炮这一招不仅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傻眼了,就连屏风后面的那道身影一下子都站了起来。

    整个西暖阁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极其安静,极其诡异。

第二百零一章 加封秦王() 
不知道过了多久,屏风后面终于再次传来的一声清越的钟声,在场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魏忠贤扫视了一遍所有人,目光最终落在了还跪在那里的夏俊泽身上,带着温和的笑容道:“夏大人,起来吧。你一片赤胆忠心,皇上不会怪你的。这兵部尚书你还得接着当。只要皇上不说话,没有人敢要你的命,也没人能要你的命。”

    夏俊泽沉默了一会,又对着屏风磕了三个头大声道:“臣夏俊泽谢陛下不罪之恩。”然后起身重新将面前的乌纱帽戴在了头上。

    “诸位大人,今天看来是议不出什么结果来了。大家都累了一天了,都请回吧。”

    魏忠贤的又看了一眼屏风的方向然后面对众人说道。

    “臣等告退!”一群人磕了头依次退了出去。

    先是七名大臣退了出去,再是司礼监的四大秉笔太监。然后飞快的从外面进来八个小太监,悄无声息手脚麻利的将两条红木长桌抬了出去,屏风也被撤掉了。

    坐在屏风后面的大明皇帝姬思远站了起来,缓缓走到门前,看着外面悠远的天空,半晌后忽然道:“魏忠贤,你说那个江川真的是个忠臣吗?”

    如同影子一般伺候在皇帝身后的魏忠贤眉毛动了动,不动声色的道:“主子心中自有一杆秤,主子说谁是忠臣,谁就是忠臣。”

    “魏忠贤,你也给朕耍花枪。朕命令你说实话,心里话。”皇帝转过身看着魏忠贤。

    魏忠贤的头更低了:“主子,奴婢在主子面前说的都是真话。奴婢觉得夏大人的话虽然鲁莽,可是也是真话和实话。奴婢觉得,是忠臣还是奸臣,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

    这就等于是间接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皇帝眉头动了一下,喃喃道:“论迹不论心,论迹不论心,说的好啊。朕不想当亡国之君啊。”

    最后一句声音很小,说完之后忽然沉默了下来,在地上走了走去,似乎在纠结着什么。

    魏忠贤身子一动不动,如同一个雕塑一样站在那个角落里,如同皇帝的影子一样。

    不知道过了多久,也不知道皇帝久经在地上来回踱了多少圈,终于停住了脚步,回身看着魏忠贤,用一种很决绝的语气道:“拟旨,加封武安侯,辽南总兵江川为秦王,授开府建衙之权,统摄辽东诸事,辽东文武悉由秦王府认命,事后报备朝廷即可。并加封江川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衔,一应礼仪规制比同亲王。”

    “另旨,圣旨所到之日,命辽王江川率兵入关勤王,击退李逆,大同,山海关一应兵将官员皆受秦王辖制。并特赐天子之剑,见天子剑如朕亲临,若遇忤逆不忠之人,可行先斩后奏之权。”

    皇帝一口气说了两道圣旨,魏忠贤都一一记下。听到皇帝终于下定决心封江川为王,节制辽东,他心中实在是松了一口气。

    魏忠贤看着憨厚,其实聪明劲绝对不亚于任何一个朝中大臣。否则也不能从内廷的十万宫女太监之中一步一步走入司礼监这个内廷之中的内阁,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个名副其实内相,当今皇帝最宠信的人。

    他在皇帝面前永远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说什么。

    他对皇帝也是绝对的忠心耿耿。

    可是忠心皇帝并不意味着他不会为自己寻找一个强有力的外援。当今的局势谁都清楚,他在内廷之中每天看着无数雪花般飞来的战报,战局的糜烂他比外人更清楚。

    所以,上次去传旨的经历虽然当时给了他惊吓,但是却也让他有机会跟江川这个如今最大的实力派绑在了一起。

    可以说,他现在跟江川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了。

    江川的地位越高,实力越强大,他这个内相的地位就越稳定。所以,这一次江川派人向朝廷送来满清皇帝玉玺的时候,也通过黑冰台的人告诉他:武安侯希望这才能够封王。

    对方就留下这一句话,所以魏忠贤在思量一番后趁着皇帝在怒骂一众大臣的时候不失时机的去向皇帝报喜,捧上满清皇帝的玉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